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操作型定義(各變數定義與衡量)

依據Frels,Shervani and Srivastava(2003)將網路外部性分為三類:使用 者網路、互補品網路、生產者網路,並以目前的規模、預期未來規模、相容性 (Compatibility)、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與該網路之品質(Quality)五種 特徵,衡量各個網路強度(Strength)。本研究參考Frels,Shervani and Srivastava(2003)之問卷敘述,挑選出較適合本研究之問項。由五個尺度的李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網路品質

我所尊敬的人使用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

我的群體領袖使用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

下列的問項中,硬體包括行動電源、傳輸線、充電器、耳機、手機殼(套)、

保護貼、手機吊飾、鏡頭等;軟體包括電腦相關軟體;服務支援包括維修、電信 服務、貼鑽、貼膜等等之服務。

表 三-2 互補品網路構面問項 互補品網路

目前的規模 在決定購買時,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具有相當多相關硬體、

軟體、APP與服務支援

在決定購買時,大多數的硬體、軟體、APP與服務支援與我所使 用的智慧型手機相容

預期未來規 模

在將來,我相信會有愈來愈多的硬體、軟體、APP與服務支援與 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相容

在將來,我預期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之相關硬體、軟體、APP 與服務支援之數量會快速成長

相容性

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所需要的相關硬體、軟體、APP與服務 支援大多數是存在的

在購買當時,我所擁有的硬體、軟體與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 是相容的

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之硬體、軟體、APP是有辦法與別人互 相使用、交流的

可接近性

目前,我可以很輕易取得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之相關硬體、

軟體、APP與服務支援

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之相關硬體、軟體、APP與服務支援的 取得管道很多且很廣泛

我很常見到關於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之相關硬體、軟體、APP 與服務支援的廣告。

網路品質

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之相關硬體、軟體、APP與服務支援是 很可靠的

整體而言,我選擇購買的智慧型手機之相關硬體、軟體、APP與 服務支援的品質很好

二、主觀產品知識

主觀產品知識(Subjective Product Knowledge)為熟悉度,意旨消費者認為 自己對產品的了解程度,衡量消費者主觀認為自己所擁有知識之認知,其中也包 含了個人對其知識的自信程度(Brucks,1985)。

本研究探討主觀產品知識對於從眾傾向、憂慮產品過時性,以及創新採用之 影響,故參考張琍雯(2005)與Smith and Park(1992)研究中有關產品主觀知識對 手機購買行為的衡量表,以8個敘述,由五個尺度的李克特量表衡量,1表示非常 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

表 三-3 主觀產品知識構面問項 我對於買智慧型手機這件事,有足夠的資訊與了解 購買智慧型手機時,我清楚知道應該比較哪些功能 我並不了解購買智慧型手機的過程是什麼(反向問項) 我對於目前智慧型手機製造、技術研發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我十分了解購買智慧型手機的手續

我不清楚在購買智慧型手機時,應該比較哪些功能或注意哪些細節(反向問項)

3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若我今天要購買智慧型手機,我只要蒐集很少的資料便可做決定 我有能力分辨智慧型手機再不同品牌間之品質差異

三、憂慮產品過時性

本研究參考Cooper(2004)的研究,將「相對過時」分為「技術性過時」、「經 濟性過時」、以及「心理性過時」。「技術性過時」的定義是當舊有產品的品質 劣於新產品或是新模式。「經濟性過時」是當因為經濟上的因素導致消費者認為 產品不再值得保存。「心理性過時」則是消費者因為知覺需求之改變、時尚潮流 的轉變、市場行銷手法之刺激等原因,不再受原有產品吸引所致。本研究根據 Cooper(2004)對於「技術性過時」、「經濟性過時」、以及「心理性過時」三者 的表現形式與影響來源,自行設計出消費者憂慮產品過時之問項,由五個尺度的 李克特量表衡量,1 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常同意。

表 三-4 憂慮產品過時性構面問項

技術性過時

我憂慮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很快就過時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在品質上很快就被淘汰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在使用效能上很快就落後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的作業系統很快就不相容

我憂慮智慧型手機支援的電信系統很快就會改朝換代 我憂慮智慧型手機的規格很快就會過時

經濟性過時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的性價比(CP值)很快就會降低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的價值很快就會降低

我害怕智慧型手機的維修成本很快就高於重買一支的成本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價格下降得太快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的綁約方案很快就不划算

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心理性過時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的外型很快就過時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很快就無法彰顯我的個人美學 我憂心智慧型手機很快就無法搭配我的身分地位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的造型設計很快就不夠時尚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很快就不具有話題性

