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鍾理和紀念館之文學體驗空間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鍾理和紀念館之文學體驗空間研究"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蔡玲瓏博士. 鍾理和紀念館之文學體驗空間研究 Experience Space Research Literature of Zhong-Li-He Memorial Institute. 研究生:李俊宏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零. 五. 年. 七. 月.

(2) II.

(3) 謝誌 時光匆匆過去三輪寒暑,終於迎來了論文完成的時刻,這段期間受到學校師長與 同學前輩的幫助才能走到今天,一路回顧,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蔡玲瓏老師, 謝謝您一路上不放棄並耐心的對任性的我持續的指導與提拔。還有論文委員-林思玲 老師,謝謝您在我論文生涯陷入谷底時,給予我支持與鼓勵幫助,也感謝校外委員, 解昆樺教授對我的論文提出切要的修改建議,使我的論文能變得更加完善。感謝系上 陳運星老師、施百俊老師、葉晉嘉老師、賀瑞麟老師、朱旭中老師、易毅成老師的知 識的授予與加油打氣,讓這段求學和受導的過程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記憶。 感謝鍾理和記念館的王雅珊小姐、鍾舜文小姐、鐵鈞大哥、吉洋兄,熱心支持的 接受我的研究訪問。感謝我生命中能認識你們與笠山下的一切。 感謝陳銘磻老師、顏艾琳老師、應鳳凰大姐、賴福林大哥、蔡富澧大哥、遠智兄、 我們阿緱文學會的郭漢辰大哥等專家學者,謝謝你們對鍾理和文學體驗空間所提出的 寶貴意見,讓研究能順利進行。 感謝耐心接受我訪問的 30 位紀念館的訪客,你們重要的體驗感受,成就我研究分 析的重要依據。感謝羚葳同學,芝茗學妹的幫助,沒有你們的幫忙,在大陸的我就沒 辦法跑完口考流程。也感謝聲淼哥同學,與美梅姐同學等同學們的互相鼓勵。最後感 謝我的阿嬤,我的父母兄弟,伯父,阿姑,姑丈,碩甫表弟沒有你們的支持與鼓勵, 我沒辦安心並且順利的完成學業。. 我僅能以一本薄薄論文,完成人生的一個里程標記,去感謝眾人的幫助。 並且去完成推廣文學體驗與旅遊的一份小心願與紀錄。. 俊宏,2016/ 08,誌於屏東. I.

(4) 鍾理和紀念館之文學體驗空間研究 中文摘要. 研究者嘗試進行台灣文學體驗空間營造展演生態之研究,其研究目標為「鍾理和」 的文學體驗空間應用的現況與發展的可能性,而鍾理和紀念館不單只是文學性質的紀 念博物館更是鍾理和筆下〈〈笠山農場〉〉的書寫場所與文本所描寫地方背景,少有相 關研究對此文學空間的展演營運與行銷作出學術研究,故研究者對其展開觀察,研究 如何推廣此文學空間,並借由對鍾理和的文學體驗空間研究,實際走訪閱讀相關文學 空間的場域,了解台灣的文學推廣。了解在這科技與訊息發達的現代,台灣的文學空 間日後如何發展,更研究之問題核心。 本研究結果認為鍾理和文學體驗空間可深化生態自然導覽方面的活動、發揮電影 的明星效應的展出,配合美濃黃蝶季作出相關文學策展。推廣文學方面可規劃戶外教 學企劃。邀請故事媽媽志工,在紀念館講解鍾理和的文學故事與自然生態。設置有趣 的互動意象裝置藝術,並建構成一個文學產業鏈。. 關鍵字:文學體驗空間、地方文創、鍾理和. II.

(5) Experience Space Research Litera ture of Z h o n g - L i - H e  M e m o r i a l I n s t i t u t e. Abstra act The reseaarcher attem mpts to sttudy the sp pace creatiion and exxhibition eccology of Taiw wanese literature. The goal is to study the current an nd future sttate of the literature experiencing space of “Zho ong-Li-he”. Zhong-Li-h he Memoriaal lnstitute iis not only a museum with literature value v but alsso the actuaal place wheere Zhong-L Li-he wrote his creation n: “Li Hill Farm m”. There are a few researches thaat focused on studying g how to m market and run such literaature space,, therefore, the researchher begins to observe such literatture space in order to learnn how to proomote such h space, andd by studyin ng the literaature space of Zhong-L Li-he, one can uunderstand the t promotiion of Taiw wanese literaature. With the t prosperiity of techn nology and inforrmation now wadays, it is importannt to underrstand how the literatuure space in i Taiwan woulld develop. This reseaarch suggessts that the lliterature sp pace of Zho ong-Li-he caan put extraa effort on the eecology andd natural gu uide for the tourists, rely on the “star effect” accompany y with the moviie, and colllaborate with w the buttterfly festiival in Mei-Nong to further pro omote the literaature. As too the literatture promootion, promo oting field trips to Zhhong-Li-he memorial lnstittute and hirring volunteeers to pressent the liteerature story y of Zhong--Li-he as well w as the naturral ecology will be ideal. Also, puutting up intteresting intteractive insstallation arrt is also a goodd way that will w eventually create a literature in ndustrial chain. Keywords:. literaturre experien ncing space, local cu ultural andd creative industry, Zhong-L Li-he..  . III   .

(6) 目 錄 謝 誌 ............................................................................................................................................ I 中 文 摘 要 ............................................................................................................................. II Abstract .........................................................................................................................................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目的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架構 ..................................................................................................5 第六節 研究方法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分析 .......................................................................................................... 11 第一節 文學體驗空間建構對於地方人文的意義 ....................................................11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學體驗空間 ....................................................................17 第三節 文學體驗空間營造案例分析 ........................................................................19 第四節 日本伊豆與四國和波蘭克拉科夫與英國莎士比亞故居的文學空間展演營 運案例.............................................................................................................25 第五節 文學文本的互文性與文學體驗空間的書寫特性 ........................................29 第六節 文學體驗空間的功能與地方意義和旅客遊訪的因素 ................................31 第七節 文學空間的符號互動論 ................................................................................32 第八節 文學體驗空間之市場研究討論 ....................................................................36 第九節 文學體驗空間研究相關理論 ........................................................................37 第三章 鍾理和紀念館之文學體驗空間研究與訪談分析 .................................................. 41 第一節 鍾理和紀念館人事組織 ................................................................................41 第二節 鍾理和紀念館環境介紹 ................................................................................42 第三節 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間建構布展與訪談綜合分析 ............................44 第四節 本研究參與觀察的紀念館相關文學體驗空間之活動 ................................61 第四章 鍾理和紀念館個案研究觀察與衡量分析 .............................................................. 67 第一節 鍾理和紀念館個案觀察情況與遊客感受分析 ............................................67 第二節 館內外設施之分析總結 ................................................................................73 第五章 結論和建議 ................................................................................................................ 76 第一節 結論 ................................................................................................................76 第二節 建議.................................................................................................................79 參考文獻 ..................................................................................................................................... 84 附錄一、訪談對象之簡介與問題內容 ................................................................................... 89 IV.

(7) 附錄二、訪談同意書 ................................................................................................................ 94 附錄三、訪談大綱與逐字稿 .................................................................................................... 95. V.

(8) 表目錄. 表 1- 1,編號 A.....................................................................................................................8 表 1- 2,編號 B .....................................................................................................................8 表 1- 3,編號 C .....................................................................................................................9 表 2- 1,Aleida Assmann 記憶三維度的運作,本研究整理 ...........................................15 表 2- 2,客製化的形式 ......................................................................................................38 表 3- 1,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間展演建構布展內涵與媒介 ..................................44 表 4- 1,體驗經濟面分析 ..................................................................................................67 表 4- 2,周邊文創商品 ......................................................................................................70 表 4- 3,鍾理和文學空間 SWOT ......................................................................................71. VI.

