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領導意涵與相關領導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國中霸凌行為與受霸凌行為學生問題、教師領導的意涵、傳統 教師領導的類型、道德領導以及教師領導與霸凌行為相關研究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教師領導意涵與相關領導理論,第二節為傳統教師領 導類型與道德領導,第三節為國中霸凌行為與受霸凌行為學生問題,第四節為教 師領導與霸凌行為相關研究,第五節為小結。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教師領導意涵與相關領導理論

本節旨在探討教師領導的意涵以及相關領導理論。首先探討教師領導的意義 及內涵,接著探討相關領導理論。

壹.教師領導之意涵 一.教師領導的意義

有關教師領導的意義,先由中外學者提出教師領導的定義討論,進而探討教

師領導的意義。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8)指出廣義的教師領導指的是,教師在教室內與外所從 事的工作領導;而狹義的教師領導則是指,教師在專業團隊中從事領導者的角色,

參與學校行政事務決議、激發同儕知識的分享和創造,協助同儕能力的增進,與 提升家長親子教育等方面的影響力。

陳信助與陳寶山(2012)提出,教師領導有廣義與狹義兩者區分,從廣義的教

師領導指的也就是從校務參與的角度來看,教師不僅是扮演著輔導者與教學者的 角色,除此之外還要扮演著校務參與者的角色,對學校與同事間做出更多貢獻,

而影響的層面就在於,學校組織結構的改善、與學校改善計畫。而從狹義的教師

8

領導來看,利用教學與輔導的角度,探討教師發揮影響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奮發向上的過程,重點是在教學與學習。

張本文(2011)也表示,教師領導可分為廣狹兩義,廣義指的是,「教師運用專 業對學生、同儕、家長、學校行政人員及社區等產生積極的影響力,是一種促使 教師專業發展的歷程,而目的在增進學生學習成就,改善教學品質,進而提升學 校效能,共同享有教育願景」。

賴志峰(2009)也指出,教師是一位領導者,不論是否擁有正式行政職位,經 由參與學習合作、對話與社群,對於學校與教室整體產生影響,引導同儕修正教 學實踐,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及教學品質。

郭騰展(2007)提出了,教師在教室內、外,發揮其影響力,致力於改善教與

學,引導同儕群力群策改進教育實踐、領導社群、參與教師學習,對學校利害相 關人士產生正面影響的過程。

林志成與葉青青(2011)將教師領導定義為,教師不論在教師對話、教室經營、

參與校務、親師溝通等不同情境中,都能適切的運用主動倡導、溝通協調、真誠 關懷、等各種不同的領導策略,塑造班級文化、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協調同儕精 進專業,進而達成班級目標、實現學校願景,並對學校教師、學生、家長與社區 產生正向的影響力。

何高志與林志成(2012)歸納學者的教師領導提出教師領導是學校進步不可或 缺的一環,它指的是教師發揮學校內、外的影響力,透過對話、分享、參與和合 作的方式,經由教師專業發展與實踐,對學校、教師、學生產生積極正向影響的 過程與功能。

蔡進雄(2007)歸納學者所敘述的,將教師領導定義為:教師對學生、同儕、

家長、學校行政人員及社區等產生正面之影響力的歷程。

吳百祿(2009)綜合學者對教師領導所下的定義,指出教師領導是一種教師專 業發展的歷程,目的在於促進學生、教師同儕、學校行政人員、家長、社區以及 校園文化產生正向的改革,並達成學校改善的主要目的。

郭騰展(2007)將教師領導定義為:教師於教室內外發揮其影響力,引導同儕

9

參與教師學習領導社群、群策群力改進教育措施、及改善教與學,對學校相關人 產生積極正向影響的歷程。

陳玉玫(2010)歸納專家學者的看法,可將教師領導定義為:教師以正式職位 或非正式的方式發揮技能、知識的影響力,促使他人改善與成長,包括學生的學 習、教師的專業。

關於教師的領導風格對於學生學習成就及班級氣氛影響很大,特別是在中小 學階段,由於學生發展尚未成熟,言行舉止犯錯可能性大,大多聽從導師的領導,

(陳信助與陳寶山,2012)。

綜合以上學者所言,教師領導的意義包含:教師發揮本身影響力,帶領學生自

主學習增進學習效果、教師教學品質,提升學校效能,共同享有教育願景,對外 在環境產生正向影響力。

二.教師領導的內涵

教師領導的內涵十分廣義,每位學者的看法也不盡相同,而張本文(2011)依

據各學者的研究提出教師領導包含四個內涵:(一)教師領導提升教師的專業能 力。(二)教師領導可形塑學校文化。(三)教師領導能提升學校效能。(四)教師領 導有助於學校經營管理。

除此之外陳信助與陳寶山(2012)依據現代教師領導的觀點得到三個實質性的 內涵: (一)強調師生之間的互惠關係。(二)教師領導融入增權賦能的概念。(三) 教師運用增權賦能策略。

另外郭騰展(2007)歸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教師領導的內涵提出以下五點:(一)

教師領導包括個人發展、組織發展、同僚發展、學生教學到社區經營等。(二)教 師領導並不是獲得行政管理工作權的分散,應該是影響、決策及權威的分散權。(三) 教師領導者目的在於改善教與學、倡導教師學習、領導社群的成立以及引導同儕 改進教育措施。(四)在早期對教師領導概念定義都是在科層組織模式內。(五)教 師領導角色,已朝向可以行使較多的權威及自主性,而近期的教師領導理論則是 強調於教師的權威及學校廣泛的影響。

