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推薦繪本環境教育內涵之質性探討

本節將針對前兩節分析結果所歸納出的13 本繪本,以質性探討方式,引用 這13 本繪本中的圖與文,深入解讀其環境教育之實質內涵及每本繪本所要傳遞 的意念。

一、「獨領風騷的環境價值觀與自然體驗」--主題與情節的分析 (一) 「阿文的小毯子」

再次仔細閱讀經量化分析後具有環境教育內涵的 13 本優良繪本,只為了更 明確掌握每一本繪本的主題方向。透過該書第一頁的破題可發現「阿文的小毯子」

一書主要傳遞的是幼兒對心愛物品難以割捨的特質與行為,並穿插著爸媽克服這 個問題的過程,這也是一個描述親子互動關係的次主題(見例 1、例 2);

例 1:「阿文有一條黃色的小毯子,當他還是小寶寶的時候,他就有這一條毯子,

阿文非常喜歡它」(凱文.漢克斯,1998:1)

圖 6 阿文的小毯子《凱文.漢克斯,1998:1》

例 2:「媽媽說:『乖,不要哭。』爸爸說:『我們再想想看。』忽然,媽媽大叫:

『哎呀!我想到辦法了!』」(凱文.漢克斯,1998:18)

圖 7 阿文的小毯子《凱文.漢克斯,1998:18》

68

(二) 「媽媽的紅沙發」

而「媽媽的紅沙發」一書描繪的則是一個單親母親帶著女兒辛苦賺錢、存錢,

只為了替遭受火災吞蝕的家園買一張舒適紅沙發的故事,從下列的例子中不難發 現「媽媽的紅沙發」一書的主題很單一,描寫的是單親家庭辛苦生活的情況:

「…每天,媽媽下班回來,從皮包裡拿出當天賺到的小費,我數完所有的銅板,

把它們通通放進大瓶子裡…不管怎樣,每一個銅板都會被放進大瓶子裡。」(《媽

媽的紅沙發》,頁 4)

「…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沙發,也沒有大椅子。媽媽下班回來,腳很酸,她 說:『真希望家裡有舒服一點的沙發,讓我能休息。』…」(《媽媽的紅沙發》, 頁 18)

然而,依據對這兩本書的主題情節的分析,並納入前述量化分析的結果:這兩本 書都僅有一個分析單位被畫記於環境教育內涵中(「阿文的小毯子」共有 22 個分 析單位;「媽媽的紅沙發」共有 15 個分析單位),研究者認為這兩本繪本不算是 具有環境教育內涵之繪本,因此將之從十三本具有環境教育內涵之繪本中除名,

僅對剩餘的十一本繪本進行後續的分析。

(三) 「菲菲生氣了」

「菲菲生氣了」一書敘說的是菲菲跟姐姐搶一件玩具,而媽媽認為該輪到姐 姐玩了,菲菲因而非常非常…生氣,氣到像火山要爆發一樣,繼而跑離開家,在 大自然中看到了石頭、大樹…,聽見了鳥叫,爬上老椈樹後吹著微風,看著浪花 和流水,憤怒的情緒因此得到安撫,很明顯的,陳述幼兒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 的情緒特質是「菲菲生氣了」一書的主題,而文中一句「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 她」,似乎映證了 Kellert (薛絢譯,1998)的觀點,Kellert 認為人的生活本來 就充滿困惑與潛在的混亂,自然的美學經驗卻可以鼓勵、指導我們找到生活的意

69

義與秩序。該書運用了「明示」的技巧點出了大自然具有療癒功能的次主題,引 導閱讀者於導讀時應覺知到常接近大自然對於人類情緒的穩定與情意的發展是 有幫助的(見例 3、例 4)。

例3:「她感覺到微風輕吹著她的頭髮,她看著流水和浪花」(莫莉.卡,2001:

22)

圖 8 菲菲生氣了《莫莉.卡,2001:21-22》

例4:「這個廣大的世界安慰了她。」(莫莉.卡,2001:24)

