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情境

因研究者現為在職教師,所以將研究對象設定為同學校的教師。

46

此種方式可以省掉個案研究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關係建立的問題。並 且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透過自然的觀察,獲得較全面、深入的了解。

也可以利用與被觀察者的密切接觸和直接互動,得到更真實的資料。

所以在本研究的教學場域當中,研究者既是學校環境的參與者,

也是課程觀察者。以下就個案學校、研究者角色以及個案教師背景逐 一的描述,讓讀者能夠更清楚研究中的脈絡關係。

一、個案學校

個案學校位處於彰化縣西北隅,農漁工綜合的鄉鎮,阡陌間隨處 可見許多小型工廠。這裡的家庭原屬於半漁半農的背景,隨著工業區 的成立,多數學生家長轉以工業為主的職業。這裡曾經是水鳥的故 鄉,生態資源頗為豐富,海灘上可發現許多的招潮蟹,秋冬時更可看 到多種過境的候鳥。但隨著海岸線開發,現今最招眼的景色是一支支 巨大的發電廠煙囪與風力發電風車,以往豐富的生態資源也漸成老一 輩鄉民的回憶。

學校成立至今已四十餘年,是鄉裡唯一國中。目前學校維持四十 二個班級數,學生人數約在一千三百人上下。近幾年常態編班的制度 使得學校在招生時,必須面臨市區學校的競爭壓力,要維持一定的招 生水準,實屬不容易。學校為了吸引學生就讀,近三年內,增設了數 學資優班、體育班以及資源班等特色班級以吸引學生。雖然每年還是 會有學生流失,但學區內的家長大多還是會將孩子交給國中,並配合 支持學校的活動與措施。

學校的正常運轉端賴於校內一百位教職員的認真投入,個案學校 中的老師就如同學生的第二個父母,對孩子諄諄教誨、無私的付出。

課餘時間,老師常會留學生在學校加強功課。學校對於大部分的學生 而言,就如同第二個家,學生常會留在學校自修或是運動。雖然這裡 多數的學生在課業學習方面較為落後,但學生純樸、師生相處融洽。

校園中學生與老師的用心點滴可見,個案學校是此地區的資訊種 子學校,也連續幾年獲得「綠色學校」的殊榮,而「志工服務」更是 學校一項重要的特色。每年領隊的老師皆不辭辛苦帶領學生為他們生 長的這塊土地服務,甚至是留下記錄,所以五年來榮獲了全國志工服 務精英獎、網界博覽會金、銀牌獎等肯定。

個案學校自然科學領域的教師共有十一位。生物科占了四位,三 女一男,除了代課的老師外,都是約莫二十八歲上下的初任教師,任 教年資約是三到四年。在生物科教學上,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教學方 式,有的是以講述法加上教師自編活動來帶領學生學習,有的則是輔 以坊間講義、測驗卷來加強學生的學科知識。而個案教師則偏重於利 用「教學投影片(PPT)」來輔助平時的上課內容。

民國八十八年因應教育部「擴大內需方案—資訊教育基礎建 設」,學校獲得了電腦教室設備的補助,並更新了附設技藝教育中心 電腦教室設備。現今學校有兩間電腦教室、一間資訊融入教室以及一 間視聽教室,資訊的硬體環境完善。在電腦設備部份,教師可以向設 備組借取單槍、筆記型電腦等設備。而學校也已架設無線及高速網路 連結,每間教室中也配有單槍布幕、電視等多媒體設備。近幾年,許 多教師都會攜帶個人筆記型電腦,多數用於資料查詢、編輯課程教材 上。附錄一就以圖示的方式,呈現一般教室及其他資訊融入教室的硬 體配置。

在軟體方面,民國九十六年時,學校建置了一個數位資源資料庫

48

(http://172.20.3.250/)。裡面提供了各學習領域相關的 CAI 軟體、教 學影片、多媒體軟體以及題庫光碟等,教師可以透過學校網路下載使 用。而在九十七年時更推廣教師使用校園部落格(Blog),並開辦研 習課程,教授設立部落格的一些技巧與應用。鼓勵教師利用這些資訊 科技融入到教學中,增進教學的效能。

生物實驗室於去年底(民國九十七年)也增添了數位 CCD 視訊 顯微鏡以及固定式單槍投影機。CCD 顯微鏡可連結實驗室裡的電視 或單槍,將顯微鏡下的影像呈現,輔助教師的實驗教學。而固定式的 單槍可讓老師在實驗室教學時呈現教材。

在個案學校的資訊設備,每年都會不斷的更新與配置與舉辦相關 的研習。讓老師在資訊融入教學時,能夠得心應手。

二、個案老師

以下將研究個案簡稱為翊菲老師(化名)。在翊菲老師的自傳中 寫到:「自己是一位從小就想當老師並熱愛教學的人。希望藉由教學,

使學生體認到求學之樂趣以及當中的成就感。」(文-1)她畢業於東 海大學生物系,研究所就讀於成大生物研究所,並在東海以及成大修 畢教育學分班。研究所最後一年,在南部學校兼任代課教師。畢業後 回彰化,考取彰化縣教師甄試,進入學校任職並擔任導師職務,任教 年資三年。現為彰化縣國教輔導團的團員。

在同事的眼中,她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對朋友無話不談,敢說 話且負責任的老師。不輕易對學生動怒,充滿愛心與耐心,並會時常 關心周遭的每個人。她持著多一分關心、少一分責罵的理念對待每位 學生(文-1),使得上過課的學生都很喜歡她。在教學上,她會勇於

挖掘學生遇到的問題,並尋找答案,讓學生的問題得到解決。

翊菲老師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接受度很高。在資訊能力方面,

個案教師甚熟悉電腦以及網路(IE)的應用,並且在課堂活動中也會 使用相關的資訊科技融入到教學當中,如:教學記錄(Microsoft Word、Excel)、教學簡報(Microsoft Powerpoint)的呈現或者是利用 影片編輯軟體(Media Studio)剪輯上課用影片等(問-1)。

三、個案班級

個案班級的選擇是由翊菲老師的任教班中,挑選出一個較符合研 究者觀察時間的班級。該班學生數共三十三人。該班級的導師是一位 具有豐富經驗的女老師,教學年資八年,為國文科教師。導師帶班細 心,班級也常獲得學校整潔秩序比賽的表揚,班級段考成績也都名列 全校前幾名。學生向心力夠,彼此相處和樂。班上有位特殊學生,有 時會影響到老師上課,但是同學們不但不會排擠他,反而會幫助這位 學生學習。(反思-3)

個案班級曾經當作翊菲老師地區教學觀摩的對象,所以已經見識 過大陣仗。不過進入觀察的前一週,研究者仍事先讓學生習慣攝影機 的拍攝與研究者的觀察,而研究者也可藉此先了解此班級的生態,以 作日後觀察或訪談的方向。研究中,研究者扮演著觀察者的角色進行 紀錄。在課堂結束後,除了跟翊菲老師進行訪談,並選擇班級中幾位 學生進行訪談,蒐集研究的相關資料。

50

第二節 研究者理念與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