10

而蔡進雄(2007)歸納學者所敘述的加以敘述提出三點:(一)教師領導是影響

力的發揮,而影響力的來源則有可能來自於教育專業能力、教學或是對於校務和 社區發展參與決定。(二)非正式組織的領導者教師領導者與有所差異,非正式組 織領導者強調對學生及學校發展有正面影響力,對學校發展可能有正面幫助與負 面影響。(三)教師領導影響的對象是眾多的,學生、家長及學校同事等都是教師 領導的對象。

吳清山與林天祐(2008)認為除了執行班級教學外,包括與同儕分享知識、與

家長、同儕和社區合作、從事行動研究、協助同儕教師專業發展、進行實務省思、

參與學校行政決定等方面。所以教師領導的層面,包括同儕學習、學校參與、班 級教學、親師互動等內涵。

國內學者吳百祿(2009)將教師內涵區分為三點:(一)教師領導是一種教師專 業發展的歷程。(二)教師領導的主要目的在改善學校。(三)教師領導指的是促使 學生、教師同儕、家長、學校行政人員、校園文化以及社區的積極正向變革。

綜合以上而言,本研究參酌各學者理論加以彙整分類後,將教師領導的內含 分為四個層面:(一)教師領導已朝向可以行使較多的權威及自主性。(二)師扮演著 教師與同儕間的共同分享與合作和相互影響。(三)教師領導能提升學校效能有助 於學校經營。(四)師領導影響著學生、家長及學校同事等。

貳.相關領導理論

蔡進雄(2008)歸納學者對教學領導理論進一步做出說明:(一)就教學領導的 領導者而言:校長本身或相關人員都可以從事教學領導的工作,並非一定要是校 長。(二)就教學領導的目的而言:教學領導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果。

郭騰展(2007)歸納學者文獻提出領導理論基礎區分為十三種: (一)策略領

導。(二)民主式領導。(三)分散領導。(四)參與式領導。(五)轉型領導。(六)平 行領導。(七)建構式領導。(八)學習社群。(九)學校本位管理。(十)授權賦能。(十 一)教學領導。(十二)領導即組織品質。(十三)教育領導。

曾德民、羅仁駿、吳承恩、葉佳容(2009)針對教師領導類型與國中班級氣氛

11

提出三點理論:(一)國中學生教師領導類型與班級氣氛的關係方面。(二)國中學生 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的關係方面:1.國中學生「衝突行為」感受越強,在學習態度 各層面程度越低;2.國中學生「限制表達」感受越強,在學習態度各層面程度越 低;3.就整體班級氣氛來看,越重視教師領導類型之教師,其班級氣氛程度也越 好。(三)國中學生班級氣氛與學習態度的關係方面越重視學習態度之老師,其教 師領導效率越好。

葉慶祥(2011)歸納學者看法從(一)建構式領導:以學生中心,重視教學的過 程,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之教導式教學。(二)增權賦能:教師如果能夠對本身所 從事的工作有權力、能力,並能採取行動掌控,對於教育的改進是最有幫助的,

此部分教師意願是最關鍵的因素。(三)學校本位管理:將集權化的教育行政,轉變 為分權化的行政管理,強調自主自治,以促進教育革新。

陳信助、陳寶山(2012)表示教師領導類型指的是,教師所採取的教學引導與 領導管教學生的方式,引導學生善盡學習責任,且能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與 教學目標。歸納教師領導相關文獻,將教師領導分為授權式、關懷式與鼓勵式三 種,作為研究學生學習風格的參照架構。

張本文(2011)歸納專家學者提出的領導理論,提出四點:(一)增權賦能:指學校 領導者付予教師權力,使教師擁有自由選擇和發揮專業權威的機會,有助於教師 領導的開展,並激發教師的潛能,讓教師有權力、能力承擔更多責任。(二)學習 社群:指的是一群有共同想法、學習目標的教師,經過參與學習、互相交流,提升 彼此技能或知識,更有能力去領導及負責任。(三)平行領導:允許個人表達,教師 領導者與行政領導者分享共同價值、互相信任與尊重,藉由行政和教學兩個面向,

共同提升學校效能。(四)分佈式領導:合作是教師領導的核心,也意味著校內的分 工與任務的分享,並有助於教師在不同時間可以成為領導者的可能性。

而在陳玉玫(2010)的研究結果顯示提出以下五點:(一)教師未知覺到明顯的 教師間領導行為,僅侷限於教室層次。(二)教師認為現行體制教師領導可能性低,

視權力為重要領導來源。(三)正式教師領導仍為課程的延伸,非正式教師領導基 於專業與信任自然形成。(四)國小教師領導實踐的困境,涵蓋教師個人、同儕、

12

校長、時間等阻礙。(五)教師領導亦可能形成新的同僚上下階層關係,並產生負 面效果學。

由上述內容可得知,對於教師領導相關理論,已有許多學者進行研究,而本 研究所要探討的國中教師領導行為與霸凌行為、受霸凌行為,主要在於了解教師 權威領導、民主領導、道德領導與放任領導,對於霸凌行為、受霸凌行為的影響。

本節探討教師領導意義及相關領導理論,歸納教師領導的方式,並將本研究 所提到的教師領導行為定義為:(一)權威領導。(二)民主領導。(三)道德領導。(四) 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