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節旨在探討資料之蒐集、記錄、分析與整理等,在每個過程之原則與注意 事項,讓過程符合研究倫理,蒐集到之資料更貼近事實,也為增加資料的可靠性,

本研究在資料蒐集及分析上,盡可能從各種不同角度和方法來著手,藉此提升本 研究的可信度。本節共分為三個部分,資料蒐集、資料處理、資料分析等,說明 如下。

一、資料蒐集 (一)深度訪談

訪談(interview)通常是兩個人或兩人以上,彼此間有目的的對話,由研究 者引導,蒐集與研究個案的對話資料,藉以瞭解研究個案並加以解釋。訪談有非 正式訪談和正式訪談兩種形式,非正式訪談像日常自然的談話,較隨意、自由、

非指示性和非結構性;正式訪談則有特定目的、有焦點的提出結構式的問題,此 時研究者已和訪談對象建立充分的關係(黃瑞琴,1999)。本研究採用開放性訪 談法,以蒐集個案在國小補救教學計畫課輔服務期間的心得與自述歷程,以及在 課輔期間曾陪伴、指導個案之社工之觀察;藉以作為本研究之主要研究資料來源 暨研究主軸。訪談期間於徵求受訪對象同意後以錄音方式為主,教學現場記錄、

會議記錄為輔。

依資料分析階段之逐字稿文本編碼原則,首先將錄音筆上的錄音檔名紀錄訪 談當天的日期、時間,並將錄音檔加入訪談地點及對象,經過轉打成逐字稿後進 行編碼,以「訪」表示訪談記錄,接下來的英文大寫字母是訪談對象的代號,A 代表編號 A 的受訪課輔教師,其後八位數字則為受訪日期碼,例如:「訪

B20161128」,即為研究者在 2016 年 11 月 28 日訪談 B 課輔教師錄音檔之逐字稿 資料。

(二)文本資料分析

本研究為獲得優良課輔教師深入的自省資料,蒐集其在執行課輔期間的檢測

33

檢討單、期末交接清單、課輔教師檢核表。這些文本的主要用途為檢核和增強其 他資料的證據,蒐集的文本資料說明如下:

1.檢測檢討單:該國小補救教學計畫為檢核課輔學童之學習成效,約一個月 會進行一次檢測,一學期共會實施四次,為讓每位課輔教師省思該次教學與學童 檢測結果之成效,一學期會有兩次填寫檢測檢討單,透過紀錄的內容可以了解課 輔教師對於自我教學效能的評估,以及後續改進教學的想法。

2.期末交接清單:透過每學期末課輔老師填寫的期末交接清單,可以了解課 輔教師在經過一學期與課輔學童之相處,對他們學習狀況的了解度,以及是否能 給下學期指導該生的課輔教師提供有效的建議,做為教學經驗的傳承。

3.課輔教師評分表:每學期末,社工會為其負責帶領的團隊內之課輔教師填 寫一份「課輔教師評分表」,針對課輔教師們在這一學期的教學能力、課室經營、

行政配合及教師配合等不同項度進行評分,旨在檢核課輔教師們是否適任,以及 紀錄其在國小補救教學計畫執行課輔期間在不同學期是否有不同的教學表現,亦 是做為日後優良課輔教師選拔的依據之一。

4.課輔教師自評表:學期末時,會請課輔老師填寫一份課輔教師自評表,內 容與上述之課輔教師評分表相同,只是改由課輔老師本人自評,自省自身在這學 期的教學、班級經營以及行政配合度等的表現,並逐項給予評分,社工可從課輔 老師的自評表看出該課輔老師對於自己的教學效能滿意度為何。

(三)觀察資料

課輔教師教學影片。觀察法可以看到行為發生或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過 程,對事件的發生過程及社會成員之間的行為互動關係,獲得較為直接或全面的 瞭解。因為訪談者皆已畢業且進入職場,並非正在擔任國小補救教學計畫之課輔 教師,為了深度回顧並瞭解受訪者擔任課輔教師期間在教學上的表現,研究者獲 得受訪者在參與補救教學計畫期間所拍攝的課堂教學影片,透過影片的分析,記 錄受訪者的教學狀況、班級經營模式、學生的學習表現……等,藉此佐證受訪者 接受訪談時的回答內容。

34

二、資料處理

本研究將對所蒐集的資料,包括訪談記錄、文本資料、教學影片等加以整理、

詮釋並進行編碼,為清楚標示各項資料的來源且便於分析起見,各項資料均依資 料類型、時間兩種分類方式進行編碼,進一步說明如下:

表 3-4- 2 資料編碼說明表

方法 編碼 說明

訪談 訪A20161128 2016 年 11 月 28 日訪談 A 課輔教師之逐字稿

文本

檢 C201302 受訪者 C 於 2013 年 2 月繳交的檢測檢討單 交 101-2A 受訪者 A 於 101 學年度第二學期的期末交接清單 他評 100-3B 受訪者 B 於 100 學年度第三學期的課輔教師評分

自評 101-2D 受訪者 D 於 101 學年度第二學期的課輔教師自評 表

觀察 觀 20121217 2012 年 12 月 17 日拍攝之教學影片

依據上列資料編碼說明表之編碼,對於訪談法、文本分析法、觀察法所蒐集 到的資料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資料的種類,第二部分是蒐集到的日期、學 期,茲舉例說明如下:

「訪 B20161114」之編碼,代表 2016 年 11 月 14 日訪談 B 課輔教師逐字稿內 容。

三、資料分析

為呈現具意義之資料,本研究運用之資料分析如下:

(一)研究者以錄音方式將訪談對話過程以原音重現,並反覆閱讀逐字稿內容,

以檢視資料內容,並擷取重要字句標註,選取具代表性的句子作為例證,並 加註個人的看法與見解加以詮釋。

(二)將各資料匯整合併,以針對所需之內容資料編碼、歸類。以從原始資料 之深入研讀為主,以解構字句的方式,將各文本資料內容打散、賦予概念和

35

意義並依照研究目的予以重組,再選擇具回答研究問題的資料,將其分類並 逐一說明分析。

(三)本研究將資料分析後所發現的意義、重點及整體基本架構,依各主題列 舉相關的訪談內容。訪談內容、文本資料內容,以及觀察記錄以標楷體區分,

以真實呈現受訪者之觀點與教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