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電影與教學現場的應用

第一節 教案設計背景

第五章 電影與教學現場的應用

柯林伍德(H.G.Collingwood,1889-1943 年)竭力用「一個有秩序的視域」

(une vision ordonnee)代替那似乎由實際事件構成的「細小事實與塵埃」1馬 克斯的歷史決定論說:「歷史發展的規律,不是人為意志抗拒得了的」英國 歷史學家羅斯羅斯(A. L. Rowse)在其《歷史的功用》一書中說得最明白:

「如果沒有歷史感,人類生活必定是不可想像的,歷史之於我 們的生命有如此根本者。只有藉著歷史知識,我們倉促的一生

──如此短暫的經驗──才能變成人類記錄的一部分々只有藉 著歷史知識,我們才對該記錄有所知並分享之。個人的生命打 破了桎梏而與人類相連。我們的生命註定要臣服於時間的暴虐,

唯有經由歷史,我們才能解開枷鎖而遞入永恆。」2

第一節 教案設計背景

詮釋一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需要經歷重重史料蒐集與耙梳,反詰辯 證,再從中形成一套合理的論述,這對於一般學習歷史的學生似乎是遙不可 及。筆者希冀能夠用電影做為學生思考歷史問題的引導,影視文本所呈現的 是在教科書之外的歷史。《帝國大審判》將史學影像化,讓歷史對學生而言 有更鮮明的色彩。

一、 課程歷史課程綱要 ( 一 ) 整體課程安排

依據普通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必修科目「歷史」,高中

1Collingwood, R. G.《歷史的理念》(The Idea of History),黃宣範譯(台匇〆聯經事業出版 公司,1981),頁 42。

2羅斯(A. L. Rowse) 廖中和譯,《歷史的功用》(台匇〆帅獅出版社,1970 年),頁 20。

重點說明。

從上表可得知,世界史作為必修科目教材鋼要,100 課綱相較 95 課綱就 教學內容而言,新課綱在第四冊介紹的時間長度較舊課綱為長,另外,相較 於 95 課綱五個段落,100 課綱則只有三個段落,單元數明顯減少。就大體內 容而言,95 課綱在第三、四單元所提到的十九世紀到二次大戰,在 100 課綱 當中僅以一單元呈現。以新課綱來看,它將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中期視為一 個整體,並且將第二次世界大戰視為一個段限;另一方面,95 課綱則在第四 單元橫跨 1930 年代到 1960 年代,從納粹崛起到美國身陷越戰風暴。95 課綱 特意在第五單元將 1970 年代迄今生活與文化別立章節;100 課綱則是將二次 大戰後的世界發展放在一起討論。

100 課綱中德國納粹的形成背景與過程的部分是位於「世界霸權的爭奪 與衝突」之下的「戰間期的國際局勢」。「戰間期的國際局勢」以巴黎和會 以及法西斯主義作為主軸。首先,介紹巴黎和會前後的國際政治、凡爾賽和 約,以及一戰後所成立的國際聯盟等。再來,介紹美國一戰後發展,包括孤 立主義、經濟大恐慌與羅斯福總統的新政。接著,說明義大利法西斯、德國 納粹政權及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最後則是說明歐洲國家的姑息政策及政局 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同樣在「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之下,新課綱 在二次大戰部分,著重大戰的經過,以及開羅、雅爾達等重要的國際會議。

綜合論之,100 課綱相較 95 課綱更有力的把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德 國民眾心態、德國遭受經濟衝擊等與希特勒崛起連結在一起,對於兩次世界 大戰的歷史因果性更為加強。兩者對戰爭的介紹大致相當,但 95 課綱的優點 則在是把 1930 年代到 1960 年代視為相同發展區段,二次世界大戰到冷戰的 延續性則是較 100 課綱為佳。100 課綱刪去戰間期社會文化發展,所呈現多 與後續二次大戰爆發相關,對於民眾心態的側寫稍嫌不足,這也是令筆者希 冀能為學生歷史學習增補之處,是故,筆者欲使用影視文本做為引導學生對 於這部分歷史做更為多元的理解。

二、 教科書有關「極權主義」與「二次大戰」的主題 ( 一 ) 版本間標題比較

教科書文字敘述為學生閱讀的主體,也是課綱主要規範的部分,比重越 大原則上越能凸顯主題的重要性。依據課綱之規定,「本課綱中之「單元」、

「主題」、「重點」,都必須涵括在教科書之中。」「說明」則是針對單元、

主題和重點的解釋,提供給相關使用者參考。但「在一綱多本理念下,宜以

「說明」欄中的知識為基礎,依照各單元的順序,自行安排撰寫的歷史脈絡。」

由於本屆學生為 100 課綱施行第一屆,所以關於本課綱,各家出版社的 教科書相較以往有了大幅度改變。在 102 學年第 2 學期通過教育部審定有五 家出版社。5這五家分別為南一、三民、康熙、翰林、泰宇,以下就這五家版 本的章節名稱進行比較。

有關「極權政治」章節名稱

南一 三民

第二篇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第三章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第 1 節:巴黎和會與國際政經情勢的 演變

第 2 節: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第二篇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第七章 戰間期

第 1 節:國際聯盟成立與美國孤立 主義

第 2 節:德義日戰間期的發展

康熙 翰林

第六章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第四篇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第六章 戰間期的國際動亂

