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與 手眼協調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陳建全 指導教授:林靜萍.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 2012 年 6 月 研究生:陳建全 指導教授:林靜萍.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探討適應體育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與手眼協調 能力的改善情形,以及研究者在行動過程中克服教學問題之省思與專業成長。研究參與者 為二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設計十週、每週三節的桌球教學,在課程實施前後進行「褚式 注意力測驗」、「換罐(Soda Pop)手眼協調測驗」,並以研究者日誌、觀察者記錄單與錄 影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歷程與困難。所得量化資料以 EXCEL 進行描述統計, 質性資料則以持續比較法進行歸類分析,經分析探討後,獲得以下結果:1.十週桌球教學 後,2 名學生在「褚式注意力測驗」前、後測的表現上有所提升,進步率達 6.25%和 56%。 2.十週桌球教學後,2 名學生在「換罐(Soda Pop)手眼協調測驗」前、後測的表現上明 顯提升,進步率皆達 14%。3.研究者運用獎勵策略、轉移情境、簡化課程難度與同儕指導 策略,能有效提升智能障礙學生桌球運動學習成效。4.研究者透過行動研究歷程不斷地省 思,改進教學品質,對於適應體育桌球教學課程教案編寫的能力及教學技巧方面皆有助 益,獲得教學專業上的成長。. 關鍵詞:桌球教學、智能障礙、注意力、手眼協調能力. iii.

(3) An Action Research of Table Tennis Teaching on Students' Attention and Hand-eye Coordination Ability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une, 2012 Chen, Chien-chuan Advisor: Lin, Ching-pi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iscussion on an action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adapted physical education table tennis teaching on students' attention and hand-eye coordination ability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And researchers in the course of action to overcome teaching problems, reflection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The study participants for the two junior high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Designed 10-week, three times a week of table tennis teaching, before and afte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test on "Chu’s attention test, change tank (Soda Pop) hand-eye coordination test". And the way in Teaching journal, the observer records and video observation. Understand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difficulties of the learners. The obtained quantitative data to EXCEL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qualitative data by constant comparison method to classify and analyze. The results of the case study showed as follows: 1.Two students in "Chu’s attention test", pre-test and post-test performance has improved,after 10 weeks of table tennis teaching, the progress rate of 6.25% and 56%. 2.Two students in " hand-eye coordination test", pre-test and post-test performance has improved,after 10 weeks of table tennis teaching, the progress rate of 14%. 3.The researchers use an incentive strategy, transfer the situation,simplify the strategy of the course difficulty,and peer guidance, studen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table tennis learning outcomes. 4.Through the case study,the researchers had develop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orts table tennis curriculum lesson plans written ability and teaching skills adapt with the teaching professional growth.. Keyword: Table Tennis Teaching,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Hand-Eye Coordination Ability. iv. Attention,.

(4) 謝. 誌. 六年的時間,築夢成真。 回首,進修這段時間,承蒙諸多師長、同仁及家人的鼓勵支持,讓我無後顧之憂, 克服生活上的諸多困難與瑣事,得以進行求學生涯之路而完成論文。 首先,要感謝治學嚴謹的指導教授林靜萍博士,不厭其煩的悉心指導,常犧牲假期 修改論文,對論文逐字批審,深入思索之間的脈絡,給我最具體的建議與指導,老師嚴 謹的態度與精神是我最好的模範。特別要感謝雅燕學姊,一年來總是時常關心我,對於 論文、發表、讀書會等皆悉心的督促與指導,百忙之中總在第一時間給予許多的建議與 鼓勵,是寫論文時最大的助燃動力。 感謝口試委員闕月清教授及黃月嬋教授對本論文的精闢指導與諸多寶貴建議,二位 老師不厭其煩為建全修改論文內容,使我的邏輯思考更加嚴謹,論文架構更加完善。 修讀研究所期間,有賴於諸多人士的協助,使建全的碩士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在此 要感謝林口國中的學務處與特教組的鐵馬主任、組長與同仁們還有體育組的好夥伴們, 因為你們的包容與支持,讓建全得以兼顧工作與課業;還要感謝協助建全完成教學研究 的二位小朋友泰佑、威翔和家長,及辛苦的研究助理 – 博城、承諫和柏甄,因為你們 的幫助,讓我可以順利的完成教學研究。感謝一路上相扶持的末代適應體育暑期在職班 的研究所同學們,及靜萍老師家族讀書會夥伴們,祖梅、怡貞、姵伶、世誠、金記、玫 伶、沛楷、甄玲、秋君、鈞合、佩伊,多虧有大家的討論幫助與打氣,讓建全有滿滿的 動力及信心寫完論文,在此致上最真誠的謝意。 感謝我最親愛的太太慧娟,體貼的付出、悉心照顧我們的小孩,不斷的騰出時間讓 我繼續論文,感謝妳的叮嚀與關懷。這六年的時間,可愛的女兒虹儒、兒子軍穎陸續來 到我們的生命之中,經歷許多的風雨難關,我們都攜手一同克服,未來的路我們繼續走 下去,編織我們的美滿家庭生活。還有我可愛的姊姊美如、美伶、弟弟克銘、弟媳楚英, 每到假日總要來我家當週末保母,讓我無後顧之憂。 最後,將此論文獻給我的父母,感謝您們從小到大對我的栽培及苦心,因為您們的 支持及鼓勵,才能完成這份論文。 陳建全. 謹誌. 2012 年 7 月. v.

(5) 目 次 口試委員與系主任簽字之論文通過簽名表⋯⋯⋯⋯⋯⋯⋯⋯⋯⋯⋯⋯⋯⋯⋯⋯⋯⋯⋯⋯⋯⋯⋯⋯⋯⋯⋯⋯⋯⋯⋯⋯⋯⋯⋯⋯⋯⋯⋯⋯i 論文授權書⋯⋯⋯⋯⋯⋯⋯⋯⋯⋯⋯⋯⋯⋯⋯⋯⋯⋯⋯⋯⋯⋯⋯⋯⋯⋯⋯⋯⋯⋯⋯⋯⋯⋯⋯⋯⋯⋯⋯⋯⋯⋯⋯⋯⋯⋯⋯⋯⋯⋯⋯⋯⋯⋯⋯⋯⋯⋯⋯⋯⋯⋯⋯⋯⋯⋯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謝誌⋯⋯⋯⋯⋯⋯⋯⋯⋯⋯⋯⋯⋯⋯⋯⋯⋯⋯⋯⋯⋯⋯⋯⋯⋯⋯⋯⋯⋯⋯⋯⋯⋯⋯⋯⋯⋯⋯⋯⋯⋯⋯⋯⋯⋯⋯⋯⋯⋯⋯⋯⋯⋯⋯⋯⋯⋯⋯⋯⋯⋯⋯⋯⋯⋯⋯⋯⋯⋯⋯⋯⋯v 目次⋯⋯⋯⋯⋯⋯⋯⋯⋯⋯⋯⋯⋯⋯⋯⋯⋯⋯⋯⋯⋯⋯⋯⋯⋯⋯⋯⋯⋯⋯⋯⋯⋯⋯⋯⋯⋯⋯⋯⋯⋯⋯⋯⋯⋯⋯⋯⋯⋯⋯⋯⋯⋯⋯⋯⋯⋯⋯⋯⋯⋯⋯⋯⋯⋯⋯⋯⋯⋯⋯⋯vi 表目次⋯⋯⋯⋯⋯⋯⋯⋯⋯⋯⋯⋯⋯⋯⋯⋯⋯⋯⋯⋯⋯⋯⋯⋯⋯⋯⋯⋯⋯⋯⋯⋯⋯⋯⋯⋯⋯⋯⋯⋯⋯⋯⋯⋯⋯⋯⋯⋯⋯⋯⋯⋯⋯⋯⋯⋯⋯⋯⋯⋯⋯⋯⋯⋯⋯⋯⋯⋯viii 圖目次⋯⋯⋯⋯⋯⋯⋯⋯⋯⋯⋯⋯⋯⋯⋯⋯⋯⋯⋯⋯⋯⋯⋯⋯⋯⋯⋯⋯⋯⋯⋯⋯⋯⋯⋯⋯⋯⋯⋯⋯⋯⋯⋯⋯⋯⋯⋯⋯⋯⋯⋯⋯⋯⋯⋯⋯⋯⋯⋯⋯⋯⋯⋯⋯⋯⋯⋯⋯⋯ix.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解釋⋯⋯⋯⋯⋯⋯⋯⋯⋯⋯⋯⋯⋯⋯⋯⋯⋯⋯⋯⋯⋯⋯⋯⋯⋯⋯⋯⋯⋯⋯⋯⋯⋯⋯⋯⋯⋯⋯⋯⋯⋯⋯⋯⋯⋯⋯⋯⋯⋯⋯. 6.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與動作發展⋯⋯⋯⋯⋯⋯⋯⋯⋯⋯⋯⋯⋯⋯⋯⋯⋯⋯⋯⋯⋯⋯⋯⋯⋯⋯⋯⋯. 10. 第二節. 桌球運動與適應體育之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注意力相關研究⋯⋯⋯⋯⋯⋯⋯⋯⋯⋯⋯⋯⋯⋯⋯⋯⋯⋯⋯⋯⋯⋯⋯⋯⋯⋯⋯⋯⋯⋯⋯⋯⋯⋯⋯⋯⋯⋯⋯⋯⋯⋯⋯⋯. 22. 第四節. 手眼協調能力相關研究⋯⋯⋯⋯⋯⋯⋯⋯⋯⋯⋯⋯⋯⋯⋯⋯⋯⋯⋯⋯⋯⋯⋯⋯⋯⋯⋯⋯⋯⋯⋯⋯⋯⋯⋯⋯⋯⋯. 26. 小結⋯⋯⋯⋯⋯⋯⋯⋯⋯⋯⋯⋯⋯⋯⋯⋯⋯⋯⋯⋯⋯⋯⋯⋯⋯⋯⋯⋯⋯⋯⋯⋯⋯⋯⋯⋯⋯⋯⋯⋯⋯⋯⋯⋯⋯⋯⋯⋯⋯⋯⋯⋯⋯⋯. 29. vi.

