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測 後測

第三節 教學策略對學生桌球學習之影響

本研究在桌球課程設計時,依據桌球活動的內容與特性共設計了得心應手、動 感高手、成功在我和你來我往等四項主題單元課程。教學者在這四項主題單元課程 中,先依據智能障礙學生特性設計活動內容,於教學過程中介入各種教學策略,以 促進學生學習成效。在此過程中透過研究者日誌、觀察者回饋單和錄影帶分析,整 理分析歸納出教師針對學生問題所使用的教學策略介入與解決的過程,茲說明如下:

一、結構式教學情境與環境

適應體育的特色在於能針對學生能力與需求來編修課程,因應受試者的學習能 力,調整適合的教學活動進度,能有效的執行桌球技能的練習。

(一)利用或調整物理環境、設備與活動標準

研究發現教師在智能障礙學生教學過程中,利用或調整現有教學環境與設備,

以減少不必要的干擾,以及增加學生活動機會與成就感。以下,就此一過程做一說 明:

教師遇到教學環境有干擾時,例如有其他教師要共用桌球教室的教學空間、窗 戶外面有其他學生觀看,教學者嘗試調整教學現場的物理環境,使其單純化,減少 對智能障礙學生不必要的刺激干擾及誘惑,如:

第一場的練習比賽後,臨時有老師要做校內教職員桌球比賽,借用桌球 教室的其中一張球桌,因為有其他老師進來打球,兩位學生都受到影 響,變得害羞,臉上一直傻笑,較無法專注在練習比賽的情境中,失誤 增加許多。老師用調換球桌的方式,隔出打球的老師與兩位學生的單獨 練習空間,距離加長,減少干擾。(T-1010524-29-33)

上課到一半有其他老師跑進來,學生的無法專心上課,頻頻偷瞄其他人 的動作,容易分心。可以試著趁此機會讓學生跟不孰悉的老師進行對打 練習,剛好讓學生有多的機會跟別人接觸。(O-1010518-15-17)

桌球教室對面是美術教室,ST1的班級同學在上美術課,ST1的視線剛好 與同學相望,因此ST1常會關注班級上課與同學的活動。老師發現此狀 況後,不大聲斥責,而是轉變教學方向,讓ST1背對玻璃來減少教學過 程 中 學 生 在 視 覺 上 的 干 擾 , 減 少 造 成 學 生 學 習 不 專 心 的 情 形 。

(T-1010423-13-16)

林靜萍(2007)指出學習環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場地設備、

教具及練習方位與位置分配等都應有安全考慮。鈕文英(1990)強調教師教學前應 改善教學的物理環境,減少不必要的刺激。本研究與林靜萍(2007)、鈕文英(1990)

的主張相同,認為教師在教學前應該積極的改善教學現場的物理環境,以減少對智 能障礙學生不必要的干擾,提升學習效果。

此外,教師有時會使用調整的器材,或是降低活動標準,讓智能障礙學生可以 有更多參與動作技能練習的機會,藉而增加學生活動的成就感與自信心,如:

為增加學生練習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剛開始練習的時候,不直接使用桌 球 , 而 是 使 用 較 大 的 塑 膠 球 來 練 習 , 增 加 學 生 成 功 的 機 會 。

(T-1010316-03-06)

桌球放在球拍練習平衡向前走,ST2的球感較差,為增加學生練習成功 的機會,把球拍上平衡的桌球換掉,要ST2使用體積較大與摩擦力較大 的網球來練習,學生掉球的機會降低很多。(O-1010326-01-03)

教師請學生先進行嘗試揮拍擊球,再將速度降低,以器材調整方式,將 發球機的速度降低與角度加大,讓學生能在揮拍擊球時得到比較多的成 功機會,原本揮拍擊球打不到幾球的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有較多次的成功 擊球的經驗。(T-1010323-03-05)

桌球機發球的速度還是偏快,是否嘗試教師自行餵球,控制餵球速度,

學生也能有模擬對打的感覺,學生需要修正的時候,也能隨時暫停下來 指導。(O-1010323-07-09)

學者(何善欣譯,1996)指出無論調整的幅度有多大,共同的目的是:建立孩

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洪儷瑜(1994)表示教師宜針對學生的特性,先行給予合理 的調整,不要等待問題出現再處理。因此教師要保持對學生學習的洞察,隨時做必 要的安排或調整。本研究符合何善欣譯(1996)、洪儷瑜(1994)的看法,認為教 師應該依據智能障礙學生的生理與學習特性,事先的調整教學設備或修改活動方式 與標準,在教學過程中,應時時注意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表現,適時調整,以維持 學習成效。

雖然教師多能利用教學現場的場地與設備加以調整,以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

但教師在實施過程中仍有其困難與窒礙難行之處,如:

桌球課在學校僅有的一間桌球教室進行,遇到下雨天,普通班的體育課 改成雨天的室內課程,例:桌球、羽球,會對教學進度與場地產生衝突,

像今天桌球教室被普通班佔用,只能臨時將場地改到鄰近的地下停車場 的 空 地 上 課 並 調 整 課 程 內 容 , 多 少 對 於 學 生 的 學 習 會 造 成 影 響 。

(T-1010413-14-16)

下雨天與其他班級衝突,使用地下室空間是一個辦法,但是教學環境較 不理想,也可另外找時間補課,以免進度受到影響。(O-1010413-01-02)

本研究與林靜萍(2007)、鈕文英(1990)、何善欣譯(1996)、洪儷瑜(1994)

等有相同的主張,發現教師在智能障礙學生教學過程中,除了利用或調整現有教學 環境的場地與設備,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另外可以透過調整活動的方式與標準,來 增加學生活動機會與成就感。教師也應該再時時保持準備調整教學的心態,接納並 應變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任何狀況。

本研究過程中遭遇到普通班教學的干擾,或是現有的設備經調整後,仍無法適 用於教學現場的狀況。此一問題則有待資源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溝通與協調,讓學 校教師更了解智能障礙學生適應體育的意涵與需求,進而接納並配合適應體育教學 的運作。期待能夠將本研究資源班抽離式的適應體育模式,提升為全校普通班融合 式的適應體育。另外也積極與學校溝通,希望能適時添購合適或可調整的教學器材,

以充實教學設備。

(二)延伸學生舊經驗

教師於活動前便告知學生活動內容,讓智能障礙學生能夠產生預期心理,並事 前準備,在過程中,教師應有效的規劃活動,透過循序漸進的活動安排,讓學生能 夠充分的練習動作技能,以及不受到外界的干擾。另透過提問的方式連結舊經驗,

讓學生思索進而產生認知連結。

教師在課程設計與安排上,除了事前進行課程宣導外,也參照學生的生活經驗 加以延伸堆疊,讓學生能夠類化動作技能。如:

教師將要上課的活動內容事先告知,希望能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與期待 外,或許能讓學生事先準備與練習。ST1說假日會在社區的桌球室與鄰 居朋友一起玩桌球,聽起來頗興奮。(T-101031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