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溝通教學法與華語教材的製作關係

第一節 溝通教學法的基本原則與目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溝通教學法與華語教材的製作關係

第一節 溝通教學法的基本原則與目標

第二語言習得已在各國被列為一項獨立研究的領域。雖然在此領域最早期的研 究來自許多西方國家,然而許多華語教師認為由於西方語言和東方語言在結構上有著 明顯的差異,西方語言教學相關的研究結果和方法並不能全然應用於華語教學。雖然 這樣的推理似乎合理,但在評論其可行性之前,我們必須了解語言學習的各項層面。

語言習得領域裡所研究的結果不僅針對各國的語言本身,更以各國語言為媒介探討

「元語言」的三個主要面向,包括「思想」、「存在」和「語言」。由於此類研究奠 基於哲學,故後來的哲學家與語言學家都給予這類研究很高的評價,他們認為它克服 了長期以來對於語言認知的不足。因此,其成果不僅能應用在西方語言的研究上,也 適合用於華語研究。

今日,從語言學的多元研究面向可觀察到語言學的研究不僅查考文法規則和語 言符號,更包括語意的性質、語言的應用、語言認知、語言在溝通上和社會上的用法、

語言習得、語言和真實世界的關係等等。如今,語言學普遍研究的重心為「溝通」、

「社會公約」、和「文化」,而不似以往探討語文時,首先聯想到的只是「文法規 則」、「結構分析」或「詞彙累積」。

由於語言和溝通的關係非常密切,加上世界各國的往來逐漸頻繁,溝通學習法 自然被採用於語言教學中。除此之外,語言教學領域在近幾十年來見證了一番改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溝通教學潮流的最大貢獻是將語言學習的目的重新定義,對她而言,學習語言的最終 目的就是培養溝通技能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在決定如何教學之前,我們必須 分辨哪種學習行為有助於培養溝通技能,而一位好的溝通者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Savignon 在 1983 年著作的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一書中一開始就討論溝通的定義,認為是將一個訊息傳送於另一方,使他了解

所要傳達的意思 (Savignon 1983:4)。溝通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斷的發生,而且它的 必要性從一出生就開始。溝通內容的意思不是絕對的,而是透過雙方商量 (negotiate) 而 成的。大部分的溝通技巧都是透過無意識的模仿,並且是不知不覺在每次進行溝通的 成功與失敗中學習的。學生們在學校裡學習的是正式的溝通方式,除了反覆練習之外,

溝通方式的種類也漸漸多元化。學校除了教育學員知識以外,也透過同學之間的相處 學習到溝通法則,例如: 傾聽、回覆、集中注意力、給予自己的意見等等溝通技巧。除 了口頭溝通以外,學校也常給予學員書面溝通的機會。溝通技能是一個人一輩子都會 用到的,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溝通的方法、管道、媒介相當多,甚至肢體動作和臉部 的表情都複雜許多。Savignon 認為在溝通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接受訊息的人如何理解 其內容,而不單單是發訊者想表達的意思,因此在作者的觀點,一個好的溝通者必須 對於對方的理解有敏銳的直覺,只有如此他才可以改善溝通過程。因此,溝通對於 Savignon 而 言 是 一 個 持 續 的 過 程 , 在 此 過 程 中 人 們 透 過 表 達 (expression) 、 理 解 (interpretation) 和協商 (negotiation) 達成共識。總而言之,溝通的方式很多種,並且包 括各式各樣的符號及標誌系統,而語言系統只是其中之一 (Savignon 1983: 8) 。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以上的定義 Savignon 為溝通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的特色作了一 個歸納,表示主要有以下五種:

1. 溝通是動態的概念,是透過雙方協商後而得到的成果。

2. 溝通能力包括口頭和書面溝通,也涵蓋語言系統外的其他符號與標誌系 統。

3. 溝通是由溝通環境而定的 (context specific)。溝通環境種類非常多,因此 溝通的成功與否在於如何解讀溝通情境以及在類同的情況下的先前經驗。

無論哪種溝通環境,發言者必須依照情境和參與溝通的人來選擇該使用 的語氣 (register) 和風格 (style)。

4. 在理論上溝通能力 (competence) 和外顯言行(performance) 有明顯的差異。

語言認知是潛在的能力而外顯言行則是語言知識的實際行為。Savignon 在所著作的書中表示語言知識只能夠透過外顯言行培養、維持並鑑定。

5. 語言能力是相對而非絕對的,而且有待溝通的所有參與者合作而成。因 此溝通能力可分為許多等級。

從以上內容可看出 Savignon 所關注的慨念有以下幾項: 語氣 (register) 、風格 (style) 和語境 (context)、溝通技能 (competence) 和外顯言行(performance)。其作者的討 論中未曾出現文法 (grammar)、詞彙 (vocabulary) 或發音 (pronunciation)。原因是作者認 為這些傳統的第二語言教學概念不是學習語言的重心,因此以下的討論將著重在第二 語言教學中的語言技能概念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