(6) 第參章 研究方法………………………………………...……………….……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場域⋯⋯⋯⋯⋯⋯⋯⋯⋯⋯⋯⋯⋯⋯⋯⋯⋯⋯⋯⋯⋯⋯⋯⋯⋯⋯⋯⋯⋯⋯⋯⋯⋯⋯⋯⋯⋯⋯. 3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5. 第四節. 桌球教學單元課程編製⋯⋯⋯⋯⋯⋯⋯⋯⋯⋯⋯⋯⋯⋯⋯⋯⋯⋯⋯⋯⋯⋯⋯⋯⋯⋯⋯⋯⋯⋯⋯⋯⋯⋯⋯⋯⋯⋯. 37.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處理⋯⋯⋯⋯⋯⋯⋯⋯⋯⋯⋯⋯⋯⋯⋯⋯⋯⋯⋯⋯⋯⋯⋯⋯⋯⋯⋯⋯⋯⋯⋯⋯⋯⋯⋯⋯⋯⋯⋯⋯⋯⋯⋯⋯. 40. 第六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44. 第七節. 研究倫理⋯⋯⋯⋯⋯⋯⋯⋯⋯⋯⋯⋯⋯⋯⋯⋯⋯⋯⋯⋯⋯⋯⋯⋯⋯⋯⋯⋯⋯⋯⋯⋯⋯⋯⋯⋯⋯⋯⋯⋯⋯⋯⋯⋯⋯⋯⋯⋯⋯⋯. 4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47 第一節. 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之影響⋯⋯⋯⋯⋯⋯⋯⋯⋯⋯⋯⋯⋯⋯⋯⋯⋯⋯⋯⋯⋯⋯⋯⋯. 47. 第二節. 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手眼協調能力之影響⋯⋯⋯⋯⋯⋯⋯⋯⋯⋯⋯⋯⋯⋯⋯⋯⋯⋯. 52. 第三節. 教學策略對學生桌球學習之影響⋯⋯⋯⋯⋯⋯⋯⋯⋯⋯⋯⋯⋯⋯⋯⋯⋯⋯⋯⋯⋯⋯⋯⋯⋯⋯⋯⋯⋯⋯. 57. 第四節. 研究歷程的省思與專業成長⋯⋯⋯⋯⋯⋯⋯⋯⋯⋯⋯⋯⋯⋯⋯⋯⋯⋯⋯⋯⋯⋯⋯⋯⋯⋯⋯⋯⋯⋯⋯⋯⋯⋯. 6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2. 附. 第一節. 結論⋯⋯⋯⋯⋯⋯⋯⋯⋯⋯⋯⋯⋯⋯⋯⋯⋯⋯⋯⋯⋯⋯⋯⋯⋯⋯⋯⋯⋯⋯⋯⋯⋯⋯⋯⋯⋯⋯⋯⋯⋯⋯⋯⋯⋯⋯⋯⋯⋯⋯⋯⋯⋯⋯. 72. 第二節. 建議⋯⋯⋯⋯⋯⋯⋯⋯⋯⋯⋯⋯⋯⋯⋯⋯⋯⋯⋯⋯⋯⋯⋯⋯⋯⋯⋯⋯⋯⋯⋯⋯⋯⋯⋯⋯⋯⋯⋯⋯⋯⋯⋯⋯⋯⋯⋯⋯⋯⋯⋯⋯⋯⋯. 74. 參考文獻⋯⋯⋯⋯⋯⋯⋯⋯⋯⋯⋯⋯⋯⋯⋯⋯⋯⋯⋯⋯⋯⋯⋯⋯⋯⋯⋯⋯⋯⋯⋯⋯⋯⋯⋯⋯⋯⋯⋯⋯⋯⋯⋯⋯⋯⋯⋯⋯⋯⋯⋯⋯⋯⋯⋯⋯⋯⋯. 75. 錄 附錄一. 實驗參與者須知與家長同意書⋯⋯⋯⋯⋯⋯⋯⋯⋯⋯⋯⋯⋯⋯⋯⋯⋯⋯⋯⋯⋯⋯⋯⋯⋯⋯⋯⋯⋯⋯. 86. 附錄二. 適應體育(智能障礙)桌球運動教學課程設計⋯⋯⋯⋯⋯⋯⋯⋯⋯⋯⋯⋯⋯⋯⋯⋯. 87. 附錄三. 適應體育教師教學日誌⋯⋯⋯⋯⋯⋯⋯⋯⋯⋯⋯⋯⋯⋯⋯⋯⋯⋯⋯⋯⋯⋯⋯⋯⋯⋯⋯⋯⋯⋯⋯⋯⋯⋯⋯⋯. 100. vii.

(7) 表 目 次 表 2-1. 桌球運動員選材項目與內容⋯⋯⋯⋯⋯⋯⋯⋯⋯⋯⋯⋯⋯⋯⋯⋯⋯⋯⋯⋯⋯⋯⋯⋯⋯⋯⋯⋯⋯⋯⋯⋯⋯. 16. 表 2-2. 身心障礙學生在適應體育學習的相關研究⋯⋯⋯⋯⋯⋯⋯⋯⋯⋯⋯⋯⋯⋯⋯⋯⋯⋯⋯⋯⋯. 18. 表 2-3. 桌球運動對身心障礙學生的相關研究⋯⋯⋯⋯⋯⋯⋯⋯⋯⋯⋯⋯⋯⋯⋯⋯⋯⋯⋯⋯⋯⋯⋯⋯⋯. 20. 表 2-4. 注意力之相關研究⋯⋯⋯⋯⋯⋯⋯⋯⋯⋯⋯⋯⋯⋯⋯⋯⋯⋯⋯⋯⋯⋯⋯⋯⋯⋯⋯⋯⋯⋯⋯⋯⋯⋯⋯⋯⋯⋯⋯⋯⋯. 24. 表 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33. 表 3-2. 適應體育桌球教學主題單元設計表⋯⋯⋯⋯⋯⋯⋯⋯⋯⋯⋯⋯⋯⋯⋯⋯⋯⋯⋯⋯⋯⋯⋯⋯⋯⋯⋯. 38. 表 3-3. 資料編碼表⋯⋯⋯⋯⋯⋯⋯⋯⋯⋯⋯⋯⋯⋯⋯⋯⋯⋯⋯⋯⋯⋯⋯⋯⋯⋯⋯⋯⋯⋯⋯⋯⋯⋯⋯⋯⋯⋯⋯⋯⋯⋯⋯⋯⋯⋯⋯. 43. 表 3-4. 內容效度檢驗之學者專家及教師名單⋯⋯⋯⋯⋯⋯⋯⋯⋯⋯⋯⋯⋯⋯⋯⋯⋯⋯⋯⋯⋯⋯⋯⋯⋯. 45. 表 4-1. 2 位學生褚氏注意力前測、後測得分狀況的比較⋯⋯⋯⋯⋯⋯⋯⋯⋯⋯⋯⋯⋯⋯⋯⋯. 48. 表 4-2. 2 位學生換罐(Soda Pop)手眼協調測驗前測、後測成績記錄⋯⋯. 53. viii.

(8) 圖 目 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1. 圖 3-2. 研究流程圖⋯⋯⋯⋯⋯⋯⋯⋯⋯⋯⋯⋯⋯⋯⋯⋯⋯⋯⋯⋯⋯⋯⋯⋯⋯⋯⋯⋯⋯⋯⋯⋯⋯⋯⋯⋯⋯⋯⋯⋯⋯⋯⋯⋯⋯⋯. 35. 圖 3-3. 換罐(Soda Pop)手眼協調測驗⋯⋯⋯⋯⋯⋯⋯⋯⋯⋯⋯⋯⋯⋯⋯⋯⋯⋯⋯⋯⋯⋯⋯⋯⋯⋯⋯⋯⋯. 41. 圖 4-1. 兩位學生前後測注意力得分比較圖⋯⋯⋯⋯⋯⋯⋯⋯⋯⋯⋯⋯⋯⋯⋯⋯⋯⋯⋯⋯⋯⋯⋯⋯⋯⋯. 49. 圖 4-2. 兩位學生前後測手眼協調能力比較圖⋯⋯⋯⋯⋯⋯⋯⋯⋯⋯⋯⋯⋯⋯⋯⋯⋯⋯⋯⋯⋯⋯⋯⋯. 54. ix.

