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對於應用資訊科技的信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教師對於應用資訊科技的信念

一、信念的意涵

Pajare(1992)認為「信念」(beliefs)的定義其實是很廣泛的,

但不同的領域對信念的假定也不同。Kennedy 和 Kennedy(1996)認 為信念反映出一個人對於某事所具有的知識(knowledge)與訊息

(infor- mation)。Sigel (1985;引自 Pajare, 1992) 認為信念就是經 驗的心智意義(mental constructions of experience)濃縮結合、成為持 有真理或行為指引的基模或概念。Nephor (1987;引自 Pajare, 1992;

王恭志,2000)認為信念有著四種特徵:(一)存在的假定(existential presumption):意指每個人心中所存有的個人真理(personal truths)。

信念系統(brief system)對於實體的存在與否,經常包含了命題或假 定。信念能不經過驗證的程序而對任何事物的存在進行假設性的認 定,信念系統能將暫時性、模糊的、以及抽象的特徵具體化與明確化,

對於實體的存否進行暫時性的臆測。(二)替代性(alternativity):當 信念系統面臨與現實情境不相符時,新的信念系統將取代舊的信念系 統,以適應現實的情境。(三)情感和價值載入(affective and evaluative loading):信念系統的特性比知識系統更依賴情感與評價的成分,兼 具理性與感性的層面,所以信念系統基於個人感覺、情緒、價值觀等 因素,使得信念系統有感性的部分。(四)插曲式構造(episodic structure):信念系統不若知識體系般有嚴密的邏輯性與脈絡性,信念 系統的特性是依個人的經驗,從社會與文化中獲得訊息,以隨機且不 依邏輯性與脈絡性的方式,將外在的訊息隨時存入信念系統中,以影 響整體的信念。

總括來說,信念可以看做是一個人內心的思想,此種思想一部份

42

是為人所覺知,而另一部份則不一定為人所覺察而固有於其思想系統 中。所以信念是人們行為幕後的指引者,導引著人們的行為(王恭志, 2000)。信念的形成是由過去日常生活或吸收知識的經驗逐漸累積而 來,所以信念的記憶與這些片段的生活經驗事件是息息相關的。

二、教師教學信念的意涵

Porter 和 Freeman(1986;引自 Pajare, 1992)認為教師教學信 念是指:教師對於學生學習過程、學校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師 本身、課程與教學方法所持有的信念。王恭志(2000)認為教學信念 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教學、學生、教師自己、角色、學校環 境以及評量等等因素所持有的一種內心思想。這種內心思想會受到先 前經驗以及當前教學歷程中,對教學所提供的教學回饋而不斷變更。

Fishbein 與 Ajzen (1975;引自林清財, 1990) 對信念、態度、

意圖、決定、行為和有用訊息等六類之間相互關係作了描述:他們認 為信念會影響人的態度,態度的產生會影響人的意向,意向的產生會 影響人的決定,決定之後會有行為產生,行為結果會提供可用的訊息

(如:學生的反應、同儕教師的建議等),而可用的訊息則會重新修 改人們的信念系統(如圖 2-4-1 所示)。

圖 2-4-1 信念、態度、意圖、決定、行為和有用訊息相互關係圖 因此教師的教學信念會影響著教師實際的教學行為,而行為的成

有用的訊息 信念

態度 意向 決定

行為

效或相關的訊息則會回饋給教師作信念的修正。所以,當希望教師能 夠將資訊科技融入到教學中時,就必須讓教師的教學信念作些改變。

而改變的情境應該在日常的教學情境中,讓教師親身去體驗,經過訊 息的回饋,主動去修正、改變他的教學信念。

三、教師應用資訊科技的信念

資訊科技打破了老師的教學模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當資訊 科技要融入教學當中時,教師除了必須熟悉資訊科技的應用外,還必 須改變他們以往的教學策略、評量的策略以及班級經營的模式等。這 些工作對老師來說可以算是一種艱鉅的挑戰。所以了解教師對於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信念,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其會影響到資訊科技的 使用、教學策略選擇以及課程之規劃等。

古鈞元(2001)指出:教師對於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信念,包 含了對資訊科技在課堂角色的認知、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時應該扮演的 角色、以及對自己應用資訊教學能力的評估。這三種信念綜合起來,

讓教師決定是否要在課堂上使用資訊科技或者是如何使用。因此教師 決定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有三個前提必須考慮:(一)教師具有足夠 的能力以及相關的科技資源(如:教學軟體、電腦硬體設備等),能 順利將資訊科技融入至課程當中。(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時,能 較傳統教學方式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或是能夠讓學生更有興趣、

更積極的學習。(三)使用資訊科技不會對教師所認定重要的行為目 標產生負面影響(古鈞元, 2001)。

就如同 Horsley, Hewson, Love 和 Stiles(1998)他們所提出的「科 學與數學教師專業成長設計流程」(圖 2-4-2)一樣。教學反省是專業

44

成長的原動力,透過反省教師會根據情境脈絡修正他的知識、教學信 念與教學策略,進而促成其教學改變。

圖 2-4-2 教師專業成長設計流程圖

資料來源:Desig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By Horsley, S.L., Hewson, P.W., Love, N., & Stiles, K.E., 1998, Corwin Press, Inc.,15-25.

哪些情境脈絡是教師進行教學成長時所考慮的因子?又哪些情 境脈絡是會影響教師教學策略的因子呢?這正是本研究所希望探討 的一部分。

設定目標 計畫 執行 反省

知識與信念 策略

情境脈絡 批判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