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理論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校長知識領導運用愈好,則教師學習文化也愈佳(施佩芳,2010);

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知識領導與學校組織文化具有顯著正相關(李宜 樺,2010)

由上述相關研究可知,與校長知識領導有密切關係的因素有學校創新 經營、教師專業發展、組織文化等,而背景變項部分以性別、年資、兼職 行政、學校規模、學校地區等最具有參考價值。因此本研究背景變項部分 以性別、年齡、服務年資、現任職務、教育程度、學校規模、學校所在地、

創校歷史等作為參酌影響校長知識領導之因素,以做為本研究架構與問卷 設計之依據,探討教師在校長知識領導量表上的差異情形。

第二節 教師工作壓力之理論分析

本節在討論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與理論。以下將從教師工作壓力的意 涵、教師工作壓力來源兩方面加以說明。

壹、教師工作壓力之意涵

一、壓力的定義

壓力(stress)源自於物理學與工程學,原指將力量施加於物體或系統 上,後逐漸被廣泛應用於各個學科之上。Ivancevich 和 Mastteson(1980)

集合各家學者的見解,將壓力定義為三大概念:一是刺激取向型:把壓力 視為一種刺激;其次是反應取向型:把壓力反應視為壓力;第三種則是互 動取向型:認為壓力是人與環境的互動。三種取向分述如下:

(一)刺激取向型

刺激取向型的觀點將壓力視為環境的刺激,此刺激來自客觀存在的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會與外在環境的事件變化,當外界的力量施加於個體時,它使個體產生不 適感。事件的刺激就是一種壓力,生活小困擾、環境中重大的改變或重要 生活事件、長期社會事件、人際間互動不順暢、心理困擾等,都是壓力源。

刺激論觀點對於壓力的看法類似虎克彈性定律,人體亦有類似物體的彈性 極限,當外界壓力超過個體所能負荷時,會造成個體生理、心理的傷害。

刺激型取向壓力以壓力為自變項,個體反應為依變項,如圖2-4所示。

壓力 刺激 外在環境

應變 反應

圖2-4 壓力的刺激取向型

資料來源: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p.6), by J. Ivancevich, M.

Matteson, 1980,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Burchfield(1979)定義壓力是任何引起心理穩定歷程改變的事物;

Mclean(1980)將壓力界定為一股力量,形成後會對個人產生重大的災禍,

這股來自外界的負擔,可能會超重,而造成無法挽救之傷害。然而刺激取 向觀點雖對於壓力來源有明確的界定,但因過度強調外界因素,忽略無刺 激情境也可能產生強烈的壓力源,因此在後續的研究中,較少被採用。

(二)反應取向型(response)

反應取向型的觀點認為壓力是個體對於環境中不同壓力源,所產生之 生理及心理的反應結果,亦即將壓力反應視為壓力。反應取向型壓力將壓 力視為依變項(圖2-5),強調個體以固定的方式對不同的壓力源做出相同 的反應。特點是當個體感受到壓力時,對有機體生理反應有合理的解釋。

  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在環境 壓力源

刺激 圖2-5 壓力的反應取向型

反應 壓力

資料來源: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p.7), by J. Ivancevich, M.

Matteson, 1980,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張春興 (1992) 壓力是指個體為適應內外在環境而產生一種特殊的反 應結果。陳聖芳(1999)認為壓力是某種情境下,個體預測可能產生不安 定或受威脅的感覺,而引起情緒和生活上的反應,及當個體面對不同的情 境或環境改變時,體內所產生的變化,包括緊張、焦慮、挫折、壓迫、急 迫、苦惱的現象;林昭男(2001)定義壓力是個體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認 為刺激情境對個體產生威脅性時,因個體無法消除威脅、脫離困境而產生 的被壓迫感受,或緊張的狀態。

反應取向的壓力觀點強調壓力來源作用於個體所產生的反應,但對於 壓力來源的探討、個體認知系統與環境刺激如何與個人產生互動,仍欠精 確與周延的解釋。

(三)互動取向型(interactional)

將壓力視為環境的刺激與個體交互作用的結果。亦即個體就「環境要 求」和「因應資源」作認知評估的結果。因此,壓力不僅是一種刺激,也 是一種反應;當個體對環境的要求或內在需求量,超過其生理、心理所能 負荷時,就會產生壓力。互動取向型壓力將壓力視為中介變項(圖2-6)。

個體是外在環境的統整角色和主角,且互動的歷程具有連續性,當事件是 個體能力無所及,且危及自我完整性時,壓力就會呈現。當不確定性越高 或壓力源持續的期間越長時,個體感受到的壓力會越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個體差異 外在環境

反應 個人

圖2-6 壓力的互動取向型

資料來源: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p.8), by J. Ivancevich, M.

Matteson, 1980, New York: Scott foresman.

