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Weinberg(1988)指出注意力是集中注意在某一情境中有關聯的線索上,並持續 集中注意一段時間的能力。

Nideffer(1976)則認為注意主要有兩個向度:

一、 注意的方向(direction of attention)

方向是指個體的自我意念、感覺、想法和有關外在的人、事、物等訊息。方向又 可分為內、外兩種。個體有時會把注意力的焦點指向內在的思緒,有時則指向外在的 比賽環境。

二、注意的廣度(watch of attention)

廣度即為範圍。注意廣度是指一個人在一瞬間內清楚觀察事物的數量。得到有關 事物的數量可分成寬、窄。寬、窄具有連續的觀念,個體在運動情境應能感知數種的 外在刺激,此為寬的注意力;而縮小注意力的焦點以利觀察細膩的事物,此為窄的注 意力。

岑雅慧(2003)探討注意力在體育教學時指出,初學者對於動作技巧陌生與經驗 不足,使得眼睛無法專注在一些較細部的動作,必須藉著教練的引導,引導初學者該 注意的地方。胡永崇(2001)指出教師從事教學如果可以適度的變化音調,有助於提 升學生的注意力,因為豐富且多變化的教學,是吸引學生興趣及專注力重要原則。

在身心障礙學生方面,闕月清、游添燈(1998)指出適應活動的內涵在於教師能 適時、適地、適度的「調整」活動內容。梁仲容(1995)表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

必須選擇重要的訊息加以注意,並且忽視不重要的訊息,但為使學習更為有效果,學 習者必須使注意力持續一段時間。可得知良好的持續性注意力才能持續參與學習活 動。謝榮輝(1984)研究智能障礙的學生在動作學習上會模仿別人,也會聽從別人的 命令,也較喜歡與比自己年幼者玩耍;但自我中心,工作或活動不能持久,易分心,

注意力不易集中,由於常遭遇失敗,故自然期待失敗,逃避人群,缺乏自信。

注意力是影響學習的關鍵,本研究對象的注意力表現較差,教師應了解智能障礙 學生的學習表現能力,透過注意力訓練策略的運用,規劃設計符合對象的體育教學策 略與課程,改善學習時注意力的問題,提升智能障礙學生的體育教學成效。

國內外針對注意力此依主題有許多相關研究,有些對象是正常兒童注意力的輔導 策略,另外許多是矯正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之狀況,近年來的處理策略,強調以正向 行為支持取向進行介入(李香芬,2002)。何素華(1998)表示當學生表現適當行為時,

立即給予增強獎勵。Rathvon(1990)提出,擔任學生行為諮商的教師,以鼓勵的支持 態度與重視學生的發展為先,在介入問題行為的處理,已改變學生在學習上的分心行 為;司念雲(2002)以一名九歲具有注意力渙散行為問題,就讀普通班四年級的女生 為對象,實施代幣增強方案,選定國語課、數學課和社會課為觀察情境,在實施方案 後,社會課的增強狀況優於國語課和數學課,且社會課的用功行為有明顯維持跡象。

郭香君(2001)以區別增強其他行為的策略對中度智能障礙學生進行分心、離座與身 體干擾等行為的處理,能有效的忽視問題行為,增強其他替代行為。李香芬(2003)

自行設計之不專注行為處理方案介入三位智能障礙學生,能減少個案學生的不專注行 為發生次數並能維持。王杏丹(2009)對 17 名 20 至 50 歲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桌球發 球機練習,每次 30 分鐘,每週 2 次,為期四週,研究結果實驗組的後測與後後測之褚 氏注意力測驗標準化分數優於對照組,且與前測達顯著差異。邱麗芳(2006)針對 2 名國小二年級易分心兒童,使用兒童繪本自編注意力輔導團體教學,從事八週的教學 後,發現二名兒童在選擇性注意力部分後測成績高於前測。王峯文(2010)對二名 ADHD 兒童實施適應體育籃球教學課程與策略,為期十週,每週二節的籃球教學,發現二名 ADHD 兒童的整體注意力表現有提升的效果。李宜珊(2008)針對 117 位大學生,施 以五分鐘中強度運動與冷壓力刺激活動,發現受測者在進行五分鐘中強度運動後,其 選擇性注意力測驗的表現有些微的增進。慈慧玲(2011)對一名國小原住民疑似 ADHD 學生施以結構式扯鈴方案,學生扯鈴方面注意力之表現,具有顯著之成效;對於增進 注意力的表現,有學習遷移之成效。謝藝綾(2008)針對 37 名國小四年級學生,實施 五分鐘不同強度運動後,發現受測學童在選擇性注意力表現提升。茲以研究者、研究

主題、研究對象及研究結果整理摘要如下(見表 2-4):

謝 藝 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