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從東勢元宵到客庄節慶

第二節 東勢新丁粄「節」

民國九十四年,以原台中縣政府成立客家專責單位並舉辦的原台中縣客家文化節系列 活動出現的「東勢元宵新丁粄節」做為公部門參與新丁粄活動的開始,其中最為明顯的 特色在於,活動地點除了文化街廟宇之外,增加新的活動地點以及更多的節慶元素,熱 鬧意味濃厚;

關於新丁粄文化成為新丁粄節慶的歷程,筆者參閱魏瑞伸之碩士論文<客家民俗節慶 的蛻變:以臺中東勢新丁粄節為例>65中,作者以早期、中期以及後期來說明新丁粄的蛻 變,其中作者提到早期以習俗信仰的形成來說明;中期以社群團體的推動為主;後期以 地方政府的介入來說明辦理的過程66。筆者除了承襲其相關論述之外,已將早期的習俗 信仰部分於前文加以詳細說明與分析,接下來再將中期以及後期細分成三階段,目的是 希望讀者在清楚的時間以及空間的概念下對東勢新丁粄節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第一階 段以社群團體推動為主傳統元宵看大粄的階段;第二階段以客家專責單位成立之後參與 的新丁粄節活動;第三階段則以入選行政院客委會客庄十二大節慶之後的東勢新丁粄節

65參閱魏瑞伸,〈客家民俗節慶的蛻變:以台中東勢新丁粄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2011) 頁 84-94。

的。東勢新丁粄節發展過程如表 10。

首先東勢新丁粄節時程的第一階段以客家社團創立並推廣東勢新丁粄文化到縣市政 府接手的期間。傳統東勢新丁粄活動以文化街廟宇為主,後來在地方社團的參與之下讓 更多的人參與新丁粄活動。民國八十四年為社團參與的濫觴。當時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 為縣內第一個創立的客家社團,在參加一次到南部客家庄的參訪活動後,結合東勢地區 早期拓墾防番害的歷史背景,學習南部的「攻砲城」文化,並改成「丟砲城」活動,以 自行籌辦的方式辦理活動,吸引不少人潮。之後文化街上的廟宇邀請協會與大粄會活動 結合,增加活動的熱鬧氣氛,受訪者台中縣客家協會成員說明當時的情形,他說:

丟炮城活動是我們協會創立的。我們協會於八十四年成立,成立後有一年,我 們協會幾個人代表到高雄「四畝田協會」參加活動,當時他們有一個「過新年 鬧田庄」的活動,就是用鑼鼓陣到各個庄頭拜年,之後再到附近一個陳家伙房 參觀,剛好他們有「攻砲城」活動,以前我們(東勢)也是有,我們的叫「丟砲 城」,但是後來沒有了,於是我們就把它記錄下來。隔年我們協會弄個幾萬元 在河濱公園辦小小的丟砲城活動,買幾千元的獎品,很多人來參加效果不錯,

大家看完大粄後會下來看,人潮很多,於是他們文化街廟的主委邀請我們上去 跟大粄會一貣辦,當時公所未介入,由民間(協會)主導,第一次是在河濱公園,

之後一次在現在統聯客運旁邊(中正路),一次在鯉魚伯公廟崁下(鯉魚公園),

最後因為鞭炮聲蠻大的會吵到鄰居,加上製造的髒亂又有危險性,所以之後移 到果菜市場那裡到現在。

除了社團帶動之外,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一日的一場大地震,重創了東勢,政府

部門除了展開災區重建工作之外,也希望藉由辦理東勢新丁粄活動,來重拾災區居民生 活的信心。八十九年正月原東勢鎮公所連結相關資源、邀請地方社團於河濱公園盛大舉 辦元宵節活動,奠定「新丁粄節」發展基礎。民國九十年經由經建會認養九二一地震東 勢重建區以及九十三年由財團法人台中縣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補助辦理較大型之 外,其他年度由公所經費支應,規模較小,整體來說,在教育部、經建會、文建會,原 臺中縣政府,原財團法人臺中縣九二一震災基金會等經費補助給原東勢鎮公所之下,加 上原臺中縣客家文化協會以及東勢國際青商會的協助之下辦理的東勢新丁粄活動成績 斐然。

第二階段以民國九十三年八月,原台中縣客家事務課成立後加入辦理東勢新丁粄節 活動的行列,直到民國九十七年為止。此階段最大的特色在於傳統東勢新丁粄文化,正 式稱做「東勢新丁粄節」。民國九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開始了由原台中縣政府主 辦的序幕。縣政府經過多次和社區社團、廟宇主委的溝通後以「東勢新丁粄節-正月半.

看大粄.丟炮城」為主題,以申請行政院客委會補助,餘由縣政府編列預算的方式,擴 大舉行新丁粄活動。主辦單位為台中縣政府、承辦單位為臺中縣客家文化協會。除了丟 砲城活動是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為了與新丁粄活動結合增加的項目之外,另外「擲大粄 活動」也是一項創新活動。不管現在的東勢新丁粄節活動內容如何變化,「丟炮城」以 及「擲大粄活動」皆是重要活動項目。「擲大粄活動」由協會發起,原因在於,大粄會 分粄活動受限於會員才能分到新丁粄,因此協會考量讓遊客有機會參加擲筊求粄活動,

於是有了擲大粄活動。當時稱做「千斤大龜迎春祈福大會」,由該會製做

20 斤大粄龜

50 個,給遊客憑「聖筊」求取。求得者繳交一千元,作為永續辦理的基金。受訪者台 中縣客家文化協會成員說明當時擲筊求大粄的情形,他說:

當時分大粄活動只有大粄會會員有,外地人分不到,而且要等到晚間九點、十 點才分(分粄),外地人晚間六、七點就要走了,於是我們跟以師廟一貣搭棚子 在河濱公園辦擲(筊)大粄活動,甚至我們還請我們(泰興宮)的神明出去還有以 師廟的三山國王,準備三十到五十個粄(紅龜粄)給人擲,當時很多人去,剛開 始一個二十斤收五百元做為後續舉辦的基金,所以第一次繳錢之後就繼續辦下 去。所以年初先拜天公,年底我們還會請法師誦經做還願活動。當時我們還會 想說他們不方便來,所以請他們留下住址、電話,我們擇期並打電話通知他們 幫他們辦理還願。67

東勢區公所從民國八十九年參與至今,除了每年編列部分預算辦理這個活動之外,

行政資源的加入讓活動在大家齊心協力幫忙下,活動順利圓滿完成。其中以東勢二十五 里二十八個媽媽教室的創意新丁粄活動最為人所熟知。中寧里媽媽教室成員說明創意新 丁粄的情形,她說:

大概在民國八十八年那時候開始,鎮公所要我們媽媽教室配合新丁粄節活動,

意思是要我們做做看有什麼不一樣的粄給大家看,沒想到做出來的時候,大家 都非常讚賞,蠻受歡迎,就變成說,每年的元宵節,看新丁粄就順便看創意大 粄一直到現在。為了準備創意新丁粄的東西,媽媽教室的成員也忙得不得了。

以今年來說「龍」的造型比較難,我們兩個星期前就開始開會啦!畫圖啦!用竹 子削成一條條約一吋寬的竹絲(竹子削成條狀),慢慢想、慢慢做成龍骨(支撐 的模型),再從磨米,壓乾,攪拌,加入黃色食用色素變成黃色的粄團,到蒸,

67 台中縣客家文化協會於民國九十四年年底農曆十二月一日於慶東里泰興宮為當年度年初參加東勢新丁 粄節祈福活動的民眾辦理還願誦經儀式。(2012.4.16 訪談所得)

蒸完慢慢一片一片把粄貼成龍身上的鱗片,很費功夫,我們還有兼賣水粄,口 味有甜的、有鹹的,一籠一籠每天賣光光,銷路很錯,所以一刻都不能停歇。

媽媽教室的手藝真的沒話說,甚至每年要依不同的生肖為主題,同樣是用米所 做成。不僅應景,還豐富新丁粄的多元性與趣味性。

圖 12:東勢區媽媽教室創意新丁粄活動 地點:文化街/拍攝:羅翊甄

之後活動內容考量元宵節新丁粄活動多在文化街相當具有特色,加上居民希望 相關活動,如媽媽教室創意新丁粄比賽等拉回文化街舉辦以增加人潮,活動的場地 由原來的東勢河濱公園,回到文化街上並加入九十七年啟用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

於是在東勢客家文化園區、中山路辦理特產品展售,同時結合各里三山國王廟陣頭

與各社團辦理廟宇遶境祈福、地方團體、學校、社團組隊踩街等項目。此外,自民 國九十四年起巧聖仙師開基祖廟以廟方贊助一半經費的方式負責彫刻該年度的生 肖吉祥物,活動當天吉祥物點睛及結綵後,放至仙師廟供民眾觀賞68。活動的場地 也由原來的東勢河濱公園,轉移到東勢客家文化園區及文化街上。

之後新丁粄節活動隨著各年度不同的主題而有不同的活動內容。民國九十五年 以客家傳統婚禮作為主題,除了延續往年傳統慶典之外,並融入新創意,舉行「新 婚踩街 全鎮祝福」擴大新丁的意涵,邀請新婚新人舉行古禮在縣長見證下接受文 化街各廟宇不同特色的祈福。另外活動內容包括三山國王陣頭參與遊行、主題燈籠 發放、參加古禮新婚新人乘坐三輪車遊街、客家民俗舞蹈與狗群創意造型秀等。民 國九十六年延續前兩年的活動,縣長帶領新人為全民祈褔時,亦祈求新人來年得 子,以放入長形的丁條與兩顆龍眼,還有紅棗等應景物品的新丁粄提籃作為體現綿 延傳統並鼓勵生育意涵的代表。民國九十七年則將活動場地從西邊的歷史老街延伸 到東邊的商業中心。從西邊文化街、河濱公園延伸到東邊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更 多的地方產業展售攤位以及丟砲城活動讓活動更熱鬧。

之後新丁粄節活動隨著各年度不同的主題而有不同的活動內容。民國九十五年 以客家傳統婚禮作為主題,除了延續往年傳統慶典之外,並融入新創意,舉行「新 婚踩街 全鎮祝福」擴大新丁的意涵,邀請新婚新人舉行古禮在縣長見證下接受文 化街各廟宇不同特色的祈福。另外活動內容包括三山國王陣頭參與遊行、主題燈籠 發放、參加古禮新婚新人乘坐三輪車遊街、客家民俗舞蹈與狗群創意造型秀等。民 國九十六年延續前兩年的活動,縣長帶領新人為全民祈褔時,亦祈求新人來年得 子,以放入長形的丁條與兩顆龍眼,還有紅棗等應景物品的新丁粄提籃作為體現綿 延傳統並鼓勵生育意涵的代表。民國九十七年則將活動場地從西邊的歷史老街延伸 到東邊的商業中心。從西邊文化街、河濱公園延伸到東邊的東勢客家文化園區,更 多的地方產業展售攤位以及丟砲城活動讓活動更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