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位典藏融入教學

2012)。從九十年代初期的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簡稱 CAI) 開始,學者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研究至今不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計,以及融入方式、時機、適用對象等(黃國禎,2008)。洪士倫(2003)認 為,數位典藏擴大教育的層次及範圍,因為數位典藏的教育可按對象設計內容,

這個特色徹底改變以往僵化的方式,而線上查詢的機智也提供研究者更便利的 資訊蒐集效果。是以,數位典藏在教育上至少可扮演三種角色:一是教學資源 的提供者,二是可以當作是一個學習的環境,三是可以視為是一個學生創作的 區域(李怡倩,2010)。

教學設計是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也是最困難的一部分。

張嘉彬(2006)針對學習介面的規劃,提出五個主要考量的因素:(1)系統性:

著眼於數位典藏資料技術層面的整體規劃與考量,以方便學習者使用,組織學 習活動並評估學習成效。(2)教材資料庫完整而多元:以豐富資料庫為後盾並結合 多元化的聲音、動作等多媒體特性,提高學習者動機與興趣。(3)建立教材及相關 軟體下載區:提供便利下載工具,提供學習者無邊界的使用管道。(4)功能強大的 檢索系統:讓學習者能在廣大資料庫中及時獲得所需資訊。(5)互動式的回饋系統:

讓使用者能參與社群討論並並獲得回饋。

數位典藏融入教學除了應考量數位典藏學習環境所應具備的基本要素外,

更應依個別情況不同訂定數位典藏具體明確的目標,還要了解學習者的心理特 質及需求,以便積極規劃內容及教學活動設計,吸引學習者使用系統,滿足需 求,真正達到數位學習之目的(李怡倩,2010)。

林燕珍(2006)提出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模式包括(1)準備模式:提供教師 在教學前需要準備的各項要素:如教學範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資源、

教學方法、評量方式及教材製作。(2)實施模式:提供教師利用數位典藏融入 教學情境可使用的教學方法與策略,如:情境營造、課堂討論、網路互動式討 論、專題學習、虛擬學習、行動學習等。(3)評量模式:提供教師檢視學生學 習成效,教師可依據教學內容極目標,選擇適當的評量方法,如:書面學習單、

線上測驗、群組討論、遊戲式評量、實作評量、學生互評等。

有鑑於資訊科技在教學上扮演角色越來越重要,未來的老師教學、教材呈 現、教材承載、學生學習、同儕互動的方式將因資訊科技的介入而產生改變,

因此,教師應善用數位典藏資料庫,將資訊科技的優勢應用在寫作教學活動上,

以提升學習的品質,並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評量,寫作於是成為一項基本能力,可應用於各科(writing across curricula),

如摘要學習重點,撰寫讀書心得、訪談紀錄、主題探索或研究報告等。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