(9) 圖目錄 圖 1- 1 文學體驗空間的創作構成 ........................................................................................13 圖 1- 2 六堆分布圖本研究繪製 ..............................................................................................3 圖 1- 3 鍾理和紀念館 ..............................................................................................................3 圖 1- 4 研究流程圖 ..................................................................................................................5 圖 1- 5 研究實施的步驟本研究繪製 ....................................................................................10 圖 2- 1 記憶運作的關聯圖 ....................................................................................................15 圖 2- 3 文學空間的文學體驗產業鏈 ....................................................................................19 圖 2- 4 陳正雄先生中西區,陳正雄先生導覽,孔廟前講解 ............................................22 圖 2- 5 導覽員在武德殿導覽講解實況 ...............................................................................23 圖 2- 6 名作家王文興先生之紀州庵敘事播放影音 ............................................................24 圖 2- 7 紀州庵家變場景模型 ................................................................................................24 圖 2- 8 夏目漱石與日本四國道後市的少爺古董火車 ........................................................26 圖 2- 9《源氏物語》文本呈現方式 .....................................................................................27 圖 2- 10 克拉科夫,二維碼與作家雕像 ..............................................................................28 圖 2- 11 克拉科夫文學之都,詩歌節的夜間將詩具投射在古牆 .........................................28 圖 2- 12 文學空間的堆積形成與循環接替的本質 ..............................................................30 圖 2- 13 符號過程反應的不同意義 ......................................................................................33 圖 2- 14 原鄉人電影海報 ......................................................................................................34 圖 2- 15 3S 模型.....................................................................................................................38 圖 3- 1 紀念館人事組織圖 ................................................................................................... 43 圖 3- 2 鍾理和紀念館落成於尖山下 ....................................................................................44 圖 3- 3 紀念館動線比較 ........................................................................................................47 圖 3- 4 一樓展出方式,館方展線設計敘述之開始位子 ....................................................49 圖 3- 5 門邊生前物品與展線結束位子 ................................................................................49 圖 3- 6 二樓館方展線設計 ....................................................................................................48 圖 3- 7 以木瓜樹意象打造鍾理和<我的書齋>書寫場域與手稿展出 ............................49 圖 3- 8 跨越時代的流離與新生,互動翻塊圖文 ................................................................51 圖 3- 9 人物群像版畫 ............................................................................................................52 圖 3- 10 館外區域分佈位置 ..................................................................................................53 圖 3- 11 平妹橋 ......................................................................................................................55 圖 3- 12 台灣文學步道一景 ..................................................................................................59 圖 3- 13 鍾氏父女三人在鍾理和百歲紀念活動演唱客家歌謠 ..........................................58 圖 3- 14 阿濱伯的家與平妹理和,重逢角色扮演 ..............................................................64 圖 4- 1 紀念館現有周邊文創商品與展櫃 ............................................................................69 圖 5- 1 鳳儀書院的人偶公仔互動展設 ................................................................................81 圖 5- 2Centre of Krakow 文學景點分布 APP.......................................................................82 VII.

(10)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台灣文學的體驗空間之發展近況 隨著台灣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台灣作家的奔走下,成立發展許多相關文學體驗的場 域,例如成立於 2003 年的台灣文學館,台南市鹽水區的台灣詩路,彰化市的賴和紀 念館與八卦山文學步道、 「前進」詩牆,或成立於 2013 年的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台北 市-紀州庵文學森林,屏東竹田驛站等… 這些都是近十年來成立的文學體驗之相關空 間。 二、鍾理和文學紀念館所在位置 本研究目標為鍾理和文學紀念館位於高雄市美濃區,為舊時高屏客家六堆地區的 右堆地區,為台灣十大觀光小鎮,一塊涵有藍衫、菸樓、板條、紙傘的文化之地,地 形上為山區平原地形,東鄰六龜區、東南鄰屏東縣高樹鄉、南鄰屏東縣里港鄉、西鄰 旗山區、北鄰杉林區。是荖濃溪出山口所在,全區水文系統與自然生態豐富,有荖濃 溪與其支流美濃溪貫穿全境。 三、鍾理和文學體驗空間的背景與價值 根據「鍾理和紀念館」文字展示,在臺灣文學艱困的時代,「鍾理和」是台灣少數 能在戰後能夠用中文書寫的台灣作家,無論生活如何艱難坎坷一生執著於文學的漫長 路程中,被稱之為〈倒在血泊的筆耕者〉 ,在去世近 20 年後,臺灣文學仍然處在社會 荒疏的角落,當時作家作品、手稿、文物,可能同遭湮滅。紀念館保有鍾理和的手稿 文物之外,也保存與鍾理和同時代的臺灣作家的著作、手稿。為紀念鍾理和,表彰文 學成就、保存文物。由台灣作家鐘肇政、林海音等多人發起籌建的「鍾理和文學紀念 館」,是台灣第一家民辦的平民文學家紀念館。 隨著台灣政府「社區總體營造」與「一鄉一特色」的發展與提倡,地方上各式各樣的 專題體驗旅遊,如農村或傳統工藝等專題之社區總體營造,均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起 來。鍾理和是台灣鄉土文學創作的第一人,其文學作品更是台灣重要時代記憶的重要 紀錄,若能以鍾理和作為美濃區之文學專題的體驗空間,勢必能激盪出具有文學厚度 的深度旅遊。. 1.

(1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台灣較少有人去關注文學體驗空間的營造與策劃相關事宜,在其他的相關場域裡 似乎也少有聽到這方面的訊息,研究者一向對文學有深度的愛好,希望藉此研究了解 鍾理和文學體驗空間的展望與未來前景。 研究者嘗試進行台灣文學體驗空間營造與空間生態策展之研究,其研究目標為 「鍾理和」的文學體驗空間應用的現況與發展的可能性。「鍾理和」這個文學符號, 除了是代表台灣少數能在戰後能夠用中文書寫的台灣作家,對其本身的中國大陸的生 活經驗也代表台灣身分的人民,從滿州國到中華民國的二戰記憶,還有反封建的人文 思想。而鍾理和文學紀念館不單只是文學性質的紀念博物館,更是鍾理和筆下〈〈笠 山農場〉〉的書寫場所與文本所描寫地方背景,但卻少有相關研究對此文學體驗空間 的展演與環境營造作出學術研究,故研究者對其展開觀察,研究如何推廣此文學體驗 空間。並借由對鍾理和的文學體驗空間研究,實際走訪閱讀相關文學場域的空間體驗, 去了解台灣現有的文學體驗空間的推廣方式。在這科技發達的年代,如何透過科技讓 旅遊者體驗過去文學家想表達的意境,去體認台灣的文學體驗空間在日後如何發展, 更是研究者想去探究之問題核心。. 2.

(1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研究包含現今鍾理和紀念館之文學的體驗空間的展演狀況與地理位置,空間 的體驗方式、動線規劃,還有空間的推廣方式。以問卷訪談其館務工作人員、專家學 者、參訪者、以及國內知名作家之看法,訪談的問題涵括現況,感受,及未來展望。 並參考其他台灣文學體驗空間的展演案例與現況之分析。 本研究之標的-「鍾理和紀念館」其館成立於 1983 年,位於高雄市美濃區,在現 今黃蝶翠谷附近。美濃全區南北長 15 公里、東西寬 9 公里,面積約有 120.0316 平方 公里。氣候上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年均溫為攝氏 23 度。全年降雨量約 1,500-2,000 公釐,丘陵與山地則在 2,000 公釐以上。年平均最低溫為攝氏 21.6 度,平 均最高溫為攝氏 28.4 度。場域境內主要居民為客家人,為臺灣十大票選出的觀光小 鎮中唯一的觀光小鎮,曾以盛產菸葉聞名。現今美濃地區以藍衫,粄條,紙傘等傳統 產業聞名。「鍾理和紀念館」為鍾理和先生晚年生活的尖山之山腳下,其館不只是文學 性質的紀念博物館,更是鍾理和筆下「笠山農場」文學地景的域址,. 美 濃. 圖 1- 1 六堆分布圖(本研究繪製). 圖 1- 2 鍾理和紀念館(本研究攝影). 3.

(13) 第四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探討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間領域的現況並且如何有效的展演文 本及文學環境營造。文學作為文化與社會記憶的重要載體,研究者爬梳文學體驗空間 的產生方式來自地方上的集體記憶下對於某場域中的文學運用與文學書寫的記載,研 究者欲透過文學體驗空間的研究,提出文學體驗空間推廣與方式與提升文學風氣的可 能。研究目的如下: 一、了解現行台灣文學體驗空間的文學展演推廣狀況並比對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 間的展演推廣現況。 二、運用體驗經濟理論分析鍾理和紀念館,文學地景之場所運用呈現的情況。 三、探討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間的現況與發展,了解其文學體驗空間的展演與吸 引民眾之要素。 四、手機語音導覽於文學體驗空間導覽的應用情況。 五、了解台灣民眾對鍾理和紀念館的使用與體驗情況,和專家學者與館方對其文學體 驗空間的看法。. 4.

(14) 第五節 研究流程架構 本研究流程架構如下所示: 文獻研究. 1. 2. 3. 4.. 文學體驗空間相關理論探討。 體驗空間營造理論探討。 集體記憶理論探討 文學體驗空間設計案例探討. 問卷設計: 依據本研究文學體驗空間 定義與文學場所精神範圍 設計問卷問題. 個案實地訪查. 1. 2. 3. 4.. 環境調查 文學推廣工作之專家訪談 鍾理和紀念館方訪談 30位文學紀念館訪客之訪談. 訪談問卷分析整理. 1. 了解鍾理和紀念館文學體驗空間整體營造現況 2. 收集日本、波蘭、英國之城市的文學體驗空間營 造現況 3. 分析文學體驗空間的發展的可能性建議. 結論 依據問卷分析結果提出本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1- 3 研究流程圖(本研究繪製). 5.

