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理論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10;方心怡,2011);不同職務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壓力整體之知覺有顯 著差異(張禕芸,2009;張嘉茹,2009;梁寶苓,2011;蘇美玉,2011)

(五)學歷

不同教育程度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壓力整體知覺無顯著差異(陳宜芬,

2010;林鎮賢,2010);不同教育程度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壓力整體知覺有 顯著差異(張禕芸,2009;梁寶苓,2011);師範校院、一般大學及研究 所以上學歷教師工作壓力較高(張嘉茹,2009)

(六)學校規模

不同學校規模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壓力整體知覺有顯著差異(張禕芸,

2009;張嘉茹,2009;陳宜芬,2010;梁寶苓,2011;蘇美玉,2011);

學校規模25至48班教師有較高工作壓力傾向(邱姮娟,2005;黃慶化,

2008;)

(七)學校地區

不同學校地區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壓力整體知覺沒有顯著差異(林鎮 賢,2010;方心怡,2011);不同學校所在地之教師在教師工作壓力整體 知覺有顯著差異(張禕芸,2009;張嘉茹,2009)。

綜合以上文獻探討資料可知,影響教師工作壓力的因素複雜且多元,

研究結果也不一致,擬就以上探討之背景變項推估可能對教師工作壓力造 成影響因此將教師背景變項之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婚姻狀態、擔任職 務及學校規模列為本研究教師工作壓力問卷之背景變項資料。

第三節 學校創新經營效能之理論分析

2003 年教育部公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其指出創新經營能力已是 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特別在學校層面以經營創新的學習環境與 活潑的教學氛圍為主體工程,希望能提升教育視野,發展各校特色,讓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容與想像力無限延伸,營造尊重差異、欣賞創造之多元教育學習環境(教 育部,2003),故本節將針對創新與學校經營進行說明,並進一步探討學 校創新經營之意涵。

壹、創新之意涵

「創新」(innovation)一詞源於拉丁語源 nova,即新的意思,創新乃 指新事物或新方法的引進,亦是指對於已建立之事物,藉由製造新方法、

點子與產品進行變革(楊幼蘭譯,2005)。此一詞最早由經濟學家Sehumpeter 於 1930 年代提出,強調透過創新,企業組織可以使投資的資產再創造其 價值,因而引起後續對創新議題的探究(引自林義屏,2001)。

由於許多學者研究的領域與角度不甚相同,致使創新一詞的使用亦有 所差異,以下茲針對國內外專家學者之看法,將創新一詞之定義進一步探 討,詳見表2-4:

表2-2 創新之定義

學者 創新之定義

Drucker(1985) 創新是賦予資源創造財富的新能力,使資源能夠發 揮最大的功效。

Griffin、Pager(1993) 創新是系統中所創發出有價值、有用的新產品、服 務、觀念、程序或流程。

Mang(2000) 創新就是引入有用的事物使市場或社會產生改變,

提供滿足顧客需求的服務。

Robbins、Coulter(2002) 將創新定義為產生創意點子,將其轉化為有用的產 品、服務或工作方法的過程。

蔡啟通(1997)

創新是指組織內部產生或外部購得的設備、過程及 產品(技術層面);以及系統、政策、方案及服務(管 理層面)等之創新活動。

吳思華(2002) 創新是將創意形成具體的產品,能為顧客帶來新的 價值,且得到公眾認可者。

吳清山、林天祐(2003b) 創新是變革的一種,它是一種新的觀念應用在增進 產品、過程或服務效果上。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綜上所述,探究創新的定義,發現創新的定義可以依照不同的面向與 觀點賦予不同的意涵,可進一步分為三個面向包含,以結果觀點而論:認 為創新是成果或產品的呈現;以過程觀點而論:認為創新是一種過程,一 種執行創意的過程;同時以結果與過程觀點而論:認為創新是成果或產品 產出的一種歷程。綜上所述,研究者將創新的定義重新詮釋,認為創新即 在舊有之上進行變革,透過資源多方面的創意利用,以產生新的結果與價 值。

貳、學校經營之意涵

組織的運作可以以「經營」與「管理」兩個相似的概念來加以討論,

然其在英文上同為 management,但概念仍有差異,就詞義上,「經營」是 指一切事務的籌劃,強調對內外運作的歷程,包含有管理的意義;「管理」

是指對事務加以處置,較為偏向對內的運作(鍾長生,1997)。而蔡培村

(1998)則將「經營」定義為外部性或整體性之組織運作現象;「管理」

則為內部性或細節性之組織運作現象,其認為學校應該要跳脫過去「事務 性」的靜態管理(如教務管理、訓導管理、總務管理及人事管理),逐漸 轉變為「人際」、「資源」與「技術」的動態經營(如強調時間的運用、資 源分配、資訊管理、專業發展與人際關係)。從經營與管理的角度進一步 探討並整理學校經營之定義,如表2-3 所示: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經營應重視內部性或細節性與外部性或整體性 之運作歷程,定義涵蓋管理層面之上。而學校經營即是以管理的理論或技 術為基礎,妥適運用各種資源與策略,處理學校中的各種事務,以發揮教 育更佳的效果,除了達成教育目標,也可針對環境的變遷做適當的變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2-3

