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場域和參與人員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場域和參與人員

本節針對研究場域中的學校概況、研究參與者、研究者和批判諍友等四個部 分的內容逐一陳述。

壹、學校概況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做為教學場域,該校有五十六年的歷史,全校 目前共有28班,學生約有八百多人,教師有四十六位。學校位於基隆市區邊陲,

雖然距離車站只有十分鐘車程,但是基隆多山的地形造就了該校較為封閉的地理 環境,學生多來自鄰近的大型社區,社區居民的組成則來自社會各階層,大多為 工、商等服務業。雖然學校校地狹小,0.5公頃的土地面積,容納了這麼多學生,

但是在校長與主任們的極力爭取之下,除了空間不足之外,學童在其他各方面的 學習資源還算豐富齊全。尤其各班教室的電腦、單槍、影音設備一應俱全,更提 供了教師教學上的所需。該校校長重視學生各方面學習活動,更積極鼓勵校內教 師參與進修研習活動和行動研究,以提昇教師專業成長,讓教師在教學方面,有 很高的自主性。家長方面亦能普遍支持學校教師,親、師、生互動方面尚友善。

綜而觀之,本研究現 場的大環境已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氛圍。

貳、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研究參與者是基隆市某國小四年級某一班的學生,研究者本身是該 班的科任老師。全班人數共有29人,男生18人,女生11人,男、女人數不太平均,

二年級升三年級時採S型常態編班,三年級升四年級時不分班。

該班學生在各方面的表現大致呈常態分配,但仍有部分孩子落差較大。在 家長社經地位方面,多屬中低社經地位者,與老師溝通良好,大多能支持與配合 該班的班級經營方式。

班上學生由於在三年級時已同班相處一年,互相熟識,彼此下課時的互動 大多活潑、開朗,但在課堂上的教學互動上,則出現極大的落差表現。熱烈發表

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比較多的發揮空間,而沈默不語的學生在課堂上就顯得被動,

這是在本研究教學實施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也是可以特別關注、觀察的地方。

參、研究者

研究者於民國八十六年從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畢業之後,就在本校擔任教職工 作,從事國小教育工作已第十五年,其間擔任過導師的工作,最近幾年則擔任科 任老師,任教的科目均視學校需要而定,除了音樂之外,所有領域均曾教過,從 不同領域的教學中,逐漸琢磨出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雖然涉獵各個領域的教 學,但是在研究者本身的個性使然之下,總會將創意的元素帶進教學之中。而曾 經參與兒童劇團演出的經驗背景,也讓研究者能將表演藝術帶入教學的現場,也 多次指導學生參加校外的戲劇演出、比賽、各項創意展演及競賽。

喜歡學生在課堂上的創意表現,也接受學生在教學中的創意衝擊。所以,在 得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居然開設了創造力發展碩士學位班,便馬上報考並且有幸 進入本研究所就讀,在研究所的課程進修中,更增強了研究者對於創意想像方面 的興趣。從自己的興趣出發,發現現在學生在創造想像方面的能力不足,所以設 計了這一套想像力課程,期許學生能在課程中逐步培養、訓練更促進自己想像力 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期許研究者能藉由實際教學行動研究的過程,從自我省思 中成長,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肆、批判諍友

批判諍友是指在教育行動研究過程中,能提出支持性的批判建議與積極的另 類變通思考觀點,協助教育行動研究者獲得更為寬廣與更為深入的思考觀點與行 動角度的研究夥伴(蔡清田,2000)。為了使研究者的想像力教學行動策略能順 利進行,因此邀請和研究者同事多年的沈老師及林老師做為本研究的批判諍友。

沈老師是一位相當有創意的老師,教學年資有十年,甫從在師大創造力發展碩士

並將所學融入課程之中,帶領學生激盪出源源不絕的創意。林老師為該班導師,

畢業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碩士班,在視覺藝術領域上學有專精,也有多 年的教學經驗。希望透過沈老師與林老師在過程中提供客觀的評鑑、批判回饋、

正面回饋以及同理支持,使得本研究成為一個經得起考驗批判的教育行動研究

(蔡清田,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