(15) 第六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使用到的方法為個案研究法、深度訪談法和文獻研究法。 一、個案研究法 依據林淑馨教授(2012) 《質性研究》一書研究之中提出 「個案乃是對真實狀況 的一種描繪」。而鄭怡世(2002)的研究提出:「個案研究法乃是對特定個案加以認真 考察,以進行整體的觀察、建構和分析」,並指出個案的定義. 「1.是存在於真實世. 界中「人類活動的一個單位」。2.只能在特定情境脈絡下進行研究與瞭解。3.存在 於此時此地。4.由於是存於特定的情境脈絡中所以很難畫出其明確的界線。」 在曹書銘與林我聰(2005)的研究,個案研究的特性為「1.研究的環境為天然的, 非人為操控的環境。2.可以使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3.研究對象可能為一個或多個。 4.就每個研究對象均深入了解其複雜性。5.個案研究較適合應用在對問題仍然在探索 階段,尚無許多前人研究可尋或仍處假說階段。6.研究中不操控變數。7.研究重點為 當前問題。8.個案研究對於「為什麼」及「如何做」的問題較有用,可做為追蹤未來相關 研究變數之基礎。」也就是說,研究者運用多元的資料來源,對真實生活情境的某一 社會單元,進行整體,深入且脈絡面相的探討,即是所謂的個案研究。所以依據個案 研究的特點來看,正符合文學空間的應用發展研究尚在萌發階段,故可依照個案研究 的方法去建構文學空間應用發展研究的模型。 二、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分別為文獻回顧與文獻分析兩個部分,文獻回顧為研究者在進行研 究的準備工作,針對特定議題與主題進行資料的收集與閱讀,並作有系統的分類與整 理和充分了解,成為日後研究的參考。文獻分析為研究者經過廣泛資料的收集與閱讀 之後建構出合適研究主體的理論基礎與架構並解釋研究主題的相關背景。本研究使用 文獻為文字文獻和圖片文獻。是關於空間體驗的論文、近兩年之現況圖片與網路電子 文獻。 三、深度訪談法 本研究所使用深度訪談法中「半結構式」的資料蒐集方式,主要是利用訪談者與 受訪者之間的口語交談,強調雙方共同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在「半結構式」的訪談方 式中,通常會由研究員在訪談前準備訂下訪談的大綱,然後根據自己的研究內容進行 訪談,在訪談中使用不同的問題去引導被訪者答出所需資料。而半結構式訪談方式, 既可以保留非結構式的彈性,同時又可以讓訪談的內容集中(林淑馨,2012)。 6.

(16) 而本研究提問受訪者主要的重點集中在 1.經驗/行為 2.意見/價值 4.知識 5.感官. 3.感受. 6.背景等相關問題等等…去直接觀察並進行參與觀察。.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包含: (一) 設定訪查相關領域專家,鍾理和紀念館館方人員與相關人士與鍾理和紀念館 30 位參訪遊客,對文學體驗空間(如文學館展示文本與作家思維,文學步道,文 學小旅行)文學展演方式的體驗觀感以訪談的方式抽樣錄音。 (二) 文學體驗空間之展演案例。參考範圍為台灣文學館,紀州庵,賴和紀念館, 八卦山文學步道,鹽水台灣詩路,台灣文學步道,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進行直接 觀察或參與觀察。 (三) 2014 年五月-2016 年五月兩年期間內,本研究直接參予個案的活動觀察。 1.尋找文學體驗空間展演營運與行銷的相關活動文獻。 2.探討文學體驗與地方場所互動的方式與鍾理和文學館發展的可能。 3.鍾理和文學文本的體驗空間展現情況。 五、訪談流程 以深度訪談方式,先訪問查鍾理和文學館的館務組織人員、再與專家學者訪談, 和實地走訪鍾理和紀念館,進行 30 位參訪鍾理和紀念館遊客之訪談,彙總訪問資訊 後再進行分析。編號依館務(A) ,專家學者(B) ,30 位鍾理和紀念館遊客訪談(C), 並應排序與半結構訪談題號如下以英數文字母和編序。然而因應個資法,以下只顯示 受訪姓氏並以先生小姐代稱。 (一) 編號 A,館務組織人員與職務介紹 本研究訪談 5 位館務組織人員之結構性訪談,每位訪談在 30~60 分鐘,並簽名, 同意透過錄音方式在本研究使用訪談內容進行分析,而每位訪談時間為 10~30 分鐘以上,為了顯現本研究訪談的信度,並且便於之後分析,以下製表介紹專家 學者的背景,為遵守現行個資法例,故把本表編號為 A 只顯示受訪者姓氏並以先 生小姐代稱。. 7.

(17) 表 1- 1,編號 A 訪談人員. 職務與簡介. 1. 王小姐. 執行長兼館務. 2. 鍾先生. 紀念館董事與環境維護. 3. 林先生. 鍾理和紀念館研究員. 4. 鍾小姐. 紀念館董事. 5. 彭先生. 紀念館董事. (二)編號B,專家學者與簡介 本研究訪談 12 位專家學者之「半結構性訪談」,每位訪談在 30~60 分鐘,並簽 名,同意透過錄音方式,讓本研究使用訪談內容進行分析,本研究希望藉由專家學者 對文學紀念空間與鍾理和紀念館的經營推廣與規劃的看法。問題結構包含對鍾理和文 學體驗空間的看法,展出動線與內容之看法,接受手機語音與二維條碼的導覽設置意 見,體驗經濟與行銷管道的設計。進行訪談並且錄音記錄,為了顯現本研究訪談的信 度,並且便於之後分析,以下製表介紹專家學者的背景,為遵守現行個資法例,故把 本表編號為B只顯示受訪姓氏,並以先生小姐代稱。 表 1- 2,編號 B 訪談人員. 專家學者簡介. 1. 曾先生. 鍾理和基金會前董事長,知名詩人作家。. 2. 顏小姐. 齊東詩社委外企劃總監,知名詩人作家。. 3. 陳先生. 新竹縣尖石鄉花徑文學步道,那羅文學屋推動者。知名旅遊文學作家, 著有關於 日本文學之旅系列叢書。. 4. 沈先生. 紀州庵執行企劃,知名青年詩人。. 5. 蔡先生. 大海洋詩刊理事長,知名詩人。. 6. 郭先生. 屏東阿緱文學會理事長,知名作家。屏東文學館籌備委員。. 7. 應小姐. 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台北教育大學文學創作系所教授。. 8. 胡先生. 知名報導文學青年作家,曾囊括國內外重要文學獎。. 9. 許先生. 知名詩人,心波力書坊老闆,輔仁大學文化創意產業講師。. 10. 張先生. 台灣文學研究知名學者,鍾理和先生故友。. 11. 賴先生. 知名建築與文化資產學者,參與國內多項文化資產的審批鑑定,如屏東 宗聖公祠,鍾理和文學步道等。. 12. 鍾先生. 屏東六堆風雲雜誌社社長。鍾理和故居負責人。 8.

(18) (三)編號 C 30 位鍾理和紀念館遊客訪談: 本研究訪談採隨機 30 位遊客之結構性訪談,每位遊客都停留紀念館在 30~60 分鐘, 並簽名,同意透過錄音方式在本研究使用訪談內容進行分析,而每位訪談時間為 10 ~30 分鐘,為了顯現本研究訪談的信度,並且便於之後分析,在以下製表介紹遊客 年齡與職業,以便本研究分析訪談對象的背景與年齡,由於遵守現行個資法例,故把 本表編號為C只顯示受訪姓氏並以先生小姐代稱。 表 1- 3,編號 C 遊客姓名. 遊客簡介. 1. 徐小姐. 女性,家庭主婦,約40歲. 2. 張小姐. 女性,碩士班研究生,34歲. 3. 張先生. 男性,教師約37歲. 4. 郭小姐. 女性,教師,35歲. 5. 李先生. 男性,電機工程師,46歲. 6. 鍾先生. 文藝工作者,35歲. 7.. 楊小姐. 女性,室內設計師,30歲. 8.. 楊小姐. 女性,保險業務員,47歲. 9.. 洪先生. 男性,電機工程師,50歲. 10. 洪先生. 男性,小學生,11歲. 11. 張小姐. 女性,公司行政,35歲. 12. 成小姐. 女性,生技研發工程師,35歲. 13. 蔡先生. 男性,機械工程師,65歲. 14. 方先生. 男性,水電工程師,34歲. 15. 蘇小姐. 女性,家管,30歲. 16. 林先生. 男性,服務業,38歲. 17. 王先生. 男性,學生,28歲. 18. 莫先生. 男性,學生,24歲. 19. 蘇先生. 男性,文藝工作者,40歲. 20. 林先生. 男性,公務員,33歲. 21. 周小姐. 女性,學生,22歲. 22. 朱小姐. 女性,記者,39歲. 23. 李先生. 男性,公務員,34歲. 24. 鍾先生. 男性,學校行政,51歲. 25. 鄭小姐. 女性,學校行政,49歲. 26. 許小姐. 女性,學生,21歲. 27. 楊小姐. 女性,學生,20歲 9.