圖 9 菲菲生氣了《莫莉.卡,2001:23-24》

(四) 「星月」

「星月」一書被博客來書籍館中視為「特殊教育」領域中的經典之作,且備 受民生報、國語日報「好書大家讀」、中國時報開卷好書榜、聯合報讀書人好書 榜、美國年度暢銷童書大獎(ABBY)、美國出版人週刊暢銷書獎等中外單位的推 薦(博客來書籍館,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059105)。雖然都會 飛,但蝙蝠與鳥就是不同,文中透露出接納差異的重要,藉以暗示對有特殊需求 的孩子也需要展現接納與尊重,這的確是該繪本的主題。但由環境教育的角度 看,該書也技巧性的呈現了不少用以區辨鳥與蝙蝠不同生活習性的特徵,例如:

蝙蝠媽媽難以抗拒水果的香味,就顯示著水果正是蝙蝠的食物,而一隻貓頭鷹盯 上了蝙蝠媽媽,這裡告訴讀者的訊息是貓頭鷹是蝙蝠的天敵;當星月不吃鳥媽媽

70

帶回來那種會動的東西時,也再次說明蝙蝠的食物不是昆蟲,蝙蝠與鳥類的食物 是不同的 (見例 5、例 6),這些應該也是此書欲傳遞的另一個概念,導引讀者更 清楚動物習性的繪本通常被歸類於環境教育認知(知識)領域的範疇,亦即繪本「星 月」既可以運用在特殊教育教學上,也可以使用於增進對蝙蝠瞭解的環境教育教 學中。

例5:「蝙蝠媽媽聞到濃濃的水果香,就朝著那香味飛過去。這時,一隻貓頭鷹 盯上了她。星月的小翅膀脆弱、單薄,像一張浸濕的紙,完全使不上力。」

(珍妮兒.肯儂,1999:3)

圖10 星月《珍妮兒.肯儂,1999:3-4》

例6:「星月實在是餓極了!可是她不吃鳥媽媽帶回來的那種會爬動的東西。最後 星月實在餓的熬不住了,她爬進鳥巢,閉上雙眼,張開了嘴巴。『啪!』掉 進來一隻綠色的大蚱蜢!」(珍妮兒.肯儂,1999:9)

圖11 星月《珍妮兒.肯儂,1999:9-10》 (五)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是由一隻才要從地底下探出頭來到地面曬太陽的小鼴 鼠被嗯嗯砸到的故事情節開始,展開一連串追蹤這是誰的嗯嗯的過程,不同的動

71

物有不同的排泄,每種動物都會嗯嗯是這本繪本要傳遞的主要意念,作者更於書 的前頁撰寫「這本書獻給自己會到廁所『嗯嗯』的小朋友」一文,因此可以明顯 感受作者想要藉幼兒所熟悉之動物角色也會嗯嗯來突破:幼兒對開始坐馬桶如廁 一事的恐懼心理,當然這本書的主題就在於此,但也因繪本中的描述而讓讀者順 勢瞭解到鴿子、馬、兔子、羊、牛…等幾種動物排泄物的形狀,有關動物習性的 介紹亦屬於環境教育知識內涵之一環,因此「是誰嗯嗯在我頭上」一書自然被歸 納屬於具有環境教育內涵之列(見例 7、例 8)。

例7:「馬先生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圓的嗯嗯,像馬鈴薯一樣,咚、咚、咚掉 下來,小鼴鼠失望的走開了!」(維爾納.爾爾茨瓦爾斯,1998:6)

例8:「不是我!我的嗯嗯是這樣子的。野兔立刻轉身,十五個像豆子一樣的嗯 嗯荅荅荅荅掉下來了!」(維爾納.爾爾茨瓦爾斯,1998:8)

黃瑞琴(1993)認為幼稚園(可泛指學齡前)環境教育的本質不是在於表面上的 知識灌輸和常規訓練而已,應選擇適合幼兒的認知瞭解,並且和幼兒日常生活經 驗有所關係。若用細膩的角度去審視,兩本繪本對於幼兒來說,這些概念是超越