(9)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旨在陳述研究問題的形成,包括對問題背景、研究目的與問題、名詞解釋、 研究重要性及研究範圍與限制,提出說明與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根據行政院內政部社會司(2011)統計資料顯示,第四季身心障礙者人數為 1,100,436人,身心障礙人數占總人口數之4.74%; 2000年的身心障礙人數為711,064 人,身心障礙人數占總人口數之3.19%,2000年到2011年之間,身心障礙人口增加了 389,372人,從歷年統計資料顯示,身心障礙人口正在逐年的增加。教育部(2011)九 十九學年特殊教育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類學生統計顯示,其中全國特殊教育國民教 育階段身心障礙類學生總計人數為64,670人,智能障礙類人數為20,888人,占32.3%, 為10種障礙類別人數最多。 近年來,特殊教育在回歸主流與融合教育的推展下,在一般學校任職的教職員, 經常有機會接觸到身心障礙學生,研究者任教學校更是平均每兩個班級會有一至二位 的身心障礙學生,接觸機會更是比一般學校來得多,尤其是在身體活動方面因為身體 條件的缺陷,在體育課程實施上,遭遇許多困難與挫折,因其自身運動條件上的關係, 在一般體育課程進度實施時,多數這類的特殊生在普通班級上體育課時大多待在一旁 看著其他人上課,較少一同參與普通班體育課程的進度,如何提高身心障礙學生參與 體育課程的興趣與增加其成就感與自信心,是體育教師責無旁貸的重要工作,遂興起 探討提升身心障礙學生身體活動量的課程設計與研究的想法。因此,基於上述兩種因 素,選定智能障礙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做為改善自身教學的第一步。 近年來,適應體育回歸融合教育的課程,有關身心障礙學生體育教學與活動品 質,並沒有獲得真正全面性的發展,以致身心障礙學生因失去正常動作能力,而減少.

(10) 2. 參加適合他們身心特性需要的體育學習與活動機會(闕月清,1996),使他們的潛能 未能發揮。雖教育部(1999)在「智能障礙類課程綱要」中揭櫫,休閒教育領域的目標, 在第一、二、三條即開宗明義的指出:「要培養學生休閒知能,善用休閒時間,豐富生 活內涵;輔導學生了解其性向與興趣,並促進其個性與群性之平衡發展;輔導學生從事 適合其體能、興趣的活動,以增進身心均衡發展。」因此,如何在普通學校落實身心 障礙者適應體育實為重要之課題。簡明建、邱金滿(2000)指出決定教學成效重點要素, 必須考慮課程教材、教法方面,選擇適合學生課程模式、教學內容並編製可行的教材與 設計方法和教具選擇的原則,以及運用有效教學的方法和促進教學成功的增強策略。 最終目的是透過各種教學策略所設計的課程,藉以提高身、心、靈健康與生活品質提升, 避免不當活動或體能太差等其他因素,而影響未來生活社會適應能力。 學校除透過正規體育課程,實施融合體育教學外,參與班際體能比賽、校慶活動機 會,有賴特教組、體育組、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研究會課程小組之規劃,教學者設計與 實施,及承辦活動的主辦單位是否重視並鼓勵身心障礙者參與過程,每個環節都扮演重 要角色。 根據文獻的研究資料指出,智能障礙者在身心發展上具有注意力不足、記憶力缺 損、學習機能反應遲鈍、空間方向與平衡感方面差、易煩躁或不安、缺乏耐性又固執等 特質,在體育教學或活動上需依其發展特質擬定運動處方。智能障礙者的運動能力, 如:肌力、心肺耐力、敏捷性、平衡感、柔軟度、速度、反應力、體能都比一般學生能力 低,影響動作能力無法正常全面性的發展,尤其體適能、認知及情意方面的增進更無法 兼顧(莊美鈴、林曼蕙,1998)。研究發現,透過遊戲比賽或運動方式,可讓身體發展 與生長,如果教學教材經過系統化的組織及安排,事實證明智能障礙者學習行為仍有 可能發生(卓俊伶、賴世炯,2000)。 真正好的教學設計應是依據在課堂的觀察與師生互動中所蒐集的訊息,來訂定適 切的終點狀態,並設計良好的教學策略分析的新趨向(林清山,1997) )。要怎樣才能掌 握適應體育教學的正面助益呢,單文經(1997)提出進行有效教學有四大因素:提示、參 與、改正回饋、增強教學大小,認為教學行為模式應強調教學提示品質、學習者主動參.

(11) 3. 與及增強。面對個別差異極大的身心障礙學生,如何介入系統化的有效教學方法與策略, 針對學生的個別狀況選擇適當的策略並作調整(林惠芬,1993),以促使學生更快地學 得目標行為與技能,是身為教師極待思考努力的方向。因此,如何針對占身心障礙大多 數者的智能障礙學生,選擇適當的教材,設計良好的課程,與運用合宜的教學方法與策 略進行有效教學,是體育教師在提升體育教學品質十分重要的步驟之一。 莊美鈴和林曼蕙(1998)指出:智能障礙學生的抓握能力較差,因為他們缺乏使用 手或手指的機會,亦缺乏伸展或彎曲上臂的機會。由此看來,只要是有助於訓練握力的 持拍類運動項目都可以列入教學與研究之考量,但在手眼協調、反應、球速、方向、力 度及適合智能障礙學生學習等因素的考量之下,桌球運動需要手眼協調、反應能力、身 體與來回球的左右移動、控制桌球球拍的擊球力度、室內空間器材較易布置與掌握等優 勢的條件選擇,所以,基於上述的條件,屬於持拍控制球的桌球運動是較適合智能障礙 學生學習的。 桌球運動的特點包含:場地器材設備簡易方便、遊戲簡單易懂、運動量可大可小、運 動傷害率低、情境變化多饒富趣味且不受身材限制等(許樹淵,1986)。依運動特性 的分類,桌球運動是屬於高度神經協調及高技巧性的運動,並非大力量、高速度、高 耐力的運動,而是講求協調性、敏捷性、瞬發力、預測力,並結合身體、心理、技術、戰 略和智力訓練的運動(北京體育科學學會,1994),換句話說,身體如具備了上述 之能力,將足以勝任日常之工作與應付突發的緊急狀況,且又有餘力享受休閒運動之 生活。對智能障礙學生而言,更能讓其日常生活能力向上提升。 張鳳儀 (1999)認為,協調能力亦會影響日常生活動作的表現,例如:儀器操作、打 字、寫作、穿衣、使用食具等,都必須具備手眼協調的配合。另外,Jensen and Hirst(1980) 提到當個體面對突發狀況時,如具有優異的敏捷與反應能力,必能使身體避免遭受重 大的傷害。整合上述研究得知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是在日常生活或運動表現上均佔 有重要之地位。 綜合相關研究可以得知,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對智能障礙學生日常生活相當 重要,且是可以透過練習改善的。研究也指出桌球運動之特性,對注意力與手眼.

(12) 4. 協調能力的發展有所助益。因此透過桌球教學之實施是否能提升智能障礙學生之注意 力與手眼協調能力以改善其生活品質,是為本研究之動機。.

(13)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一、研究目的 透過桌球運動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瞭解對智能障礙學生在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 的提升及研究者個人的省思與專業成長情形。 二、研究問題 本研究探討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之影響,研究問題分 為下列四點: (一)探討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能力之影響為何? (二)探討桌球教學對智能障礙學生手眼協調能力之影響為何? (三)探討教學策略之運用對智能障礙學生學習之影響為何? (四)藉由行動研究而使教學者在教師教學省思與專業成長為何?.

(14)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智能障礙學生 根據教育部(1998)修訂之「中華民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 準」,第三章第二項所稱智能障礙,係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緩,且在 學習及適應能力表現上有嚴重困難者。其鑑定基準如下:心智功能明顯低下,個別智 力測驗結果為輕度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差、中度未達平均數負三個標準差;學生在 自我照顧、動作、溝通、社會情緒或學科學習等表現上,較同年齡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本研究所指的對象,經鑑定是智能障礙學生並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現就讀於新北 市市立某所國民中學設籍於普通班之智能障礙者,國語、英語、數學等課程抽離至資 源班上課之學生。 二、注意力 注意力是人的心理活動,是一種全神貫注於感覺輸入的總體活動,或是一種心力 集中的狀態,使心力聚集在一個特別的作業上。Nideffer(1976)認為不同的運動項目, 因其運動特性的不同,所需的注意力層面也不同。注意力有許多種類型,每種類型均 有其特別的身體感覺特性。注意力包括寬度和方向兩種向度,寬度是指運動員要專注 於多少的刺激物。方向則是指把注意力集中於本身的想法和感覺,還是放到外在環境 所發生的事情上。本研究注意力是以「褚氏注意力測驗」為檢測工具,測驗所得到分 數越高,表示注意力越好。 三、手眼協調能力 手眼協調反應能力(hand-eye coordination cognitive reaction ability)是指視覺神經 傳導的生理反射,快速地反應在手部的一種能力;也就是個體利用視覺系統的諸多功 能,將外在環境所接收的各種訊息,經由神經系統的傳遞以及大腦皮質的訊息處理後, 再驅動手部的肌肉,使個體能在最適當的時機中對應於該時機的最佳動作(王瑋等譯, 1988)。本研究手眼協調能力之檢測方式是以換罐手眼協調測驗(Soda Pop)為評量.

(15) 7. 工具,測驗所得秒數愈高,表示其手眼協調能力愈差,秒數愈低,表示其手眼協調能 力愈佳。 四、適應體育 適應體育是一項多樣性的計畫,其內容包括發展活動、訓練、遊戲、韻律及運動, 必須適合身心障礙學生的興趣、能力以及限制,以符合身心障礙者需求為主(Sherrill, 1997)。本研究適應體育所指為教師對於資源班中的智能障礙學生實施之體育教學, 以桌球教學為活動項目。.

