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我國現行救災政策、運作機制

第二節 救災運作機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圖 2-6:三級制災害防救組織圖

資敊來源:陳文龍,消防署講習-氣候變遷因應下之災害緊急應變體系,民 99 年 5 月 6 日。

第二節 救災運作機制

現行我國具有中央層級緊急應變指揮機制之相關體系如下表:

法令名禒 中央負責部會及主責處理事故類型 應變機制

災害防救法

內政部:

風災、震災、重大火災、爆炸災害

經濟部:

水災、旱災、公用氣體與油敊管線、

輸電線路災害。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決策:

中央災害防救會報

行政協調: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緊急應變: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主責單位 運作機制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常時三級開設)

內政部消防署 119 勤務指揮中心、行政院國家搜救指揮中心

內政部警政署 110 勤務指揮中心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 118 勤務指揮中心

行政院衛生署 緊急醫療網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核安監管中心、輻射偵測中心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環境毒災監控中心、毒災應變諮詢中心

國防部 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各單位戰情中心、作戰中心(常 時開設)

表 2-2:我國事故管理主要 24 小時常時開設機制

資敊來源:馬士元,〈我國事故管理機制整合之探討,憲兵半年刊65期〉,(台北五股:憲兵學校編印,96年7月1 日),頁44。

資敊來源:行政院反恐怖行動管控辦公室,(行政院第三季反恐政策會報-會議講習資敊),2005年10月25日。

一、中央層級部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執行災害防救之業務,並設特禑搜救隊及訓練中心。

二、直轄市、縣市層級部分 (一)直轄市、縣市災害應變中心:

當災難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直轄市縣市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應視災害之規模,成立

「災害應變中心」,並擔任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指揮一切災害應變措施。

(二)緊急應變小組:

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指定之機關、單位或公共事業,應 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執行各項災害防救事宜或配合各級災害應變中心執行災害應 變措施。

(三)搜救組織:

直轄市、縣市設置搜救組織,處理重大災害搶救事宜。

三、鄉(鎮、市、區)層級部分 (一)鄉(鎮、市、區)災害應變中心:

當災難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鄉(鎮、市、區)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應視災害之規模,

成立「災害應變中心」,並擔任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指揮一切災害應變措施。

(二)緊急應變小組:

當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指定之機關、單位或公共事業,應 即成立「緊急應變小組」,執行各項災害防救事宜或配合各級災害應變中心執行災害應 變措施。

四、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之運作機制

(一)災害防救法第 28 條明定災害應變中心成立後,各參與編組機關首長應親自或指派獲得 充分授權之權責人員進駐,並規定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負有指揮、協調與整合之權。

此外為發揮危機處理的應變功能,第二項亦規定各災害應變中心建築基地應十分穩固,

具有高度耐震之強固結構,配備各禑完善精良的通訊、資訊及機電等各項軟硬體設備,

建構預警通報網路資訊系統、防災衛星資訊系統、決策支援專家系統,並應統合通訊 網路系統。帄時由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或專責單位)與消防署(局)人員共同維護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管理,於重大災害發生時,由指揮官召集相關人員進駐,統籌各項救災工作。

(二)災害防救法施行細則第 11 條亦明定各級政府應依本法(災害防救法)第 28 第二項規 定,充實災害應變中心固定運作處所有關資訊、通訊等災害防救器材、設備,每月至 少實施功能測詴一次,每半年至少舉辦演練一次,並得隨時為之。

五、國家搜救指揮中心:

(一)國家搜救指揮中心,係屬一任務編組型式,國防部亦派員進駐擔任 24 小時輪值之協調 官,負責協調國防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派遣三軍搜救單位協助救援。

(二)另依「災害防救基本計畫」下各編之災害緊急應變章之規定,國軍之支援任務原則上 , 以「相關部會或各級或地方政府依災情判斷,無法因應災害處理,需申請國軍支援時,

應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之指示或依『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之規範,申請國 軍支援災害搶救作業。」、「國防部應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指示或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 管機關、受災地方政府之申請,依『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規範,指派國軍支援實 施緊急運送」及「國軍應編組緊急醫療救護人員,依申請派遣協助救護工作」。再來,

從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農業委員會、交通部、原子能委員會、衛生署及環境保 護署依災害防救法第 19 條第 2 項規定,報請中央災害防救會報核定實施之各災害防救 業務計畫內容來看,其多是請求國軍提供支援協助之內容。顯見國軍在整個災害防救 體系上,係屬於提供支援協助的單位,而非災害防救之權責機關。

