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這段論述,先批評當時正流行的那些荒誕、穢褻之作,然後稱讚「龍子猶氏」,

即馮夢龍所輯《喻世明言》諸書「一破今時陋習」。看起來凌濛初贊同這樣的作 品並且受其影響。從「二拍」所建立的寫作範式來看,在娛心與勸懲兩個面向上,

它所強化的反而是勸懲的一面,無論是滔滔不絕的說書人話語,還是因果報應的 邏輯,都偏離了原本娛樂大眾的設定,而導向了勸善懲惡的部分,勸懲的色彩十 分鮮明。

既然如此,凌濛初為何不仿效「三言」,同樣取一個能夠覺世醒心的書名,

卻以娛樂為號召呢?另一方面,許多學者都注意到,「二拍」的內容不乏他所批 評的「穢褻」之作,似乎和他在上述引文的論點有所出入,如此一來不免讓人好 奇,凌濛初的創作心態是否真的有如他在上述引文所述,是因為認同馮夢龍作

「三言」的論點、並且對當時暢銷的荒誕穢褻作品反感,而應書商邀請作小說?

或者他只是為了牟利而創作?然而,凌濛初若僅是一個汲汲營營的商人,為何 要以「勸懲」襯托他的商業意圖,而不擔心故事所含的勸懲成分並不吸引讀者,

反而降低銷售量嗎?其中的矛盾與衝突,應該如何理解?

奇妙的是,「二拍」的出版亦風行一時,顯示「三言」所開闢的市場並非短 暫的曇花一現,而確實投合了部分群眾的胃口,是以他們接受了「二拍」的內 容,並且樂於掏錢購買、閱讀。這樣的情形以現在的標準看來實令人感到困惑 不解:為何充滿大量的議論以及因果報應的情節的作品,會吸引廣大的讀者?

這批讀者的身份為何?是「誰」在看這些小說?又是「哪些人」願意掏錢購買一 本宣揚道德的小說?凌濛初採取此敘事策略的理由何在?除了市場取向以外,

其中是否存在個人主觀意志?因此採取書寫大量「勸懲內容」的策略?於是,對 於擬話本小說的創作以及讀者群體的思考,都引領我們進一步去探究,「二拍」

為何「勸懲」?怎麼「勸懲」?

第二節 文獻回顧

「三言」、「二拍」素來齊名,但在研究上,「三言」的學術成果顯然較後 者豐碩。早期的研究以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最具影響力,此書耙梳「說話」

活動的緣起,考證話本小說的寫作年代,並針對話本集、擬話本集做綜述,對 於話本小說的相關研究功不可沒。他認為「二拍」的產生受「三言」的直接影響,

但凌濛初以「驚奇」為目的,和馮夢龍對世道的關注有別,兩者在思想深度以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群眾關懷等方面不盡相同,前者的藝術成就也遠不如「三言」13。此說點出「三 言」和「二拍」於文學史上評價之差別。平心而論,「三言」在明代小說發展史 上的貢獻、思想內涵、藝術價值等各方面的成就都較「二拍」略勝一籌。不過,

商品性格更為鮮明的「二拍」,最大的文學成就或許不在藝術方面,而在作者有 意識地確立擬話本小說的體例。一個文學形式能夠確立,除了有代表作品外,

也必須具備能與其他文類相區別的完整體制,才能構成一個獨特的文類。擬話 本小說以入話、頭回、正話、結尾連貫的敘事體制做為文體特徵,是因「二拍」

才正式確立。又,「二拍」作為第一部文人獨立編創的擬話本小說集,代表文人 群體投入小說創作的成果,在小說史中的關鍵、影響力其實並不亞於「三言」。

從這一點看來,「二拍」仍有值得關注、討論之處。

關於「二拍」的研究,早期以版本、故事來源、作家事蹟等基礎資料的考察 為主,為學術工作奠定基礎14。文獻研究告一段落後,開始出現針對文本思 想、內容等相關研究。此時的研究不強調「三言」、「二拍」的分別,多半以「三 言」、「二拍」為共同研究範圍。王鴻泰曾分析兩岸學界 50-80 年代「三言」、

「二拍」的研究狀況,指出兩地研究重心截然不同。他認為大陸地區在這段時間 主要受馬列共產觀念影響,格外重視小說的市民性、封建思想等與階級意識相 關的內容。此時的討論焦點圍繞在社會環境如何影響小說的思想、內容,以及 小說所反應出的封建/反封建意識15

宋若雲則將擬話本研究的過程,分為現代以前(1911 年以前,包含近代)、

現代階段(1911 以後至 1949 年)、四九年以後(1949 至 1999 年)三期。16又 將第三期四九年以後的研究情況細分為文革前十七年、文革時期、文革以後新 時期三階段。其中,關於文革前十七年與文革時期研究狀況的敘述與王鴻泰相 同。而大陸地區近代的擬話本小說研究狀況,誠如宋若雲所述:在改革開放新 時期以後進入高峰期。近年來,大陸地區「二拍」的研究已跳脫意識型態的束 縛,出現更多元宏觀的研究成果。有針對作者與文本的專書研究,如透過凌濛

