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主要為研究概況之陳述,依序詳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 義與研究限制等四節,詳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切的競爭與價值都以知識為主,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自閱讀開始(殷允芃,

2002)。根據最新的腦部研究發現,閱讀和一個人的聯想力、創造力、感受力、理 解力與記憶力等的表現都有極大的關聯,而閱讀是促使展現這些能力的必經之 路,且越早啟蒙越好(林天祐,2001;殷允芃,2002)。由此可知閱讀影響個體發 展甚鉅。天下雜誌(2002)曾提及,譬如英美等先進國家咸認為閱讀應從小培養起,

亦即將閱讀的重點放在「兒童閱讀」上,否則將無法面對「知識經濟」的新世紀 挑戰。前教育部長曾志朗也曾說過:「閱讀是教育的靈魂」(引自齊若蘭,2002)。

有鑑於閱讀的重要性,教育部自民國九十年度起開始著手推動為期三年的「全國 兒童閱讀計劃」,至九十四年度起,又再持續推動為期四年的「焦點三百—國民 小學兒童閱讀計劃」(教育部電子報,2006),冀望在充實圖書設備與閱讀資源後 能為孩子打開知識之窗、希望之門。

因為電腦製版印刷科技的進步及戰後對兒童的關注,自六 O 年代起,繪本開 始蓬勃發展,現今繪本已成為兒童書的主流出版品(郝廣才,1998) ,「繪本」即 是我們通稱的「圖畫書」(洪文瓊,2004;蘇振明,2002)。近年來在教育部前後 兩期「閱讀計劃」的推動下,許多老師及研究者興起利用繪本進行不同主題或對 象的教學與研究,譬如:利用繪本協助進行道德推理、生命教育、死亡概念、同 儕衝突、班級經營、親子角色或兩性關係探討…等(王千倖,2004;許惠菁,2006;

黃雅琪,2003;黃禪蟬,2005;蔡子瑜,2000;謝素菡,2004),研究結果發現運 用繪本進行教學有助於道德觀的培養、課室管理技巧的培養…等。張櫻花(2005)

2

的研究結果也如同附和般的認為圖畫書文字淺顯、圖畫生動,給予幼兒可親性和 趣味性的感覺和學習的動力,這是一般教科書所忘塵莫及的。這些現象與事實除 了顯示出繪本逐漸受到老師及研究人員的重視外,也彰顯出繪本在教育方面的價 值與功用。

聯合國於1972 年的人類環境會議中(UN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發表了「人類宣言」,開始了人類對環境教育的關切與研究;身為地 球村的一份子及因應世界各國教改的脈動,自民國九十學年度起,環境教育遂成 為我國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重要議題之ㄧ,至此,環境教育的種苗在台灣中小學的 教育中著根生長,然而楊冠政(1998)認為環境教育是一個全民教育與終生教育,

長久以來,環境教育相關學者一直冀盼環境教育的工作能從小開始紮根,根據研 究指出能表現積極環境行動的成年人,幼年與小學階段是否有接觸自然的經驗是 其形成環境行動的重要生命經驗之ㄧ(許世璋,2001)。研究者認為接觸自然的經 驗可多方來自生活與學習中,可以是未經引導、自發的接觸自然,也可以是經過 師長循序漸進、設計規劃導引,進而認識、喜愛自然,例如:自然體驗、講述相 關的繪本故事並設計後續活動等。

兒童繪本的閱讀不只著重知識的吸收,還有許多屬於心靈、情感、人格與態 度的養成,而這些不同面向的價值蘊含於兒童繪本的圖文情境之間(張耀水、張裕 幸,2007)。林明瑞、譚至皙(1999)認為兒童文學作品極其豐富,其中蘊藏不少環 保概念,但是由於領域不同的關係,很少為環境教育工作者提及或善加運用。資 深兒童文學家吳鼎與許義宗先生認為幼兒圖畫書或故事書都屬於兒童文學的範 疇之一(引自郭麗玲,1992)。既然繪本已漸受老師與研究人員的喜愛並廣泛使用 在各種議題之教學與研究上,而推動環境教育又是九年一貫中的重要議題,因此 研究者認為未在環境教育上對繪本做進一步的探究實為可惜,故而此成為本研究 的動機之一。

良好環境教育的實施,實有賴於環境教育課程的設計(晏涵文,1991),然而

3

環境教育是可以透過多元的方式來進行的,而優良讀物是傳遞環境概念的有力管 道(環保署,2004)。王昭湄(2001)在其結合全語言與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中認為,

環境教育的美感經驗與圖畫書裡的的美妙世界是相呼應的。承上對繪本研究的趨 勢,於是近年來也開始有人嘗試運用繪本來進行環境教育,引導學習者貼近自然

、關注環境,企圖用多元的教學策略來落實環境教育(張櫻花,2005;甯範恬,2004;

