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效標關聯效度證據

在文檔中 未來想像傾向量表的發展 (頁 82-90)

第四章 正式研究

第五節 效標關聯效度證據

本量表以「威廉氏創造傾向量表」、「想像力特質問卷」、「華─葛氏批判 性思考量表」、「以設計類科與其他類科高中職學生之比較」求取未來想像傾向 量表之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支持本量表之未來想像傾向的 構念。本研究假設「未來想像」與「創造」、「想像」有部分相關的構念,即有 較高的相關;而「未來想像」與「批判思考」具有少部分相關的構念,即有較低 的相關;另外,高職「設計類科」學生在「未來想像傾向量表」較其他高職類群 學生得分高。

70

壹、「威廉氏創造傾向量表」做為效標

本研究假設未來想像與創造有部分重疊的構念,以林幸台、王木榮(1994)

所修訂之「威廉氏創造傾向量表」做為「未來想像傾向量表」相關構念的證據,

求取「未來想像傾向量表」各分量表(超越現實、情感價值、情節建構、鑒往知 來)與「威廉氏創造傾向量表」各分量表(冒險、好奇、想像、挑戰)的相關(Pearson 積差相關),結果如表 4-9。

表 4-9 「未來想像傾向量表」與「創造傾向量表」各分量表之因素相關(N=77)

冒險 好奇 想像 挑戰 創造傾向總分

超越現實 .20 .19 .42** .15 .32**

鑒往知來 .20 .23* .20 .22 .26*

情感價值 .15 .24* .29* .29* .30**

情節建構 .13 .29** .24* .29** .28*

未來想像傾向

總分 .22 .30* .37** .29** .37**

*p<.05 **p<.01

「未來想像傾向總量表」與「創造傾向總量表」有中度相關 r(75) = .37(p

= .01),顯示未來想像傾向與創造傾向之概念確有部分關聯之處。

未來想像傾向總量表與創造傾向各分量表之相關情形,與好奇、想像、挑戰 有顯著的中至低相關,其中以「想像分量表」之相關最高r (75) = .37 (p= .001) ; 與冒險傾向則無顯著相關,顯示未來想像傾向與創造傾向確實在「想像」概念有 較多的關聯。可顯示顯示未來想像傾向與「創造」的構念關聯度高,並與「想像」

最為相關。

另一方面,未來想像傾向各分量表與創造傾向之總分亦均有顯著相關,其中 以「超越現實」相關最高 r (75) = .32 (p= .005),此外「超越現實」與創造傾向之 分量表的相關亦為最高r (75) = .42 (p<.001),達中度相關。反映出未來想像傾向 四個向度瑝中,超越現實在概念上與創造傾向所代表的求新求變特質最為接近。

71

貳、「想像力特質問卷」做為效標

因本研究假設未來想像傾向與想像力特質有部分相關聯的構念,以林偉文等 人(2011)所編製之「想像力特質問卷」做為「未來想像傾向量表」效標關聯證 據,求取「未來想像傾向量表」各分量表與「想像力特質問卷」各分量表的積差 相關,結果如表 4-10。

表 4-10 「未來想像傾向量表」與「想像力特質問卷」各分量表之因素相關 (N=1338)

問題解決 想像未來 正向情感 想像清晰 想像力特質總分 超越現實 .51** .40** .57** .45** .59**

鑒往知來 .63** .47** .49** .45** .61**

情感價值 .54** .57** .62** .45** .67**

情節建構 .50** .49** .47** .41** .56**

未來想像傾向總分 .68** .60** .68** .55** .77**

*p<.05 **p<.01

整體來說,兩份總量表具有高度相關 r (1336) = .77 (p < .001) ,顯示未來想 像傾向與想像力特質之概念確實有較高的關聯之處。各項分量表之間其相關 為.41~.68,全屬於中度相關。顯示未來想像傾向量表與想像力特質問卷雖然有 一定程度相關,但亦非全然相同。其中未來想像傾向各分量表與想像力特質總量 表之相關,以「情感價值分量表」最高達 r (1336) = .67 (p < .001) ,反映出四個 向度瑝中,「情感價值」在概念上與想像力特質所呈現的情意特質最為接近。

參、「華─葛氏批判性思考量表」做為效標

為檢驗「未來想像傾向量表」的構念並提供效標關聯效度之證據,本研究採 用陳學志、陳彰儀、陳美芳、陳心怡、陳榮華(2011)修訂中文版的「華─葛氏 批判性思考量表精簡版 WGCTA 中文版」做為工具,該量表得分越高表示批判 思考能力越高。由於創造所屬的的「擴散性思考」與批判所屬的「聚歛性思考」

為相反概念(張旭中、邱發忠、陳學志、徐芝君,2011;Cropley, 1999; Perkins, 1987),而以想像觀點來說,研究者對想像的定義為創造想像,可知想像屬於一

72

種創造性思考,但並不等同於創造,因此推知想像力與批判思考只有部分具有相 反的概念。但另由未來思考觀點來說,個體會運用批判思考選擇期望的未來,而 其中批判思考裡的「推測技巧」即包含了想像與超越現實的思考方式(Eisner, 1965),反映出「想像力」與「超越現實」亦為批判思考的一部分,兩者與批判 思考有部分相同的概念。因此可知,未來想像並不完全屬於創造的範疇,亦不完 全屬於批判範疇,但卻有部分相同或相反的概念。因此,本研究假設未來想像與 批判思考具有部分關聯之構念,假設「未來想像傾向量表」得分越高,在「WGCTA 中文版」得分亦會少量增加,結果如表 4-11。

