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人文化成」觀念下的體裁取向

第四章 「人文化成」觀念的承起及其體裁取向

第三節 「人文化成」觀念下的體裁取向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第三節 「人文化成」觀念下的體裁取向

一、史臣屬駢體文派的看法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就《舊唐書·元稹白居易傳》「史臣曰」為據,以「《舊 唐書》之議論,乃通常意見。……是以當時一般人心目中,元和一代文章正宗,應推元白,

而非韓柳。與歐宋重修唐書時,其評價迥不相同也」427。王運熙以爲陳寅恪所謂「通常意 見」,即唐五代時流行的駢體文學風氣的意見。428 其所撰〈唐代詩文古今體之爭和《舊唐 書》的文學觀〉一文中指出:

唐代詩歌、散文有古今體之分。詩的古今體,指古體詩和今體詩(即近體詩,包 括律詩、絕句),前者體式沿襲前代,後者從齊梁新體詩發展而來,講究聲律,

律詩更重視對偶。文的古今體,指古文和時文,前者主張學習先秦西漢時期古樸 的文風,後者是當時社會上流行的駢文,講究對偶、聲韻之美,體式沿襲魏晉南 北朝駢文而更趨整齊。詩文的古今兩體,在唐代長期並存,佔優勢的一直是近體 詩和駢文。……到晚唐五代,近體詩、駢文更佔有明顯優勢。……《舊唐書》受 當時風氣影響,其行文運用當時流行的駢文體,各篇末的史臣評語全用駢體,某 些傳序亦然。記敍文字句式亦多整齊,文辭較淺顯,氣格接近駢體。《新唐書》

編者是北宋古文家歐陽脩、宋祁,對《舊唐書》的文風很不滿,認爲其編者是

「衰世之士,氣力卑弱,言淺意陋,不足以起其文」(〈進唐書表〉)。古文家 常常用「氣力卑弱」一類話譏諷駢文。429

王運熙還就《舊唐書·文苑傳序》的一段話:「昔仲尼演三代之《易》,刪諸國之《詩》,

非求勝於昔賢,要取名於今代。實以淳朴之時傷質,民俗之語不經,故飾以文言,考之絃 誦。然後致遠不泥,永代作程,即知是古非今,未為通論。」以爲《舊唐書》史臣明顯的

427 陳寅恪著:《元白詩箋證稿》,頁 113-114。

428 王運熙〈《舊唐書·元稹白居易傳論》、《新唐書·白居易傳贊》箋釋〉,收入氏著:《中國古代文論 管窺》(增補本),頁 474。

429 王運熙〈唐代詩文古今體之爭和《舊唐書》的文學觀〉,收入氏著:《中國古代文論管窺》(增補本),

頁 442、456-4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表現出崇尚駢體詩文的態度,反對「是古非今」,重視今體和文華,實質上即是肯定魏晉 以來盛行的駢體文風。430

針對此,余曆雄以「史臣本位」為問題考察的立足點,通過徵引諸種文獻,具體考 辨《舊唐書》史臣之著述,多屬崇古務實的應用文章,皆是文風淵源有自的史家之文。這 種情況與中晚唐以來「以近體詩文為宗」的文士之文,實有明顯的區別;並以此論證史臣 非「駢體文派」之偏好者,而是立足保存史料舊章,採摭唐人材料入史,包括駢散諸體文 章,以成一朝大典。對於王運熙以爲明顯表現出史臣崇尚駢體詩文的〈文苑傳序〉、〈元 稹白居易傳論〉,余氏辯稱:

從這兩篇文字中多處出現「唐人語氣」的字眼來看,皆為《舊唐書》直接摭自唐 人以駢文寫成的材料而未暇裁正之跡,這與史臣自身的駢文之作是有區別的。當 然《舊唐書》採摭唐人材料入史,固有認同唐人觀點之意,但史臣並不以駢散文 体區分材料,若從《舊唐書》甄選史料、保存舊章的立場來看,這始終都無法視 爲史臣偏好何種文體之例證。

余氏以劉知幾《史通》所言「文之將史,其流一焉」的概念,作爲其辨析兩《唐書》採摭 韓愈古文入史的考量因素的一個借鑑的切入口。余氏指稱劉知幾《史通·載文篇》主要辨 析「文之為用」的意義,凡「不虛美、不隱惡」之詩賦作品,皆可視爲與史著的源流、性 質是一樣的,或可稱爲「文史同源」,載文入史,即以發揮「文」的史學作用。同時,在 唐代文學逐漸向史學領域靠攏,史學著作從傳統的範圍進一步擴大。因此,兩《唐書》採 摭韓愈古文或其它唐人文章入史,是從「文人文章」發展到「史家史料」的一個重要過程,

這是史臣對劉知幾史學理論的進一步落實。至於兩《唐書》史臣對韓文具體篇章的取捨,

430 同時,王運熙指出《舊唐書·杜甫傳》載入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文中肯定杜甫的長篇 排律,並認爲李白在這方面「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從而貶抑李白。《舊唐書》引文後加按語言

「自後屬文者,以稹論為是」,可見史臣肯定於元稹的意見。唐代長篇排律,始盛於杜甫,極盛於元、白。

如元稹所謂「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屬對律切」,標誌著唐代今體詩(近體詩)的新發展。這是《舊 唐書》肯定今體詩風的一個重要例證。此外,《舊唐書》肯定駢體文、律體詩的態度,還鮮明地表現在對 元稹、白居易的評價中。相關論述,參見〈元稹李杜優劣論和當時創作風尚〉、〈元白詩在晚唐五代的反 響〉、〈兩《唐書》對李白的不同評價〉,收入氏著:《中國古代文論管窺》(增補本)(上海:上海古 籍出版社,2006),頁 394-418、442-4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都能説明韓文具有史料的價值,史臣各取所需而化用之。余氏運用「文史互證」的方法,