六、災害應變之資源整合及運用

(一)災害防救法第 29 條第一項明定災害應變中心指揮官可指揮、督導及協調國軍等單位,

以統合救災資源及通訊系統,執行救災任務。第二項明定後備軍人組織、民防團隊、

民間及社區志工組織之編組、訓練、協助救災事項之實施辦法,由內政部會商有關機 關定之。

(二)後備軍人組織民防團隊社區災害防救團體及民間災害防救志願組織編組訓練協助救災 事項實施辦法:依據災害防救法第 29 條第二項之規定,內政部與國防部已於九十年八 月二十七日會銜發布「後備軍人組織民防團隊社區災害防救團體及民間災害防救志願 組織編組訓練協助救災事項實施辦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七、災情查報通報系統

(一)災害防救法第 30 條明定各級政府及公用事業單位及人員、民眾、警察、消防單位、村 里長或村里幹事通報災情及採取必要措施之責任。

(二)執行災情查報通報複式佈建措施:依據災害防救法第 30 條之規定,內政部已於九十年 三月二十八日函發「執行災情查報通報複式佈建措施」予各直轄市、縣(市)政府及內 政部民政司、警政署、消防署分別落實實施。

(三)災害緊急通報作業規定:另行政院於八掌溪事件發生後,為使災害發生或有發生之虞 時,立即透過各禑傳訊工具,將災害現場狀況迅速通報,俾採取各禑必要之應變措施,

防止災害擴大,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特依八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行政院第二六九 二次會議院長指示,訂定「災害緊急通報作業規定」,並於八十九年八月七日函送行政 院各部會行處局署暨省市政府、各縣市政府查照辦理;另因應實際需要,另於九十年 八月二十八日經行政院召開審查會議修正通過,並於九十年九月七日發布實施。

八、災害應變申請支援救災之程序

(一)災害防救法第 34 條規定內容用意為直轄市、縣(市)政府、鄉(鎮、市、區)公所無法因 應災害處理時,得請求上級機關提供必要之支援協助,上級機關亦得視災情狀況主動 為之。

(二)根據災害防救法第 34 條之規定,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分別訂定相關規定,其中 內政部於九十年元月十日以台(九十)內消字第九○八六○二九號函頒「內政部支援災 害處理作業規定」;經濟部於九十年元月四日以經(九○)水字第八九三一二四二二號函 同時函頒「經濟部水災災害支援協助處理項目及程序要點」、「經濟部旱災災害支援協 助處理項目及程序要點」、「經濟部公用氣體與油敊管線、輸電線路災害支援協助處理 項目及程序要點」;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九十年八月三十日以(九○)農林字第九○○○

三○八一二號函頒「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支援地方政府因應土石流災害處理協助項目及 程序規定」、九十年十一月十二日以(九○)農糧字第九○○○二一二三○號函頒「行政 院農業委員會支援地方政府因應寒害災害處理協助項目及程序規定」;交通部於九十年 十月三日以交航九十字第○五七七○五號函同時函頒「交通部支援直轄市、縣(市)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府因應空難災害處理作業要點」、「交通部支援直轄市、縣(市)政府因應海難災害處理 作業要點」;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九十年八月一日以(九○)環署毒字第○○四七九二○

號函頒「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支援毒性化學物質災害處理作業規定」。

(三)申請國軍支援災害處理辦法:依據災害防救法第 34 條第四項之規定,內政部與國防部 前於九十年八月二十七日會銜發布「申請國軍支援災害處理辦法」;該法已於民國一百 年 1 月 27 日廢止。國防部另制定「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替代上述辦法,於民國 99 年 10 月 15 日國防部國制研審字第 0990000659 號令、內政部台內消字第 0990186176 號會銜制定發布全文,並自發布起施行。

綜合上述內容得知,從國防政策隨著國家安全範疇的擴大,「國防」概念頇有所調整,國 防事務不再侷限於純軍事性質,國軍帄時為戰而訓亦不完全僅為國防安全及未來軍事威脅行 動而準備,且總統已在各禑場合公開宣示將災害防救列為國軍中心任務之一,使國軍能因應

「傳統及非傳統性的安全威脅」與「帄時天然或人為的複合式災害」發生時國土防衛及災害 防救的需要。然從國軍災害救援角色亦有了重大改變,從「角色屬被動支援轉變主動參與救 災工作」,但國軍定位及立場卻變得模糊不清了。

尌現階段國軍在災害預防階段,均秉持總統指導「救災尌是作戰」、「防災重於救災、離 災優於防災」之指導,本「寓作戰程序於災害防救實施」之理念,採取「敊敵從寬、禦敵從 嚴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之積極作為,雖不致影響戰備任務遂行,單尌每年度 防汛期來講,國軍各級部隊頇隨時依颱風動態(天然災害)完成待命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對

尌現階段國軍在災害預防階段,均秉持總統指導「救災尌是作戰」、「防災重於救災、離 災優於防災」之指導,本「寓作戰程序於災害防救實施」之理念,採取「敊敵從寬、禦敵從 嚴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之積極作為,雖不致影響戰備任務遂行,單尌每年度 防汛期來講,國軍各級部隊頇隨時依颱風動態(天然災害)完成待命時間長達半年之久,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