刺激

江鴻鈞(1995)提出壓力不只是個體生理及心理的反應,一種刺激,

更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葉龍源(1998)定義壓力是以個體面對 內外在環境之期望或要求,心理、生理上產生的特殊反應結果,即是個體 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邱姮娟(2005)認為個體在面對外界的事件或要 求時,所認知到自身的主、客觀能力與資源不足,因而產生之身心不平衡 及緊張、受壓迫的現象;此一現象因個體舊經驗、人格特質與認知調適的 不同,而有其不同程度的差異。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認知之「壓力」乃是個人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結 果,環境的「知覺」與「感受」是不容忽視的要素,亦即個人知覺環境需 求或威脅,而產生的身心反應過程。

二、工作壓力的定義

工作壓力是從壓力的定義衍生而來,是人們所感受各種壓力的一種。

任何工作中,個體皆會感受到某種程度的工作壓力,本研究在探討教師工 作壓力前,需先對工作壓力有所瞭解。工作壓力係指個體對工作環境中各 種事物的知覺,所產生之身心理反應,各研究者對工作壓力有不盡相同之 定義,分述如下:

Caplan(1975)認為工作壓力係指工作環境特性對個體造成威脅的任

  3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何現象,它可能超過其負荷的要求或無法滿足其需求的匱乏狀態。

MacNeil(1981)認為工作壓力係指工作情境中,許多內外在變項與個 體人格特質產生交互作用後的現象,若個人察覺到工作情境中發生某種狀 況,以致威脅其心理的平衡時,就會產生壓力。

Davis 和 Wilson(2000)認為工作壓力是因內在與外在環境,阻礙人 們平衡與恢復的需求,經由失衡與低自我效能而形成壓力,並導致低職業 自尊、情緒上衝突及較少賦權。

陳聖芳(1999)在工作環境中,超過個人負荷量的要求,進而造成威 脅感,產生緊張、焦慮、挫折、壓迫、急迫或苦惱的反應。

李青青(2002)個體面對超過負荷的刺激時,身心產生各種不適應狀 態,造成工作缺乏效率,也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並造成工作條件與工作 者相互產生心理或生理不平衡的現象;同時也使個體感到自身能力、可用 資源與工作要求間產生差異的現象;在工作情境中,其內在因素與外在因 素交互作用,當個體能力與外在工作環境要求無法配合時,即產生工作壓 力,並伴隨著負面情感,如焦慮、挫折、壓抑等。

邱姮娟(2005)在工作情境中,個人由於其能力、資源無法滿足工作 的要求,導致超過其生理或心理所能負荷的程度,因而引發緊張、焦慮、

壓迫或疾病等身心不平衡的反應。

葉青青(2007)認為工作壓力指個體在面對威脅性要求或情境刺激時,

知覺其既有之經驗、人格特質、個人能力與現有資源無法有效因應之下,

而產生之生理或心理上的負向情緒感受與緊張狀態,致使工作效能產生變 化,而此現象針對不同人格特質的人,會產生不同的反應。

胡馨心(2007)指出工作壓力的產生是來自與工作相關的因素,包括 工作情境、工作本身、工作角色等的變動,或因其所帶來的不確定性,而 產生的一種調適反應,是維持心理、生理平衡的作用。工作壓力是與工作 相關的因素和人格交互作用下產生的,每個人所知覺到的威脅會因個人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知、能力等不同而有所不同。若兩者間的交互作用始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狀 態瓦解,則工作壓力會帶來焦慮、挫折、苦惱等官能障礙。

劉芷伶(2009)認為為個體在工作環境中,依據既有經驗對周遭之人、

事、物進行評估,因無法有效因應而產生生理與心理之負面反應。

歸納上述研究者對工作壓力之定義,依照時間脈絡的演進,影響工作 壓力的因素包含:環境的刺激、個體既有之反應,以及兩者交互作用後的 結果。本研究將工作壓力定義為:個體在面對不確定的工作環境中,當知 覺其人格特質、個人能力、既有經驗與現有資源無法有效因應之下,而產 生之生理或心理上之負向情緒,如緊張、焦慮、挫折、壓迫、急迫或苦惱 等反應。

三、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

每種工作壓力因工作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壓力來源與感受。吳金香

(2000)指出教師工作壓力研究包含兩方面:一是教師工作壓力情境,二 是壓力反應。對於教師工作壓力,各研究者也提出許多不盡相同的看法,

茲將各研究者對教師工作壓力的定義整理如下:

Moracco 和 Mcfadden(1982)認為教師工作壓力係指教師的工作和 教師知覺工作的要求威脅其自尊和幸福,以及用以維持穩定狀態的因應機 轉等方面,引發心理穩定狀態的改變以及生理的變化。

Leach(1984)指出教師工作壓力為教師知覺工作的要求與能力和預期 有所差距,且自己對重要的要求無法應付,企圖使用有效的技巧以達成對 個體、學校情境因素而遭遇挫折所導致的結果。

Litt 和 Turk(1985)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當教師面對威脅自身幸福的

Litt 和 Turk(1985)認為教師工作壓力是當教師面對威脅自身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