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丁粄本係臺灣漢文化普同的民俗,然而獨獨東勢地區的新丁粄衍生出「闘粄」的 習俗,向來引人注目。關於新丁粄的研究,在南部六堆地區已有傳統儀式面向的初步成 果,而東勢地區也頗多關於當代節慶活動的描述性報導與研究。本論文建立在前人研究 文獻的基礎上,藉由儀式活動的參與觀察與重要參與者之深度訪談,從組織、儀式以及 當代節慶等面向,賦予東勢新丁粄文化討論的傳統與現代視野。

本研究發現,東勢新丁粄雖具天神信仰的祈神還福性質,但目前的年初祈神以及年 尾還福神聖祭典與新丁粄活動的關係已隱而不彰,反而為了增加熱鬧文化街各廟擇於元 宵節一起舉辦活動,甚至廟宇成立「大粄會」組織進而演變成東勢特有的「鬪粄」比賽 活動,亦即其神聖性下降,循著世俗化軌跡前進。同時,如今傳統新丁粄活動在增加節 慶元素以及公部門介入後,活動越發擴大,甚至成為客家委員會之客庄十二大節慶。

本研究呈現了東勢傳統民俗新丁粄文化到當代客庄節慶的變遷過程,尤其從文化街 廟宇的角度出發研究新丁粄活動與東勢地區歷史發展與居民之間的互動關係,也增益了 客家節慶活動舉辦的研究成果,更期能與南部地區的新丁粄研究產生對話,下文就研究 成果、後續研究建議以及未來展望做詳述說明:

一、研究成果

(一)新丁粄文化與東勢歷史地理背景息息相關。

東勢開發是隨著官方的腳步逐漸發展,而得以合法進入界外番地的則是負責採集軍需 木料的軍工匠人,也因為軍工匠的移入而有東勢第一庄「匠寮庄」的出現,之後逐漸形 成北片庄、南片庄以及牛屎坪。這些庄頭緊鄰在一起,一方面因為靠近水源,一方面則 做為向內地拓墾的起點。就本文研究主題而言,東勢這一晚至清末日治初期才底定的客 家移墾社會,由於對於男丁勞動力與武力的需求,提供了新丁粄儀式與活動發展的沃 壤。如今這些庄頭除了原本的公廟之外,陸陸續續增加三間廟宇,形成廟宇密度高的特 色,在短短七百多公尺的文化街上,多間廟宇連成一氣的地理環境,加上從農業拓墾經 樟腦業與林業等山林經濟產業,至戰後農業發展時代,皆顯示出東勢地區對勞動人口需 求的迫切。雖然東勢地區人口在民國六十年代之後,因經濟資源有限加上缺乏引進外來 人口條件之下,人口成長趨緩到後來的衰退,但是當地未立即察覺與顯現,反而因為大 粄會組織的成立而讓新丁粄活動逐漸活絡。因此從東勢移墾社會對男丁的需求迫切,加 上東勢大粄會組織成立中看出,東勢新丁粄文化與當地的歷史發展與地理環境息息相 關。

(二)若隱若現的祈神還福意涵

東勢文化街上的居民正月十五日在各自的廟內辦理新丁粄活動,之後為期約一週 內,文化街各廟先後舉行祈神儀式。儘管就現況而言,東勢新丁粄活動本身幾乎沒有任

何儀式,只能粗略地區分成打粄、擺粄以及分粄三個前後貫串的活動;甚至居民也不認 為新丁粄與祈神還福儀式之間,有何關聯。本文認為,這是因為東勢對於新丁粄活動的 極度重視,使之自祈神還福儀式中,抽離獨立出來;行之既久,使得居民甚至遺忘了新 丁粄的文化根源。

以新丁粄作為酬謝神明供品的這一習俗,本來普遍見於各客家庄(戴正倫 2006),

東勢新丁粄本來亦在這文化傳統中。東勢的特殊之處在於祈神還福儀式中已不見新丁粄 蹤跡,反而將新丁粄活動從原來年底的還福時間節點中,抽離出來,並延後於來年的元 宵節,各廟聯合一起舉辦。這充分顯示出東勢新丁粄歲時節慶熱鬧的性質,由此看出東 勢新丁粄活動傳統祭祀儀式的神聖性質隱而不彰,取而代之的是循著世俗化演變增加熱 鬧的軌跡前進。

新丁粄這種世俗化的長期趨勢起於何時,目前已無法考證,唯筆者訪談當地里長 時,里長即表示日治時期,他祖父擔任保正時,就已有鬥粄活動。值得注意的是,這種 世俗化趨勢越是晚近,愈是高峰。隨著地方社團的參與以及政府政策的推行讓新丁粄活 動舉辦項目越來越多,活動越辦越大,先是民國九十四年台中縣政府首次辦理「新丁粄」

活動,列為客家文化節的系列活動之一;又至民國九十八年近一步入選為客庄十二節 慶,由行政院客委會補助辦理。

有趣的是,就在這一世俗化的最高峰時,列入全國客庄十二大節慶的新丁粄活動,

反而突顯了祈神還福內涵,藉由安排求子還願儀式的展演,重新具體展現出東勢新丁粄 活動的深度意涵。此為東勢新丁粄活動在當代節慶活動影響之下,對傳統深度文化意涵 的追溯以及呈現東勢客庄新丁粄文化的另類風貌。