(16) 8.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桌球運動講求神經協調與技巧性,而智能障礙者正需要如此的動作能力,對 智能障礙學生實施桌球教學,除了能對其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有所提升與助益, 更能使其適應與勝任日常生活中的動作能力表現。期望研究結果能作為未來國中智能障礙 學生體育課程設計與活動之參考。本研究有其重要性: 一、 將桌球課程設計為個別化適應體育教學,提供智能障礙學生在桌球運動上成功的 練習經驗。 二、 改善學生的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提高學生動作能力的表現。 三、 改善學生動作能力的表現,加強學生生活需要的能力,提升未來日常生活與工作 上所需要的能力。 四、 在課程設計與規劃上,提升教師設計智能障礙學生個別化體育活動的能力,促進 教師專業成長。.

(17)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主旨在探討教師透過行動研究設計規劃桌球教學課程,配合錄影觀察、 教學日誌及觀察者記錄等行動研究的方式,改善與介入教學策略的成效,對國中階段 智能障礙學生在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之影響。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參與者:教學者是為行動研究者,學生為新北市立快樂(化名)國民中學 九年級資源班領有智能障礙手冊之學生,一位輕度、一位中度,共計二名。 (二) 研究內容:本研究是以十週桌球課程規劃,探討對於智能障礙學生的注意力與 手眼協調能力的影響,其它能力的影響不在探討範圍內。 (三) 課程實施時間:本研究實驗時間在國中階段一百學年度第二學期,教學課程的 內容有十週共 30 節課,每節課 45 分鐘的實驗教學。 二、研究限制 (一) 本研究實驗參加者為某國中資源班之兩位智能障礙學生,所得結果與結論不 可推論至其他障礙類別的學生,研究結果僅適合歸因於類似本實驗者之個案, 應避免過度推論。 (二) 本研究課程實施中,受限於校園內之既定課程及智能障礙者身體狀況因素, 皆會對智能障礙者測試結果產生影響。 (三) 本研究對於研究對象所從事實驗課程以外之持拍類運動項目活動,均不作任 何暗示或要求,桌球課程以外,額外參與之持拍類運動項目之活動不在研究探 討範圍內,是為本研究之限制。.

(18)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部份,主要在探討桌球運動對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手眼協調、敏捷與 反應能力之影響,分成五節呈現:第一節為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與動作發展;第二 節為桌球運動與適應體育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注意力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手眼協調 能力相關研究;最後就文獻探討進行小結。. 第一節 智能障礙者的身心特質與動作發展. 首先,從智能障礙學習特徵及社會不適應缺陷行為方面來分析智能障礙者動作技 能發展所受到影響。 包 括 : 學習特徵、社會不適應缺陷行為、智能障礙者動作技能發 展與限制等三方面論述之。 一、 學習特徵 智能障礙者的學習特徵包 括:注意力缺陷、知覺能力缺陷、記憶力缺陷、統整能 力缺陷,分述如下: (一)注意力缺陷 包括注意力不能集中及不能持久,注意力狹窄及過度分心,且不善於選擇性的注意 (洪榮照,2000),需較多時間才能將注意力集中在問題解決的相關線索上(陸莉、黃 玉枝、林秀錦、朱慧娟,2000)。 ( 二 ) 知覺能力缺陷 運 動 知 覺(kinesthetic perception)是 所 有 運 動 基 礎 ,運 動 知 覺和 視 覺 、聽覺及 觸覺的感官動作協調能力的發展是息息相關,它是一種感覺動作 的學 習歷程,身體活 動時直接或間接影響適當反應或行為表現。一般而言,智障者動作遲緩、速度掌控和空 間位移導向不良、協調和平衡知覺有異常現象,導致在運動知覺動作發展上學習困難的.

(19) 11. 狀況(洪清一,1999)。 (三)記憶力缺陷 不會用有組織、有計畫的方式來處理訊息,所以有短期記憶的缺陷,學的慢,忘 的快,又不會自動演練,導致學習上困難,因此,智能障礙者傾向以複誦來幫助記憶(陸 莉等,2000);對特殊事物有時持有強烈記憶,知覺、認知的過度遲鈍或敏銳( 郭為 藩,2002)。 ( 四 ) 統整能力缺陷 因智力發展遲緩,語言理解力及配合情境表達能力差(陸莉等,2000),如:對 於學習過的題材或事物,不能有效統整外在刺激和訊 息,或是所學無法轉換或類化應 用到其他狀況,對於回饋所學的掌握 能力差,如:辨認學習困難,主要包括不能正確辨 認物體的方向、位置與形狀,而造成其符號、圖形、文字、字母或聲音等方面辨認困難, 常出現人際溝通困擾情形,可能會限制智能障礙學生參與球類運動、遊戲或趣味競賽等 休閒活動( 洪照榮,2000;郭為藩,2002)。 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特徵上比正常學生較為遲緩,而體育、運動訓練正是要扮演 促進智能障礙學生多方面發展的角色,訂定切適的體育教學目標與內容,幫助智能障 礙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與學習,提升健康體適能,享受運動的樂趣,改善生活品質有其 重要性。 二、社會不適應缺陷行為 社會不適應缺陷行為包 括:熟練能力缺陷;缺乏探究能力; 缺乏自信心;情緒管 理機能障礙等,說明如下: ( 一 ) 熟練能力缺陷 智能障礙者日常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事物處理能力及時間觀念,不會藉由過度學習 的歷程,反覆練習而達精熟學習的目的(洪照榮,2000)。 ( 二 ) 缺乏探究能力 智能障礙者臨機應變的能力低,需仰賴外助或他人指導,具有模 仿他人表現的特 徵(陸莉等,2000),但對特定事務比較固執,以自我中心的僵化行為,遇事情較缺乏.

(20) 12. 彈性(莊美鈴、林曼蕙,1998)。 (三) 缺乏自信心 因抱負水準低對事物無法表示關心或興趣、過去失敗的經驗, 使智能障礙學生主 動性較薄弱,在內在顯著行為問題表現情形較懶散、焦慮、畏縮等,和外在顯著之行為 上固執或面臨衝突時較容易緊張、表現拒絕、破壞等,甚至會有逃離現場行為出現(莊 美鈴、林曼蕙,1998;郭為藩,2002)。 ( 四 ) 情緒管理機能障礙 對喜怒哀樂感情缺乏安定性,無法調整自己行為,常有不當處理 與使用的情緒困 擾,常順著意念衝動行事,嚴重者會有自我刺激、自我傷害、侵犯或破壞等行為。有時動 作表現出干擾、不服從搗亂、跋扈蠻橫、打人、發脾氣、缺乏耐性的行為,易受同伴的排 斥孤立、嫌惡、冷落或被指使。因人際關係不好,所以較難加入同年齡學童的團體遊戲 ( 莊美鈴、林曼蕙,1998)。 智能障礙者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有熟練能力缺陷、缺乏探究能力、缺乏自信心、情 緒管理機能障礙等特徵,設計個別化適應體育課程,透過重複的練習及教師的評估、 鼓勵,對於學習會有較大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社會自立能力,體育運動中的團體活 動更可以培養人際關係。 三、智能障礙者動作技能發展與限制 智能障礙者動作技能發展與限制可從 身體發展、運動能力發展與限制等方面加以 探討。 (一)身體發展 1. 四肢發展方面:智能障礙者身高 、 骨骼的發展比同年齡慢 , 教晚熟(陸莉等 , 2000) , 站立或行走時,大都有將頭向前伸、駝背、膝關節無法伸直、走路有時會懸足 或腹部挺出等情形,身體整體看起來,無力感或不協調,無法呈現直立的感覺 (莊美鈴、林曼蕙,1998)。 2.. 身體機能方面:知覺動作學習(perceptual- motor learning)歷 程 上 感覺、知覺和 動作的整合,所產生與環境的認知反應是重要能力(陳素勤、尚憶薇、蔡育佑,.

(21) 13. 2001),但智能障礙者在味覺、嗅覺、觸覺、視覺、本體覺、以及前庭可能 出現感覺統合障礙,比一般人差,尤其,對時間空間的轉換或力量控制無法掌 握,有些反應顯得非常遲緩;智障者大多對週邊環境缺乏洞察力,及有身體各 部位之位置或運動缺乏的知覺能力、平衡與協調力較差之特徵(陳素勤、尚憶 薇、蔡育佑,2001;莊美鈴、林曼蕙,1998)。 (二)運動能力發展與限制 Fait在1978年指出,智能障礙者的肌力、耐力、平衡性、速度、 反應時間較正常學生 的發展遲緩約2-4 歲,在基本的運動能力常見問 題與限制上,如: 1.無法保持平衡穩定的直立能力。 2.跑、跳、抬腿、腳跟或腳尖因使用不當,易造成姿勢及力量使用不正確,尤其 跳的能力更差。 3.使用手或手指及伸展或彎曲上臂活動機會少,因此,在抓、握力、擲、 操作能力差。 4.身體協調性及參與活動適應能力差(莊美鈴、林曼蕙,1998)。 5.手、眼、腳協調及觸覺等遲緩比正常學童低,例如:視動控制、敏捷性、跑跳 能力、瞬間爆發力、平衡感或四肢靈活度等,均有落後的現象,其中,左右橫 向的敏捷度落差特別顯著(蕭松霖,1993),體能上也有別於一般孩童。 綜合上述,智能障礙者由於肢體動作技能或活動表現能力受到生理上限制,無法 自由、盡興、如意的操作,必須比其他人花費更大的努力(卓俊伶、陳新燕,1996), 在動作技能及效率方面,尤其是越精確動作或複雜的技巧及統整協調操作上動作效率 低,且低於同年齡、同性別(陳榮華,1992),但更不容忽視的是學習者重要思維態度, 就是自我概念、自我實現與成就動機層面,較一般人薄弱的原因,不外乎為內在的負面 預期心理、及外在異樣眼光等所造成的,以致影響人際互動及自我肯定。一般而言,智能 障礙者比較喜愛和較年幼的友伴在一起,除因動作太慢、較不能配合團隊表現,可能在活 動中不易理解活動規則等原因,因此,活動項目的選擇不能太艱深(洪榮照,2000)或 是太多訊息處理。因此在智能障礙學生的教學設計應有所注意,根據林進材(2000).

