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歷代製琴師傳承與樂器工坊發展

第四節 小結

本章探討了歷代製琴師傳承、樂器工坊發展及製琴師的養成訓練三大主題,在第一 節「歷代製琴師之傳承」裡,嘗試為桑達家族的傳承脈絡作一概述,由一母體發展成二 子系的系統,後來只延續了其中一子系,由從第一代桑達、拉約什、小拉約什、伊斯特 萬到現今第五代傳人奈吉和博拉斯,他們五代歷經了四個不同時代的社會轉變,奮力維 持 H.C. 的技藝與產業,至今承載了一百四十多年;另一子系因抵抗不住業界競爭與政 權轉變的困境而消逝,只在文獻中青史留名,但現今依然能在外國古董網站中發現這些 製琴師昔日之作。

筆者於此次田調中,親自接觸到後兩代的傳人,透過他們對於過去的回憶拼湊出此 條傳承路線,從中能瞭解因不同歷史革命事件的爆發,使得製琴產業進入黑暗時期,若 不是抱持對於該樂器的熱愛與使命,也早已跟隨各朝政體一同瓦解,消逝無蹤。探究完 製琴師的傳承發展之後,逐步發現臺灣樂界對於該樂器起源年代有些混淆之處,再次釐 清真正匈牙利式的揚琴是於 1874 年正式確立其樂器型制與功能,設有止音器和踏板,

在此之前,即使是於匈牙利歌劇之父─艾爾凱爾著名歌劇《班克總署》中所使用的揚琴 都 還 是 無 止 音 器 和 踏 板 , 雖 然 手 稿 中 將 其 樂 器 以 Cimbalom 記 錄 , 但 千 萬 勿 與 Hungarian Cimbalom 有所混淆。本文貫上「匈牙利式」的揚琴加以強調是由桑達所發明 的型制,當地的演奏家或是學術界通常以 Cimbalom 稱之,代表歐洲揚琴體系的名稱。

第二節「歷代樂器工坊之發展」裡,對 H.C. 的產業發展概況做出整理,將該國歷 史從十七世紀末至今界定為以下四大分期: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匈牙利時期、二次 世界大戰時期、社會主義時期、政治經濟體制變化與轉軌時期;並依歷史記載中各製琴 師工坊的經營時間作為界定,從十九世紀末至今的發展劃分成以下四個階段:萌芽與發 展時期、革新與衰竭時期、復甦與穩定時期、專業與多元時期【表 1-6】,五代製琴師共

50

51

此時期製琴師目前處於事業與收入自主且同步提升的理想狀態。唯一擔憂之處是在 於當地學習該樂器製作與演奏的人口,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未來該更縝密考量民族樂器 的發展問題,才得以永續經營。

筆者認為對於樂器的研究應包括相關人、事、物於歷史縱軸下所留駐的足跡,而在 此研究過程中,在調查小拉約什當時的銷售客源時,發現於日本國立音樂大學樂器資料 館收藏了一部 1976 年所出產的 H.C.,但卻忽略了該樂器製作者的身份,一方面可以證 實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匈牙利社會發展平穩,陸續開放出口,當時有大批的琴的確被外銷 到世界各國,其中一部存放於日本。

最後一節「製琴師的養成訓練」敘述了民間與學院製琴師的養成訓練方式和管道,

透過兩者比照與區分出培訓差異之處,不論是透過何種方式進行學習,透過實務操作累 積經驗與能力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文憑的認證制度,能確保各製琴師的專業技術與樂 器品質保證,就如同身份證的功用,可作為購買者優先選擇之條件之一;但民間工藝師 與學院製琴師都擁有各自的客群,唯有各憑優良技藝所換取口碑,才能得到演奏家們的 信賴與推薦。

52

第二章

匈牙利揚琴之形制、製作與維護

匈牙利揚琴屬於「弦鳴樂器」(Chordophones) 的「齊特琴」(Zithers) 類型之中,使 用琴鎚 (Hammers) 或木棒 (Beaters) 以敲擊方式演奏的板型「德西瑪琴」(Dulcimers) 族

121 Ruth Midgley and others, eds. MUSICAL INSTRUMENT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164-226.

122 依樂器發聲功能及其共鳴箱之形式、縛絃法及演奏方式等條件系統化分項。「314.122」分類功能 如下,3:「弦鳴樂器」(Chordophones),以弦振動而發出聲音。31:「結構單一的弦鳴樂器或是齊特琴類」

(Simple chordophones or zitheres),由琴絃與共鳴箱組成。314:「板型齊特琴類」 (Board Zithers) 共鳴箱 上方有琴板,琴絃橫跨於琴板上方,無琴頸和品。314.1:「平行齊特琴類」 (True board zither),琴絃與琴 體平行。314.12:「共鳴箱琴體」 (With resonator),琴體由共鳴箱組成。314.122:「箱型琴體」(With resonator box),共鳴箱呈箱形狀。Hornbostel, Erich M. von and Sachs, Curt, “Classifica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s:

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German by Anthony Baines and Klaus P. Wachsmann”, The Galpin Society Journal, Vol. 14 (1961): 20-22.

