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和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依據以上分析與資料收集,本研究探討歸納提出以下結論與建議。

一、鍾理和紀念館內部文學體驗空間

(一)鍾理和紀念館建築於鍾理先生所生活與書寫的尖山,鄰近美濃的觀光勝 地-黃蝶翠谷,其文學作品的主要文學地景就在鍾理和紀念館的四周,如朝元禪寺,

是《笠山農場》裡的飛來寺,該館背後所倚靠的尖山就是《笠山農場》裡的笠山,環 境反應鍾理和先生書寫生活周遭與自然農村的文學色彩,館內的展演設計,呈現的主 題也是以鍾理和先生的生命歷程、時代見證和對愛情的堅持,與反抗封建環境下不合 理的舊制度作為主要的策展理念。並配合活動的舉辦,增加真人的講解導覽,以補平 時的放任式自由參觀,平淡靜謐的感覺。

(二)館內策展佈置方面以平面為主,在其動線規劃引導方面,館內動線引導並 沒有太明顯的標記,參觀順序並沒有明顯的安排,一樓展區ㄇ字型的展覽動線,對於 不了解鍾理和的人可能會不知道從何看起,也有遊客表示甚至不知道二樓可以上去,

更不用說故事閣樓的展示空間,館內也無申請導覽的提示,對於潛在文學愛好者的發 掘,不是一種很好的狀態。在訪問遊客時,遊客們期望能增加導覽路徑的說明與解釋。

鍾理和紀念館的這種平面呈列方式一方可能是經費方面考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 在大環境下紀念館的館設,都是這種靜態佈展方式,在這種情況下,若要融入鍾理和 的文學體驗空間就有必須對鍾理和有相當的了解,在對遊客的訪查觀察發現;鍾理和 紀念館的遊客之觀覽在不解說的情況下,在十分鐘內就觀賞完畢走出館外,雖有簡介 的販售,但卻沒有人在櫃檯提醒(需按鈴告知),所以很多在遊客尚未了解鍾理和的 文學世界,就一知半解的離開了,這讓研究者感到有所可惜。在省電燈光的部分,常 常在人潮不多的時候,有觀看到一半就斷電截光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會使遊客產生不 愉快觀賞體驗進而提出負面評價:「只是把照片文章排一排,這是無法體現鍾理和文 學的文本。」在觀覽體驗的考量下,若經費允許,鍾理和紀念館可以把燈光省電感應 的設計列入改善的優先選項。

(三)在本研究觀察中二樓的書籤互動與時代列車之策展,以遊戲趣味的方式,

比較能跟遊客產生互動,也有受訪遊客表示希望能把二樓的展出移到一樓,而本研究 認為館內展演設計,需加強考量未了解鍾理和的遊客之通用體驗與展演對話。在研究 訪問結果,多數人能在活動與真人導覽中獲得文學體驗,但在平常時間,則不能依賴 個人遊覽獲得體驗,研究者認在動線指標語解說方面需改善,設置讓人易懂的動線與

77

說明標示。紀念館發展之周邊文創商品也是採放任性質的銷售,銷售櫃檯上也沒有人 常在上面兜售,需按鈴告知館內的工作人員進行購買。

(四)在語音導覽點方面,語音似乎主要提供給外籍遊客,對於使用華語的遊 客便無刻意提起。而且在館內也沒有明顯的告式標牌。研究者認為如何讓非外籍的遊 客,有感到去使用語音導覽的需要與動機,本研究認為這是未來紀念館在策展規劃的 時候可以一併考慮的方向,以提供視覺外展演的發展。

二、室外規劃方面

(一)以訪談結果來看紀念館室外固定展設,以台灣文學步道為主,就以彭教 授的說法,當初室外在規劃設立時就是以一個獨立景設作為出發,但在遊客的期望與 心中則是把它歸於紀念館的一部分。據實查訪談及館方解說;因當時是台灣第一座紀 念館,眾發起人有意塑造成「不只是鍾理和專有的紀念館」,而是一座代表台灣在地書 寫的作家與作品的紀念館,故在台灣文學步道上看不見鍾理和文學作品下的場域意象,

但隨在官方文建會台南日治時州廳府的場域設立的台灣文學館的成立,鍾理和紀念館 的台灣文學保存使命與意義也將轉移於官方的台灣文學館。本研究認為,未來文學體 驗空間的步道設立,需規劃在與鍾理和相關的文本中書寫過的道路與地景上,將鍾理 和之文學體驗空間的特殊記憶風景,攤展與具現,在真實社區的生活領域之中,彰顯 此地的「場所精神」。

(二)鍾理和紀念館目前所發展的文學步道與旅遊體驗的規劃,朝一個有故事 起伏的一條路徑之方向進行,活動偏向自然人文方面,但在現況只有理和小徑上有告 示牌。在沒有活動與導覽的平時情況下,外在的自然環境再遊客眼中就如同一般在鄉 野樹林裡面的小徑。以理和小徑來說,它位處於一個隱密的山邊小徑之中,若沒有導 遊帶領根本不知道有這條小徑,研究者認為應在步道動線上多設導覽標牌與訪客互動,