(22) 14. 綜合有效教學基本意涵提出六點:須合規範性、明確性、多樣性、提昇學習成功的 比率、全心全力、任務取向引導學生達成預定的學習目標。林靜萍(2007)指出學習 環境是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在場地設備、教具及練習方位與位置分配等都 應有安全考慮。鈕文英(1990)強調教師教學前應改善教學的物理環境,減少不必要 的刺激。王志文(2001)研究指出特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較常運用問答的方式進行 教學。黃月嬋(1997)認為智能障礙者的體育教學設計,從對象的診斷、目標的確 定、內容的分析、方法的選擇、場地的布置等準備事宜,到實地的執行與修正, 依循完成,在教學呈現時,指導應簡單、清晰、明確,給予學生成功的練習經驗 及足夠的機會,並且營造支持之學習環境,給予必要的鼓勵。因此,為達成教學目 標,了解學習者特徵所伴隨的相關行為問題後,考慮個體動作技能學習能力與學習瓶頸, 更能協助教學者在設計規劃桌球運動教學時做些調整與變化,有助於所選擇教材教法的 編製和實施,提升抱負水準增加成功經驗與增強自信心,使學習者學習更有成效。.

(23) 15. 第二節 桌球運動與適應體育之相關研究. 桌球運動的特質,是不受天候影響,也不需極大空間,只要擺設一張球桌,穿著 適當的運動服裝,即可進行單打或雙打的練習或友誼賽;在消費性上,比起羽球、高爾夫 球、網球等運動,桌球是屬於消費性相當低的運動(謝淑娟,2001)。另從動作技術 特質而言,身體必須具有高度協調、靈敏、細膩精確。在擊球時全身肌肉、關節高度 的協調作用,以及手腕、手指瞬間的動作技巧細膩、精確,手指所起的微調作用是最 突出的技能特徵(北京體育科學學會,1994)。並且使用的球,重量輕、體積小,擊 球時往返速度快、變化大,在技術上和其它運動項目相較之下,更是需要複雜、精準、 快速的技巧,但不必太大的肌力和耐力,較偏重反應、敏捷和瞬發力,在比賽進行中更 是需要完美的協調和正確反應時間的配合(姚漢禱,1989)。此項運動的基本能力, 所需的生理特徵與陳俊忠(1982)提及發展神經協調的觀點相符合。此外,學者(姚 漢禱,1986;Bompa, 1999/2001)指出桌球運動中最重要的感覺器官是眼,最主要的運 動器官是手,兩者建立新關係-手眼協調,它是桌球技術的靈魂。周資眾(1999)以海 峽兩岸學者針對桌球運動選手進行選才之研究,如表2-1,從表中得知手眼協調、敏捷 與反應能力,皆是成為桌球運動選手所須具備的基本能力。.

(24) 16. 表 2-1. 桌球運動員選材項目與內容 研究者 劉亞文. 選材項目及內容 敏捷性、柔軟度、動力、準確性、上肢肌力與肌耐力、知覺. (1982) 深度平衡、 手 眼 協 調 反 應 能 力 。 吳正一. 速度、上肢爆發力、握力、上肢 肌 耐 力 、 心 肺 耐 力 、 敏 捷 性、、. (1984) 柔軟性、手眼協調反應能力。 莊則棟. 、 神經類型、 年齡、型態、身體素質 (敏捷、協調、爆發力). (1985) 家族遺傳、血型、智力。 姚漢禱. 身高、體重、體型、球齡、手眼協調反應能力、各種打法分. (1986) 類綜合評價。 蔡欣延. 體型分析、敏捷性、柔軟度、動力、聲光反應、協應性、. (1990) 握拍法。 周文祥. 心 理 競 技 能 力 、 焦 慮 壓 力 管理、放鬆訓練、信心的建立、. (1993) 意像訓練、注意力訓練、目標 設定。 周資眾. 身體體型、身體素質、生理機能、競技體能、運動技術、. (1994) 家族 遺 傳 、 生 長 發 育 、 心 理 特 質。 廖學勇 興趣、動機、意志、技術、體能、心理、個性、毅力。 (1996) 資料來源:周資眾,1999,1999年海峽兩岸大專院校體育研討會,461-462頁。. 綜合上述分析,從事桌球運動是可以增進手眼協調、敏捷與反應能力,而智能隌礙 學生其上述能力比一般人來得薄弱,因此,透過桌球運動教學發展智能障礙學生身體運 動能力,是值得運用於智能障礙學生的運動項目之一。.

(25) 17. 適應體育是教育部目前積極推展的項目之一,身心障礙者能因此受惠,得到更多 的關注。黃月嬋(1997)指出當教師針對智能障礙兒童實施適應體育教學時,以關懷 的態度引導學生並耐心等待學生,配合鼓勵與回饋,對其動作學習有良好成效。有關 身心障礙學生在適應體育教學上的相關研究中:Lahtinen、Rintala 與 Malin(2007) 透過一個長達三十年的研究,了解有關於肢體動作的表現,說明大部分的智能障礙者 很少有參與體育課學習的經驗,以至於在他們成人後也不是一位從事規律性運動習慣 的人,並且在研究中強調智能障礙者其身體表現的特殊組成因素是有其研究發展的重 要性。許又文(2008)針對 11 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休閒治療後發現對於中度智能 障礙學生在動作技能有顯著成效,但是體適能無顯著成效。王惟俊(2006)研究發現, 在融合式適應體育的教學下,水中活動的參與度有提升,腦性麻痺兒童與同儕的互動 情況受到課程設計影響而呈現不同之互動情形。劉德山(2009)對 4 位高職輕度智能 障礙學生實施六週 18 節課的高爾夫球和壘球教學後,教學效果有顯著差異,在體育教 學光譜中的練習式教學維持效果優於互惠式教學。吳嘉峻(2010)篩選出發展協調障 礙學童 32 位,年齡介於九至十歲,經由 12 週的足球運動課程介入,發現能有效提昇 發展協調障礙學童的動作協調和視覺動作統整發展能力。陳勇安(2010)對於三位國 小特教班中度智能障礙兒童,男生一位及女生兩位,施以直排輪運動教學,經過十週 19 節課,對受試者的平衡能力有改善,但能力提升的程度不相同。相關內容詳見表 2-2。.

(26) 18. 表2-2 身心障礙學生在適應體育學習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王惟俊 (2006). 許又文 (2008) Lahtinen、. 研究對象. Porretta (2009). 研究結果. 一位九歲的 腦性麻痺兒 童. 單一 受試 法. 在融合式適應體育的教學下,水中活動的參 與度有提升,腦性麻痺兒童與同儕的互動情 況受到課程設計影響而呈現不同之互動情 形。. 11 位中度智. 實驗. 休閒治療對於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動作技. 能障礙學生. 研究 法. 能有顯著成效,但是體適能無顯著成效。. 智能障礙者. 縱貫 性研 究. 大部分的智能障礙者,是很少有參與體育課 學習的經驗,以至於在他們成人後也不是一 位有規律性運動習慣的人,並且強調智能障 礙者一生中對於特殊組成的身體表現是有 研究發展的重要性。. Ohio 州 的 462 位 適 應. 調查 研究. 這些教師都有超過 20 年以上的教學經驗, 也都教導過社交技巧。當與其他教學經驗較. Rintala and Malin (2007). Rivera、. 方法. 體育教師. 少的老師相比較,他們認為對於訓練如何教 導社交技巧是一項很大的需求。結論是一般 教育與社區整合,是與教師的準備與實施、 教導社交技巧是相呼應的。. 劉德山 (2009). 高職 4 位輕 度智能障礙 學生. 單一 受式 法. 經過六週 18 節課的教學後,教學效果有明 顯水準差異,練習式教學的維持效果優於互 惠式教學。. 吳嘉峻. 九至十歲學 童, DCD 學. 實驗 研究. 12 週的足球運動介入能有效提昇發展協調 障礙學童的動作協調和視覺動作統整發展. (2010) 陳勇安 (2010). 童 32 位 三位國小中 度智能障礙 兒童. 法 單一 受試 法. 能力。 經過十週 19 節課的直排輪運動教學,對受 試者的平衡能力有改善,但能力提升的程度 不相同。. 綜合上述透過體育教學設計針對智能障礙者的相關研究應用,可以發現多以單一 受試法或實驗研究法來對障礙學生進行六週至十二週不等之課程教學,以發展學生的 運動能力與動作技能。因此,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法,針對課程的設計與實施,發現 智能障礙者在注意力與手眼協調學習的問題,透過策略的介入來了解其整體學習情形。.

(27) 19. 在桌球運動應用於特殊學生的研究方面,潘麗芬(2005)以二位各自八、九年級 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習三項運動項目:籃球定點運球墊步跳投、羽球與 桌球發球連鎖動作工作,發現能產生良好的立即學習效果,且達到正向滿意度,而羽 球、桌球的發球動作具有某些類化效果,能達到正向滿意度。楊姿娟(2008)以 30 位 國小四年級 DCD 學童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 14 名及對照組 16 名,實驗組接受 10 週、每週 3 次、每次 40 分鐘的桌球運動教學。受試者在訓練前後均進行 Movement ABC 和 BOT-2 工具測驗,發現實驗組的整體協調動作、手部操作靈活度、球類技巧、 平衡能力、整體熟練動作、手部精細控制、手部協調、身體協調、肌力與敏捷性(p<.05) 後測均有顯著差異,桌球運動的教學對 DCD 學童之動作協調能力及動作熟練度是有效 的介入方式。林宜鍵(2010)針對國小三年級 3 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每周三次 40 分鐘的教學,共計 27 次,對於桌球學習具有立即提升成效,在停止桌球教學後能 有維持成效。相關內容詳見表 2-3。.

