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教學設計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圖示表徵策略對智能障礙學童加減文字題的學習成效,

以評量-教學-再評量的補救教學,依教學目標和教學課程內容與安排,說明 如下:

ㄧ、教學目標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圖示表徵策略運用於智能障礙學童在加減文字題學習成 效,課程分成圖示表徵策略教學活動與評量實施,期望透過教學活動後能協助學 生理解文字題並進行列式計算。

二、教學課程內容與安排

研究者參酌一百學年度部編版第二、三冊數學課本和習作及教師手冊加減文 字題的題型和範圍,將內容重新整理編撰數題具代表性之習題,並依易難程度編 寫教學單元進行圖示表徵策略教學,並請三位任教於國小超過五年之教師對題目 進行檢核和提供修正意見。

(ㄧ)教學課程內容大綱

本研究採一對一方式進行,先進行 5 節課教導受詴學生對於加減文字題三 種(改變類、合併類、比較類)問題基模,接著進行圖示表徵策略教學,前 3 節先分別教改變類、合併類、比較類及含多餘訊息的解題策略,後 8 節則混合 各種題型,共 16 堂課,教學內容大綱如下表 3-3:

43

表3-3

圖示表徵策略教學課程內容大綱

節次 教學單元 未知數類型

1 問題基模:認識改變類 沒有未知數 2 問題基模:認識合併類 沒有未知數 3 問題基模:認識比較類 沒有未知數 4 問題基模:三類混合 沒有未知數 5 問題基模:三類混合 沒有未知數

6 圖示表徵:改變類 改變量、起始量未知、含多餘訊息 7 圖示表徵:合併類 子集合未知、含多餘訊息

8 圖示表徵:比較類 差異量、參照量未知、被比較量未 知、含多餘訊息

9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10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11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12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13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14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15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16 圖示表徵:三類混合 混合以上題型

(二)教學安排與設計

本研究進行為期16次,每次60分鐘的教學,教學時間為每週一、二、四、五 15:30~16:30。圖示表徵策略教學先教導5節問題基模,等學生已能熟練的辨識 三種不同問題的類型及基模後,再進行11節課圖示表徵策略教學。

圖示表徵策略教學根據Mayer(1992)解題歷程、參閱參考Jitendr等人(1988)

基模本位策略、Fuson與Willis圖示系統和吳昭容(1990)及古明峰(1997)的線圖 設計,並參考繫秋霞(2006)和田佳芳(2010)所設計的解題步驟,圖示表徵策略 教學分兩階段四步驟進行,如下所述:

階段一:問題基模辨識和表徵 步驟1:找出問題模式 1-1 仔細的閱讀問題。

44

1-2 確定問題類型。

步驟2:用基模圖組織及表徵問題中的訊息 2-1 對應已知訊息到基模圖中。

2-2 用?表示未知數。

階段二:問題解決 步驟3:擬定解題計畫 3-1 列出算式

步驟4:解決問題

4-1 求出答案並重新檢查

以改變類問題為例,說明指導流程如下:

題目:小妮原本有50張貼紙,老師又給她15張,請問現在小妮有幾張貼紙?

1.讀題:念題目。

2.判斷:判斷這題是哪種類型的題目?(改變類)

3.畫圖:透過附加問句理解文句畫出基模圖填入已知的訊息。(起始量 50,改 變量,15 結果量?)

①(1)小妮原本有幾張貼紙?(起始量 50 張)

②(2)老師又給她幾張?(改變量 15 張)

③(3)請問現在小妮有幾張貼紙?(結果量?)

④(4)請問題目的問題在求什麼?(現在小妮有幾張貼紙?)

4.算式:寫出算式。50+15=( )

5.計算:直式計算答案是否正確?50+15=65 50 +15 ? (開始) (改變) (結果)

45

6.檢查:算出答案後,將答案放回圖形中檢查是否正確,尌可以寫出正確答案 了。

檢查 50+15=65 答:65張

50 ?

65

+15

(開始) (改變) (結果)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