•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觀察 札記

﹝﹞(小其觀察札記960810) ﹝﹞中表示進行觀察時研究者所見或想法 。

()中表示96年8月10日小其的觀察札記。

文件 (小其文件961011-OO) ()中表示96年10月11日所搜集到的小其OO 文件,OO為文件名稱

第五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質的研究容易受到個人主觀因素影響 ,在蒐集資料過程中各種因 素都與信 度、效度有關(葉重新,2001)。質性研究重視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避免研究淪 為個人主觀的結論。

壹、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一、信度

質性研究所謂的「信度」乃是關心記錄下來的資料與研究場域實際發生的情 況間的符合程度(黃政傑,1996;李奉儒等譯,2001)。Richard E.Boyatzis 認為,信度對於議題內容分析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因為信度通常包括了資料觀察 的一致性、議題編碼的一致性,以及結果闡述的一致性。信度會影響研究的可重 複性、延展性與類推性(引自王國川、翁千惠譯,2006,頁356)。D.Richard、

M. C.Alkin¸、W. Petter等人強調,任何評鑑的實用性與評鑑研究者個人專業 的可信性息息相關、密不可分。質性研究的可信性尤其取決於研究者的信譽 ,其 原因在於研究者既是資料蒐集的工具 ,又是分析過程的中心(引自吳芝儀、李奉 儒譯,1999,頁392)。

二、效度

黃政傑(1996)認為效度問題是搜集到的資料是否是研究者真正所需的資 料。高敬文(1996)則說,效度是指「研究者所設想的命題,能與實際生活中的 因果關係相配合的程度」。效度又分為「內在效度」:研究結果能代表其真實情 境的程度。可經由三角檢測法(triangulation)來提高內在效度;「外在效度」:

研究結果適用於相同研究情境的程度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

三、提高信度、效度的方法

LeCompet、Preissle與 Tesch(1993)以後實證主義的觀點,把質性研究 的信效度分為內在信度、外在信度、內在效度、外在效度四種。認為使用機器記 錄資料、直接援用現場使用的田野札記、訪談與觀察筆記、使用多位研究者進行 觀察、交代研究的情境脈絡、清楚說明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等 ,有助於提高研究

信度。而運用三角檢測法、研究者的客觀中立、詳述團體屬性、個案背景、研究 問題情境等,能夠提高研究的效度

貳、本研究提高信度與效度的措施

為了讓記錄下來的資料與研究場域實際發生的情況符合 ,使研究接近事 實,且又能達到研究的目的,本研究採取下列措施提高信 度與效度:

一、提高信度的措施

(一)使用錄音機蒐集訪談及教室觀察內容 ,作成逐字稿,全面性了解研究對象 生命教育運作模式。直接引用逐字稿、觀察札記、訪談札記、文件來描述 事件,減少使用推論性描述,提高研究的可確認性。

(二)記錄札記,把觀察、訪談所見、所聞、所知、所感、所思都記錄下來,分 析宗教信仰對教師生命教育教學的影響。詳細記錄資料蒐集的時間、地點、

過程等情境脈絡。研究札記適時的分析自省 ,並紀錄分析時可能產生的主 觀意識。

(三)文件資料蒐集個案教師平時或過去運用的資料 ,避免研究對象為研究進行 的關係創造符合研究需要的資料 。

(四)在不同時間蒐集的資料,個案教師所反映出來的方式或結果是一致的資 料,判定是個案教師慣性的表現 ,與實際情況較符合,這樣的資料優先使 用。

(五)研究者保持中立,除了必要的引導外,不做價值判斷、不干預研究情境之 運作。

(六)說明資料蒐集及分析處理方式 ,讓研究方法科學化。

(七)在平時長期的接觸、觀察與了解中,分析研究對象個人特質,研究對象的

選擇以是否能提供真實性資訊為考量 。

二、提高效度的措施

(一)本研究以訪談蒐集資料,因訪談是研究對象自陳的內容,無法直接判斷是 否為研究對象生命教育的實踐,因此再以教室觀察及文件分析檢證研究對象 自陳的內容。

(二)因為宗教信仰屬於較深層意識,為了確定研究者所知覺到的是研究對象所 要表達的,謄完逐字稿後,請研究對象過目給予增刪的意見。論文所引用的 逐字稿內容,請受訪者審閱同意後才列出,使之符合研究對象真實的覺知。

(三)避免霍桑效應,拉長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互相適應的機會和時間,做較長期 的教室觀察,蒐集接近常態的真實資料。

(四)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將隨手記錄札記,札記中除了記錄所見所聞外,也 記錄研究者的所思所感,為了避免研究者個人主觀意識,保持研究的中立,

也會把反省可能因研究者主觀印象的缺失記錄於其中 。

(五)本研究的發現,將與相同性質之研究文獻進行比對 ,增加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