(19) 28. 林小姐. 女性,學生,21歲. 29. 許小姐. 女性,學生,20歲. 30. 楊小姐. 女性,學生,23歲. *以上皆是在館內參訪過的人員,本研究徵詢訪談意願,開始訪問,並在訪問後留下訪談意 願書之簽名。. 六、資料分析方法 研究以質性研究的方法進行資料的彙總蒐集,資料透過訪談與相關文獻的蒐集取 得並歸納整理蒐集的資料、分析資料。進行檢查分類和簡化。 實施的步驟為:. 問題形成. 資料蒐集. 資料編碼. 解釋分析. 圖 1- 4,研究實施的步驟(本研究繪製) 一、 資料蒐集與整理方法 將對文學空間內與相關問題之訪談收集後進行編碼分為 A 部分(館務營運) ,B 部分(專家學者對文學空間營運或鍾理和紀念館看法) ,C 部分(30 名到訪遊客訪談 紀錄) 研究者對受訪者的訪談錄音內容轉譯為文字稿,依編碼整理歸類出受訪者對 文學空間觀感的回應。 二、分類歸納 依內容議題加以分類、比較、歸納相同屬性後依序歸類子題、次主題、主題, 保持受訪者原有語意,在同一敘述中表達的意義,藉由歸納選取共通處,再予命名歸 類,形成研究展現的核心。 配合研究者實地參訪紀錄一一分析品牌核心訴求,遊客需求、體驗經濟、與優 劣勢分析理論。. 10.

(20)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分析 本文獻回顧和分析以集體記憶理論探討文學文本,如何作為記憶載體並如何轉換 成為文化創意產業運行的素材架構,以場所精神理論作為解構分析文本地景環境,還 有文學品牌如何建立,本研究主要文學文本為鍾理和先生之創作。並回顧相關對於文 學體驗空間的相關研究案例和體驗經濟理論與優劣勢理論,以便於在研究之後的分 析。. 第一節 文學體驗空間建構對於地方人文的意義 文學代表人對地方的情感與記憶的紀錄,借由文學我們可以了解道每個時代環境 下的人們不同的觀感,包含價值觀,愛情觀,金錢觀,與道德觀等等不同的感受,透 過文學文本的紀錄與閱讀,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地方的文化脈絡與身世,但又有別於 一般的歷史文本只紀錄真實發生的情況,經由文學文本各種的展現方式我們可通古博 今的知道地方的人文思想的始末根本,透過這種對比的展現,造訪者心靈會被觸發或 自發的情緒將與文學體驗空間中產生心靈思想上的互動與對話,進而創造出專屬自我 的獨特感受,在此文學展現的空間裏進行心靈與思緒的再創作。 Agnew(1987)指出「地方」的三個基本面向:「location(區位) 、locale(場所)、 place(地方感)」,作為這三面項紀錄載體的文學創作,也是文化創意產生的重要養 份來源。而「地方感」是指人類對於地方有主觀和情感上的依附,在依附過程中產生 特殊的敘述語言與別表達方式,由個人的身體感官在地方的空間上的移動過程產生個 別的人生體驗,但這種人生體驗又是在共同的集體文化記憶下誕生的個別產物,再經 由特殊的敘述語言與別表達方式,書寫成文學文本,經由讀者去消化吸收解構,再重 新整理為自己本身的一部分。展現的方式可能由紙張、碑文,銘刻在相關的文本裡書 寫過的道路與地景上,形成一種特殊的記憶風景。如鐘理和文學館的笠山農場,屏東 佳冬步月樓的文字展現,這些場域經過人文情感與價值的依附形成特有的文學標記的 體驗空間。 一、文學體驗空間的定義 德國 Worringer (2007)認為人類能夠從藝術中獲取幸福,主要在於人類能夠將 外在世界的個別事物,從變化無常的偶然性中抽取出來,並藉由抽象形式將其化為永 恆。Antoniades(1992)說明: 「當人們對文學作品中描寫的形式和空間元素進行直接 的視覺解釋時,就會產生一種靜態的直譯。當建築作品擺脫了直接描寫,把重點轉移 到文學作品的氣氛、空間環境、和整體要素的抽象交流上時,就會產生一種動態的闡 11.

(21) 釋」。(葉茉俐、林伯賢、徐啟賢,2011) 文學體驗空間為以文學書寫之文本為背景,其空間涵構了「關於文學活動展現的 區域」 , 「作家活動場域」 , 「真實地方場所空間對映作者筆下文本空間之現實虛實交替 的對話場所」之三項性質,視為本研究文學空間的定義並於以下說明。 (一) 「文學體驗空間」包含「關於文學活動常態展現的區域」 例如新北市的「板橋林家花園」, (創立在明治 42 年農曆 2 月於臺北艋舺的台北 瀛社活動領域之一)曾在此舉辦詩社活動,詩詠名園。(許雪姬,2008)而台中市霧 峰的林家花園,那裡曾是櫟社詩社的活動聚會中心。在花蓮松園別館,則是每年的十 一月都有重要的現代作家的定期聚會,台南的台灣文學館則是定期展出各式文學活動 演展,如 2014 年的策展─「澄海波瀾.陳澄波大展」以台灣畫家陳澄波的畫作結合 當代老中青詩人為畫題詩,聯合展出。文學體驗空間也是有文學活動紀錄的歷史空間 (如詩歌朗誦,作文比賽,地方書寫),文人群聚的場域成為重要的文學體驗空間標 的。 (二) 「文學體驗空間」包含「作家寫作生活場域」 如王文興居住過的紀州庵與台北螢橋,鍾理和居住的鍾理和文學館和高雄市美 濃區,詩人余光中所任職的中山大學和歷代文人吟詠的西子灣都是作家生活寫作的場 域,而這些場域隨著歷史的軌跡也有機會重疊不同作家的生活領域,豐富整個文學空 間。Williams(1977)提出感覺結構的看法,說明創作者運用文學語言塑造出地方的 想像,並在其中記錄情感在此期間的流動。張蜀蕙(2007)認為文人融入地方、觀看 地方,也於有意無意間創造屬於他們書寫當地的文本。 Bachelard(1957)的著作《空間詩學》裡認為我們依戀某一特定地點,必有著幽 微的暗影(nuances) ,種種深層私密的本質,我們如何敘說這種私密的感覺,如何的 為這空間命名,這空間經過命名就成一種文學體驗空間的必要元素,讓田野的鄉土地 圖刻在我們的靈魂深處。Miller(1992)提出「地誌“topography”一詞揉合了希臘文地 方(topos)與書寫(graphein)二字而成」,因此關於地誌的定義:「乃有關一個特定 地方的書寫,並具細靡遺的描繪」,而每次地誌的書寫都是因應當時情況而作,景物 本身容許著無數個潛在的地誌(張蜀蕙,2007)。 文學文本所書寫出的地誌往往照見現實地景的一隅文學體驗空間,這樣的文學 體驗空間常常是提供來者想像與閱讀的可能。 (三) 「文學體驗空間」包含「真實場所」空間對映「文本空間」虛實對話場所 「虛實對話場所」為作者是否親臨於真實場域地景的在場,或不在場的書寫情況 12.

(22) (只憑想像或既有資料與圖片去書寫的記憶空間),而文本通常涵構真實與虛構的交 錯的記憶空間。. 圖 1- 5 文學體驗空間的創作構成(本研究繪製) 1、 文本中作者實際親臨過真實地景的“在場”描寫元素討論 (1). 感覺書寫的探討 Williams( 1973)提出感覺結構,感覺結構的形成過程來自世代的文化元素的 傳承與地方場域與時空的的變遷結果。當地方場域透過作者親臨與書寫,感覺結構的 形成過程可以明白的詮釋地方感與文學書寫歷程結構的關聯性。清末名文學大師王國 維(1996)說明作家在進行文學作品的景物寫實時,可以分成兩種狀態,一種是將自 我心思完全融化於描述景物的風景之中,藉由周遭景物真實情況的運作,擷取與自己 心靈互動的片段風景,去描述對此空間感受的「無我之境」,另一種則是藉由作者本 身的心思,在文學作品的真實景物裡進行心靈活動,並將自己心靈活動後的結果,主 觀的將自己的思想反映在真實的景態空間中的「有我之境」。 (2). 以文學對應場所精神的空間來看 朱光潛(1988)認為詩人和藝術家都有「設身處地」,「體物入微」的本領,所 以在閱讀他們所創作的詩或藝術品的同時,霎時覺得有如鑽進他們的心中,親自享受 他們所體會之生命、領略其情感。 文學大師王國維(1996)在《人間詞話》論說: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 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這說明心靈對於場所 空間之實體本質的感受,在客觀的情況維持下去作深入的互動,將自我的精神感動充 13.

