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東勢民間信仰與新丁粄文化

第二節 文化街廟群概述

東勢最早開發的四大聚落北片庄、匠寮庄、牛屎坪以及南片庄,各庄有其對應的信 仰中心,北片庄有永興宮雙福祠,匠寮庄有巧聖仙師開基祖廟,牛屎坪則有永安宮鯉魚

13相關族群、拓墾與聚落型態等議題,可參考以下三篇碩士論文:林聖容,〈從番界政策看台中東勢的拓 墾與族群互動(1761-1901)〉,(台灣大學歷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梅國慶,〈從安全與防禦的觀點 看清代東勢角地方傳統聚落之發展〉,(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陳蕙芯,〈台中縣東勢鎮 聚落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6)。

14洪麗完,〈大安、大肚兩溪間墾拓史研究(1683~1874)〉,《台灣文獻》43:3(1992 年 9 月)。

15陳玉峰,〈東勢鎮本街保安祠考—921 大震人文暨生態研究系列之一〉,《台灣人文生態研究》2:2(2000 年 2 月),頁 83-111。

伯公廟,以及南片庄有復興宮,各聚落其它聚落各自形成祭祀圈。16如今這些庄頭形成

劉及昌同祀內等,倡議重新建造。參閱吳鎮坤等,1989,《台中縣客家風物專輯》,P89~90。

20參閱吳國城,《山城週刊》,70 期,70 年 1 月 5 日。

21參閱吳國城,《山城週刊》,403 期,76 年 9 月 7 日。

22參閱梅國慶(1994),〈從安全與防禦的觀點看清代東勢角地方傳統聚落之發展〉,p.35。

雙伯公之雙福祠23。所以這些廟宇或神明之奉祀,皆在日治之前,即已出現在此區域,

同時,這些廟宇之興建皆與當初墾民入墾東勢角有關。如今福安祠、東聖宮以及永光祠 的興建讓短短數百公尺的文化街熱鬧了起來。福安祠為南平里的伯公祠;東聖宮為東勢 唯一媽祖廟,創建於民國六十九年(西元 1980);永光祠為中寧里伯公廟,興建原因是自 開庄以來,中寧里一直未建有伯公祠,每逢佳節或農曆初一、十五日,中寧里居民分別 向北興里雙福祠或東安里永安宮參拜伯公,當地居民甚感不便,遂於民國八十六年(西 元 1997 年)創建永光伯公祠,相關位置參見圖 2。

23參閱吳國城,《山城週刊》,68 期,69 年 12 月 22 日。

圖 2:文化街廟宇相關位置圖

表 1:台中市東勢區文化街廟宇一覽表 居民燒香拜拜之外,只有元宵新丁粄活動以及農曆七月二十九日全里居民共同普渡拜拜。(2012.2.6 筆者 調查所得)

表 2:文化街廟群年度祭典表

廟興建完成,便迎請開庄伯公與北興里伯公共祀,是為「雙福祠」的由來。25

而永興宮雙福祠內亦有告示牌寫著「本宮祠奉祀東勢開庄三山國王和東勢開庄正二 伯公」, 二者對照之下,應該就是指北興里廟內的三山國王神尊和伯公是東勢移墾初期 最早進入東勢的三山國王與土地公信仰。「永興宮雙福祠」從字面上來說,其實是兩間 廟名共同組成的,廟內石碑的建廟沿革透露出這樣的典故:

永興宮,三山國王,元祖及年間,在明朝神宗國號萬曆 14 年歲次丙戌即民前 326 年前從廣東揭陽縣,恭請來台登鎮彰化荷婆崙永興宮三山國王香火,先民 從荷婆崙霖肇宮傳火來東勢奉祀,在清朝乾隆 40 年歲次乙未年即民前 137 年 間至今。本鎮開庒伯公也在于乾隆 40 年間在北興北端用三粒石頭為土地公,

道光年間改用石材建小廟,到光緒 12 年歲次丙戌及民前 26 年在改建,直到民 國 14 年歲次乙丑年仝北片伯公合建双福祠,至今再重修,復元永興宮双福祠 一座廟孙共供奉三山國王及二尊福神之神宮,完成慶典!

從其沿革看出以及筆者實際訪問永興宮雙福祠管理委員會的委員朱坤光先生後得 知,北興里的開基三山國王廟原稱為永興宮,廟址座落於北片莊(北興里)大甲溪河畔,

是先民在乾隆四十年左右(西元 1775 年),從彰化荷婆崙恭請至庄內奉祀的。但是因為一 次的大甲溪河水氾濫,溪洪水侵蝕河岸,當時的王爺廟被沖毀,因此永興宮名存實無。

信眾另行覓地興建臨時廟宇,將三山國王暫時奉祀。26

大正 9 年(西元 1920 年)街庄改正,永興宮臨時廟宇被要求拆除,當地信眾於是

25陳乙升編著,《寮下各廟宇沿革》,頁 38-40。

26此一臨時廟宇位於現今東勢鎮民眾服務站附近。

將三山國王移駐當時的「公館」,就是現在的東勢區巧聖仙師開基祖廟內繼續供奉。1988 年北興里重建雙福祠時,當地信眾才又從巧聖仙師開基祖廟將三山國王請回雙福祠內奉 祀,於是廟名成了「永興宮雙福祠」。

(二)管理組織

永興宮雙福祠的管理委員會,目前委員約有二十多位,主要是由北興里里長、十四 個鄰的鄰長,以及對廟務熱心參與的地方人士所組成。委員採自願參加制度,但因預參 加委員遴選的人數眾多,因此廟方採取捐獻香油錢金額的多寡作為遴選的優先順序。

