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成長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專業成長

一、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教師充實自我的首要任務為教師素質及教師專業知能的提昇,持續的提升教 師專業是讓自己能夠勝任這個職業的重要因素。教師專業的內涵,Parkay 與 Stanford(2000)認為一位專業教師要具備基本的知識與能力,和反省與問題解決 的能力,基本知識包含:1.了解自我與學生的知識(knowledge of self and students)、 2.學科專門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3.教育理論與研究的知識(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research)。基本能力則包括:1.教學技巧(teach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2.人際溝通的技巧(interpersonal skills)。熊華軍和常亞楠(2013)指 出教師專業內含包含專業組織、專業發現素質、專業角色和專業發展四個向度,

其中專業素質又包含三個面向:1.專業知識、2.專業精神、3.專業能力。專業發展 的內涵分為四個面向:1.職前教育、2.入職教育、3.在職培訓、4.發展環境,彼此 緊密相連,缺一不可。教學問題解決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情境下,會經歷問題解 決歷程,知覺到有一教學目標尚待完成,在教學歷程中運用個別的認知經驗、知 識能力、個別技能和所獲得的資訊,並重組他所擁有的資訊,以提出有效的教學 解決方法,減少學生學習結果與學習目標狀態之間差異的能力。吳英長(1998)

提出問題解決分為起因、問題、解決、結果、回響等五個階段。黃茂在、陳文典

(2004)將問題解決的歷程整理分為六階段:發現問題、確定問題、形成策略、

執行實現、整合成果、推廣應用。

一位具有高度專業能力的教師,具備正確的教學信念外,也應具備基本的學

12

科知能以及學科教學知識。教育部推動的「國民小學教師學科知能評量」方案,

於民國 104 年起委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辦理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專門開發及辦理 各學科知教師專業能力測驗評量,旨在確保職前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提升師資 生教學能力及教學品質。

專家教師相當重視教學學科與教學方面的知能、教學反省的能力以及學生身 心發展的知識(高熏芳、陳美娟,2002);學校組織是一個知識密集的場域,而 教師的專業知識則是學校組織中重要的資產(孫志麟,2003)。林桂垣(2010)

則認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有:教育專業知能、教學專門知能、教學專業態度、

人際溝通、學生輔導、班級經營、進修發展等七個面向。面對社會的變遷,科技 的發展、知識的更新,以及年年不同的學生與家長,教師追求專業成長、增進學 術能量是不可避免的。Web 2.0 是一個分享的機制,有雙向的功能,是公眾參與、

貢獻內容的網路科技科技的發展對於教育的轉型賦予新的意義,更開拓了教師專 業發展的可能(高熏芳、曾培妮,2010)。張文慈(2011)認為教師教學專業有 些重要的核心,如:教師信念與態度、學科專業知識、教學、評量、專業成長、

科技應用、社群連結等,但隨著時代的改變與環境的變遷,如科技方面可發現其 標準因科技發展而有所不同。紀惠英及范熾文(2013)歸納由於知識經濟的理念,

強調知識的創新、知識擴散及知識應用,因此,教師要具備資訊網路的能力、運 用電腦分析資訊與教學,成為最重要專業能力。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人的品質 並不決定於其能力或意願,而是其工作態度與價值觀。呂秀卿(2016)認為在補 救教學的教學專業方面,教師如能秉持正向心理的特質及教學專業,將有利學生 學習。

綜上所述,教師專業能力的內涵相當廣泛,除了早期所重視教師之專業一般 學科知能與教學技巧外,教師的信念、價值、角色認同與自省能力,也是教師專 業能力的一部份。教師要能傳遞、分享並創造知識,還要能將生命教育、品德教 育、環境教育……等落實在學生的生活當中。此外,現今社會網路發達、資訊流

13

通快速,也愈來愈重視網路合作社群的運用、教師專業發展的永續學習模式。教 師專業所包含的面向,除了「知識」、「技能」與「態度」層面須兼備之外,還要 願意力求上進,能運用合作社群、人際溝通以達到不斷自我充實、永續學習的目 的。

二、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專業」一詞,或稱「專門職業」,英文為 profession,指具備高度的專門知 能而異於他種職業的特殊性格而言,而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及專業地位之 建立,是教育品質提升的關鍵,也是世界各國追求教師素質提升的重點。教師「專 業發展」(professional development)與「專業成長」(professional growth)多數時 候用語同義,在相關文獻中經常交替使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在 1966 年「關於教師地位建議案」中,強 調了教師的專業性質,認為「教學應該被視為是專業」(Teaching Should be regarded as a 8 Profession)。教師專業發展是增加社群成員終生學習能力的過程,以促進所 有學生達到高標準的學業成就以及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Michigan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 SBE, 2000)。教師專業發展應該是目標導向、具持續性、以及和教師日 常工作情境相連結 (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NSDC)。教師專業發展的 最終目標是要改進學生的學習成果(Guskey, 2003)。Díaz-Maggioli(2004)認為 教師專業發展應以教師為中心,並具備下列特徵:1.合作的決策(Collaborative decision-making)、2.成長驅動的取向(An growth-driven approach)、3.合作建構專 業 發 展 方 案 (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programs )、 4. 探 究 本 位 的 觀 念