並提供導覽員的資訊。

(三)在文學作品之電影化與文學體驗空間的關聯性方面而論,以川端伊豆舞 孃跟鍾理和的原鄉人電影為例,兩邊的電影都在當初紅極一時,可是發展卻是兩種情 況,日本的伊豆舞孃擁有伊豆舞孃專車,在天成山的舞孃步道上有川端康成的頭像,

與故事情節的男女主角的裝置藝術,並跟周遭溫泉社區巧妙結合,而在鍾理和紀念館 區內與理和小徑,卻全然沒有看見電影情節的裝置藝術,彷彿從來沒有發生過拍成電 影的這回事。在專家學者的訪談結果認為,須營造出一個能彰顯鍾理和文學精義的生 動情境,去帶動周遭社區的經濟發展。

78

(四)室外遊客感受方面

據遊客訪問結果,對於遊客而言,這裡的意義就是美濃,而美濃場域的近代最具代表 性文學作家就是鍾理和,這是社會文化上賦予的集體記憶,人們享受著這個文學體驗 空間自然的環境與場域氛圍,但也期待能在這看到更多更完整的鍾理和與笠山農場中 所呈現的整體之文化架構,如在鍾理和草原上的裝置藝術、客家歌謠的演唱、美濃國 小的鍾理和的《笠山農場》的舞台劇演出,都是美濃場所精神中的重要記憶。

而在這文創爆發的世代,更多新的展演方式配合科技與多媒體推陳出新,人們 對於空間展出的要求與期待也在比較各方展演優劣下期望更具創意,貼近地方感的展 演,並在視覺與精神上,期待產生極具美感之衝擊力的展出與更為親密的展演對話。

三、文學體驗空間之推廣核心

創設並推廣「鍾理和」文學體驗空間之口碑,除了能於旅訪者心中建立文學體驗空 間識別度外,更能夠將文學體驗空間背後傳達的國家形象、文化及文學理念,透過文 學體驗空間的展演建構方式推展出去,推廣至國際之間,讓旅訪者能更認識過去與現 今的台灣。而紀念館為處一個在自然環境下的文學場域,是屬於文化創意生活之產文 學體驗空間,紀念館周遭皆具有文學作本之故事能量蘊含其中,故事文化與本地鄉土 民情透過系列體驗行程傳達至民眾心中。透過特殊場域設計、文學社區營造,建構文 學氛圍,補上缺漏的文化斷層,可使旅訪者更加清楚美濃所處環境與文化如何演進,

並從粄條、花海,之淺碟觀光,轉型成為具文學底蘊之氛圍的客家文化深度體驗圈。

四、研究參與鐘理和紀念館相關活動之體驗感受

(一)本研究所參與的 2014 笠山文學營充分利用了鍾理和周遭的地理環境進行地方 書寫的主題,設計了文學展演的方式與舞台,讓學員深入的沉浸體驗鍾理和的文學世 界。在笠山文學營可以從眼耳鼻身觸的五感去體驗鍾理和之文學空間;在視覺方面有 文本講解與實地踏查,在聽覺方面有林生祥客家原創歌曲,在嗅覺方面有周遭的芬多 精的氛圍,在觸覺方面有種子飾品的親手參與手作,在味覺方面則有現炒粄條與客家 食物提供學員食用,研究者認為透笠山文學營的參與可以讓人的五感暫離煩囂的現實 生活,並結交志趣相近的朋友,在三天兩夜的行程中深刻體會鍾理和文本中的地方感 與場所精神,去進行體驗文學空間的互文性。

(二)透過對華文朗讀節在鍾理和紀念館所舉辦的活動觀察,研究者可以了解鍾理和 紀念館在一般講座的活動情況,鍾鐵鈞先生與凃妙沂小姐所進行的對談講座,來的人

79

數約十幾人,雖是高雄市文化局主辦的活動,但交通方需自行前往,便自然形成一種 以美濃地區的居民參與為主的講座。

(三)賴和紀念館主辦的跟著鍾理和去旅行的參與體驗過程中,導覽搭配自然生態學 者的解說對鍾理和周遭的自然環境進行解說解說黃蝶翠谷的生態環境,蝴蝶飛舞聚集 的情況,與該自然環境所栽種的鐵刀木,讓人更能了解此地文學體驗空間內的事物。

(四)台灣文學基金會所舉辦的鍾理和文學之旅導覽面向拓及鍾理和文學文本裡提到 的伙房,美濃的紙傘與藍衫,不同以往導覽都只侷限於紀念館周遭區域,此次活動將 文學活動拓及到美濃的傳統文化產業。開啟了文學體驗與傳統產業的合作契機。

(五)鍾理和百歲紀念活動節慶

導覽方面涵括該在鍾理和的屏東高樹的故居,鍾理和紀念館等鍾理和文學場域,與鍾

導覽方面涵括該在鍾理和的屏東高樹的故居,鍾理和紀念館等鍾理和文學場域,與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