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在進行想像力課程教學時的自我成長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教師在進行想像力課程教學時的自我成長

本節將探討教師在進行想像力課程教學時的自我成長,主要從規劃想像力課 程能力的成長以及教師省思能力的成長二部分來談。

壹、規劃想像力課程能力的成長

想像力是存在每個人心中瑰麗的珍寶,正因為有了想像力,人類社會才得以 不斷向前邁進,向更好的境地前進。老師在學校中,也常常對於學生突如其來的 想像力表現而驚艷不已。大家都知道想像力的好,但是當面臨到想像力課程的教 學時,很多人便無所適從了。以往,比較有創意的老師,會設計一個開放性的問 題,讓學生天馬行空的想像,激發他們的想像力。但是這樣的做法只對於已經知 道如何使用自己的想像力的學生有效,還有一部份的學生是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 的想像力,不知道如何讓自己的想法成為有創意的想像。要讓學生能夠掌握自己 的想像力、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展現自己的想像力,就必須有一套經過規劃設計 的想像力課程來幫助學生。

在經過二個循環的想像力課程教學活動之後,我發現這樣的課程是會讓學生 喜歡且融入的。不僅學生對於課程有高度的學習興趣,我也在行動研究的歷程之 中,透過實行、討論、省思、修正的過程,一再檢視自己所設計的課程,檢視自 己在課程實行中的角色,讓自己更可以掌握課程的實施與規劃。

在課程中,以故事情境或模擬狀況來引導學生思考、練習,營造熱絡的上課 氣氛,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一步一步的隨著老師的引導邁向學習之路。

透過六種想像技巧的練習過程,學生學會把自己的思考、想法做有系統、有方法 的整理,並且可以具體的表達出來、呈現出來。有些技巧可以單獨使用,有些可 以混合使用,學會了這些技巧,就像練成一身內功,隨時遇到問題就可以融合各 種技巧迎敵,讓問題迎刃而解。

貳、釐清並解決課程中學生問題能力的成長

在想像力課程的教學歷程中,身為教學者的我,不但是一個付出者,也同時 擁有不少收穫。隨著學生的學習體驗,課程的進行有時無法盡如人意,我就必須 尋求方法來解決課程中遇到的困境。從學生的省思單中發現學生對於提取技巧感 到比較困難,因為覺得自己想不到什麼東西。於是我就在下一次的提取練習時,

改為分組討論以及全班共同發表的方式來進行提取練習,學生們大多數喜歡這樣 的改變,認為在分組討論中可以想得比較多、比較好,也比較有趣。

遇到學生混淆想像技巧的使用,把綜合技巧誤解為聯結技巧,就要找到學生 的盲點,瞭解為何會混淆,然後轉個彎再講解一次,並且把「綜合」改為「重組」, 這樣學生就比較能分得清楚。發現學生在課程進行中不當的想像發表可能會造成 其他人的傷害或不快,就要馬上制止,再予引導到正確的路上,並隨即修正後面 的課程,以免問題再度發生。

就這樣見招拆招,當這些問題一一解決後,見到學生學習之後滿足的成就感 躍然臉上,我的心也就隨之飛揚了。在這樣的行動研究歷程中,教學相長,我也 收穫不少。

參、教學歷程中省思能力的成長

行動研究歷程中,重要的就是研究者在行動的過程中,時時透過反思來檢視 其行動是否需要修正。在想像力課程的實施歷程中,我也時時省思自己的教學,

並透過與批判諍友的討論,發現自己沒注意到的問題所在,加以思考並且解決。

一開始讓學生寫下想像的作品時,就有學生提出想要用畫的,不想用寫的。

這樣就與我當初的課程設計想法相左,會讓我無法從學生寫出來的作品數量比較 前後的差異。不過,經過思索之後,考慮到每個學生有不同的能力發展,為了不 要因為呈現方式的侷限而抹煞了想像力的發揮,就讓學生可以以他自己喜歡的方 式來呈現作品。

在第一單元的教學中,我很認真的把每一個技巧都分別講解,並讓學生練習 一次,到最後卻發現學生上得有點意興闌珊的。經過與批判諍友的討論,才知道 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學生對於一樣的主題一直重複,是會感到厭煩的。於是我馬 上修改後面的課程,將比較接近的技巧設計在一堂課中,這樣課程的節奏比較緊

湊,學生也可以混合使用不同的技巧,讓課程更有效果。

對於課程進行中的舉例方式,也經過了數度的修正及調整。從一開始的舉例 不夠多,擔心學生會被老師的例子所影響而妨礙了其想像力的發揮。後來修正為 大量舉例,讓學生從豐富的角度來體會學習,而不會侷限在某些框架中。但又發 現有些舉例不當會造成一些負面效應,於是在下次的課程中再進行修正。看似簡 單的一件事,也讓我歷經了數度的討論與省思,才找到比較正確的方向。

在這樣的研究歷程中,讓我體會到除了悶著頭盡心盡力的教學之外,有時必 須停下腳步,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看看那一段教學過程中所發生的問題,靜 下心來想一想如何解決。這樣才能使自己往後的教學之路走得更平順。

小結與討論

在飛躍的時代中,教師想要在教學的道路上與時俱進,除了認真的「教」之 外,還必須透過與自我的對話,檢視自身的教學歷程,省思自己的課程設計。在 教學行動研究歷程中,與批判諍友不斷討論,找出自己的盲點,釐清問題的所在,

這樣才能更增進自身的教學能力,也才是學生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