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專業網路社群之意涵與相關研究

所謂的專業社群,乃結合「專業」與「社群」之概念,以社群內成 員的專業發展為主要活動,透過成員在社群中進行專業的互動與分 享,建構起學習者的專業知識領域,提昇自我專業之知能(廖俞青,

2010)。

若將教師的角色加入「專業社群」之內,則形成「教師專業社群」,

社群內的成員主要是以教師為對象,透過教師們在社群內進行教育相關 的議題的互動與專業能力分享,建構起教師們的專業知識,提升教師的 自我專業知能。朱芳儀(2011)將教師專業社群定義為學校組織內一群

為求專業發展所組成之專業工作者,具有共同目標與願景,透過協同 探究的方式,致力於精進本身的專業素養,以追求持續提昇專業服務 品質。黎禮智(2010)認為教師專業社群的成員,乃是從學校教師個體 延伸到跨學校的教師群體,通常具備共同價值與規範,跳脫以往傳統 學習模式,彼此相互提出反思及持續進行專業對話,助於提昇教師專 業發展。王秀玲和康瀚文(2012)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定義為,以學習 為核心概念,成員們是一群秉持著共同目標的教師,突破以往單打獨鬥 的學習模式,期望改以溝通、合作的方式建立起多元、專業、分享的互 動情境,不僅增進成員的信任感、歸屬感,同時也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

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以達成學校的教學目標。

Chou(2011)認為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是由一群由教師所組成的社 群,彼此分享應用在教育情境中的價值、規範與觀點,且有強力的證據 證明這些教師專業發展社群可以有效且長期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Hadar 和 Brody(2010)認為教師專業發展社群應該強調積極開展教學、評量、

觀察與省思,甚至強調教師之間的人際關係與活動,包含短期的教學 研究,並在活動當中融入創新,這將會使得教師對教學實務改進產生 新的想法。透過這樣的專業發展社群,將可有效打破教師孤立的窘 境,並提供學校組織改進、專業發展、創新與增進實務的機會。

綜上所述,教師專業社群乃是指教師和學校內外之教育工作者,

打破校際之間的疆界,基於平等、互惠、民主與開放之原則,藉由連 結教師個人、群組或相關組織,聚集形成專業發展社群,在其中進行 專業對話、批判性的省思、教學改進,並促使全體教師之專業發展。

而本研究中所指的教師專業網路社群,乃是指透過網際網路的技術,供 教師與校內外教育工作者彼此串連,以平等、互惠、民主與開放之原 則,在網際網路空間中聚集形成專業發展社群,促使全體教師之專業 發展。

二、教師專業網路社群之功能

Sandholtz、Rinstaff 和 Dwyer(1997)認為教師需增加與其他教師互 動的機會,在與其他教師進行專業對話過程中,得以正視自己的教學方 式。王千倖(2003a,2003b)研究指出,一群人透過網際網路工具分享 資訊、知識、經驗與策略,建立起共同的目的,在創造集體知能的活動 中,達到知識與能力的擴散;而在網際網路上所集結的一群人及是以網 路社群的方式來進行學習。

經由網路社群與教師專業社群結合,對教育的影響頗為深遠,在 整理多位專家學者之研究結果,整理結合兩者之功能如下(王保堤,

2005;朱芳儀,2011;邱貴發,1996;孫志麟,2010;陳佩英,2009;

黃慧英,2006;廖俞青,2010;嚴亞利、梁加厚,2002;Chen et al., 2009;

Hadar & Brody, 2010;Zhou et al., 2007):

(一) 促進教師間知識分享

知識是發生在有意義的交換與合作建構中,若將知識分享限 制在特定時空下,依據目前教師工作性質與負荷量而言,將難以 達成知識分享的目的。透過網際網路的開放空間,教師們可依自己 空閒時間或選擇有興趣的議題,進行意見交換與知識的分享。

(二) 提供教師進修管道,進而達到終身學習目的

在教師專業網路社群中,可與面臨相同問題的人接觸、交 流,經由彼此互動與分享過程中,不斷累積經驗與技能、改善教 學技巧、增廣見聞等,對偏遠地區教師而言,也可提供便利的進修 管道,甚至於一個設計良好的教師專業社群,將可解決教師進修所 面臨的問題與限制,進而提供教師終身學習之空間。

(三) 激發教師專業熱情、促進教師專業知能

藉由網路社群建立線上討論分享園地,教師與同儕間交換教 學經驗與反省專業知識,合作學習的精神可激發教師教學創意,

培養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其專業發展。

在社群中經驗豐富的教師分享課程經驗,可讓其他教師對優 秀教師產生敬重感,而願意提供經驗分享的教師則會因意見被採 用而感到受重視,進一步激發其熱情,更願意分享其實務經驗;