確立兩《唐書》史臣「文史同源」的文史觀,並糾正「駢散文體之爭」的說法。431 此外,

王運熙謂「古文家常常用『氣力卑弱』一類話譏諷駢文。」余氏以爲〈進唐書表〉「氣力 卑弱,言淺意陋」對《舊唐書》之批評,主要反映出唐末五代以至北宋時期史學觀念之嬗 變,以彰顯宋仁宗朝通過詔修《新唐書》所傳達的正統意識;所以應從史學觀點來理解

〈進唐書表〉關於「氣力卑弱,言淺意陋」的批評,不局限於「駢散文體之爭」的文學詮 釋,則更能切合兩《唐書》史臣的原意。至於《舊唐書》的文學史觀,余氏則依羅根澤所 謂「調和當時的清麗說與世教說」之「折中說」,而《舊唐書》史臣自身的意見未顯。432

余氏之文,雖為探討兩《唐書》採摭韓愈古文入史的考量因素,惟因涉及到《舊唐 書》文學觀的討論,而值得重視。首先,關於〈進唐書表〉「衰世之士,氣力卑弱,言淺 意陋,不足以起其文」的批評,似乎並不是直指《舊唐書》,而是通論五代文章。本文已 指出宋初史官將五代視爲「衰世」,而此「衰世之士」所作,並「不足以起其文」,把

「衰世」與文章之衰等同視之,強調五代文風拘於形式和氣格卑弱,實與北宋文學觀念發 展的背景相聯繫。433 王運熙過於強調駢文與散文的對立,進而導出「古文家常常用『氣力 卑弱』一類話譏諷駢文」的看法;而余曆雄在進行辯駁時,也將〈進唐書表〉「氣力卑弱,

言淺意陋」,視爲對於《舊唐書》的批評,以爲應是屬於史學批評的範疇,而不是文學的 詮釋。無可否認,北宋史臣乃立足於儒家的史學正統觀,而對《舊唐書》的編纂提出了諸 多評論和批評意見,但若能結合北宋文學觀念發展的背景,則更能顯現出宋人對於五代文 風的整體看法。本文就此予以釐清。

至於《舊唐書》屬於駢體文派的問題。據趙翼《廿二史劄記》卷十八「《新書》盡 刪駢體舊文」條曰:

431 余曆雄對兩《唐書》中的文學與史學、史學與經學、朝廷與藩鎮、佛教與僧人傳記等課題進行個案比較 研究,力圖以散點透視的方式對兩《唐書》文史觀之異同提出新的詮釋。參見余曆雄撰:《兩《唐書》採 摭韓愈古文之研究》(周勛初教授指導,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

432 詳見余曆雄〈《舊唐書》史臣之著述與文學觀考辨〉,收入胡月霞主編:《2008 年中國古典文學國際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頁 85-105。

433 參見本文第二章第二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0

歐、宋二公不喜駢體,故凡遇詔誥章疏四六行文者,必盡刪之。……夫一代自有 一代文體,六朝以來,詔疏尚駢麗,皆載入紀傳,本國史舊法,今以其駢體而盡 刪之,遂使有唐一代館閣臺省之文不見於世,究未免偏見也。……其他如章疏之 類有關政體治道者,或就四六改為散文,或節其要語存之,固未嘗概為刪汰。此 則子京用意之深,不以文詞而沒其議論耳。434

趙翼大抵指出《新唐書》史臣不喜駢體,故盡刪四六文章,趙翼以爲這「未免偏見也」,

但同時也説明宋祁對於關乎「政體治道者」,或改爲散體,或節錄其中的要旨,還是設法 保留,以存其議論。無論如何,由於「歐、宋二公不喜駢體」,則恰能反證《舊唐書》史 臣崇尚駢儷之文,適與「駢體文派」風格相近。余曆雄以《舊唐書》的編纂原則為出發點,

説明在《舊唐書》紀傳中,載有大量駢四儷六的唐人文章,此為史料自身的文體性質使然,

故其傳序、傳序之行文,時而駢體,時而散體,即因所據史料的文體不一之故,而不能將 之視爲「駢體文派」的偏好者。此說啓人以思。至於《舊唐書》的文學史觀,余氏則依羅 根澤所謂「調和當時的清麗說與世教說」之「折中說」,而《舊唐書》史臣自身的意見未 顯,似有待辨析。

二、彰顯「文之為用」的「用」意

趙翼所言「六朝以來,詔疏尚駢麗」,則朝廷章奏表疏一類均為駢體文,唐代循例 而為,而《舊唐書》史臣也多載入奏策、詔令等,但其中所存的「議論」值得注意。上文 已指出,《舊唐書》於唐代文人,就總體而言,評價最高的是元稹、白居易。在《元稹白 居易傳論》中縱論文學,實際就是承認元、白兩人在文壇的崇高地位。錢賓四先生〈雜論 唐代古文運動〉曰:

古人散文,除經史百家著為專書者不論,自餘則為奏策、詔令。此皆原於《尚 書》,當屬政治文件。雖亦於文有工有不工,然題材既先有限制,則不得謂之是 純文學。唐人似多於此猶有不辨者。……此一意見,乃承散文舊傳統,以「奏

434 詳見《廿二史劄記校證》卷十八,頁 379-3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1

議」、「制策」之類為朝廷大述作。西漢賈、董、匡、劉,即以此為文章宗師,

唐史臣之極推元、白,著眼亦在此。

在韓、柳以前,中國文學著述,可分兩大類。一曰散文。一勒為專書著述者為主,

在韓、柳以前,中國文學著述,可分兩大類。一曰散文。一勒為專書著述者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