表 4-11 「未來想像傾向量表」與「華─葛氏批判性思考量表」各分量表之因素相關(N=67)

批判思考總分

超越現實 .276*

鑒往知來 .178

情感價值 .198

情節建構 .121

未來想像傾向總分 .258*

*p<.05

由表 4-10 可知,「未來想像傾向量表」與「批判思考量表」總分相關為 r (65)

= .258 (p = .035) ,「超越現實」與「批判思考量表」相關為 r (65) = .276 (p = .024) , 皆只屬於低度相關,但達顯著。整體來說,兩者為低度相關,可表示未來想像思 考不完全是擴散性思考的傾向;但兩者相關達顯著,可能顯示未來想像與批判思 考有一定程度的關係,支持了原先所提兩者具有部分關聯之構念假設。即林偉文

(2011)所提到在未來想像的四階段「考慮未來、想像未來、選擇未來、建立未 來」歷程中,需要批判思考以進行理性的思考,以判斷因果關係、進行推論、蒐 集證據、評估行動方案與執行方式等。由此可知,各階段的未來想像可能皆涉及 批判思考。

73

肆、以「設計類科與非設計類科高職學生之比較」做為效標

為瞭解未來想像傾向是否具有實徵上的效度,因此本研究針對受詴高中職學 生之專業訓練背景進行未來想像傾向得分差異的分析,並以此做為發展量表的效 標關連效度證據。

許多研究提到設計背景的學生較有想像的能力與特質,且設計的關鍵為想像,

目標是改進人類的生活品質,可透過任何的想像形式來預期將達到的目標,且進 而進行分析、判斷與決策(李宜庭,2011;林榮泰,2005;許育齡,梁朝雲,2011;

賴永茂,2010;Jones, 1992; Zeisel, 1991)。另一方面,從教育部頒佈高中職的 課程綱要(教育部,2009)瑝中可發現,高職「設計類群」的課程內容,有許多 與未來想像的概念相關。設計類群的課程目標即包含培養設計生活化、表現、實 務、創造之能力。因此,本研究假設設計類科學生在未來想像傾向程度會較高。

此外,從教育部(2010)所訂定的職業學生群科歸屬表可知,設計群包含金 屬工藝科、室內空間設計科、美工科、(家具木工科)、廣告設計科、室內設計 科、圖文傳播科、陶瓷工程科、家具設計科、多媒體設計科等科別。故本研究將 高職視覺傳播科及廣告科的受測學生合併成為「設計類群」組,為效標組,而其 它高職類科的學生則合併成為「非設計類科」組。採用「獨立樣本 t 檢定」比較 此兩組學生在未來想像傾向量表得分上的差異。結果如下表 4-11。

結果顯示,兩組學生在未來想像傾向的總分有顯著差異,t (393) = 3.397, p= .001,設計類科學生得分高於非設計類科學生。在分量表方面,除了情節建

構之外,設計類科學生在超越現實 ( t=3.13, p= .002) 、鑒往知來 ( t=1.72, p= .088) 、情感價值 ( t=3.27, p= .001) 等向度之傾向均顯著高於非設計類科學生。

此結果支持本研究假設,亦顯示未來想像傾向量表具有實徵上的效度。

74

表 4-12 「設計類科」與「非設計類科」t 檢定 (N=395)

分量表 類型 個數 帄均數 標準差 t df P(單尾) 超越現實 設計類科 68 22.85 4.51

3.13 121.86 .002 非設計類科 327 20.85 5.99

鑒往知來 設計類科 68 21.18 3.32

1.72 123.43 .088 非設計類科 327 20.36 4.47

情感價值 設計類科 68 21.78 3.75

3.27 393 .001 非設計類科 327 19.69 4.98

情節建構 設計類科 68 19.72 3.96

1.48 123.32 .14 非設計類科 327 18.89 5.32

總分 設計類科 68 85.53 11.58

3.40 134.33 .001 非設計類科 327 79.80 16.92

75

伍、小結

本研究針對未來想像傾向量表進行效標關聯效度研究,假設「未來想像」與

「創造」、「想像」有部分關聯,與「批判思考」為少部分關聯的構念,且設計 類科學生未來想像傾向程度較高。

在測驗方面,採用林幸台、王木榮(1994)所修訂之「威廉氏創造傾向量表」

與林偉文等人(2011)所編製之「想像力特質問卷」做為「未來想像傾向量表」

的相關構念的證據,結果為「未來想像傾向」與「創造傾向」具中度相關,且「未 來想像傾向」與「想像力特質」具高度相關,顯示未來想像傾向與「創造」的構 念關聯度高,並與「想像」最為相關,但亦顯示未來想像傾向不完全同等於「創 造」與「想像」。

其次,以陳學志等人(2011)修訂之「華─葛氏批判性思考量表精簡版 WGCTA 中文版」亦做為「未來想像傾向量表」相關構念的證據,結果兩者屬低度相關,

但因達顯著,表示未來想像與批判可能有一定程度的關係。

最後,研究者以獨立樣本 t 檢定,以取得「設計類科與非設計類科高職學生 之比較」,也就是與效標組差異方面的證據,整體結果來說,設計類科的高職生 對未來想像傾向較其他非設計類科學生明顯許多,尤其在超越現實與情感價值方 面最為明顯。

上述三類效度的檢視,可印證未來想像與「創造」與「想像」的內涵關聯高,

與「批判思考」有少部分關聯,且設計類科學生對於未來想像傾向的程度較其他 類科高。由此四種效標關聯效度的證據支持本量表的構念。

76

77

在文檔中 未來想像傾向量表的發展 (頁 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