(23) 斥其所在場所空間之中。文本書寫創作中之幻想世界的成形一般經常牽涉到不同感知 的方式,這些感知在現實世界中無實現的可能性,而擔任批判現實之重責,而優秀的 虛構創作也往往以真實場景為建構模型與基礎,置入次世界的奇幻想像的創作。 朱光潛(1988):「苦悶起於人生對於「有限」的不滿,幻想就是人生對於「無 限」的尋求。」. 這種對幻想追求的渴望,是創作者與閱讀者重要的心靈調適排解之. 需求。 2、 作者與書寫場域互動的心靈殿堂 Bachelard(1957) 《空間詩學》認為當我們與空間取得親密與私密感時,無論這 種感受是真實、想像的,都會將這樣的感受加以命名與詮釋,賦予該空間場域意義。 然而,這樣的空間並非只是應對真實事物與景觀的描寫,更是作者在心靈運作過後的 思想暴動在有意或無意的情況下投射出對空間真實或非真實的感受書寫,進而賦予空 間創作出一種獨特的氛圍領域。 3、 文學體驗空間的定義小結 就以上論述,研究者歸納實際地景是文學體驗空間的硬體設施,而作家的故事創 作文本與讀者的思想心靈是文學空間的軟體,缺乏其一就無法構成文學體驗空間。而 以上的內涵定義以及例證說明,可確定本研究的文學體驗空間意義之基本定位,透過 此定位可以確例文學空間的基本模型以利研究之進行。 二、 「場所精神」與文學體驗空間之關係 Norberg-Schulz(1980)認為「場所精神」源為古羅馬人的信仰,每一獨立的物 體都有自己的靈魂守護神靈這種靈魂賦予人和場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隨人與場所左右, 同時決定了它們的特性和本質。「場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築物賦予場所的特質 並使這些特質和人產生親密的精神關係去明白場所建築基本的使命。而文學文本正能 帶領我們進入文本所書寫的專屬之感觀世界「場所精神」 。正如 Norberg-Schulz(1980) 「場所精神」書中所說;只有在個人對事物產生情感關係,方能建構個人對事物的認 知。而所謂「場所」,包括靜態的山川地景和幾何圖形、建築羅列以及動態的聲音、氣 息、氣味、潮濕、乾燥感覺等。其中大自然的氣候變化、月亮的陰晴圓缺、太陽的炙 熱刺眼或馨和溫暖、均為空間意象的呈現方式。在文學文本中,空間意象經過書寫者 以文字化過程,符號的陳列編排使得同一物件被賦予不同的認知與感受記憶;再透過 閱聽者解讀符號後,更跳脫物件本身單純表述,自然承載了生動豐富的意涵。空間表 述的符號並不僅限於自然或人文地景、具體設備建築物,或視覺範疇內可見物體、色 彩。空間硬體結構之外尚有音樂背景、氣氛,和抽象的或視覺範疇所不能接觸到的, 如:聲音、氣味、氛圍、感覺等等(開一心,2006)。 同時,空間也與人互為影響,因而具備所謂的「場所精神」形成個人特殊文學 14.

(24) 記憶的場域也就是構成文學體驗空間的重要背景與因素。而遊客來到紀念館參觀,除 了學習並從展示本身追求娛樂休憩感受外,尚有購物、飲食與社交…等面向的體驗需 求。如紀念館呈現的藍衫、粄條、菸樓模型、曾經種過的咖啡等等在文本與真實場所 發生的事物。. 三、文學體驗空間的集體記憶與地方感 (一) 集體記憶理論 Halbwachs(1992)認為我們的回憶是有集體特性,並經由第三者的人事、物、喚 醒我們的腦海記憶庫中的回憶,而個人回憶往往是依附一個框架被保存下來的,並與 他人的人事、物之個人回憶相互重疊。books(2012)認為我們可以經由故地故人見 面或者舊地重遊的回憶之中獲得愉悅感,透過社會性的相互重疊,藉由社會集體記憶 的相互聯結,瀏覽故事或文本載體,必也能獲得喚醒部分個人記憶的喜悅感並發覺而 有體悟。 Assmann(2006)認為文化記憶來自個人記憶視野的形成,以一個生物有幾體的 腦神經慨念,文字與圖像等載體資訊能刺激腦神經網路的記憶,而記憶必須由三個協 同工作的部分相互作用構成;分別是載體、環境、架構,總體的記憶可分為三個維度: 表 2- 1. Assmann 記憶三維度的運作(本研究整理). 記憶維度. 1. 神經記憶維度. 2. 社會記憶維度. 3. 文化記憶維度. 載體. 透過個體大腦記錄. 社會交際與交流經驗. 符號媒介所代表的意義. 環境. 社會交際與交流經驗. 個體大腦記錄的價值觀. 社會交際形成的狀態. 架構. 符號媒介的傳遞與接 收. 符號媒介的傳遞與接收. 社會上個體大腦人事、物之 個人回憶之相互重疊. 神經記 憶維度 社會記 憶維度 文化記憶 維度. 圖 2- 1 記憶運作的關聯圖(本研究繪製). 15.

(25) 就依鍾理和的作品笠山農場來看,鍾理和的時代記憶是他的文學創作,其文學記 憶的載體是笠山的自然環境,而遊客體驗的是整體在笠山呈現的整體之文化架構。 (二) 「地方感」 Agnew(1987)說明地方感是當人類在主觀與情感的依附中,由個人的身體感 官在地方的空間上的移動過程產生個別的人生體驗,地方感往往可以在優秀成功的文 學文本或電影劇情裡被喚醒,地方感是來自我們最熟悉的生活經驗,而這種人生體驗 又是在共同的集體文化記憶下誕生的個別產物,經由特殊的敘述語言與別表達方式書 寫成文學文本,並且可經由閱讀者去消化吸收解構,再重新整理為自己本身的記憶, 展現的方式可能由紙本文本,電影或音樂,碑文銘刻在相關的文本裡書寫過的道路與 地景上形成一種特殊的記憶風景,這種記憶風景就如段義孚(1997)所說:「認識空 間並賦予價值,混沌不分的空間就變成了地方」,而隨著時代的變動,地景與社會文 化記憶的變動就像生態有機體的想像;如同一張不斷刮除複寫的羊皮紙將過去書寫殘 餘的深刻痕跡結合被書寫在上面新紀錄雜揉成現今的記憶樣貌,這就是文化與地景的 產生特性。 (Sauer,1962)而地方感對於文學空間而言視一種建構文學架構的重要元 素,一塊土地經由人類的遷移與居住產生記憶與親密感,透過視覺與長期的經驗和接 觸意象產生觀念與符號意義的給予產生認同感,安全感並對所居住的土地之關懷。. 居住. 經驗與. 地方認同與. 書寫. 賦予意義. 關懷. 創作. 文學體 驗空間. 閱讀與 傳承. 圖 2- 2 地方感與文學體驗空間的關聯(本研究整理). (三) 集體記憶與文學文本和文學體驗空間的關係 記憶透過載體和符號媒介,代替人有限的壽命,流傳於世,藉由文學的書寫,建 構營造作者個人對環境的想像每個時代環境下的人們不同的觀感,包含價值觀,愛情 觀,金錢觀,與道德觀等不同的感受,透過文學文本的紀錄與閱讀,我們可以了解到 一個地方的文化脈絡與身世,造訪者心靈將被觸發或自發的情緒將與文學空間產生心 靈互動與對話,進而創造出專屬自我的獨特感受,訪客並在此體驗文學的展現空間裏 進行心靈與思緒的再創作。. 16.

(26)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學體驗空間. 英國最早在 1997 年提出「創意產業」 (Creative Industry)一詞,首創籌設了「創 意產業籌備小組」,針對文化與創意面進行產業發展政策。 英國定義創意產業是「結合創造力、技術和天賦,有潛能利用智慧財產來增加財 富和就業的產業」 ,範圍包括了 13 種產業:建築、工藝品、設計、古董、時尚設計、 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廣告、電影、媒體及電腦遊戲出版、軟體及電視廣播影 視。 「文化創意產業」,最早由我國行政院於 2002 年 5 月依照「挑戰 2008:國家發展 重點計畫」的子計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所提出定名。根據經濟部文化創意產 業推動辦公室目前定義,是指「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的形成與運用, 具有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升的行業」。台灣的「文化創 意產業」在英國所定義的「創意產業」前又再加上了「文化」 。把「文化產業」 (Cultural Industries )與「創意產業」(Creative Industries)結合成一體。而文學產出與文學生 活規劃是屬於一種文創生活,和文學社區營造的內涵。照我國文創基本法所示,文學 空間的營造符合文創基本法裡的創意生活部分(林慧如,2008)。 一、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學體驗空間的關係 文化創意產業講求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是將文化價值轉換成具有商業及經 濟價值的實際行為,並且賦予一般產業的內涵厚度,文學空間的營造,是將文化透過 商品化,展演活動等具體呈現,將時空與場所的特殊體驗包裝成一種實質產出,透過 集體記憶(Halbwachs,1992)去建構社會與個體與的文學體驗,透過文學體驗的模 式去紀載傳承美好的文學思想,並藉由傳承的過程與協助傳承的勞務中去獲取利益和 發展經濟。 Throsby(2003)提出同心圓模型(concentric circles model) 。他將文化創意產業 劃分為 3 圈同心圓。最內圈的「核心產業」為具有創造性藝術的產業,如:音樂、舞 蹈、文學等;向外擴展的是藝術成分較低但具有高度文化意志的「支援性產業」,如 書籍及雜誌出版、電視及廣播等;最外圈則是「週邊性產業」,如廣告、觀光等。 其中文學的體驗空間屬於創意生活部分,為文學與觀眾的溝通場域。從目的來 看,空間展示是教育傳承場域,也是觀眾學習的場所,文學紀念館透過的展示文本詮 釋與觀眾溝通,達成博物館的教育使命(呂理政,1999)。. 17.

