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鍾理和紀念館環境介紹

第三章 鍾理和紀念館之文學體驗空間研究與訪談分析

第二節 鍾理和紀念館環境介紹

一、尖山

鍾理和紀念館位於笠山農場文本中裡文學背景的尖山,笠山農場描述反抗禮俗吃 人下同姓之愛被反對的的故事,文學地景如圖 3-2 所示,整館處在綠意盎然的山丘之 下,在體驗感受方面隨處都可以見到鍾理和先生筆下那種質樸樣貌的農村與農民生活,

在十月至十二月之間還可以看到國慶鳥「灰面鷲」在天空中盤旋,從較遠處可以看到整 個紀念的整體樣貌,在研究拍攝時,研究者就站在現今紀念館所規劃的文學步道其中 之一的理和小徑,整座尖山在這裡看過去就像一張巨型斗笠,圖片右方就是朝元禪寺,

也就是小說裡的飛來寺,平妹橋下的水坪林溪就是小說裡的磨刀河,身處在這文學空 間裡,可以冥想笠山農場裡發生的故事情節,帶著斗笠身穿藍衫辛勤工作的婦女,種 植著菸業或咖啡樹,在心中建構完整的心靈圖像,給予研究者在文學記憶與場所精神 碰撞後的空間感受。

圖 3- 2 鍾理和紀念館落成於尖山下 二、黃蝶翠谷風景

鍾理和紀念館位於黃蝶翠谷附近,鍾鐵民(2001)《山城棲地》一書,描寫建立 鍾理和紀念館。蟋蟀、木瓜樹、每年掛紙、伯公祭拜等美濃生活事物。

「《山城棲地-美濃鄉野紀事》」寫下紀錄美濃的點點滴滴。是在山城棲地裡敘述他所 居住的田野山居景色、簡單、真實生活的美濃。

黃蝶翠谷,故名思義,在每年的 7~8 月間就有巨量黃蝶飛舞在紀念館旁的溪水 山谷之中尋求配偶,美濃黃蝶季就是在這時開展,深入其中就是雙溪熱帶實驗林區,

其中生態豐富,鳥類種類眾多 如對雙溪熱帶母樹林的敘述,鍾鐵民(2001):

43

「《山城棲地》<森林音樂會>大小提琴的旋律在樹林中配合著呼呼風聲、枝葉 搖動的微響,山坡上有五色鳥咯咯咯緊密的清唱,後面森林中則有烏鴉時斷時續的啞 啞啼叫,台灣弦樂四重奏在此演奏,儼然形成了大自然的天籟之一。」

研究者認為鍾理和紀念館可以聯合美濃黃蝶季去進行與黃蝶相關的文學性策展,

或者將笠山文藝營安排在美濃黃蝶季,隨著滿天飛舞黃蝶可以加深體驗與留下深刻的 印象。

44

第三節 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間建構佈展與訪談綜合分析

本次訪談目的為了解參訪鍾理和紀念館內外展演後的館方的看法,專家的意見,

還有遊客體驗感受。

表 3- 1,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間展演建構佈展內涵與媒介(本研究整理)

展演方向 展演表達理念 主要展演媒介

鍾理和的生命歷程 從高樹到美濃 展出文書、遺物 鍾理和見證和感受 滿州國到鍾和鳴事件 列車體驗裝置 觀眾體驗感受的營造 列車裝置,木瓜樹,版畫

雕塑,挖石農夫與斗笠小 房裝置。

牆上圖文,裝置藝術作品。

參與文本的歷程 笠山文學營,鍾理和小旅 行

文本與實況地景 室外農村與自然的延伸 文學步道規劃 美濃社區產業與人文

一、紀念館室內展演設置情況

在室內導覽路徑規劃方面多數為靜態的呈列,如館方研究員林先生指出:

「目前鍾理和紀念館內與大部分文學館都是靜態的呈現」。(編號 A3.3)

而館方董事鍾小姐也說明館內佈展的情況,認為他們可以提供一種想像的可能,

並由此與遊客對話:

「就以我們鍾理和紀念館的動線而言,以一樓來講就是介紹鍾理和的生平和場所的呈 現,二樓就是藉由好幾個不同版塊去呈現文學作品的一面,文本所描速的個性形象透 過年輕的版畫家創作,去作一個圖象的呈現,當然這樣圖象的呈現是藝術家本身透過 自己的創作去進行對文本的一個想像。當然不見得每個人的想像都是這樣,不過我們 提供的是一種想像的可能性,其實每個人在看文本的時後其實對於筆下人物的描寫也 會有自己想像的可能,我們在這邊透過文學與形象的創作方式去作一個對話,然後也 去呈現一種可能性的面貌跟面向」(編號 A4.2)

這種呈列方式一方可能是經費方面考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大環境下都是這種 靜態佈展方式在本研究專家方面,有的專家認為要讓民眾了解文本,進入這空間還需 有努力的空間:

45

「展設以館內為主。 而如何讓民眾了解文本進入這空間,這還有努力的空間。」(編 號 B1.2)

「這需要一點點時間融入,要有事先拜讀過他的作品,自己有曾經在鄉下感受過生長 相關的環境的話,那麼來這邊,就能讓自己的心境五感與這裡融為一體。」(編號 B12.3)

如此看來,若要融入鍾理和的文學體驗空間就有必要讓遊客有相當的了解,但 館方的陳設似乎在有意無意間偏向遊客已閱讀過鍾理和先生的作品的方向規劃呈現。

而在 30 位遊客文學的感官體驗方面問題,大都數只感到平面的視覺刺激:

「主要以視覺來呈現他筆下的感覺」(編號 C20.3)

「能透過視覺來了解感受」(編號 C29.3)

而與遊客自行觀訪路徑情況與地方空間上的移動過程之感受來看,在不導覽的 情況下,能基本了解鍾理和故事生平與情況:

「我覺得走在裡面,就可以感受當時那時代生活的的那種感覺,然後裡面的佈置我覺 得也能夠讓參觀的人一目了然他的手稿和當時他使用的一些用品等等。」(編號 c15.1)

但若對於第一次接觸鍾理和紀念館的遊客,通常會因指標的不明確,在沒有導 覽的情況下會有不知從哪裡看起的感覺,而讓展演設計效果大打折扣,對鍾理和不了 解的人就會有以下回答:

「主要在建築物裡表達他那個作品,生平之類的東西,唯一就只有他那石像讓我覺得 很不錯。」(編號 C18.2)

「一樓必然通常是作品的這樣擺設」(編號 C13.1)

(一)語音導覽分佈方面

紀念館把整體展演場域的語音導覽分座三個部分,圖左上是一樓語音導覽編號從 101 開始到 122,圖左下是二樓語音導覽編號從 201 開始到 214,右下是室外導覽部 分語音導覽編號 301 開始到 305,共有華語、河洛語、客家語、日語、英語五種語言,

每次租金約 100 塊台幣。據研究者觀察,只有外國遊客使用,當時約 30~40 位的日 本遊客到現場拜訪,有使用到語音導覽,其餘遊客都沒有使用到語音導覽的服務,在 對 30 位遊客訪談的過程中也沒有人提到到語音導覽的部分,其中有遊客表示:

「感到只有視覺的靜態呈現」(編號 C11.2)

46

(二)一樓室內部分展演佈置現況

一樓室內為鍾理和常設展,展演主題是淌在血泊中的筆耕者-鍾理和先生,一樓 展區如圖 6-4 語音導覽佈置平面圖一樓展區所示是一個ㄇ字型的開放展覽動線,本研 究觀察一進入門內,燈光就會開啟,而參訪的遊客十個有九個,通常會從最靠近大門 的右手邊的展線開始看起,但館方的設計卻是從館內方銅像位子的那方展線開始敘事,

在問及館內動線時,有遊客表示:

「我覺得不是很明確,老實說台灣的館其實都作的還蠻不好的。其實我們擁有的素材 都非常珍貴但我們所呈現的展示都是這樣而已,就什麼什麼館,都是大刊版然後把字 印上去而已,在美學設計上都是很差,我覺得那些東西都不足以跟一個這麼偉大的作 家……. 我覺得我們的佈展跟呈現方式都太愧對於他們了。」(編號 C7.2)

而燈光的感應裝置卻沒有延伸到ㄇ字型展區深處,往往在參訪者細勘鍾理和先生 的生平時燈光便停止照明,遊客的感受表示:

「在室內部分,太暗,會有看到一半,燈光斷電的情況。而且也只是把照片文章 排一排,這是無法體現鍾理和文學的文本。」(編號 C3.2)

故事展演佈置從鍾理和的故居開始,從大武山下的高樹廣興村的少爺生活,到笠 山農場裡的同姓的愛情苦戀私奔到大陸的故事,成為台灣人在滿州國的見證者,回台 後刻苦筆耕的貧病生活。

ㄇ字行動線的中間空間是模擬鍾理和生前的書房模樣,旁邊玻璃櫃還有其生前使 用過的物品,整條展線珍貴手稿史料的陳設配合左右兩面牆面上的巨型海報沿途兩策 展開玻璃展櫃。整展場的體驗設計的重點在人物故事的敘述,,像在閱讀一本小說,

需依照故事設計的動線起始觀看,真正才能讓遊客進入鍾理和的世界:

「裡面有他的眼鏡,刮鬍刀等,看了之後,就哇~好像讓你到了那時代的感覺,

所以,感覺那樣是可以感覺到的。」(編號 C15.3)

館內設計似乎在無意之間忽略遊客進門後,向右最近的佈展觀賞的慣性,並採自由放 任參觀方式,無法有效引導訪客到達館方所設計的動線行走,使體驗感受的感動效益 打了折扣,也不利文學博物館教育傳承學習的目的。

47

圖 3- 3 紀念館動線比較(本研究繪製) 圖 3- 4 一樓展出方式,館方展線 設計敘述之開始位子(本研究攝 影)

圖 3- 5 門邊生前物品與展線結束位子(本研究攝影)

(三)二樓部分室內部分展演佈置現況

二樓展區的策展是依四周長方形的牆面展出,共有四個主題,第一個是位於面對 樓梯口左側的《我的書齋》,第二個是佔面最大大幅的〈跨越時代的流離與新生〉的 展設,第三是鍾理和小行星的展設,最後是人物群像版畫展設,二樓的展設不像一樓 是連貫性的介紹,而比較像是裝置藝術的呈現。

48

圖 3- 6 二樓館方展線設計 (本研究繪製)

(1) 《我的書齋》詩籤樹互動區域,鍾理和大天地書房意像與文學鬮籤 鍾理和在《我的書齋》一文中提到他的書齋是種有一顆木瓜樹的大天地:

「數年前我沿庭坎種下幾株墨西哥種木瓜。兩三年後,木瓜樹長的丈多高,一叢

「數年前我沿庭坎種下幾株墨西哥種木瓜。兩三年後,木瓜樹長的丈多高,一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