(28) 20. 表2-3 桌球運動對身心障礙學生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二位各自 八、九年 潘 麗 芬 級輕度智 (2005) 能障礙學. 單一受試 實驗設計 模式之比 較介入中 的交替處. 學習三項運動項目:籃球定點運球墊步跳 投、羽球與桌球發球連鎖動作工作。能產 生良好的立即學習效果,且達到正向滿意 度。而羽球、桌球的發球動作具有某些類 化效果,能達到正向滿意度。. 生. 理進行研 究. 實驗組接受 10 週、每週 3 次、每次 40 分 鐘的桌球運動教學。實驗組的整體協調動 作、手部操作靈活度、球類技巧、平衡能 國小四年 楊 姿 娟 實 驗 研 究 力、整體熟練動作、手部精細控制、手部 級 30 位 (2008) 法 協調、身體協調、肌力與敏捷性均有顯著 DCD 學童 差異,桌球運動的教學對 DCD 學童之動 作協調能力及動作熟練度是有效的介入方 式。 進行每周三次 40 分鐘,九週共計 27 次的 國小三年 單 一 受 試 桌球教學。經由桌球教學三個單元的學習 林 宜 鍵 級 3 位輕 法 跨 行 為 評量表得分顯示對於主題單元的桌球教學 (2010) 度 智 能 障 多探試 與學習評量項目具有立即提升成效,在停 礙學生 止桌球教學後能有維持成效。.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分析,對於障礙學生實施體育活動教學的相關研究,顯示出適 應體育的教學實施的考量因素,應注意: 一、 了解教學對象的特質:了解學生的能力水準、行為與興趣,給予適當的個別化 體育活動設計。 二、 設定教學目的:在教學上教師先設定好單元計畫,規劃完整的課程內容,依據 學生能力給予適當目標, 三、 固定的教學環境:在安全與固定的教學器材與環境布置,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增加上課的安全感與信任感,較易於維持學習者的穩定性。.

(29) 21. 四、 學習的成就感:適應體育是以成就為根據的課程模式,與上述研究相符合,給 予成就感提高參與活動的動機與興趣,更能達成設定之目標。 五、 提升學習成效:經由課程教學實施後,能增進課程教學技能外,能學會擔任簡 易裁判、養成身為觀眾時應表現的禮儀、培養運動家精神。 特殊學生更是需要個別的整體規劃課程,在教學時,指導要簡單、清晰、明確, 給予學生成功的練習經驗及足夠的機會,並且營造支持之學習環境,給予必要的鼓勵 (黃月嬋,1997) 。洪儷瑜(1994)表示教師宜針對學生的特性,先行給予合理的調整, 不要待問題出現再處理。因此教師要保持對學生學習的洞察,隨時做必要的安排或調 整。何善欣譯(1996)指出無論調整的幅度有多大,共同的目的是;建立孩子的自尊 心與自信心。林清和(1994)指出讓學生獲得成就感、考慮學生的需要、有效的教學 過程、營造具有挑戰性的情境、提共比賽表現機會、教師認同學生成就等均是激發學 生學習興趣的策略。由上述研究整理可得知,在實施教學時要注意個別差異,時時不 斷調整教學腳步與方法,以利學習者融入教學課程,才能有效的執行課程,完成技能 動作的學習。.

(30) 22. 第三節 注意力相關研究. Weinberg(1988)指出注意力是集中注意在某一情境中有關聯的線索上,並持續 集中注意一段時間的能力。 Nideffer(1976)則認為注意主要有兩個向度: 一、 注意的方向(direction of attention) 方向是指個體的自我意念、感覺、想法和有關外在的人、事、物等訊息。方向又 可分為內、外兩種。個體有時會把注意力的焦點指向內在的思緒,有時則指向外在的 比賽環境。 二、注意的廣度(watch of attention) 廣度即為範圍。注意廣度是指一個人在一瞬間內清楚觀察事物的數量。得到有關 事物的數量可分成寬、窄。寬、窄具有連續的觀念,個體在運動情境應能感知數種的 外在刺激,此為寬的注意力;而縮小注意力的焦點以利觀察細膩的事物,此為窄的注 意力。 岑雅慧(2003)探討注意力在體育教學時指出,初學者對於動作技巧陌生與經驗 不足,使得眼睛無法專注在一些較細部的動作,必須藉著教練的引導,引導初學者該 注意的地方。胡永崇(2001)指出教師從事教學如果可以適度的變化音調,有助於提 升學生的注意力,因為豐富且多變化的教學,是吸引學生興趣及專注力重要原則。 在身心障礙學生方面,闕月清、游添燈(1998)指出適應活動的內涵在於教師能 適時、適地、適度的「調整」活動內容。梁仲容(1995)表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必須選擇重要的訊息加以注意,並且忽視不重要的訊息,但為使學習更為有效果,學 習者必須使注意力持續一段時間。可得知良好的持續性注意力才能持續參與學習活 動。謝榮輝(1984)研究智能障礙的學生在動作學習上會模仿別人,也會聽從別人的 命令,也較喜歡與比自己年幼者玩耍;但自我中心,工作或活動不能持久,易分心, 注意力不易集中,由於常遭遇失敗,故自然期待失敗,逃避人群,缺乏自信。.

(31) 23. 注意力是影響學習的關鍵,本研究對象的注意力表現較差,教師應了解智能障礙 學生的學習表現能力,透過注意力訓練策略的運用,規劃設計符合對象的體育教學策 略與課程,改善學習時注意力的問題,提升智能障礙學生的體育教學成效。 國內外針對注意力此依主題有許多相關研究,有些對象是正常兒童注意力的輔導 策略,另外許多是矯正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之狀況,近年來的處理策略,強調以正向 行為支持取向進行介入(李香芬,2002) 。何素華(1998)表示當學生表現適當行為時, 立即給予增強獎勵。Rathvon(1990)提出,擔任學生行為諮商的教師,以鼓勵的支持 態度與重視學生的發展為先,在介入問題行為的處理,已改變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行 為;司念雲(2002)以一名九歲具有注意力渙散行為問題,就讀普通班四年級的女生 為對象,實施代幣增強方案,選定國語課、數學課和社會課為觀察情境,在實施方案 後,社會課的增強狀況優於國語課和數學課,且社會課的用功行為有明顯維持跡象。 郭香君(2001)以區別增強其他行為的策略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分心、離座與身 體干擾等行為的處理,能有效的忽視問題行為,增強其他替代行為。李香芬(2003) 自行設計之不專注行為處理方案介入三位智能障礙學生,能減少個案學生的不專注行 為發生次數並能維持。王杏丹(2009)對 17 名 20 至 50 歲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桌球發 球機練習,每次 30 分鐘,每週 2 次,為期四週,研究結果實驗組的後測與後後測之褚 氏注意力測驗標準化分數優於對照組,且與前測達顯著差異。邱麗芳(2006)針對 2 名國小二年級易分心兒童,使用兒童繪本自編注意力輔導團體教學,從事八週的教學 後,發現二名兒童在選擇性注意力部分後測成績高於前測。王峯文(2010)對二名 ADHD 兒童實施適應體育籃球教學課程與策略,為期十週,每週二節的籃球教學,發現二名 ADHD 兒童的整體注意力表現有提升的效果。李宜珊(2008)針對 117 位大學生,施 以五分鐘中強度運動與冷壓力刺激活動,發現受測者在進行五分鐘中強度運動後,其 選擇性注意力測驗的表現有些微的增進。慈慧玲(2011)對一名國小原住民疑似 ADHD 學生施以結構式扯鈴方案,學生扯鈴方面注意力之表現,具有顯著之成效;對於增進 注意力的表現,有學習遷移之成效。謝藝綾(2008)針對 37 名國小四年級學生,實施 五分鐘不同強度運動後,發現受測學童在選擇性注意力表現提升。茲以研究者、研究.

(32) 24. 主題、研究對象及研究結果整理摘要如下(見表 2-4):. 表 2-4 注意力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設計. 研究結果. Rathvon. 三男、三女的國 多基線跨行為實驗 教師運用鼓勵策略,對學生分. (1990). 小一年級學生. 設計處理策略. 心與學業之表現有良好改變. Moore & 11 歲 行 為 異 常 ABAB 倒反實驗設 有效減少學生不專注行為的發 Sweeney. 且學習障礙學生 計,增強、代幣制 生. (1993). 與電腦輔助的策略. Mathes & 三位國小 ADHD 自我監控策略,以 有效提升專注行為 Bender. 自我監控策略學 錄音機提醒該做的. (1997). 生. 事. 胡 錦 蕉 國小六年級資優 靜坐訓練. 實驗組學生之注意力顯著優於. (1995). 控制組. 班學生. 周 台 傑 三名國小五年級 自我教導策略. 過動兒同之不注意行為次數有. (1996). 顯著減少. 過動症兒童. 曾 嫦 嫦 國小三、四年級 認知行為團體治療 大部分成員之專心度有進步 (1997). 過動症兒童. 模式. 莊 麗 娟 國小五年級男童 行為治療法. 玩玩具、說無關話題、看窗外. (1999). 等三項分心行為獲得明顯改善. (個案). 黃 惠 玲 10 位國小二、三 自然觀察法. ADHD 組的專注行為顯著低於. (2000). 對照組. 年級過動症兒童. 郭 香 君 國小中重度智能 區別增強其他行為. 有效的忽視問題行為,增強其. (2001). 他替代行為. 障礙學生. 司 念 雲 一位四年級注意 代幣增強方案增進 學生在國語課、數學課及社會 (2002). 力渙散學生. 用功行為. 課的用功行為有進步. 李 香 芬 三位智能障礙學 自行設計之不專注 減少個案學生不專注行為的發 (2003). 生. 行 為 處 理 方 案 介 生次數,在停止介入後,仍有 入,單一受試實驗. 維持效果. 邱 麗 芳 2 名國小二年級 介入八週的繪本自 二名而兒童在選擇性注意力部 (2006). 易分心兒童. 編輔導教學. 分後測成績均高於前測。. 李 宜 珊 117 位大學生. 五分鐘中強度運動 發現受測者在選擇性注意力測. (2008). 與冷壓力刺激活動. 驗的表現有些微的增進。.