5國家教育研究院—高級中學審定圖書查詢—歷史科申請通過

http://review.naer.edu.tw/Bulletin/PA02.php

第 1 節:巴黎和會與國際政經情勢的 演變

第 2 節:右派極權政治的發展

第 1 節:巴黎和會與國際形勢的演變 第 2 節:法西斯主義擴張與歐洲姑息

政策 泰宇

第二單元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 第 6 章 戰間期的國際局勢

第 1 節:巴黎和會與國際政經情勢的 演變

第 2 節:法西斯主義的發展

從以上五個版本的教科書章節比較可以發現,南一、三民、翰林都有使 用「篇」來劃分段落,泰宇使用「單元」來劃分,但是康熙沒有使用「篇」

或「單元」。再從「篇」的編號開始與課綱做比較,課綱在第四冊主要分為 三個單元,在有篇名編號的四個版本中,翰林並沒有按照課程綱要來進行編 號。

以「戰間期」此關鍵字來說,南一版、康熙版、泰宇版都使用「戰間期 的國際局勢」做為章節開頭,其中強調國際關係性質;三民版單純使用「戰 間期」,文字表達較為簡潔,並且強調時間段落;翰林版使用「戰間期的國 際動亂」強調當時國際緊張與不平靜的氣氛。

巴黎和會作為一戰結束,並開啟戰間期的轉捩點,也因為簽訂的「凡爾 賽條約」導致一戰戰敗國德國戰後發展窒礙難行。因此,比較比較各版本的 章節標題發現,南一版、康熙版、泰宇版不只將會議名稱寫出,也在標題就 給與讀者有關巴黎和會之後國際政治與經濟將會有大規模的轉變的意念;翰 林版第 1 節的標題相較南一版、康熙版、泰宇版等三版本較無法指出有哪些 方面的變革;三民版言簡意賅的以戰間期作為第七章名稱,而第 1 節則直接 以巴黎和會後成立的組織「國際聯盟」,以及美國在一戰後所抱持的「孤立」

態度。以上都是「極權政治」的背景章節。

五家版本在第 2 節「極權政治」主題各有不同的名稱。首先,南一版與 泰宇版的標題直接點出法西斯主義,德國與義大利法西斯擴張確實是本節重 點,但日本的軍國主義性質與法西斯主義不見得與法西斯通同;再者,三民 版則把德義日三個國家直接放置在標題中;接著,康熙在標題裡點出戰間期 德義日戰間期政權性質—右派極權;最後,翰林在標題上對比德義的「法西 斯主義擴張」與英法的「姑息主義」。

有關「二次大戰」章節名稱

南一 三民

第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1 節:戰爭經過

第 2 節:聯合國成立與戰後和平條約

第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後和平 條約

第 1 節: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2 節:聯合國成立與戰後和平條約

康熙 翰林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1 節:二次大戰始末

第 2 節:聯合國的建立與戰後和平條 約的簽訂

第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1 節:戰雲密布與終結 第 2 節:聯合國及戰後和約

泰宇

第 7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 1 節 戰爭始末

第 2 節 聯合國成立與戰後和平條約

南一、三民、康熙、泰宇都單純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戰」作為章名。四

者在第一節的名稱的比較,南一與康熙對於第 1 小節命名較以事件出發,泰 宇用前後因果關係表明,翰林則在小節命名中加入形容戰爭局面詞語,教師 在教學時可以運用標題進行情意引導。然而,五個版本在第 2 小節都提到「聯 合國」與「戰後和平條約」,彼此之間差別不大。

整體而言,教科書編輯中,章節、主題相互輝映,就如同教育目標對歷 史教育具有主導作用。章節名稱都必需審慎而準確。100 課綱使用才第一屆,

各家版本先以課綱編排標題、主題作為標題編寫依據,整體而言,尚未發展 出版本特色。

( 二 ) 分析施測對象使用的教科書

高二下學期課程因普高課程安排,後面章節在教學時缺乏時間深入探討,

只能約略的做介紹,缺乏時間帶領學生討論納粹、二次大戰關於種族、政權 高壓、戰爭警惕等主題,是故,本研究欲將影視文本作為引導討論的核心,

設計教案,在新課綱第一屆同學高三時施行影視融入歷史教學。為瞭解學習 背景,筆者以下分析該屆學生高二所使用的南一版教科書。

南一版在「戰間期」這主題 102 學年南一版高二(以下簡稱新版本)則 是從「第二篇 世界霸權的爭奪與衝突」的「第三章戰間期的國際局勢」開始。

第三章則直接以戰間期作為標題,可以看出對於戰間期注重,以及加深學生 對戰間期發展與極權主義興起的關連。章節安排呈現一次大戰對政治影響的 延續。「第三章第二節 法西斯主義的發展」,在標題表現裡主要以義大利與 德國兩個法西斯主義做為主體。「二次大戰」主題安排在第二篇第四章,緊 接在「法西斯主義發展」之後,注重戰爭經過與聯合國成立,以及戰後和平 條約。

翻閱教科書,研讀文字是最主要的目的。除文字之外,書中所附的插圖、

翻閱教科書,研讀文字是最主要的目的。除文字之外,書中所附的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