(27) 二、文學體驗空間的展演型態 Ambrose & Paine(1993)將展示中的視覺刺激區分為平面及立體;平面的視覺 刺激可來自圖表、繪圖、插畫等,也包括立體的物件、藝術作品、標本、模型等。展 示媒體依據其型態可區分為靜態展示媒體與動態展示媒體。靜態展示媒體包含模型、 照片、圖表、生態造景、圖片等;動態展示媒體則包括影片、互動軟體、互動裝置、 演示、語音等。 Knutson(2004)提出的「博物館學習模式」,主張學習即是對話闡釋,觀眾針 對展示內容的對話闡釋越加精緻化,則觀眾的學習越為加深或加廣,而觀眾的身分認 同、解釋參與學習環境皆為影響博物館觀眾對話的因素。(呂憶皖,2015) 觀眾從展示接收訊息,主要透過以下三種管道:1.文字語言(words) :包括聽和 讀,最需要花費精力和心智處理以獲取意義。2.感官(sensation) :味覺、觸覺、嗅覺、 聽覺,透過感官是較立即且容易產生聯想的方式。3.圖像(image) :意指各種視覺刺 激物,其所產生的印象最為深刻(Dean,1994)。 而本研究目標鍾理和紀念館是屬於文學博物館的性質展出如何透過觀眾感官去 與民眾對話是本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文化創意的文學產業鏈與生態博物館 傳統的文學產業鏈為單純的寫作與出書發行,但在文創體驗經濟的時代,必需跨 界結合多媒體、電影網路、觀光旅遊等異業結合,除了書籍的販售,更是販售一種文 學體驗的消費空間。 1. 生態博物館 生態博物館起源於 1970 年代的法國,其產生的過程在於保存古蹟與自然生態與 現代生活結合,目的是在保存與發展地方文化。生態博物館有別於傳統博物館是以建 築物為主要操作的個體,走出傳統博物館以建築物為操作標的的概念, 範圍涵蓋建 築物與周邊空間環境與聚落場域,接近常民生活的關照面向,透過居民參與的互動模 式,在規劃、設計架構上,建構了有別於單體建築及單一館舍的操作(邱世昌,2011)。 生態博物館的展設理念擴及整個社區以及人文、生活、環境景觀的連結,其觀點 也試圖連結與社區發展、營造的關聯。生態博物館包含了週邊的建築與人文景觀,透 過居民互相參與的互動模式,保存與聯結居民所生活的在地文化,活化整體生態博物 館的空間與擴大範圍,深及社區核心文化的推動,促進地方的發展(羅欣怡,1998)。 如同鍾理和文學紀念館開發出涉入在周遭社區的文學小旅遊,與鏈結社區的鍾理 和文學步道,正逐漸形成一條文學生態的體驗產業鏈,如下圖所示,是從空間內容的 建構到周邊商品的開發進入到訪客參與和體驗感受,並藉此達到收益與迴響。. 18.

(28) 文學空間 內容建構. 周邊商品 的開發. 訪客參 與. 體驗與 感受. 收益與 迴響. 圖 2- 3 文學空間的文學體驗產業鏈(本研究整理). 第三節. 文學體驗空間營造案例分析. 文學代表一種人對所屬空間的人文想像,當旅訪者造訪文學所營造的場域 時,在體會作者文義情境的狀況下,便將自己置入作者創作情境的敘述的感覺與情感 上的重疊,進而產生實地閱讀文本景態的奇妙體驗。「地方」是建立於人和地方的情 感聯繫,強調的是主體性和經驗,藉由文學空間的體驗,可以穿梭作者與地方的人文 想像。藉由作者敏睿的特殊感官,以文學作品賦予人文地理具現的認知場域,給與旅 行者再建構空間的一種遊戲與扮演的趣味,刺激著文學空間體驗者的感官與心靈思考 再建構自我對場域特殊感受。按圖索驥於文學作品的陳述地方的景觀與其代表的時代 意義和世界觀,成為當時景物與心靈官感的文化符號的展演,是人類思維演變的軌跡 與一種不以建築形式呈現的人文博物館,故旅訪者透過對文學地景空間的旅行體驗與 閱讀,某地的場所精神時,便可安置自我的神思,完成一種歸屬感與扮演場域角色的 成就感。 在地方文化生活圈中,如何推廣紀念館,建立其形象,有意識地建構當地社會 之集體記憶,進而與當地居民互動,提升當地文化凝聚力,並建構想像的共同體。本 研究以台灣文學館,紀州庵,賴和紀念館,八卦山文學步道,鹽水台灣詩路,台灣文 學步道,葉石濤文學紀念館為範圍進行直接或參與觀察。 一、文學步道 (一) 竹田驛站客家文學步道 竹田驛站本為台鐵竹田車站,建於 1991 年,全棟為木質的日式建築,一旁 有池上一郎文庫,客家文學步道為 2015 年整修增設,內含近代與現代客家作家 鍾永豐,吳錦發,利玉芳,鍾理和,曾寬等十多位作者。 屏東縣政府整修驛站增設客家文學步道其目的在於活化社區,經作者實際參與 體驗,整體步道空間的規劃以客家作家之作品為主,其作品陳示方式以金屬鏤空的形 態呈現。依體驗經濟的觀點,整體規劃以六堆客家文學作品為主題,在中堆竹田除了 客家文化氣息之外,也添入現代客家文學的文本記憶,意圖增值文化記憶的厚度,在 19.

(29) 空間對話方面作家文本以隨興散落金屬片鏤雕文字立在大石或牆上的方式呈現,整體 感受經驗處在祥和愉快的環境,但竹田車站除客家文化氣息以外,還有池上一郎先生 與水谷女士夫妻情深的愛情故事,沒有利用文學的宣染力去營造邀請竹田地區作家去 進行社區的創作,進行居民的地方參與。如展出之一的文學家曾寬,為出身在竹田地 區的客家作家,現年 76 歲,平生致力於文學創作,呈現的作品《富庶海岸》一文的 展出感受為字詞美麗,充滿力量,筆者認為在推廣文學的角度方面是有利推行的,但 在地方文化記憶的保存角度來看,讓人有種感覺這樣的步道文本,也可移植在客家六 堆中任何地區,相對於竹田驛站本身的意像的記憶保存似乎無太緊要的關聯性。 (二) 鹽水台灣詩路 台灣詩路共收集 67 位台灣詩人,共 99 首作品,由愛好台灣文學的鹽水田寮 里的林明堃先生獲內政部社區營造計畫補助建設出彰顯台灣詩文的社區場域。詩 作選入戒嚴時期詩人對強權的抗爭的精神之作品,如陳秀喜的詩作〈泥土欲言無 語〉,與世平等無爭的暗喻,控訴強權的不公不義對不起這片泥土。 台灣詩路在環境方面其展出地點處在一個極為傳統的田郊社區,在筆者遊歷 過程,感受一種傳統南台灣的鄉間小徑,此步道為鹽水田寮里社區營造計畫的重 要主題,展式主題為台灣現代詩詩人的創作,詩文由陶片如圖燒製成竹簡形式, 並鑲崁紅磚而成高低起伏的波浪狀,常年如新。詩路兩旁設有木棉樹,展示詩作 彰顯台灣人堅毅不畏強權、世間風浪、勇渡黑水溝的精神,詩路整體空間帶給人 緩慢悠閒的感覺,一邊閱讀詩作一邊感田野鄉間的風光,讓台灣文學走入社區鄉 土之中,給予人一種特殊的感受記憶,在一邊漫步在紅磚陶瓦的詩路之中,一邊 冥想感受當時 67 位台灣詩人創作下的文本集體記憶。 (三) 八卦山文學步道 八卦山文學步道設立於民國九十年,由本地作家康原先生提出,在奔走之下在 八卦山麓建立選入台灣史上重要作家作品與簡介,並以銅碑的方式設立在文步道上。 以簡易涼亭的方式,銅板銘入詩詞文字,一面是作家作品,一面是作者生平介紹。展 示主題是以 12 位彰化作家的作品為主,在環境方面,步道位於通往八卦山大佛的山 麓的山坡中,碑前立有石檯可供人歇腳,在休息之餘可以品賞前人文學作品,在體驗 感受方面,碑文設計讓人感覺嚴肅冰冷,親近感稍嫌不足,四方冰冷的造型,恐怕無 法吸引青少年產生興趣,很容易忽略走過,無法對碑文產生有效的互動,八卦山文學 步道原是日治時期彰化神社的參拜道,但卻沒看到運用此文化記憶資產的跡象。 二、台灣之作家文學性展覽館之展演比較. 20.