學校經營之定義

學者 學校經營之定義

蔡培村(1998) 學校經營係指運用管理的理論或技術為基礎,因應學校的需要,協 調學校組織成員間的互助與合作,以創造學校的價值與效能。

林新發(1998) 學校經營是以更寬廣的空間來營造學校行政與學校事務的推展,以 提高學校價值與效能,達成預期之教育目標。

張慶勳(1999)

學校經營採用管理學的知識與技術,糾合學校成員的人力,透過行 政程序運用各項資源與策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促成學校組織的 變革與發展。

吳清山(2004)

學校經營乃是學校機關依據教育原則,運用有效的科學方法,對於 學校內的人、事、財、物等業務,做最妥善的處理,以促進教育的 進步,達成教育目標的歷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參、學校創新經營之意涵

茲將學校創新經營之意義與內涵分述如下:

一、學校創新經營之意義

學校創新經營的概念乃是創新與經營的結合,以「創新」為體,「經營」

為用,進而發揮學校教育應有的功能,以發展學校特色,提升學校效能和 達成學校教育目標(吳清山、林天祐,2003b;吳清山、賴協志,2006)。

由此可知學校的創新需要以新的方法來執行,但創新並不是直接的,無法 直接由政策擬定者來下命令指導,而是需要藉由內部組織的管理來加以改 變(OECD, 2001)。

學校創新經營已是當前學校發展的重要趨勢,以下茲臚列各學者對學 校創新經營之定義,如表2-4 所示:

  4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者 學校創新經營之定義

顏童文(2007)

學校創新經營並非是抽象式的概念,相較於一般學校有關教 學、課程的變革,其目的在於提升學校效能及達成教育目標,

不只是產生和現狀相異的現象而已,更強調創造學校新的價 值,透過不斷地創新、改造、修正及執行的過程,將創意的 點子轉化到學校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成效,使學校 能永續發展。

林新發等人(2007)

學校在校長、行政人員、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努力下,運 用創新的經營策略,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滿足成員需求,

進而促使學校經營效能提昇,以期提高學校創新能量與永續 發展。

高淑真(2008)

係指學校為獲取經營之競爭優勢,在課程、教學、師資、行 政、環境或服務等方面,符應現實要求,突顯經營特色,發 展學校核心能力並提升學校績效之策略,屬於學校創新表現 之內涵。

陳建銘(2009)

係指學校在整體校務經營上,透過校長與學校成員的共同努 力,運用系統化的創新經營策略,以達成學校教育目標,滿 足成員需求,進而促使學校創新經營效能提升的動態發展歷 程與結果。

仲秀蓮(2011)

校長整合學校內部、外部各項資源,全體共同努力,運用系 統思考的創新經營策略,以在基本要素上,達成學校教育目 標,進而在卓越要素上,能提升學校效能和品質,以使學校 永續發展成長。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審諸國外以創新經營效能為變項的文獻不多見,轉而參考商業界有關 創新經營的書籍,茲說明如下:

1. R. Kaplan 和 D. Norton 自 1992 年發表一系列平衡計分卡的專書。

Kaplan 和 Norton 的平衡計分卡的策略行動觀念,倡議將組織的競爭因素,

分為「基本要素」和「差異性卓越要素」。前者意指組織為維持競爭力在 每一個重要向度(包括內部流程、財務、人員學習成長、顧客需求考量與 滿足)應做到的一般性基本需求;後者則是指在每一個重要向度上創建出

「優於組織現狀且具獨特性的不同作為」,也就是創發出具有與自己或別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人現有作為不同(差異)的優良(卓越)作為,以提昇組織的競爭力。因 此,前者是維持性與基本性,後者則具開創性與獨特性,是組織競爭力與 創發績效之利器(黃宗顯,2005)。

2. Christensen 和 Raynor 認為組織要兼有維持性(sustaining)創新和 破壞性(disruptive)創新;維持性創新是指銷售性能更好、更高價的產品 給高級顧客;破壞性創新則是指銷售更簡單、更便利、更便宜的產品給新 顧客,在破壞性創新的競賽中,市場的領導企業容易被新進者擊垮(李芳 齡、李田樹譯,2004:60-61)。

綜合上述學者理論,本研究認為學校創新經營係指校長、行政人員、

教師、家長與學生共同努力下,透過組織的有效運作,依循教育理念,採 用創意的點子來突破傳統,並實踐於行政、課程、教學及環境中,藉以提 升教育績效與品質及發展學校特色的歷程。

二、學校創新經營之動機

近年來,創新的概念蔚為風潮,學校紛紛以創新經營的方法,藉此提 升教育績效與品質,並發展出學校特色。Kanter(1988)認為創新的最初

近年來,創新的概念蔚為風潮,學校紛紛以創新經營的方法,藉此提 升教育績效與品質,並發展出學校特色。Kanter(1988)認為創新的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