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教學規劃與實施

CH8-LCD 液晶顯示 器

42

CH12- DHT11 溫溼 度感測器的使用

CH12- DHT11 溫溼 度感測器的使用

43

學習單 CH4、CH5 製作

讓同學瞭解如何運用藍牙和 網路,學會控制及回傳數值。

十二 2018.11.16(五)

(B 組)

學習單 CH4、CH5 製作

學習單 CH4、CH5 製作

讓同學依據學習單,製作專 題。

(續下頁)

44

45

週次 日期 章節 教學內容

十一 2019.04.26(五)

(B 組)

期末書報討論

十二 2019.05.03(五)

(A 組)

專題討論

十三 2019.05.10(五) 高三畢業考 十四 2019.05.17(五)

(B 組)

專題討論 下午國中會考停課

十五 2019.05.24(五)

(A 組)

專題討論

十六 2019.05.31(五) 高三畢業典禮

教學策略上,實驗組進行提升學習態度的探究教學策略,控制組則依 據教科書設計的單元範例進行傳統的食譜式教學。然其教學活動上,實驗 組以學者陳慧蓉(2015)指出探究式教學策略進行,分別為(1)提出問 題;(2)依據問題進行資料蒐集;(3)驗證問題並解釋;(4)從分析中獲 取新的概念,並加以理解;(5)進行分享與評論。

控制組方面,以講述教學策略授課,以課本單元設計為準,為傳統的 食譜式單元活動,在課堂上將課本及學習單內容、例題操作方式(包括:

實驗步驟、程式解說等),按步就班的講解給學生聽,依照步驟執行,直 到範例完成,並利用當日一節課考試,驗收成果,教學活動即結束。因此 實驗組與控制組僅在實驗教學法有所不同。

課程安排上,專題製作採實驗組(A組)單週上課和控制組(B組)

雙週上課,每週上 6 小時。進度上,各組在第一次書報討論前,為複習基 礎課程並配合學習單和課本進行教學,在書報討論時,每組初擬題目、動

46

47

48

項目/教學法 控制組傳統講述教學法 實驗組:探究式教學法

課後活動

課後複習(閱讀課本、學習 單、網路資源)

針對各自專題進行延伸學習。

(閱讀課本、學習單、網路資 源)。

貳、 探究式教學的實施 一、課程前的準備

(一)分組

本研究在第一次上課時先將全班分成 A 組(18 人)進行探究式教 學及 B 組(18 人)進行傳統講述式教學。首先讓兩組同學看過歷屆全 國專題製作竸賽的得獎作品和報告撰寫格式,再由他們自行尋找隊員 進行專題製作小組分組,基本上 3 至 5 人一組,若要單人成組也可以,

從中選出一個隊長,負責掌控小組討論的進行和團隊進度。A 組各隊 同學開始思考,專題要做什麼;一個月後,說明預計研究專題題目、

動機、目的為何?小組分工,製作 PPT 上臺報告,每組五分鐘,臺下 其它組別,利用專題互評表,讓各組給予報告組一項建議和提出各組 別的一個優點。

(二)教學實施說明

本研究針對探究式教學之教學模式和傳統講述教學法、評量標準、

分組方式、座位安排等,會向研究對象加以說明。

(三)課前自學

在上課前,會提供學生如何使用 YOUTUBE 上網看他人的專題製 作作品,增加學生在專題領域的相關訊息,也會告知網路上的 APP 學 習網站或單晶片 ARDUION 學習的訊息,讓同學可以依各組專題進度

49

或個人學習狀況,自我學習,若有看不懂的,也可以來詢問教師,並 適時的給予協助和解釋。

(四)座位安排

本研究之教學場地為台北市立內湖高工實習工廠之電機科 213 專 題製作教室,為使小組討論更加順利,將安排同學座位進行以下調整,

如圖 3-5 所示。

工作桌

黑板 投影機布幕

圖 3- 5 小組討論座位安排 二、課程中的活動

(一)課堂複習與發問

正式上課時,利用一節課,讓學生重覆實作上次的內容,對有不 解之處,進行提問。若有遇見不懂之處,也可利用此時間讓同學發問。

(二)依學習單或課本內容進行教學

透過生活化的實例或課本上的範例,講解硬體設計和程式規劃。

50

(三)分組討論

透過教學內容的進行,讓學生先有基礎的技術能力與架構,並就 分組討論之專題題目、動機、目的,研擬各組所需之專題能力,之後 再開放時間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小組間的互評,讓他們學習到團隊 合作的能力。

(四)書報討論

在各組討論後,由學號順序排列,學號較少者開始以組別方式來 報告,製作專題期間,由小組自行設計分工,並推派一位同學上台講 解報告。內容為各組之專題進度,除教師依報告者的表現給予成績外,

小組內成員有自評表來為自己打分數,小組間有互評表來為其它組來 打分數,透過此方式,可以增加每位同學團隊合作的能力,也可以增 加相互學習的能力。

(五)課後複習

在課程結束後,學生可透過課本、學習單及網路資源,再加強自 己不熟的概念。

三、課程後的評量

(一)單元測驗與評量

每一個教學單元結束後,教師會進行每個單元的檢核,例如,在 按鈕教學配合 LCD 顯示器時,研究者只教如何按一下加 1,上限為 9,

並顯示在 LCD 面板,程式方面為簡單的 If、else 迴圈。而在實習課最 後檢核時,研究者會請同學增設兩個按鈕,將減 1、歸零、下限為 0 的模式新增,又或者透過學習單後的例題,將成品展現,運用以上教 學活動,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評量時,依完成的順序,由 95 分開 始,每人次減 2 至 3 分,將成績登入,若學生沒有完成,則該次檢核 分數以 0 分計算。

51

(二)參與情形

透過小組專題自評表,由小組就自己組員參與方式和學習狀況,

進行自評,並透過小組專題互評表,讓每位學生寫出各組別的一項建 議和一個優點,瞭解學生在課堂上小組討論及課程參與程度,做為調 整教學方式之參照。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