劉美玲,2002)。

張櫻花(2005)就曾以圖畫書來進行提升大班幼兒環境覺知的行動研究,結果 顯示圖畫書教學是可以提升幼兒對環境的覺知。甯範恬(2004)也曾對國小三年級 的學生以圖畫書來進行環境教育的教學活動,甯範恬認為對於環境概念的落實,

圖畫書的討論與延伸活動確實能提供一個多元學習的管道,並認為有助學生釐清 環境概念。劉美玲(2002)亦曾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對象,以繪本進行環境議題的 教學研究,結果發現,以繪本為媒介來進行環境議題的教學活動時,不但可以顯 著提昇學生的環境態度,而且可以同時達成認知、情意與行動等三方面的目標,

並也能由繪本內容及其相關延伸活動中獲致環境相關概與價值觀(劉美玲,

2003)。對於這樣的研究結果,劉美玲建議應多鼓勵老師運用繪本進行多元化的環 境教育教學。蘇振明(2002)認為 5~8 歲的孩子是繪本最大的讀者群,也是教師應 用繪本融入教學的最重要時期。

在一篇針對台中市幼稚園教師運用圖畫書的調查研究中顯示,受訪的幼教師 大多認為圖畫書的運用有助於幼兒多方面的發展(曾琬雯,2003),由是可知,用 繪本說故事是幼教從業人員經常運用的教學方法,但即使是大部份幼教從業人員 認同了圖畫書對於幼兒發展與教學的重要性,研究人員也證實了繪本對於推動環 境教育的確有實質上的功能。但幼教從業者是否已為銜接九年一貫與推動環境教 育在繪本選擇上做好準備了呢?誠如楊敏鈴(2002,2004)在其有關圖畫書應用的 研究中就曾建議「圖畫書的應用與分析應成為幼兒教育相關科系的必修課程」,

藉以凸顯圖畫書應用與認識對幼教從業人員的重要性,因此。對於幼教從業人員

4

推薦之優良繪本進行有關環境教育內涵之分析研究,有助於環境教育於學齡前的 紮根工作,此為促成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Sewing (1987)於探究環境教育課程發展與成效不盡理想的原因時認為「概念 的障礙」是四個阻礙課程發展與成效的因素之一(楊冠政、周儒,1993),所謂的

「概念障礙」就是指環境教育範圍與內容上缺乏一致而言。Bousquet (1982)和 Pella (1966)等學者認為,「概念」是引領科學性思考和產生知識的最基本元素(楊冠政、

周儒),然而世界各國因為有著不同的文化與地理環境,導致產生不同的環境問 題,故而使得各國推動環境教育的重點也不盡相同。楊冠政和周儒因此認為各國 實有必要建立適合自己國家環境狀況的環境教育重要概念與領域,而周昌弘、蕭 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1991)對此也持相同的認知與看法。

我國自民國七十六年成立環保署以來,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即開始推動

「環境保護大型計畫」,並將基本資料之調查研究列為當務之急,其中包括對現 有學生、教師及社會大眾之環保意識調查及現有教材的分析,周昌弘(1989);蔡 瑞麟及蔡長添(1991);蔡長添與湯清二(1990);張路西、楊榮祥、劉慕昭及呂光洋 (1991);晏涵文、劉潔心與邱詩揚(1991);曾富生及吳詩都(1993)等學者的研究就 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產生。近二十餘年來,雖仍有研究是針對各階段學習教材進 行分析,並希望將研究結果作為規劃環境教育課程發展的參考或依據(余興全,

1984;吳詩郁,1994;李秋林,2003;侯佩君,2005;張子超,2002;郭金水、

賈立人、楊慧琪、丘立崗,1997;廖麗卿,2006),然而以上有關教材的分析研究 都是針對學校教育中的正規教材所做,既然繪本已漸漸成為老師們教學上的重要 輔助媒材,又逐漸在環境教育的教學策略上嶄露頭角,但是卻始終沒有對繪本中 所包含的環境教育內涵進行分析研究,這是頗令人感覺遺憾的。甯範恬(2004)與 劉美玲(2002)因此就曾在其研究報告中同時建議應該要發展出繪本中有關環境教 育概念的分析指標來,以供教師於教學使用時之參考,更何況已有研究顯示出缺 乏教材是推動環境教育困難的原因之ㄧ(Ham & Sewing, 1987)。

5

擷取他國推動環境教育之經驗與諸多研究之建議,為順利在學齡前做好環境 教育之紮根工作,對幼教從業者習慣使用之優良繪本進行環境教育內涵分析,以 提供適當的環境教育教材實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此為促成本研究的動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