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從還福到鬪粄

第二節 東勢鬪粄文化

如前所述,東勢新丁粄文化自儀式中抽離而出,其神聖性減少,而世俗性則增加。

原初的求子儀式及酬神意味隱而不彰,反而是成立了會員制度的祭祀組織「大粄會」, 甚至後來形成會員之間打粄評比以及相互競賽的鬪粄文化。以下以復興宮完整的大粄會 會員資料,說明早期東勢大粄會的概況,進一步從資料當中分析東勢鬪粄文化的特質。

一、東勢大粄會

東勢地區辦理新丁粄活動的組織係會員制的大粄會,當地稱為 「大粄會」。大粄會 以里為單位,里內廟宇為中心,所成立的團體,凡當年或前一年(農曆 1 月 1 日〜12 月 31 日止)會員家中有新婚、生子(稱新丁或新孫)、生女(稱新千金或新孫千金),

皆可製作米粄或糕餅。由於打粄的數量必須與會員人數相同,因此會員越多,打粄數量 越多,形成廟埕上擺滿新丁粄的特殊景象。大粄會由會長或管理人負責統籌辦理活動,

會員繳交會費或股金而辦理的祭祀活動。從復興宮的大粄會資料看出早期大粄會的概 況。

53 筆者田野調查所得(2012.10.23) 。

54 例如南平里復興宮的信徒於當年度家中添嬰孩,於是在年底還神祭典時以幾塊紅龜稞作為感謝神明保 佑的祭品。(2012.11.28) 。

(一)東勢大粄會歷史悠久

文化街廟宇群的大粄會中,南平里有福安祠土地廟及復興宮太子爺兩間廟宇,各有 大粄會,其中復興宮保存有從民國六十一年至今長達四十年的完整大粄會會員名冊資 料,十分珍貴。民國七十五年時,因是復興宮的大粄會會員人數太多,因此另外在福安 祠成立大粄會。以下筆者便以復興宮的大粄會資料,做為東勢大粄會的重點描述與分析。

復興宮大粄會會員名冊的簿子內頁,第一頁寫著「民國六十年一月二十二日發起南 平里復興宮正月十五日新丁、新婚、新孫會員名單」的字樣。另外寫著六十年買了四十 個麵包共一百二十元,以及金紙十元共一百三十元。六十一年會員一共有四十位,每位 五十五元共兩千兩百元,扣掉當年花費兩千零二元加上扣掉去年花費一百三十元剩下六 十八元,所以可以看出六十年沒打粄有發送麵包,代表南平里復興宮大粄會開始打粄的 時間為民國六十一年,雖然東勢新丁粄活動堪稱有百年歷史,但是從復興宮大粄會有完 整會員紀錄的時間點是從六十一年開始至今,可見東勢大粄會在東勢客家地區至少有四 十年以上的歷史,具有歷史悠久的特性。

(二)大粄會的全盛時期

民國六十五年,一位饒姓會員同時有三樁喜事,共計三盆,當年度會員有四十六 人,一共打粄數量為一百三十八盆,加上當年度共有十戶人家有喜事,每戶各打四十六 盆粄,而每位會員總共拿到十二塊大粄的情形看出當時打粄的盛況。另外同屬於南平里 的福安祠於民國七十五年成立大粄會,主要原因是復興宮會員太多。以民國七十五年來 說,復興宮大粄會員人數四十五位,福安祠大粄會員人數四十九人,如果福安祠沒有另

外成立大粄會,復興宮的大粄會會員人數近百位,對打粄會員來說是一沉重的負擔。因 此福安祠大粄會的成立,讓南平里里民多一個參加大粄會的選擇,達到會員分流的效 果。從以上說明可以看出,民國六十幾年東勢地區大粄會員打粄盛況,加上復興宮於民 國六十年發起成立大粄會,甚至因為大粄會會員人數太多,於民國七十五年在福安祠成 立大粄會中看出,民國六、七十年是大粄會的全盛時期。

(三)大粄會與管理委員會的連結

早期大粄會由大粄會會員自發性統籌運作,設置一位管理人負責收費以及聯絡事 宜,其地位猶如會長55。從復興宮會員名冊中看到管理人字樣的年度分別在民國六十年、

民國六十五年以及民國六十六年度。本來大粄會係獨立於寺廟管理委員會,然而隨著會 員參加管理委員會而慢慢與委員會結合。例如:北興里雙福祠以及中寧里永公祠新丁粄活 動由主委擔任管理人;東安里永安宮則有正式的職稱稱為「大粄會」會長,常態性由管 理委員會副主委擔任,另外設置「大粄會副會長」由會長派任;南平里復興宮由副主委 兼總務負責;福安祠則由復興宮副主委兼總務派任。從以上得知,大粄會組織得以維持 下去除了會員的意願之外,會長的推動以及管委會的帶動成為大粄會永續經營的推動力 量。

55 筆者在復興宮新丁粄會會員名冊中發現「管理人」字樣以及在各會員名字上方發現書寫「收」字樣或 是做記號,在名冊空白處說明會費金額或是打等賞金金額等字樣中看出,新丁粄會有專人負責收費管理。

另外從民國八十年開始寫上各會員連絡電話,可見管理人一般工作負責收費、連絡會員以及調查打粄會 員等。

二、東勢鬪粄文化特質

(一)互助、交流情誼的展現

大粄會具有互相幫助以及情誼交流的目的,這一點可以從會員參與大粄會的情形 得知。有些會員從最早新丁粄成立開始時參加甚至一直到目前仍是會員,因此從頭到尾 參加的時間長達三、四十年的紀錄;有些會員因為長期參加新丁會而領受到其他會員致 贈的新丁粄,偏偏自己又沒有打粄的機會,收到會員打的粄實質遠遠超過繳交的會費。

