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阿根廷華語學習者使用的華語教材分析

第二節 教材內容分析

6. Participation

參與度

Littlejohn 認為分析教材時可以分成三個層面進行,並且以三個問題描述每一個 層面的主要精神 (Tomlinson Ed., 1998: 195) :

者具備哪種完成任務的能力 (process competence)。

一、 教材中的主要成分:

以下是《 新實用漢語課本 (一) 》(El Nuevo Libro de Chino Práctico 1) 的表面 分析:

表五、「新實用漢語課本 (一)」(El Nuevo Libro de Chino Práctico 1) 的表面分析

Publication 出版範圍

新實用漢語課本( 一 ): 分析

8. Place of the learner’s material in any wider set of materials 教材在其他教材 當中的定位

具有西班牙語註解的教材,專門給在國外學 習華語的非華語為母語者使用。

9. Published form of the learner’s materials 教材的出版方式

上課課本、綜合練習冊、教師手冊。以雙色

10. Subdivision of the learner’s materials into sections 教材的單元和各部分分 配方式

以單元分成十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為一 課。

11. Subdivision of section into sub-sections 單元分配成更小部分的方式

指的是所有教與學的過程。為了有效分析各個任務,Littlejohn (1998: 199) 為這一個階 列出以下幾個問題作為分析的基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 全班一起

3. 學習者必須使用什麼內容完成任務?

 格式:

-呈現給學習者的格式:文字或口說方式。

-學習者呈現任務的格式: 單詞、句子、文章、口頭報告等方式。

 任務來源: 教材、教師、學習者本身。

 任務特質:文法解說、個人資料、寫作、課文介紹等。

由於在本文中無法作完整的單元分析,筆者將挑選出《 新實用漢語課本 ( 一 ) 》 (El Nuevo Libro de Chino Práctico 1) 的第八課裡的三個任務個別分析。第八課的題目 是:「你們家有幾口人?」,除了家庭關係相關議題,本課也強調數字和算數句型。

第一個任務是第八課的「課文」、第二個任務是「句型替換練習」、第三個任務是

「交際練習」。

1. 「課文」分析:

第八課的「課文與生字」主要以文字方式呈現 (請參閱附錄一: 120 頁),本教 材的課文內容皆以兩個人的對話為固定形式。主題有二:介紹自己的家庭和介紹自己 念的大學學院裡有關人數的事情。進行此任務最普遍的方式是由學習者和教師閱讀。

許多教師會自己朗讀一遍之後再讓學習者跟著教師大聲念。有些教師也會請學習者扮 演課文中的人物閱讀課文,再討論課文內容。由於本教材不附光碟或其他助於聽力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設備,相較於其他教材會顯得枯燥一些。此任務的重心在形式和意義兩者。任務的作 業過程是閱讀並理解新的語言資料。課文的主題主要取自於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因此 沒有任何知識性的新資訊可言,學習者不必使用其他認知能力完成此任務。若要提升 學習者的參與度可以在課文中加入學習者可能不知道的知識或議題,例如:關於中國 文化或歷史的成分,讓他們在閱讀的同時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認知能力。

在互動層面上,學習者為完成此任務可以自己完成或者兩人一組。由此可看出 互動的必需性不高。課文以文字方式呈現,學習者在進行任務時會使用口頭或閱讀方 式。本任務的來源出自於教材,教師本身也會在旁提供相關知識和註解。任務的特質 為課文介紹。課文介紹過程中本來就比較不具互動性,但是教材可以利用提倡議題討 論的方式增加學習者彼此的互動。

《 新實用漢語課本 ( 一 ) 》(El Nuevo Libro de Chino Práctico 1)較特別的地 方是,生字緊接在課文後方,因此每當結束課文介紹,學習者便可以參考課文中所有 生字,這種生字呈現方法可幫助學習者匯整新詞。

在語法層面上,課文中的語法特別針對本課的目的而設計,句型只限於「是」

和「有」的句式,因為本課文主要介紹的語法是介紹家庭成員和數字相關的句式。如 此過度專注於一種語法內容明顯影響了課文的真實性,學習者在課堂以外幾乎不可能 依照課文與別人溝通,因此學習者無法實際掌握在真實生活中將會遇到的語境。在詞 彙與結構方面,課文強調本課新詞和新結構,刻意避免使用不在此範圍內的內容。這 種做法不但不具真實性,也使學習者失去了複習之前學習到的詞彙與句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句型替換」分析:

本教材的練習與運用部分主要為學習者創造練習新詞和新句型的機會,通常以 五個不同的練習題組成。其中「句型替換」幾乎在每一個單元都會出現。第八課裡的

「句型替換」(請參閱附錄二: 124 頁)主要以文字方式呈現許多對話的例子,任務的互 動方式是由學習者替換例子中的某些單詞。任務重心在於結構(或作形式),完全不 涉及語意。任務的作業過程中必須由學習者以機械式的方式將例子中標示出來的單詞 以作者所提供的其他單詞作代替,過程中並不需要任何思考能力。這一類的練習題似 乎對於學習者沒有太大的意義或挑戰性,練習題中的所有句型都與課文中的一模一樣,

學習者也無法練習在課文以外的議題中如何使用類似的句型,而且在完成此任務後學 習者並非達到練習的意義

為了改善這樣的情形,教材可以不主動的提供代替的單詞,

而是請學習者自己思考其他可用來代替的單詞,如此可以促進學習者的判斷能力,同 時也可以讓他們複習之前所學過的單詞。

在互動的層面上,學習者自己完成此任務即可。因此,這樣的習題並沒有溝通 教學的成分。若要學習者在練習單字或文法的同時也可以培養溝通能力,不妨明確的 要求學習者必須和其他學員互動,以一問一答的方式完成任務,如此一來每位學員的 答案都會提出不同的單詞,無形中也促進之前學過之詞彙的記憶。

學習者在完成此任務時內容都以文字呈現,學習者也必須以文字方式回覆。但 是題目卻沒有清楚指示要如何完成任務,因此教師必須自己決定學習者呈現任務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方式。任務的來源來自教材,任務特質為機械式的練習。任務的題目必須有清楚的 指示和明確的目標,以防誤解任務的最終目的。

每一個任務都可分成兩種層面而進行分析,第一種是「表面任務」,就是此任 務要求學習者做的實際行為,第二種是「隱含任務」,也就是此任務透過表面的實際 的行為希望達到的目的。在理想的情況下,兩種層面是互補的,換言之,隱含任務可 透過表面任務的行為而達成任務的目標,但是往往有許多任務卻在這兩種層面上有著 明顯的衝突。在此所分析的任務之表面任務為透過替換不同詞彙而練習新句型,但是 替換詞彙的具體行為卻無法實際的幫助學習者熟悉新的句型,更無法培養實際的溝通 能力。因此在隱含任務方面,雖然編寫教材者希望透過此任務使學習者熟悉,並且在 日常生活當中多應用新的句型,學習者卻無法透過它達到此結果。

3. 「交際練習」分析:

「交際練習」本為練習中最具自由性的任務,因此同常會置於單元的末端。在

《 新實用漢語課本 ( 一 ) 》( El Nuevo Libro de Chino Práctico 1) 的第八課裡,本任務是

「練習與運用」部分的最後一個任務 (請參閱附錄二: 125 頁)。學習者必須做的有三 項:

(一)介紹自己的家庭給一位好朋友認識

(二)介紹一位朋友的家庭成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有一位朋友問你有關你在大學學院的相關事宜,你怎麼回答?

以上三個任務都沒有一定的答案,學習者可以自由發揮。但是由於題目過於簡 略,學習者很可能只運用本單元所學的句型和單詞,對話也很可能變得非常簡短。在 互動的層面上,題目並沒有表明要如何進行,但是通常教師都會請學員以兩人一組或 兩人以上的小組進行。學習者完成任務時多數以口頭方式呈現成果。任務的來源大部 分來自學習者的語言知識與溝通能力,而任務的特質為溝通能力培養。

以上三種任務的出發點具有培養溝通能力的潛力,但是由於沒有完整的語境描 述或明確的要求,很可能會失去任務的目的。為了達到此類任務的最高效應,不妨在 題目中擴大並清楚的指示學習者必須呈現的成果,例如:明確要求學習者和其他學員 準備比較長也比較完整的對話,其中必須加入之前所學到的主題(國籍、年齡及職位 等)。如此一來不但可提高學員之間的互動性,任務整體而言也更具有相關性和實際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