(33) 25. 謝 藝 綾 37 名 國 小 四 年 實施五分鐘不同強 受測學童在選擇性注意力表現 (2008). 級學生. 度運動. 提升. 王 杏 丹 17 名 20 至 50 歲 四週 8 次的桌球發 實驗組的褚氏注意力測驗標準 (2009). 精神分裂症患者 球機訓練. 化分數優於對照組。. 王 峯 文 二名 ADHD 兒 十週的適應體育籃 發現二名 ADHD 兒童的整體注 (2010). 童. 球教學課程與策略. 意力表現有提升的效果. 慈 慧 玲 一名國小原住民 結構式扯鈴方案. 學生扯鈴方面注意力之表現,. (2011). 疑似 ADHD 學. 具有顯著之成效;對於增進注. 生. 意力的表現,有學習遷移之成 效. 綜合上述文獻,注意力的相關研究,要考量幾個要件: 一、 正向行為的介入訓練:在靜坐訓練與自行設計的不專注行為處理單介入後,能 改善注意力問題,選擇桌球訓練介入,以活動式的課程安排加上桌球的注意力 項目的需求較高,潛移默化,較能得到有效的成果。 二、 獎勵方案的介入:透過反覆多次的練習、在體育課程中運動知識的充實,學習 起來成就感高。在設計課程處理方案時,如能加入適合個案興趣和喜好的有效 獎勵策略,例如代幣策略、獎勵卡或其他獎勵,增加學生學習的動機與樂趣。 三、 忽視與增強行為的介入:利用忽視、申誡與隔離等技術處理不適當行為,執行 代幣增強策略、同儕增強與教學課程設計,逐步訓練孩子一步步照規範進行。 四、 教學策略的運用:教導學生利用自我教導策略或提醒,減少活動時的空閒時間, 縮短教學單元長度,都有助於改善學生的注意力的方法。 五、 專心與注意力行為提升:自行設計畫線等不專注行為處理方案、代幣策略、學 生自我教導、鼓勵策略等方法的介入,並融入有組織、有系統的結構式教學法, 讓學生易於掌握其中的意義與概念,專心程度能有進步,減少改善不專注行為 的發生。.

(34) 26. 第四節 手眼協調能力相關研究. 協調性是指身體作用肌群的時機正確、動作方向及速率恰當,平衡穩定而有韻律 性;亦即運動時全身動作一致,肌群不發生相互擷抗現象 (林輝雄,1990;Dirix, Knuttgen, & Titter, 1988)。個體視覺動作統整能力(visual motor integration, VMI),即表示視 覺與手部動作之間協調良好的程度,則稱為手眼協調能力(Williams,. 1983),換言. 之,視覺神經傳導的生理反射,快速地反應在手部的一種能力(陳全壽,1997)。另 學者(Dirix, Kunttgen, & Tittle, 1988;Hoeger,1991)也指出手眼協調是個體利用神 經系統的諸多功能,將外在環境所接收到的各種訊息,經由神經系統的傳遞及大腦皮 質的訊息處理後,再驅動手部的肌肉,使個體在最適當的時機中,能夠做出最適當的 動作。事實上,手眼協調不僅在生活自理(穿脫鞋子、穿脫衣服、使用食具等)與課業 學習(寫字、剪、貼、圖畫、著筆塗鴉等)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在體育活動 與各項運動中,亦是相當基本且重要的一項身體作業能力(劉強,2000)。吳慧君 (2000)指出協調性雖受遺傳的影響很大,但經過後天的努力仍可提高,尤其是在肌 肉撼動覺得協調方面。例如,兒童、少年的協調能力主要是受遺傳的表現,但隨著年 齡的增長,力量、速度及耐力等體能的自然增長,加上神經系統的發育,協調能力在 後天也會得到發展。從過去許多有關手眼協調能力的研究與探討內容有:不同運動項 目、不同運動技能水準、不同地區、不同年齡、不同性別、有無視覺訓練、種族…… 等。 以不同運動項目為變項的研究方面:陳淑枝(1996),以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技 術學系四十名男性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陳氏手眼協調選擇反應器」測量手眼協 調能力,分別比較舉重、桌球、跆拳道及射箭等四種運動項目選手各十名,研究結果 無顯著差異(p>.05)。另研究者林建豪(1998)探討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運動能 力的發展,以台北縣、市四所國小三至六年的學童 495 名(男 251 名、女 244 名), 發現到不同年齡層的學童,小肌肉活動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會隨著年齡的成長而進.

(35) 27. 步。另國外學者 Kioumourtzoglou, Derri, Mertzanidou, and Tzetzis(1997)以六十名優 秀的韻律體操選手為對象,依年齡分成三組,分別為 9~10 歲組、11~12 歲組和 13~15 歲組,並且與同年齡和同體型的一般學童編為對照組,進行感覺運動能力的比較。其 中手眼協調能力,實驗組優於對照組,而且在優秀選手組中,年紀最大的組別(13~15 歲)優於年紀最小的組別(9~10 歲),研究結果顯示,運動員和非運動員,以及年 齡之間有差異存在。 在桌球運動的研究有:蔡欣延(1990)以國立體育學院在學學生為受試對象,將 運動技能層次分成初學組 31 人、校隊組 7 人、國手組 7 人,檢測其運動能力(協應 性、敏捷性、柔軟度、聲光反應及動力)。研究結果顯示:桌球運動員的協應性、敏 捷性及手部光反應。皆優於桌球初學者,換言之,桌球技能的成績表現和運動能力之 間的關係,有顯著相關存在。此外,謝啟誠(1993)以私立中國工商及台灣師範大學 運動代表隊,男、女學生 138 名為實驗對象,在手眼協調完成時間所測得的結果顯示: 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具有顯著差異(p<.05);男、女運動員沒有顯著差異(p>.05)。 劉得鈞(2004)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實施十週桌球教學,實驗組男童 18 名、女童 15 名, 控制組男童 18 名、女童 15 名,其中手眼協調能力的換罐手眼協調測驗及陳氏手眼協調測 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優於控制組,皆達顯著水準(p<.05)。黃福斌(2009)探討桌球 學習對女童基本運動能力的影響,結果發現,桌球學習對女童上肢握力及反應能力有 顯著的提升效果,但在上肢瞬發力、敏捷性及手眼協調則未達顯著效果。 其它運動項目與有無視覺訓練的相關研究:李孟印、陳全壽(1998)探討巧固球 訓練對國小學童大、小肌肉活動能力之影響,選取國小六年級巧固球代表隊員與一般 學童各 20 名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手眼協調選擇反應能力在男、女學童,及 巧固球運動員與一般學童之間,均無顯著的差異(p>.05) 。國外研究者 Mcleod (1991) 則探討有無視覺訓練對大學女足球代表隊隊員的影響,將 18 名年齡在 19 歲到 23 歲 的大學女足球選手,隨機分配到視覺訓練組及對照組,經過四個星期的訓練時間, 結 果 顯 示 : 訓 練 組 在 手 眼 協 調 比 控 制 組 有 明 顯 的 進 步,具有顯著差異存在(p <.05)。李招名(2008)研究瞭解電腦遊戲練習對 3 至 6 年級學童手眼協調能力、.

(36) 28. 選擇反應能力與簡單反應能力之影響,發現能有效地提升學童手眼協調能力、選擇反 應能力與簡單反應能力,尤其是 3 年級學童之手眼協調能力、5 年級學童之選擇反應 能力效果最佳 不同性別及不同種族的研究:Plimpton 與 Regimbal(1992)以郊區學校的 111 名 (白人男童 53 名、白人女童 58 名)及市區學校 69 名學生(黑人男童 38 名、黑人女 童 31 名),年齡 6-8 歲的學生為研究對象,以目標投擲及雙手接球檢測手眼協調能 力的差異,結果顯示:性別和種族有差異存在(p<.05),並且白人男童在手眼協調 能力皆優於其他組別。 綜合上述學者的研究得知,手眼協調能力在日常生活及身體活動的重要性,在各 項運動中亦是相當重要的身體能力,並且在不同變項探討(性別、年齡、運動員與非 運動員、有無訓練……等),研究的結果各有差異。運動訓練可增進個體的手眼協 調能力,然而,對於智能障礙學生實施十週桌球教學課程,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實有進行研究的必要性。.