新手教師有機會在其中傾訴心中困擾與挫折,或將某位教師提供

之經驗實際應用在班級中,讓參與社群的教師更有歸屬感,願意 為學校繼續付出。從網路社群中獲得經驗的教師,可見賢思齊,

一同參與分享、討論,帶動教師在教育道路上力求改進的熱情與 動機。

(四) 提供革新之學習方式

網路學習社群提供合作學習的環境,改以學習者為中心,可 讓教師的學習自主權相對提高,不但可將學習範圍擴展到校外,

學習對象也更多元,可吸收學習到不同教材、教法。

(五) 幫助學校招募及留住人才

若學校能營造出氣氛融洽且建立未來發展潛力的教師專業社 群,將可讓參與社群的教師更有歸屬感,願意為學校繼續付出,

甚至吸引其他教師慕名前來,一同加入學校行列之中。其中,對私 立學校而言特別有助益,因無論是正式教師或流浪教師都希望能夠 加入校內氛圍好、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學校,在這樣的學校內貢獻 自己的所學,藉由教師專業網路社群可迅速建立起教師們的歸屬 感,而減少教師流動的情況。

(六) 建立多元化溝通管道

藉由教師專業網路社群使學校成員的溝通管道增加,學校不 同層級的成員,可彼此進行訊息傳遞,促進學校政策傳達、問題

反應,達成行政事務的非正式溝通,增進教師人際互動與聯繫。

三、教師專業網路社群相關研究

Barnett(2002)認為教師參與網路環境的專業發展課程是個緩慢且 複雜的過程,教師在相信自己投入在網路環境的時間是能直接對學生學 習成效有所影響,且能改善學生的標準化分數後,才可能逐漸成為一個 可信任的網絡,發現網路環境中討論與回覆文章的價值。Chou(2011)

在研究中表示,在職教師使用資訊與通訊科技的技術進行教師專業發 展,將會比傳統在教室內的專業發展更有潛力會成功;同時也指出短期 的專業發展過程並無法保證教師在教學實務中的變化,因此教師的專業 發展活動應被視為一個持續的過程。Lim 等人(2010)的研究發現,教 師們大多願意積極的參與網路環境的專業發展活動,以提高他們的專業 能力;如果有充足的途徑可供教師們在網路環境中交流經驗與想法,將 可吸引到更多教師的興趣。

王保堤(2005)認為藉由網路科技可協助教師的專業成長,改善傳 統進修模式所遇到的諸多問題,透過虛擬與實務社群的並進,可帶動 教師互動與分享,進而引發自我省思,逐漸將社群內所呈現的知識轉 化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江信瑩(2006)認為實習教師透過在網站上針對 問題的發表、觀看、回覆,由同儕、指導教授、專家教師與網站管理 者給予回饋,協助實習教師得以省思自己的教學與他人的問題,增進

自己的教學能力。陳儒昕和黃金花(2006)認為藉由網路社群可讓幼兒 園教師可兼顧工作、家庭與生活的需求,且隨時可依據個人需求進行 符合本身期望的專業發展活動。何佳恩(2007)研究發現網路學習社群 確實能夠幫助鄉村教師釐清數學內容,促使教師有更多元的教學方 法,也確實能增進教師專業發展。何采宭(2009)研究發現教師們在台 北益教網內的知識管理為中上的程度,但也希望能夠增加互動的功 能,加強介面、功能與操作的改善。陳鴻仁和王登儀(2009)認為經由 師徒制的社群學習方式,讓教師的學習方式更多元、互動更密切。

由上述文獻可知,教師專業網路社群無論在時間、內容、互動方 式、資訊分享上,都帶給教師們更彈性、更便利、更多元化的管道來 進行專業發展活動,確實能夠增進教師之專業能力,也影響了教師使 用教師專業網路社群的態度。

就不同的背景變項而言,黃慧英(2006)發現偏遠地區教師在不同 性別、年資上對參與網路學習社群有不同的態度。何采宭(2009)發現 不同的性別、年齡、服務年資與瀏覽時間對於教師的知識管理情形會 有顯著差異。徐碧姻(2010)研究發現台北縣國中教師在不同性別、年 齡、年資的因素上,會對網路學習社群的現況、態度及整體成效達顯 著差異;並且在分析教師參與網路學習社群態度的背景變項中,發現到 當年齡或任教年資愈輕之教師,因較缺乏教學經驗且資訊素養相對較佳

的情況,使得年齡或任教年資愈輕的教師在參與網路社群的態度較佳,

尤其以 30 歲以下的教師參與網路社群的比例高於年紀較長者。

由以上研究可知,不同的性別、年齡、任教年資對教師參與網路 學習社群在態度上有顯著差異,為求能更清楚了解不同背景變數對高職

由以上研究可知,不同的性別、年齡、任教年資對教師參與網路 學習社群在態度上有顯著差異,為求能更清楚了解不同背景變數對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