(三)大粄會組織是形成東勢鬪粄文化的最大推手

東勢新丁粄活動特殊之處在於鬪粄。從競爭意味濃厚的鬪粄活動之外,彼此之間互 助交流情誼的展現以及提供社群連結的媒介更為人所津津樂道,而傳統發粄順序以及作 為社群連結媒介具有舉足輕重的象徵意義。從南平里復興宮大粄會資料歸納出大粄會具 有歷史悠久、全盛時期以及大粄會與廟方管理委員會的連結特質。文化街上人口密集以 及互相動員而形成不同形式的競爭關係,其中各廟宇舉行的鬪粄比賽,一方面為各廟大 粄會會員之間打粄的比賽,另一方面也成為各廟大粄會彼此之間甚至各廟互相較勁的舞 台。從鬪粄活動在當地每年舉辦加上大粄會成立時間超過四十年,以及大粄會會員組織 的制度中看出其延續傳承的意味。因此大粄會與東勢鬪粄文化密切關聯且成為其幕後最 大推手。

二、後續研究建議

(一)新丁粄活動對社區連結的影響

東勢新丁粄活動在居民的心中是兼具傳承在地文化與強化社區連結的表徵。以延平里 大粄會來說,活動在離文化街較遠豐勢路上的米粉寮樂善祠舉行,而同隸屬於延平里鄰 近文化街的東聖宮媽祖廟是東勢晚起的廟宇,以往沒有參予新丁粄活動,後來東聖宮神 轎班成為參加新丁粄節活動的推手。東勢新丁粄活動特殊之處在於人密集以及互相動員 而形成某種競爭關係,不同形式表現在文化街上。基本上來說,新丁粄活動最初由一群 人自發性形成組織進行常態性的活動,之後活動舉辦盛大甚至可能廟方因為有求於此組

織最後影響整個廟務的工作,這是東勢大粄會透過組織與地方連結的例子,同時也透露 出廟宇藉由參加東勢新丁粄活動在地方上立足或是達到競爭與權力擴張的目的,而新丁 粄活動的主軸又是大粄會,可見大粄會促成新丁粄活動,活動提供了社區連結的媒介,

廟宇在地方上權力的展現以及後續對社區連結的影響等議題值得做進一步研究探討。

(二)大粄會組織分析

東勢新丁粄活動是以廟宇為中心舉辦的活動,而大粄會組織與東勢鬪粄文化之間的 關係密切,雖然大粄會不同於各廟管理委員會或是福首輪值制度,但是如今從管委會的 積極參予以及被各廟視為年度重要活動中看出,大粄會對廟宇的重要性,同時也顯示出 東勢大粄會資料具有學術分析的價值。例如:從質性研究方面來說,包括大粄會本身組 織的變遷或是結合地方口述歷史成為地方重要史料;而大粄會會員資料也則做為量化研 究的參考分析樣本。

三、未來展望

(一)儀式之下新丁粄信仰意涵的再現

民國九十四年,原台中縣政府成立客家專責單位後舉辦的東勢新丁粄節活動,開啟 了公部門參與東勢新丁粄活動的序幕,民國九十八年更成為為客庄節慶之一。在此之 前,活動內容的創新,在廟宇邀請地方社團參與並在社團參酌地方特色之下,活動形式 加入創新元素後慢慢的產生改變,例如:擲筊求大粄以及丟炮城活動與大粄會的祈神還 福跟防番害的社會背景有關。之後在地方產業團體推廣、新丁粄主題文化以及促進客庄

經濟效益等政策因素影響下,讓東勢新丁粄活動越辦越盛大,越辦越熱鬧,同時短期之 內產生的變化更為迅速。其中,當代節慶之下的新丁粄活動在儀式方面有了兩項創舉,

分別為依循傳統三獻禮儀式舉辦的新春祈福以及宗教科儀引領的求子還願儀式。其中求 子還願儀式讓原本新丁粄隱而不彰的天神信仰文化意涵,藉由具體化宗教儀式的展演而 風華再現,此為當代節慶增添的重要活動,而在加入宗教儀式展演或是不少廣泛性節慶 項目後,從活動中展現其傳統文化意涵並重視地方特色並發現未來舉辦活動的創意元素 等,皆是公部門未來舉辦相關節慶活動應強化的主軸。

(二)東勢新丁粄文化與人口政策結合的研究

最近幾年來,一年一次的大粄會,不但反映了民風現況,也多元化的呈現人口外流日增、

婚嫁生育減少等社會結構之變遷。從文化延續保存的角度而言,東勢的新丁粄大會,在 未來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之下,肯定不久即將面臨無法持續其傳統的難題,因為文化街上 幾乎所有廟宇的個別展現的新丁粄數量,明顯的年年減少,如以東勢新丁粄文化做為政 府人口政策的研究類項,一方面提供當地解決大粄會存續危機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人口 研究學術上有更深的研究,不失為面對少子化共謀對策的好時機。

婚嫁生育減少等社會結構之變遷。從文化延續保存的角度而言,東勢的新丁粄大會,在 未來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之下,肯定不久即將面臨無法持續其傳統的難題,因為文化街上 幾乎所有廟宇的個別展現的新丁粄數量,明顯的年年減少,如以東勢新丁粄文化做為政 府人口政策的研究類項,一方面提供當地解決大粄會存續危機的方法,另一方面在人口 研究學術上有更深的研究,不失為面對少子化共謀對策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