(30) (一)葉石濤文學紀念館館內展設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這是被尊稱為台灣文學之父葉石濤先生的名句,在 2012 葉石濤先生過世三年後,葉石濤文學紀念館正式由台南市文化局成立,據研究者觀察, 全館共分兩層展示,第一層為主要展示區,展示葉老生平著作,獎杯、生平事蹟勳章, 文學地景介紹等。二樓有葉老書房,模擬展出葉老生前的生活空間的樣態,台南府城 是葉老的原鄉記憶,葉石濤於 1925 年 11 月 25 日出生在台南府城四平境打銀街,今 民權路與忠義路路口附近,從事文學創作超過 60 年,出版書籍超過 100 本,主要作 品有小說,文學評論,還有被視為台灣文學史始頁指標的台灣文學史綱,開啟了台灣 文學研究的先河,位於一樓的文學地景分布圖對應葉老作品文本的對照展示,遊客可 以參考這些對照,藉由走訪在這些地景裡,一一感受葉石濤的文學世界場域,在體驗 感受部分,展示主題充分展示葉老生平功勳、著作與葉老的原鄉記憶,研究者可充分 在展示之中與葉石濤的精神進行心靈對話。 研究者在本研究參訪的路線是 2015 年 8 月 29 日中西區之二的文學路線,其路線 由葉石濤文學館出發,旅行主題是以葉石濤的生活和文學作品提到的場域.路途經過 葉老居住的孔廟老街生活圈,童年就讀的末廣公學校(今忠義國小)、文學文本裡提 到的忠烈祠、台南地方法院(兵馬營街連雅堂故居) 、台南監獄、稅捐處,、大南門、 廣播電台、桶盤線、台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自來水機構、台南女中、台南大學、 小南門、大埔街、延平郡王祠、順生醫院、萬川餅舖、城隍爺廟、高砂町(民權路一 段之一帶)、公會堂、公園路的太平境教會等等文學文本上所記錄的景點,配合陳正 雄先生的導覽將葉石濤的生平與地景歷史細數詳盡,如圖 2-4. 陳正雄先生中西區,. 陳正雄先生講解孔廟地區與葉石濤家族的地域關係,以及葉石濤先生在情竇初開時對 一名女子的愛慕之戀。讓實地參與的人,在實地感受葉老的創作所提供養分的生活領 域、與文學背景。. 21.

(31) 圖 2- 4 陳正雄先生中西區,陳正雄先生導覽,孔廟前講解(本研究拍攝) (二)賴和紀念館 於 1995 由賴和基金會設立於彰化市中正路一段 242 號 4 樓,其址也是賴和醫館 舊址的一部分,據了解,賴和先生在為人診病的的同時,一方面也觀察市井小人物的 生活,並將他們的故事寫進小說裡,造就了台灣經典著作《一稈秤仔》館內所展示的 主題是賴和著作與生平事蹟,除了賴和先生的字跡與手稿,賴和紀念館也展示了賴和 先生行醫的工具與藏書,整館展廳只有四樓一層設置簡單但展示物品手稿齊全明瞭, 可以體會賴和為民爭利不畏政體強權的精神,以環境空間構面來看賴和醫館的原貌因 應地方政府開闢中民街政策加上興建和園大樓已經被拆除,導致後來紀念館的設立只 能在原址相關的和園大樓之中,經觀察,館區大門完全被掩沒在鬧市攤販之中,若不 細看,實屬與一般大樓的招牌無異。要進入館內參訪,除了在活動期間,其餘時段需 與館內人員聯繫,就單以館展方式,不算是一個優質的展演場域,似乎因為如此,在 筆者觀察,賴和紀念館積極向館外領域發展活動,把經費投入於文學旅行義工導覽員 的培訓,積極籌劃,將賴和文學的展演,由室內走向室外,由靜態的視覺陳列轉成動 態的室外文本導覽講解,意指讓整個彰化市都變成賴和的文學館。 本研究參與活動案例為 2015 年 5 月 23 日、30 日舉辦的<跟著賴和去旅行>, 其小旅行分四個梯次與副主題,每副主題含蓋半天行程,含蓋了賴和文本裡所描述的 彰化古城古廟,文學家聚會的據點,彰化市裡重要的歷史記憶與古蹟。參與民眾經過 文學旅行,可使文本建構的思想與彰化市的歷史記憶更能有效的傳承。本次參與觀察 的旅程為 2015 年 5 月 23 日〈彰化娛樂小旅行-巷弄中感受彰化的心跳〉之副主題旅 程,小旅行由彰化火車站旁的台灣大戲院集合出發經過文創意味趣生的小西街、裝著 老相片鐵窗的紅葉旅社、彰化文人雅士匯集的高賓閣飯店,經歷萬芳戲院舊址、西門 福德祠、聖王廟、慶豐宮、開化寺、慶安宮、孔廟、彰化東門、彰化公會堂、彰化公 22.

(32) 園、武德殿、彰化座,等歷史及文學場景。在整個旅行的體驗感受方面,全程活動導 覽的講解由四至五個解說員,依照參訪的地景,詳細解說地景的時空背景,並且進行 賴和文學文本所記錄的相關文章的節錄朗誦,每位導覽人員都經歷挑選與八個月的密 集訓練。如圖 2-5 導覽員在武德殿配合賴和著作文本與歷史照片進行導覽講解實況, 令人印象感受非常深刻。. 圖 2- 5 導覽員在武德殿導覽講解實況(本研究拍攝) (三)紀州庵 「紀州庵」位居台北市城南,同安街底的國定古蹟建築,在環境歷史背景的記 憶資產方面來看, 「紀州庵」在日據時期曾為日式料亭,原主人為平松家一族,於 1897 年開業取名紀州庵,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紀州庵,轉為公教人員眷舍,名作家王文興 也是在此時期,自八歲到二十四歲成長於「紀州庵」,「紀州庵」於 2004 年被訂為國 定古蹟,輻射出去,涵括同安街、鄰近的廈門街、金門街、牯嶺街,遠至師大與台大 學區,包括「藍星詩社」 、 《文學雜誌》 、 《現代文學》 、 《草原》 、 《大學》雜誌等的發源 地,「中國文藝協會」、《國語日報》等文藝機構,純文學、洪範、爾雅、遠流等出版 社,林海音、林良、余光中、王文興、隱地等,都在此拓展文學理想,這裡也是王文 興小時候居住過的生活場域,是台灣戰後文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場域,在體驗感受 的方面來看,其展演的方式有文學講座,文學旅行、圖片、手稿影音、文學模型家變 的展出,如圖 2-6 名作家王文興先生之紀州庵敘事播放影音與紀州庵家變場景模型, 但都是置於館內某隅沒有整體規劃的策展。「紀州庵新館」以「紀州庵文學森林」為 名,委外由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館內提供文學創意餐飲,讓人可以感受濃厚文 學背景氛圍,館內販賣文學書集,文創商品,但似乎沒有效的利用文化記憶豐富資產 去進行館內展演規劃,館方規劃的展演偏向文學的活動與講座,就以體驗經濟的論點 來看,展示體驗的主題流於籠統不明確,從外觀看就只是一座日式建築,對於重大歷 史關鍵王文興一家之居住的背景沒有大力著墨發揮其歷史厚度的策展。讓研究者無法 對此文學體驗空間產生地方感與文化記憶上的認同與有效的對話。. 23.

(33) 圖 2- 6 名作家王文興先生之紀州庵敘事播 圖 2- 7 紀州庵家變場景模型(本研究拍攝) 放影音(本研究拍攝) 一、台灣文學館展設 (一)研究案例與詩燈 台灣文學館原為日據台南州廳為台灣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國家及文學博物館, 蒐藏展演範圍為原住民、明鄭、清領、日治、至現代文學作品與台灣文學之相關活動, 定期展出各式不同主題的文學作品作家手稿與多媒體互動之策展提供參訪。文學館位 處在古蹟韻味濃厚的台南市,附近就是知名的全台首學台南孔廟,全棟建築有八十餘 年歷史,與文化資產保存中心同建築群比鄰而設,在研究者多次走訪館內展設,展示 設方式有投影互動,觸控互動,模型光影互動,其展示視覺聲光效果之品質經費非其 他一般文學紀念館可所比擬。 在體驗感受部分,台灣文學館屬於國定古蹟,詩燈圍繞在文學館周邊圍牆如所示 日景與夜景皆有不同風貌,展設主題以台灣文學為主,選出與台灣記憶最密切相關的 優秀文學作品,圍巡文學館一週。可以體驗到詩詞文章之美,也一併感受日式巴洛克 建築之風華。館內文學展設的光影互動模型,利用投影原理,由互動者操縱可移燈座 順著既有軌道水平移動,當燈光照到模型,白牆上就會產生模型與壓克力板上文字的 影子,隨著燈源移動製造閱讀與空間變遷感,整體展設體驗設計與遊客產生驚豔的互 動與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利用模型不需太多經費就能造成動畫感的巧思,實在讓人 驚嘆,讓研究者想起,這種展演的方式類似傳統的皮影戲,當光源照在文上,文本上 的影子就會與模型的建築融入在一起,像這樣的應用也許能用於夜間的大型策展上。. 24.