(三)祭典儀式

永興宮雙福祠沒有特別負責祭典的爐主首事,廟內所有的祭典均由永興宮雙福祠管 理委員和媽祖義女會27的成員共同規劃參與進行。

永興宮雙福祠的廟內正殿的最上方是三山國王,第二階為雙福伯公,在第三階是中 壇元帥(三太子);青龍邊配祀為註生娘娘,白虎邊配祀為天上聖母。

三位國王的祭典分別為農曆二月二十五日、六月二十五日、九月二十五日,這三個 王爺公生日的前一天(農曆二十四日)晚間十點起,永興宮雙福祠舉辦祝壽科儀、誦經 及奏表。同時王爺公生當日中午十二點時,還會在永興宮廟前舉辦吃「王爺福」的活動,

一年四次,參加者繳費一千兩百元。雖然有供奉三山國王,不過附近的耆老說永興宮雙

27由於永興宮雙福祠裡有供奉註生娘娘和媽祖兩位女神,所以附近的婦女,有些人發起要成為奉祀這兩位 女神的「契女」,於是「義女會」就此而生。當報名要加入義女會的人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廟方就會在註 生娘娘聖誕(農曆三月二十日)法會中,也一併舉行入會的儀式。因註生娘娘聖誕(農曆三月二十日)和媽祖 聖誕(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兩個日子距離近,所以永興宮雙福祠將其合辦得更盛大。當天要加入義女會的 新成員必須要拿一件衣服到廟內,由法師誦經並遵照儀式過程,進行喝米水、簽賣身契、蓋手印、三跪 九叩後,才正式成為媽祖的契女,廟方目前共有六十一位義女。(2011.2.20 訪談義女會會長劉素珍女士所 得)

福祠沒有舉辦「犒將」,至今依然如此。另外,祈神與還神、註生娘娘和媽祖聖誕這三 廟、地方菁英與地方社會-以東勢巧聖仙師開基祖廟為例(1775-1895)〉將巧聖仙師開 基祖廟作為研究對象,以地方菁英與地方社會的面向切入,探討巧聖仙師開基祖廟是如

30鄧傑銘,〈公廟、地方菁英與地方社會-以東勢巧聖仙師廟為例(1775-1895)〉,(暨南大學歷史學系碩 士論文,2008)。

31姜明雄〈巧聖仙師廟與清代東勢地方社會 ( 1761 ~ 1895 )〉,(台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碩士 論文,2011)。

得以合法進入界外番地的則是負責採集軍需木料的軍工匠人。早期仙師廟的名稱是「匠

仙師廟有兩塊碑文,〈肆控誣毒示禁碑〉以及〈東勢角義渡示禁碑〉,前者係因道光 年間由於土地開墾日益飽和,但人口眾多,以致游民問題成為治安的一大隱憂,乃有示 禁之舉。34後者則為歷史悠久的慈善組織-義渡會;而且除了義渡會,還有地方家族為 祭祀戴潮春事件殉職知縣秋曰覲所組成的秋公會。這些設立於仙師廟的公共組織,正彰 顯仙師廟在東勢地方社會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民國五十三年仙師廟第三次重修,緣由係因民國五十年初,一位業務遭遇困難的台 北木材商,到仙師廟前祈求保佑轉運,並許以修廟還願。果然如願度過難關,當時便結 合地方上以及外地相關行業人士,重修仙師廟。也因此開啟了仙師廟在全台灣木材和家 具相關行業成立仙師之分會或建廟,並認「東勢仙師廟」為祖廟的時代。35目前廟宇規 模係民國八十八年的九二一地震後所重建,該次地震重創東勢仙師祖廟,建築物崩塌毀 壞嚴重,拜亭全毀、前殿一半受損、後殿受損約百分之三十,重建工作於九十三年二月 二日落成,神明入火安座。重建經費來源主要為管委會每年所結餘的存款,不足的費用 由廟方自籌募款。36

(二)管理組織

仙師廟的信徒組織以土木營造業與管委會組織為主。早期仙師廟的廟務由香公以及 該里里長管理,後來由北興里、中寧里以及東安里三里共同來管理廟務。早期是以爐主 首事會的形式運作廟方事務,民國七十二年成立管理委員,目前管理委員會與爐主首事

34清代臺灣屢見「嚴禁藉屍索詐碑記」,例如:雲林虎尾德興宮的「嚴禁奸保蠹差藉屍圖詐碑記」,嘉義水 上鄉水上村璿宿上天宮也有相同的碑文,臺南縣鹽水鎮也有冷震金給立「嚴禁地保串棍藉屍嚇索碑記」。

35台灣區東勢巧聖仙師祖廟沿革資料。

36根據仙師廟統計資料九二一重建捐款如下:自由樂捐七百五十六萬四千二百零二元、捐款(金爐):一百一 十三萬六千、石雕捐款:一千兩百七十八萬兩千元、捐款(友宮友廟):一百六十四萬五千九百元,總工程款:

兩千九百二十九萬七千一百六十三元。(2012.6.8 調查所得)

會共同負責巧聖先師廟一切相關事宜。

仙師廟的廟務均由當時創立的管理委員會負責至今,每年由開信徒代表大會,訂立 相關管理章程以及辦事細則。依民國一百年修改的章程與統計資料得知,管委會推選六 十九人成立管理委員會,管委會設有主任委員一人、副主任委員兩人、總幹事、秘書、

執行長、總務以及出納各一人,常務委員十五人(含主委)、委員四十三人(包含五位候 補委員、候補監事)、常務監事一人,監事兩人,以及信徒等。管理委員會則任期四年 連選得連任一次。

(三)祭典儀式

仙師廟的主祀神當然就是巧聖仙師,目前廟內主殿供奉有巧聖仙師、爐公仙師、荷

仙師廟的主祀神當然就是巧聖仙師,目前廟內主殿供奉有巧聖仙師、爐公仙師、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