13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頁 398。

14 版本考察如:李田意:〈重印《拍案驚奇》原刊本序〉,收錄於李田意編校:《拍案驚奇》

(香港:友聯出版社,台灣翻印本,1967),頁 1-6。作家事蹟如:葉德均:〈凌濛初事蹟繫年〉

(1947)。故事來源的考證如:譚正壁:《三言兩拍資料》(臺北:里仁書局,1981)、孫楷第:

〈三言二拍源流考〉,《滄州集》(北京:中華書局,1956)。趙景深:《〈拍案驚奇〉的來源 和影響》(1933)、《〈二刻拍案驚奇〉的來源和影響》(1946),另外,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

參考各方研究成果,尤為用心於故事源流考辨、輯錄。

15 王鴻泰:《[三言二拍]的精神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94),頁 15-20。

16 宋若雲:〈擬話本研究:回顧與評述〉,《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2 卷 3 期,總號 47(2002 年 9 月),頁 201-223。

三言二拍一型>>的貞節觀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劉灝:《三 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劉燕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份子的思想變革等層面,分析其商品性格之成因,指出「二拍」在中國小說發展 史上之特殊性。但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的相關研究仍屬消沈。雖然「三言」、「二 拍」、「二拍」的研究在此時已經開出了新方向,近年來鎖定「二拍」為研究對 象的學位論文數量也增加不少,但大部分仍依循傳統的研究方法,以人物、故 事類型的分類等文本解析為主28。或許這也正顯示「二拍」對於人情世態掌握之 豐富,才能提供這麼多種研究素材。

相較之下,期刊論文的發表數量雖然不多,但在研究取徑與問題思考上顯 然更為深入。高桂惠曾先後就《型世言》以及「三言」、「二拍」的內容描寫與 文化、道德闡釋發表兩篇文章29,分析其中「大眾化主體」之構成,既綜合三本 書內在所具有的共同文化意涵,又釐清各自不同的主體性。作者對於「二拍」的 勸懲書寫,認同胡士瑩的觀點,指出凌濛初以「驚奇」為目的而作小說,但隨著 擬話本小說的藝術化與定型過程,道德主體反而愈漸凸顯30。此處指出了「擬話 本小說」的體制對作者創作的影響,不過從作者以解釋背景知識的敘述方式看 來,這樣的觀點是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不過,根據上文所述,擬話本的完整 體制因「二拍」而確立,亦即是說創作過程中,凌氏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可以對體 制進行更動。又,參考「二拍」以前的擬話本小說集,如《六十家小說》等,體 制並不嚴謹,且對於娛樂性的追求十分明顯,如果凌濛初以「驚奇」為賣點,這 些小說集反而更貼近他的創作旨趣。但從「二拍」的內容來看,顯然在凌濛初的 創作過程與擬話本小說藝術程式之間,產生了許多交互作用。

而關於本論文關注的「二拍」勸懲書寫和內容之議題,在過去話本小說、「二 拍」的相關研究多有觸及。早期的批評多半就文本呈顯的現象加以論斷,影響最 深遠者應屬胡士瑩的評論,他以貶抑的角度看「二拍」,認為「作者是站在地主 階級立場上,替封建統治者進行說教。」、「滿紙淫詞爛調,寫作態度極不嚴

28 人物研究如:陳頴吉:《明代小說中「儒商」之研究—以《三言》《二拍》為依據》(雲林: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韓卓君:《《三言》《二拍》中的三姑六 婆》(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2010)、王瀚珮:《「三言二拍一型」中「三姑 六婆」形象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黃昭憲:

《三言二拍中的官吏形象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論文,2010)。故事類型研 究如:徐筠絜:《《三言》、《二拍》推理成分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 職進修碩士論文,2010)。丁瑞英:《《二拍》諷刺故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班,

2010)、盧志琳:《《二拍》中騙術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班,2010)。

29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型世言》的演述語境與大眾化文化選擇〉,《政大中文學報》第 6 期(2006 年 12 月),頁 49-73。〈世道與末技──《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 探〉,《漢學研究》第 25 卷 1 期(2007 年 6 月),頁 283-312。

30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頁 294。

33 〔美〕韓南(Patrick D. Hanan)、姜台芬譯:〈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驚奇〉(The Nature of Ling Meng-Ch’us Fiction),收錄於王秋桂編:《韓南中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1979),頁 129-174。

34 王昕:〈論擬話本平庸品格的成型──從「二拍」看文人敘事方式對擬話本的影響〉,《文藝 研究》2002 年 6 月,頁 69 -77。

35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漢學研究》

第 25 卷 1 期(2007 年 6 月),頁 283-312。

36 高桂惠:〈世道與末技──《三言》、《二拍》演述世相與書寫大眾初探〉頁 2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外,尚有採取其他路徑進行相關研究者。胡衍南在其碩士論文第肆章第 四節分析「二拍」的意識分歧,提出性描寫與道德說教兩點,已指出「二拍」思 想矛盾之所在。37他從時代思潮之改變以及市場機制兩方面論述,認為作品的 商品性格將限制作者的創作,影響他的書寫內容。文中並未追究此矛盾與擬話

另外,尚有採取其他路徑進行相關研究者。胡衍南在其碩士論文第肆章第 四節分析「二拍」的意識分歧,提出性描寫與道德說教兩點,已指出「二拍」思 想矛盾之所在。37他從時代思潮之改變以及市場機制兩方面論述,認為作品的 商品性格將限制作者的創作,影響他的書寫內容。文中並未追究此矛盾與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