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處理和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處理和分析

在行動研究歷程中,研究者要持續蒐集各種有關行動方案結果的資料,並逐 項檢驗資料,加以排比、分類,並且對資料加以分析解釋,作為深入評估探究結 果、行動效果之參考(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1)。所以,資料的整理與 分析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歷程,以下,就本研究的資料處理與分析,以及研究的信 實度檢核分述說明之:

壹、資料處理

為了方便整理及分析多樣來源的文件資料,本研究將錄影、錄音、教室觀察 紀錄、教師省思札記、師生晤談紀錄及與批判諍友的討論紀錄等,分別加以謄錄 編碼及分類。其中,人員代碼:研究者以「研」代稱、學生以「學」代稱、批判 諍友以「批」代稱,並加上姓氏;文件代碼:錄影記錄以「影」代稱、錄音記錄 以「音」代稱、教室觀察紀錄以「觀」代稱、省思札記以「省」代稱、晤談紀錄 以「晤」代稱、與批判諍友的討論內容以「討」代稱。日期的年、月、日則依序 各以兩碼表示,共六碼。資料代碼分類表及說明,見表3-3。

表 3-3 資料代碼分類表

編碼類別 資料代碼 說 明

上課錄影 課影—1000301 100年3月1日的上課錄影

教室觀察紀錄 批觀—1000301 批判諍友在100年3月1日的教室觀察記錄 研究者省思札記 研省—1000301 研究者在100年3月1日的省思札記

與學生晤談記錄 學晤—1000301 與學生在100年3月1日的晤談記錄 與批判諍友討論紀錄 批討—1000301 與批判諍友在100年3月1日的討論記錄

貳、資料分析

蒐集來的資料,首要工作是依類別、順序加以整理、分析,並將逐字稿、省 思札記及晤談紀錄中的重要概念,依序加以編碼,持續地進行比較與對照,並進 行三角校正比對。為了避免時間影響記憶衰退造成的資料失真,資料的收集、整 理與分析同時進行。並且透過不斷的觀察、省思、比較及反覆閱讀各項已完成的 資料,對於需要再確認或進行修改的部份,利用時間與批判諍友、指導教授共同 討論,以做為再次行動的方針。

参、研究的信實度檢核

由於研究參與者為研究者擔任科任老師的班級,為避免研究者在研究歷程中 出現偏見或過於主觀的情形,必須藉由有效的途徑來檢核資料的處理、分析和詮 釋是否得當,以便讓研究結果能真實的呈現教育現場的實際情形,對研究產生實 質的貢獻,因此必須進行研究的信實度檢核。

為了避免研究者出現個人過度主觀與偏見的情形,並提高本研究的信度、效 度,本研究以「持續比較」和「三角校正」等方式,對多重來源的資料進行交互 驗證。就本研究採用「三角校正」的方式-包括:方法的校正、人員的校正和資 料的校正等方式建立效度的歷程,分述說明如下:

一、方法的校正:

本研究透過觀察、晤談、資料蒐集等方式進行「方法的校正」,作為本研究 多重資料之來源。

二、人員的校正:

本研究透過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指導教授和批判諍友間的不斷對話,進行

「人員的校正」。

本研究透過觀察紀錄、晤談紀錄、學生學習文件、省思札記及回饋單等多重 文件資料進行「資料的校正」,作為本研究在研究歷程中所發現的多項證據。

行動研究是一個在教學中持續動態成長的歷程。在教學歷程裡,藉由不斷的 蒐集資料與不斷的省思、驗證、比較與分析,來修正行動方案。並利用三角校正 的方式,降低個人的偏見,讓研究發現所呈現的意義,更為客觀,也更具可信度。

第六節 研究流程

實施想像力課程的教學,教學歷程中依據行動研究的一般模式:計畫、行動、

觀察、省思、和修正等步驟,根據蒐集的資料,持續的進行省思與修正。

參、整理階段

此階段進行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並檢核資料的正確性與有效性,再針對研究 結果,提出具體建議,進行論文撰寫,研究流程見圖 3-3。

準備階段 蒐集並閱讀相關文獻

決定研究計畫

發展想像力課程

實施階段 教學計畫

教學行動 

教學觀察  修正調整

教學省思

再次

整理階段 資料整理、分析、檢核

撰寫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