(34) 第四節. 日本伊豆與四國和波蘭克拉科夫與英國莎士比亞故居的文學空. 間展演營運案例 一、日本文學體驗空間元素案例分析 本研究所論案例採取文獻或次級資料收集為主並進行資料分析與探討,藉由日 本與歐洲文學之都的優秀案例分析,得到文學資產的有效之創意運用方式。 (一) 東京文學散步一書的文學行程規劃 在東京文學散步一書的所提供的文學路線中,由於日本東京文學名人場所較集 中,所以很容易規劃成一段文學旅行,路線會經過日本重要作家的故居或文學場景, 如森鷗外+夏目漱石之旅,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之旅,在體驗感受主題來看,步道 路線的主題為東京的文學之旅,書中呈現規劃出一條條文學步道,因對文學家的重視, 東京街頭可以看到文學地景的牌碑,或標示出這是哪個重要作家的生活領域,這是在 台灣無法見到的景象,文學意像的告示與碑牌充斥在東京的大街小巷之中,在下一個 街頭轉角,人來人往的街口,車水馬龍就可以看到文學意像的裝置呈獻(神保町文學 散步俱樂部著,陳柏瑤譯,2013)。這感覺與「紀州庵」文學聚落的集中很相似,可用 此書為借鏡規劃出專屬於台北的文學散步。 (二) 日本四國道後市的少爺古董火車 夏目漱石是日本曾印在日本千元紙鈔上的重要作家,而日本四國道後市作為夏目 漱石《少爺》的文學地景,成功的將文學作為城市行銷與體驗,並打造文本故事裡的 少爺所駕駛的古董火車行駛街道上,讓人可以實際體驗文本所敘述的精神空間。夏目 漱石於 1962 年發表《少爺》於杜鵑雜誌,作者以在四國道後市教書的經驗做為背景, 用《少爺》裡故事的主人翁性情正直率真,不懂迎和世事到非常理能所思的地步,來 諷刺社會上虛偽迎逢的醜惡現象。全篇小說行文流暢易懂,詼諧幽默趣味橫生,成為 近代日本國民必讀的文學作品。文章文本提到主角常常搭著火車去洗溫泉,在故事末 期主角也棄辭教職,去做了火車駕駛員。日本四國道後市運用此文學上的共同記憶打 造出穿梭在道後市街道中,富有文創觀光與體驗經濟價值的少爺列車,如圖 2- 8 所示, 如果台灣也能重現鍾理和先生所搭的五分車列車,也許也能重現台灣文學的觀光熱 潮。. 25.

(35) 圖 2- 8 到夏目漱石與日本四國道後市的少爺古董火車(資料來源:網路搜尋)。 (三) 伊豆半島的《伊豆舞孃》 《伊豆舞孃》,故事發生在伊豆半島的天城山溫泉鄉的愛情故事,是日本文豪川 端康成的名作,在 1927 年三月,由金星堂出版,一出版變普獲青睞,造成轟動迴響, 也曾被翻拍為電影,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作。伊豆舞孃敘述來自日本的高校生川島利用 短暫的假期到伊豆半島旅行,來到天城山步道時邂逅了舞孃薰子的愛情故事,最後卻 因事故分離而永遠分別兩地。伊豆舞孃的文學文本前後共六次被翻拍成電影,成為近 代日本國民的共同記憶。在展現主題方面,日本針對伊豆舞孃設有伊豆舞孃號的專屬 觀光列車,和觀光巴士,在天城山步道方面,設有伊豆舞孃故事情景雕像。 (陳銘磻, 2012) 這是台灣方面無法看到對文學資產有效的規劃與提供體驗的展現舞台,台灣 政府對作家的友善與重視程度也不及日本,研究者認為這是台灣的「文學財」無法有效 被開發的原因,而文學代表一個深思過地方感與場所精神的記憶,台灣無法有效發揮 優秀作家的文學作品在街頭或文化創意觀光的體驗展現,是讓筆者感到惋惜的地方。 (四) 源氏物語博物館 源氏物語博物館位於京都日本京都府宇治東內 45-26 號,2004 年日本發行了源式 物語紙鈔,由於華麗特別,成為日本國民珍藏的目標,市面上不見流通,藉由 2000 圓日幣,對外可宣揚日本文化,對內可提升國民文學素養, 《源氏物語》是 11 世紀初 葉、平安時代中葉寫成的長篇小說,共由 54 卷組成。作者是日本第一位女作家紫式 部,為一部描寫王朝情愛故事的名作,主角美男子光源氏在宮廷裡與諸多位女子思慕, 相戀,思情,文詞婉約優美,心理描寫細膩動人,對日本以後的作品產生了巨大的影 響,如三島由紀夫的豐饒之海的第一部<春之雪>,表現出貴族生活的纖細、柔軟, 川端康城評價價為現代版的源式物語。依《我在京都巡訪文學足跡》一書的記錄(陳 銘磻,2012) ,整體展示主題重現了平安時期的貴族生活,並且將故事情景運用人偶, 燈光投影,燈箱、大量玻璃帷幕、彩繪打造的夢幻迴廊,營造出源式物語的世界,讓 人深刻體驗,並且嘆為觀止。筆者認為台灣的文學策展也可以參考源氏物語博物館的 26.

(36) 模式做為借鏡,打造一個能讓參訪者融入參訪的體驗空間。. 圖 2- 9《源氏物語》文本呈現方式(資料來源:網路搜尋). 二、波蘭(Cities of Literature)克拉科夫文學體驗空間展演案例 歐洲文學之都(Cities of Literature)克拉科夫 Historic Centre of Krakow 歷史中心 Krakow 為波蘭舊都,次於華沙的城市。作為產出多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重要場所, 人口雖只有 75 萬人、面積 327 平方公里,卻有近 80 間書店,以及 30 間左右的古董書 店,當然也包括了 1610 年以來全歐洲第一間書店(榮芳杰,2014)。 (一) 克拉科夫文學體驗行銷和導覽方式 在屏東大學的「部落講座研習營」的活動演講中榮芳杰教授(2014)指出在歐 洲文學之都(Cities of Literature)克拉科夫的案例,在文學之都可用 QR 碼拉出當地 的知名著作家相關資料,利用平版電腦的電子地圖找到各作家的人文紀念景點。在手 機與平板電腦普及化的今天,運用科技進行自助導覽似乎是一種趨勢,將文學城市的 文學景點運用專屬的手機語音程式去進行導覽,可以節省許多人力成本,一方面也可 以在線上閱讀文學文本與了解作家生平,但在體驗感受方面來看,手機語音導覽可能 不及真人導覽具有即時互動、交談所產生的溫度,但有時在文學閱讀上每個人閱讀文 本的腳步與快慢都有不同節奏,研究者將手機語音導覽,做為閱讀文學文本的一種方 式,而將真人導覽視為一種滿足社交需求的文學消費行為。 27.

(37) 圖 2- 10 克拉科夫,二維碼與作家雕像(本研究於文化遺產研討會翻攝). 圖 2- 11 克拉科夫文學之都,詩歌節的夜間將詩具投射在古牆(本研究於文化遺產研 討會翻攝). 28.

數據

圖 2- 11 克拉科夫文學之都,詩歌節的夜間將詩具投射在古牆(本研究於文化遺產研 討會翻攝)
圖 2- 11    Pine II.&  Gilmore.(1999)  3S 模型(本研究整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小記者 林詠萱 張宜蓁 賴姸安

訪問 問時 時間 間: :九 九十 十年 年十 十一 一月 月十 十一 一日 日 1 14 4: :0 00 0~ ~1 17 7: :0 00 0.. 訪 訪問 問地 地點 點: :高 高雄 雄市 市左 左營 營葉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答:向東直走 800 公尺再向北直走 200 公尺 練習四

1.統㇐24強項的定義及 參考文獻 成⾧思維按年推展重點 強項 2.帶領教師團隊理念改

根據冉雲華教授〈中國早期禪法的流傳和特點〉一文的研究,中國佛教從第五世紀後期 到第七世紀初,禪法開始在各地流傳開來,大致發展成四個不同的流派: (一)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佛陀紀念館的本館除了一樓規劃有四個常設展廳外,二樓另設 有四個特展展廳,自 2011 年落成後,即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簽署五 年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