這些會員最後覺得不好意思,所以藉著即將退出大粄會時,打粄感謝長期以來接受會員 的餽贈情誼。也有會員參加只是為了打粄給會員吃,打粄後馬上退出,或是中斷幾年在 即將有打粄時機時再度參加。例如: 民國六十六年詹姓會員只參加一年並在打粄後退 出;民國七十年詹姓會員連續參加四年,打粄兩次後退出;民國七十五年楊姓會員於打 粄前一年加入,並於打粄後隔年退出;吳姓會員從民國六十六年參加到民國九十四年退 出,這中間中斷兩次,一次中斷五年,一次則僅中斷一年,似乎為了打粄而再加入。從 以上大粄會成立以及會員參加情形中展現出情誼交流的特質。

另外從無論是廟方收取會費作為入等第打粄者的「公賞」獎金或是現在文化街大部 分廟宇皆保留一項依個人情誼給予打粄者或多或少獎賞的「私賞」制度中看出,會員之 間於公於私方面互相幫助情誼的展現。

(二)競爭意味的展現

大粄會會員之間打粄的情形一向不公開並秘密進行,一直到把自家打的粄擺到廟

裡,大家品頭論足一番並獲的入等,才見真章。除了自己做的斤兩盡量保密外,更設法 探聽對手的斤兩,這樣無非是希望拔得頭籌。廟方在大家擺粄後,公開取幾塊各家打的 粄予以秤重並頒發獎賞,從打粄的秘密進行以及名次評比並頒發獎賞中看出會員之間競 爭意味濃厚的意味。民國六十八年復興宮大粄會共有十位會員打粄,名冊中記載打賞等 第以及打粄斤數分別是一等十六斤、二等十四斤十二兩以及三等十三斤十四兩,由此可 見新丁粄斤數差距很小做的粄又大,可見會員之間為了獲得頭等獎賞彼此競爭激烈。且 藉著製作大的粄除了酬謝神明之外,更多的是會員之間彼此競爭的趣味甚至因為做的大 粄獲得獎賞對於個人榮譽感或是地位等方面的提升有助益。

(三)鬪粄活動提供社群連結的媒介

以復興宮大粄會會員王廖銘相先生來說,是復興宮大粄會會員中參加時間最長的 會員之一。目前他擔任南平里里長,家中經營雜貨店以及金香店,店鋪分別在復興宮對 面與旁邊,除此之外本身是製粄商家,因此從最早到如現在,參加大粄會可以受人委託 製粄,對於社群的交流以及職業收入有助益。王先生擔任復興宮副主委兼總務多年,同 時也是南平里里長,從擔任以上職務看出復興宮副主委職務兼大粄會對當地廟宇以及居 民來說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擔任大粄會會長的人選在地方上屬有地位或是有號召力或 是德高望重的特質,因此鬪粄活動對社會群體之間的連結有很大的作用。

(四)大粄會形同一相互欠負的禮物交換體系

從收繳會費的狀況觀察,通常會員都是先繳交會費,成為會員,而得到別人致贈的 大粄。由於長期接受其他打粄者的饋贈,形同虧欠其他打粄者,於是未來便必須製作大

粄,回贈那些曾經致贈大粄給自己的會員。換言之,大粄會的會員彼此的關係很像人類 學所討論的禮物交換體系56,藉由這一相互欠負及償付的體制,結合為一團體。

小結

從永安宮年度祭典儀式概況中可看出天神信仰以及並轡的三官可說是東勢區最普 同的信仰型態。其中永安宮相關祭典儀式每年得以循環往復、週而復始之重要關鍵在於 由各鄰鄰長依序擔任副爐主、爐主的輪值制度以及永安宮管理委員會組織同步運作得以 順利進行,從中可看出地方社區意識連結性強的意涵,甚至從三年一次的年底迎請媽 祖、年初遶境以及媽祖回鑾暨進香活動的歷程中看出,當地和其他區域性的社群組織之 間藉由隱喻著流動性之媽祖信仰來進行聯盟和互動。另外從永安宮在進行相關祭典儀式 進行之前的迎請三界爐上座的動作中看出,不管東勢地區其他廟宇是否有三界爐的擺 設,可以確定的是東勢地區的信仰活動是以天神信仰作為最核心的概念。東勢新丁粄活 動雖然在年初祈神以及年尾還福儀式中不見其蹤跡,但是卻在來年新春元宵節將新丁粄

從永安宮年度祭典儀式概況中可看出天神信仰以及並轡的三官可說是東勢區最普 同的信仰型態。其中永安宮相關祭典儀式每年得以循環往復、週而復始之重要關鍵在於 由各鄰鄰長依序擔任副爐主、爐主的輪值制度以及永安宮管理委員會組織同步運作得以 順利進行,從中可看出地方社區意識連結性強的意涵,甚至從三年一次的年底迎請媽 祖、年初遶境以及媽祖回鑾暨進香活動的歷程中看出,當地和其他區域性的社群組織之 間藉由隱喻著流動性之媽祖信仰來進行聯盟和互動。另外從永安宮在進行相關祭典儀式 進行之前的迎請三界爐上座的動作中看出,不管東勢地區其他廟宇是否有三界爐的擺 設,可以確定的是東勢地區的信仰活動是以天神信仰作為最核心的概念。東勢新丁粄活 動雖然在年初祈神以及年尾還福儀式中不見其蹤跡,但是卻在來年新春元宵節將新丁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