(Inquiry-based ideas)、5.量身訂做的技術(Tailor-made techniques)、6.多變化且及 時的專業發展進行方式(Varied and timely delivery methods)、7.適當的支持系統

(Adequate support systems)、8.配合情境的專業發展方案(Context-specific programs)、 9. 主 動 進 行 評 估 ( Proactive assessment )、 10. 成 人 中 心 的 教 學 ( Andragogical instruction)。NSDC 自 2007 年起制訂教育人員發展的新目標:「每一位教育人員 每天從事有效的專業發展,使得每一位學生達到學習成就目標」(Mizell, 2007)。

14

Kariuki(2009)歸納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為了改進其教學知識和技能,參與校內 外正式和非正式的過程和活動。促進教師習得知識技能後,能透過教學現場中不 斷的實踐與改進,強化有效教與學的發生(Cole, 2012)。

國內亦有諸多學者從不同的論點來解釋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饒見維(2003)

認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項基本假設是:教師職業是一種專業性工作,教師是持續 發展的個體,透過持續性專業學習與探究的歷程,進而不斷提升其專業表現與水 準。韓梅馨(2007)認為教師專業成長即為教師不斷的接受有系統的教育專業訓 練,並公開的運用其身教言教的專業技術,且設計教學情境來改造學生的經驗,

使學生自然的信服、模仿而不斷的成長。方秋雅(2010)認為教師專業成長需具 備主動、積極、持續學習的特性,藉由多元的專業成長活動進行學習與探究,此 過程強調教師自我省思的能力,目的乃在於提昇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專業態度,

除了獲得專業上的發展,亦期許個人的自我實現,進而促進組織發展。呂秀卿

(2016)認為教師需要體認到自己有個別化及差異化教學知能提升的需求,也需 要受到引導了解具體可行的作為,以培養其專業知能。

綜合以上文獻,教師專業成長是指,教師於教學生涯中藉由主動積極參加各 種多元的進修研習課程、活動或累積經驗,以提昇專業知識、技能、態度及自我 反省的能力,並促進個人的專業精進及改進學校的教育品質,此一持續不斷進步,

增進個人教學專業、知識與技巧等自我改善的過程,即為教師專業成長。教師專 業成長的目的是為了提升教師專門職業能力以及教學表現,將教學效能發揮極致,

才能幫助學童學習,教師專業成長牽動教師個人、學童、家長等許多層面,更顯 教師專業成長的必要性。

三、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

教師的成長歷程具有階段性,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發展任務和需求。Fuller 和 Bown(1975)將教師專業成長分為自我關注(safe concerns)、教學工作關注(task concerns)、學習影響關注(impact concerns)三個階段。Mertens 和 Yarger(1988)

指出,教師專業生涯成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並將教師生涯發展分為六個階

15

段:1.師資生前、2.師資生(大三到大四)、3.初任教師(教學第一年)、4.發展中 教師(developing teacher)(教學第二年到第四年)、5.實務教師( practicing teacher)(三 到八年的教學經驗)、6.資深教師( experienced teacher)(八年以上教學經驗)。 McDonald 將歷程分為轉折(Transition Stage)、探索(Exploring stage)、創新與實 驗(Invention and experimenting stage)、專業教學(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ge)等四 個階段(引用自林育瑋,1996)。

國內關於教師專業成長歷程的研究如下,黃富順(2000)指出教師是成人學習 者,教師的學習成長歷程並不同於兒童、青少年的學習發展歷程。張景媛、呂玉 琴、何緼琪、吳青蓉與林弈宏(2002)認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有模式存在,

教師必須經歷想像、挫折、習慣、激發到思考、試驗、修正及推廣等八個階段的 專業成長歷程,以克服工作上的困擾,邁向專家教師境界。曾志華和張靜嚳(2006)

以三年的時間觀察兩位資深高職數學教師,介入 A 老師的反思歷成,並將其成 長歷程分為七個時期:1.發展前期、2.懷疑、相信與預試期、3.嘗試改變期、4.

困頓期、5.變通突破期、6.調適折中期、7.精進分享期,而 B 老師在沒有介入下,

也有教學改變,分為發展前期、預試期、嘗試改變期、調適折中期和精進分享五 個時期。方秋雅(2010)歸納出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階段:初任教師期、安全期、

社交期、專業自主期、成熟期,分別能滿足 Masslow 不同層級的需求,每一階段 也有不同的專業成長重點。

從以上的教師專業成長階段中,可以看出各學者用不同的階段或時期名稱,

闡釋各階段的意義,且專業成長過程是循序漸進地邁向下一階段,似乎不能改變

闡釋各階段的意義,且專業成長過程是循序漸進地邁向下一階段,似乎不能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