(37) 29. 小結. 綜合上述理論基礎及相關文獻的探討,得知人體生長發育是一個連續的過 程,但是生長發育的速度在不同階段、不同系統,也呈現不同的現象,10歲以前為神 經系統發達量最多的時期。然而,大多數的相關研究顯示,不同運動項目、不同年齡、 不同性別、不同技能水準及有無訓練等因素,對於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呈現顯著差 異。但是,上述大部分的研究受試對象皆為成人,對於國中時期的智能障礙學童卻較 少人進行研究,此外,桌球運動是高度神經協調及高技巧性的運動,手眼協調能力更 是桌球選手必備之能力。綜合上述研究結果推論出,如能於智能障礙者國中階段實 施桌球教學,對其注意力與手眼協 調能力的發展必能有所助益。但實際教學現場 上,是否於智能障礙者國中階段實施桌球教學會有助於學童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 之提升,則有待進一步探討。.

(38) 3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經由文獻的蒐集、整理與探討,實施十週桌球運動教學 設計課程,教學期間利用影片拍攝、觀察者回饋單、教學日誌來收集研究資料,以褚氏 注意力測驗與換罐手眼協調測驗為工具,瞭解國中智能障礙者學生在注意力與手眼協 調能力的影響,本章共分為: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場域; 第三節、研究流程;第四節、桌球教學單元課程編製;第五節、資料蒐集與處理;第 六節、研究信度與效度;第七節、研究倫理。.

(39)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節研究架構是以適應體育教學為基礎,經相關文獻收集,由研究者設計規劃一 套適應體育桌球教學課程方案,實施於兩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進行十週30節課的探 索。並於課程實施中透過文件資料收集,進行教學省思,及時的調整與修正教學策略, 提升學生注意力與手眼協調能力,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行動過程蒐集資料與進行分 析,加以整理歸納分析描述研究結果並進行討論,進一步提供建議以為教學及未來研 究之參考。研究架構如圖3-1。. 智能障礙學生 透過自我省思、回饋以 調整與修正課程內容 適應體育桌球教學. 學生注意力 教師專業成長 學生手眼協調能力. 圖3-1. 研究架構圖.

(40) 32.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場域. 本研究以一百學年度新北市快樂(化名)國中資源班智能障礙學童二位為研究參 與者,建立其年齡、身高、體重資料表,研究參與者皆為桌球初學者,並於教學前簽 署「研究參與者須知與家長同意書」,如附錄一。 一、 研究場域:本研究以行動研究者任教學校,新北市立快樂國中為選取對象, 教學地點位在一樓之桌球專用教室,教室內有五張球桌,檢測項目的場所在 該校操場,皆為學校運動場,都是學生熟悉的場所,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在 良好的環境更能自然進行研究。該校設有資源班,除了國文、英語、數學課 程外,亦規劃有社會技巧、職業教育、轉銜教育與適應體育課程,原適應體 育課程是由特教組的特教教師進行教學,該教師對於適應體育有濃厚興趣, 但體育專業知能較為缺乏。根據研究者的觀察與經驗,認為透過桌球運動教 學,應能提升智能障礙學生的運動能力,因此徵求學生、家長與特教老師的 同意,對二位學生進行抽離式教學研究。 本研究教學場地為快樂國中運動空間,有300公尺操場一座與桌球教室, 室內空間約15x18公尺。桌球教室內有三張桌球桌,有排風設備。研究場域的 前方角落將架設攝影機一台,拍攝研究期間的課程實施情形。. 二、 研究參與者:本研究以新北市立快樂國中九年級的資源班學生為對象,經與輔 導主任、特教組長與導師協調溝通後,徵求家長同意參與研究,選取二位智能 障礙學生為研究參與者,皆為男生,經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鑑定符合中央 衛生主管機關所定之智能障礙者,領有社政主管機關製發之智能障礙手冊的學 生為研究參與者。.

(41) 33. 表3-1.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學生姓名 (化名). ST1. ST2. 性別. 男. 男. 年齡. 14歲10個月. 15歲2個月. 年級. 九年級. 九年級. 障礙類別. 智能障礙. 智能障礙. 障礙等級. 輕度. 中度. 1、魏氏至力量表弟三版(施 測日期99.10.27),全量表智 商65。低於平均數負兩個標 準差(70)。長庚醫院診斷 為 輕 度 智 能 障 礙 (98.03.05)。 個案特性. 個案學習 特徵敘述. 2、較難持續從事一件學習活 動或工作,會一直注意其他 同學在做甚麼事情,或是和 同學聊天。 3、可理解口語指令,但辦識 當下情境、做出正確的反應 及理解抽象的概念、詞彙則 有困難。. 1、個性率直、較衝動、懶散, 遇到事情能推就推,常會忘 記老師交代的事情,會欺負 弱小,但很害怕別人欺負自 己。2、學習態度非常消極, 上課幾乎都放空。3、語言表 達差,常搞不清楚狀況,總 是別人錯,自己沒有錯。. 1、SPM(施測日期96.03.22) 原 始 分 數 30 ; 百 分 等 級 19;智能中下。 2、記憶力、理解力、認知 能力皆不足。 3、對於感興趣的事物,注 意力尚可,但持續度不長。. 1、個性乖巧,不會擾亂班 上秩序。2、口語清晰度不 好,會有連音。表達方式以 單字為主,較無法講出完整 句子;會用手勢來表達需 求。3、個性較害羞,對陌 生人、陌生環境比較不敢講 話,比較需要老師主動引導 他融入班級。.

(42) 34. 肢體能力 評 估 (IEP 評估). 動作慢,就動機、注意力和 動作能力來觀察分析其動作 慢的原因。. 於課堂上教導利用情境圖 卡加強語句長度,受限個案 能力,進度緩慢。. 職能師 評估. 外觀較瘦弱,動作能力佳, 可多給予全身性運動,例如 跳繩,社會適應不錯. 自信心不足,基礎能力表現 易忽略低估;需圖示協助學 習。增加文字字詞和圖像的 連結配對概念。. 三、 研究者經歷:研究者本身任教於國中體育教師,並修習特教三學分,就讀師 大體育學系暑期碩士班適應體育教學班,曾與林口啟智學校進行融合式體育 教學,擁有適應體育專業資歷。. 四、 觀察員經歷:另協商兩位豐富教學經驗的體育教師作為觀察員與協助教學, 使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兩位觀察員兼教學助理是目前任職於新北市林口國 中的體育教師,學歷分別為國立體育大學畢業與國立體大運動科學研究所肄 業。.

(43) 3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實施期間從2012年3月至5月止,每週實施三節桌球課程,每節課45分鐘, 共介入課程30節課。並在課程介入前一節課和課程結束後一節課實施前測與後測, 共計10週。本研究流程如圖3-2:. 發現問題、蒐集資料. 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主題. 反. 擬定適應體育桌球課程方案. 省 與 修. 教學日誌 前測:注意力、手眼協調 教學省思 實施課程、資料蒐集. 正. 觀察者回饋單 後測:注意力、手眼協調 錄影帶分析 資料分析與處理. 撰寫研究報告 圖3-2. 研究流程圖.

(44) 36. 本研究的研究歷程分為三個部分來說明: 一、準備階段(100年9月至101年2月) (一) 研究者在工作環境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況,發現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二) 蒐集適應體育與桌球教學的相關資料與文獻,構思課程安排的內容。 (三) 確認研究問題,發展研究工具。選用「褚氏注意力測驗」、「換罐(Soda Pop) 手眼協調測驗」為成效評估的工具。 (四) 蒐集教學資料,與專家討論進行教學課程的編排。 (五) 完成研究計畫的撰寫。 二、研究階段(101年3月至101年5月) (一) 實施適應體育桌球課程。 (二) 持續蒐集適應體育教學課程相關資料。 (三) 進行課程教學的反思與修正。 三、結果分析階段(101年5月至101年6月) (一) 資料分析與處理。 (二) 完成研究並撰寫論文。.

(45) 37. 第四節 桌球教學單元課程編製. 本節首先說明教學設計的理念與教學設計內涵、教學流程、教學進度與時數、測 驗評量來敘述,詳細撰寫課程內容進度請參閱附錄二。 一、 適應體育教學設計的理念 特殊學生需要個別的整體規劃課程,在教學時,指導要簡單、明確,給予學生成 功的學習經驗與足夠的機會,並且營造安全與固定的學習環境,事實給予必要的鼓 勵,時時不斷調整教師教學腳步與方法,才能有效的執行課程理念。 二、 適應體育桌球教學設計 採結構式教學包含了教學環境的單純,減少不必要的外界刺激,教學活動與學 生的原備經驗緊密結合,活動時間短且組織性高,教學順序與流程避免過多變化, 讓智能障礙學生能夠產生預期心態,提升其專注力以及規律的學習態度。如此可提 升智能障礙學生的動作技能,也可將此態度轉移至類似的學習情境當中,讓課程進 行更加順暢。 (一)針對參與者的學習能力進行調整 本研究針對二位參與者的學習能力進行調整,如以下幾點: 1.使用一般雙面刀板拍:方便手腕靈活活動,紅黑兩面可作為辨識。 2.調整桌球比賽局數:先得一局 11 分為勝利。 3.降低桌球比賽難度:發球不需要拋高的動作,能將球發到對面桌面即可。 (二)主題單元設計 本研究的主題單元設計,總共分為四大活動主題,四大主題單元內容以表 3-2 來 表示,適應體育(智能障礙)桌球運動教學課程設計的內容請詳見附錄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veloping a signal logic to protect pedestrian who is crossing an intersection is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delay of

Developing a signal logic to protect pedestrian who is crossing an intersection is the first purpose of this study.. In addition,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and reduce delay of

The campus of an existed elementary school was this object of research which wa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tables of biodiversity, greenery and on-site water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