圖12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維爾納.爾爾茨瓦爾斯,

1998:5-6》

圖13 是誰嗯嗯在我頭上

《維爾納.爾爾茨瓦爾斯,1998:7-8》

72

生活經驗的抽象,但不至於深奧,若要傳遞給幼兒,勢必要加入故事情節的元素,

深入淺出的鋪陳,而「是誰嗯嗯在我頭上」與「星月」正是具有這樣有趣或驚險 情節特徵的繪本。

(六) 「花婆婆」

「花婆婆」中,艾莉絲小的時候答應爺爺要做ㄧ件讓世界變漂亮的事,艾莉 絲老年之後,大家已經忘記她叫什麼名字,只稱呼她「花婆婆」,為什麼呢!因 為她在老年的時候為了實踐對爺爺的承諾而持續不斷的在撒種種花,這是一本主 題很單一的繪本,什麼事情會讓世界變漂亮呢?故事中花婆婆追求「美」的行動,

用種很多花的方式讓世界變漂亮,而深受背痛宿疾之苦的花婆婆,也因為每天都 一面散步,一面撒種子,「…她的背再也不痛了,她每天都高興的出去撒種子…」

(花婆婆,頁 21),圖文暗示著花可以美化世界、而撒種種花的活動可以因此得到 健康。「美」是一種覺知、是一種感受力的表達,很主觀又很抽象,通常這種抽 象意境的表達都屬於學習領域中的情意層次,此外,花婆婆也展現了讓世界變美 麗的行動,所以將「花婆婆」歸納在具有環境教育內涵的優良繪本之列是實至名 歸的,也就是「花婆婆」是一本與環境教育有關的繪本,主題展現出對「美」的 定義與實踐「美」的行動,次主題反映的是因為種植這個舉動而增進了身體的健 康(見例 9)。

例9:「整個夏天,她的口袋裡裝滿了花種子,她一面散步,一面撒種子…只要她

經過的地方,她就不停的撒種子…」 (芭芭拉.庫尼,1998:23)

圖 14 花婆婆《芭芭拉.庫尼,1998:24》

73

(七) 「斑馬花花」

春天來了?春天在哪裡?誰最知道?斑馬花花最知道,牠呼吸到花香、感受 到微風的吹拂、看到滿園的各色花朵、看到蜜蜂與蝴蝶在花間飛舞…,花瓣落在 花花身上,牠快樂地戴著美麗的花瓣到處去散播春天來了的訊息,這是「斑馬花 花」一書透過字裡行間與插圖的描述,傳遞著春天是需要去感受的、春天是充滿 快樂與生機的意念,雖然出版社將此書歸納於「品德」教育之列,修訂者亦撰文 叮嚀家長「讓孩子懂得分享」,但研究者認為此書很明顯在表達對大自然(季節變 化)的覺知與感受力,屬於環境教育內涵中之「情意」的領域,至於傳遞「品德」

的隠含部份,則屬於該書的次主題,有賴使用此書之成人(例如:幼教從業人員) 的 帶領與討論。

例10「微風輕輕的吹,送來一陣陣濃濃的花香。斑馬花花瞇著眼睛,深深的吸了 一口氣,說『春天來了!』」(張哲銘,2004:2)

圖 15 斑馬花花《張哲銘,2004:1-2》

(八) 「愛心樹」

描繪小男孩與一棵樹自小到老互動的「愛心樹」一書,述說的是男孩對樹予 取予求的過程,樹並未因此感到難過,而是儘可能的提供與滿足,本書英文名為

"The Giving Tree",也就是犧牲奉獻之意,出版社更於封底撰文清楚表達本書的 主要旨意:「這是一個溫馨的故事…在施與受之間,也在愛人與被愛之間。」在 文本中,譯者用「她」來代表這棵樹,因此可更確知這是一本述說友誼或用以解 讀母親對子女無止境的犧牲奉獻的書。雖說「愛心樹」一書的主題是在描述友誼

74

或是親子關係,但是在男孩 (人)與樹(大自然)的角色安排下,男孩雖然也曾與樹 度過快樂的日子,但隨著成長,男孩對樹予取予求的次數也隨之增加,這似乎在

或是親子關係,但是在男孩 (人)與樹(大自然)的角色安排下,男孩雖然也曾與樹 度過快樂的日子,但隨著成長,男孩對樹予取予求的次數也隨之增加,這似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