我擔心智慧型手機很快就不能滿足我

四、獨特性需求

本研究依據 Tian et al.(2001)提出的獨特性需求之三種分類:創意選擇、

非大眾化選擇、避免相似。創意選擇反映消費者欲在消費文化及大眾輿論下建立 自我獨特性,他們往往會尋找社會中與眾不同的東西,且在這些與眾不同的東西 中選擇他人認為是好的東西,此類的消費者通常被稱為市場專家。非大眾化選擇 指得是消費者甘願冒著社會反對的風險,去選擇偏離群體準則的產品,進而表現 出獨特性。避免相似則是指消費者會避免與主流商品太過相似的產品,而選擇較 不流行的品牌或產品,表示此類消費者對於大眾化產品失去興趣、不再使用,以 遠離一般標準及建立個人獨特性。

本研究並根據 Knight and Kim(2006)對日本消費者與鄭芯慧(2002)對台灣 消費者之研究,以 15 個敘述,由五個尺度的李克特量表衡量,1 表示非常不同 意,5 表示非常同意。

表 三-5 獨特性需求構面問項

創意選擇

我最喜愛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是最能夠表現出我的個性的。

在買智慧型手機時,重要的任務是要可以表達我的獨特性 我通常會去找尋較新奇有趣的智慧型手機因為我喜歡享有原創 性

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很積極的藉由買特殊智慧型手機產品或品牌發展我的人格獨 特性

我常會注意可以增加我個人獨特性的新智慧型手機產品品牌

非大眾化選 擇

我會買不尋常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來創造更獨特的個人形象 我會尋找獨一無二的智慧型手機產品來創造我的個人風格 我喜歡買一些我認識的人不太會接受的智慧型手機來挑戰他們 的流行品味

我敢於用與眾不同,甚至不被別人認同的智慧型手機 當我購買或使用智慧型手機時,我不會按照常規

避免相似

當我的智慧型手機太流行時,我就會漸漸少用它 我不喜歡大家都買的智慧型手機品牌

當我所買的智慧型手機流行於一般大眾間,我將不再用它 我避免使用已經被一般消費者接受的智慧型手機產品或品牌 當我喜歡的智慧型手機產品或品牌變成極度流行的時候,我就對 他們沒興趣了

五、從眾傾向

Deutsch and Gerard(1955)將從眾行為分為規範性影響(Normative Influence)與資訊性影響(Informational Influence)兩種,而Lascu and Zinkhan(1999)則融合了先前學者研究之文獻,進一步解釋從眾行為:

規範性影響(Normative Influence)是個人為符合其他人期望而產生從眾行 為的傾向(Burnkrant and Cousineau,1975),在消費者研究領域中,又將此概 念分成價值表達(Value Expressive)與實用性(Utilitarian)的影響(Bearden and Etzel,1982)。前者反映出個人渴望藉由與參考群體有關聯,來增強自我的 形象(Self-Image)。就如Kelman(1961)所說的個人渴望透過參考群體的認同,

3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增強或支持自我概念(Self-Concept)。它的運作方式是透過確認

(Identification)的過程,發生在當個人採用他人的行為或意見,是因為這個 行為或意見是和滿足自我定義(Self-Defining)關係是有連結的(Brinberg and Plimpton,1986;Park and Lessing,1977)。後者反映出個人會遵從他人的期 望是為了獲得獎賞或避免懲罰,它的運作是透過順從(Compliance)的過程

(Burnkrant and Cousineau,1975;Bearden and Etzel,1982;Park and Lessing,

1977)。

資訊性影響則為接受他人資訊以做為真實證據的傾向(Deutsch and Gerard,

1955)。個人可能從有知識的人那裡獲取資訊,或由觀察別人行為來做推論(Park and Lessing,1977)。它的運作方式是透過內化(Internalization)的過程,

也就是從別人那裡獲得資訊,以助於提昇自己在某領域的知識。資訊性影響已經 被證實會影響消費者對產品評價的決策過程(Burnkrant and Cousineau,1975;

Cohen and Golden,1972;Pincus and Waters,1977)與產品或品牌的選擇(Bearden and Etzel,1982;Park and Lessing,1977)。

本研究參考Bearden, Netemeyer and Teel(1989)衡量一般性的產品或品牌 之消費者易受人際影響程度(Consumer Susceptibility to Interpersonal Influence,SUSCEP),修改成手機產品後以十二個問項,分別為規範性影響與資 訊性影響兩構面,由五個尺度的李克特量表衡量,1表示非常不同意,5 表示非 常同意。

表 三-6 從眾構面問項

規範性影響

其他人喜歡我所買的智慧型手機產品與品牌是很重要的

當我在買智慧型手機時,我通常會購買我認為能被他人認可的品 牌

假使別人能看到我使用的智慧型手機,我通常會購買別人期望我 購買的品牌

4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想知道哪些智慧型手機品牌與產品會讓其他人有好印象 當我與他人買了相同的智慧型手機品牌與產品,我會產生歸屬感 如果我想跟某個人一樣,我通常會試著買與他/她相同的智慧型 手機產品

我很少購買最新潮的智慧型手機,直到我的朋友們認同為止才會 購買

我通常會透過購買與他人相同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或產品來與他

我通常會透過購買與他人相同的智慧型手機品牌或產品來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