123 吳菡,〈古琴工藝初探〉(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2004),9。

53

規則與不規則組成方式,及對於演奏手法的影響。第二節介紹製琴工藝工序之大要,以 製琴教材、製琴師的經驗分享及個人田調觀察所得等多方資料敘述本文,另外,附上圖 片配合論述,以便讀者了解其工藝之製作實況。第三節以兩部分敘述樂器的調律與維修,

從各製琴師與演奏家的經驗法則中歸納出一套理論指南。最後一節將本章內容做一統整 回顧。

第一節 樂器形制與音位排列

樂器隨著人類生活與歷史變遷發展出形形色色之樣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 自然準則同樣發生於此生態圈中。人與琴之間關係的好壞進展,部分則掌握在製琴師之 手,現今 H.C. 廣泛使用於各類型的音樂中,而當代製琴師為了體恤與滿足演奏家於攜 帶上的需求,再次針對其樂器形制做出改變。一方面將龐大厚重不便於自行搬運的大型 琴體,在總重量與體積方面進行部分縮減,而研發出了中型琴;另一方面以最初流傳於 民間的小型擊弦德西瑪為設計概念,並重新調整了原本音位的排列位置,改與大、中型 琴的使用音位一致,只是音域較少,最後加裝止音裝置,體現了「舊器新用」的理念。

本節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以樂器形制為主,其中包括基本內、外部的構造名稱 介紹,筆者依使用者的角度進行思考,以功能性作為首要考量,依不同的演出場合、類 型及需求加以分析各形制的 H.C. 於運用上之特色所在,並進一步調查當地演奏家的使 用經驗與現況。第二部分將對音位排列進行全面分析,解說該樂器音高體系的組成方式 與特色,並以雙視角的方法進行研究,不單以觀察的方式加以分析,同步配合實際操作 進行試驗,舉出各種實例運用作為本文參照,欲從中對其音位排列思維能有更深層的領 悟。

54

一、匈牙利揚琴之形制

H.C. 在當地又以「匈牙利鋼琴」稱之,媲美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一樣,有著寬廣 音域、豐富技巧及宏亮音響,在音樂藝術中展現重要作用。通過實際調查得知,目前常 見於匈牙利音樂中所使用的 H.C. 有以下三種類型,依製琴師奈吉所製作的樂器為例,

可分為「音樂會型」(Concert)、「小型」(Little) 和「桌上型」(Table)。

筆者於文中為了增加讀者的辨識度與理解度,以下不採用原製琴者所訂定的名稱,

55

【圖 2-1】大型琴音位表

【圖 2-2】多瑙河宮殿 125 【圖 2-3】博卡胥‧泰麗教堂 126 【圖 2-4】民族博物館 127

【圖 2-5】漁人堡咖啡廳 128 【圖 2-6】希爾頓飯店 129 【圖 2-7】空中劇場 130

125 《多瑙河交響樂團與匈牙利揚琴之夜》(DANUBE SYMPHONY ORCHESTRA with cimbalom show) 2011/7/16 拍攝於多瑙河宮殿 (Duna Palota)。

126 《匈牙利揚琴三重奏》(Cimbalomhármas) 於博卡胥‧泰麗 (Bakáts Téri) 教堂所舉辦。〈蘇菲‧

柔伊攝影〉(ZSÓ FI Raffay photography),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 264781813560930.619 43.132768046762308&type=3(摘錄於 March 15, 2012)。

127《李斯特與吉普賽音樂特展》,2011/8/5 拍攝於匈牙利民族博物館 (Museum of Ethnography)。

128 2011/7/26 拍攝於匈牙利觀光勝地─漁人堡 (Halászbástya)。

129《百人吉普賽室內樂團音樂會》,2011/7/26 拍攝於布達希爾頓飯店 (Hilton Hotel)。

130《吉普賽樂園》(DIXIE-GYPSY-LAND) 夏季音樂節,2011/8/5 拍攝於瓦里歐胥摩里歐里空中劇場 (Városmajori Szabadtéri Színpad)。

56

(二)中型琴

此形制為近年來所改良而成,總音域 (C─e3)【圖 2-8】只比大型琴少了五個音,可 選擇三或四支腳架,外琴框可加或不加,總重約四十五公斤。此款琴十分適合旅外演奏 家、初學者或是居家環境不大的顧客,其販售價格也低於大型琴近半,雖然琴體重量減 輕,但在整體音響與音色上卻不失品質,成了吸引顧客購買的最大誘因。中型琴較適合 外出展演及小型室內場合使用【圖 2-9、10】,若是攜帶此款琴赴國外演出,則可減少昂 貴的空運費用【圖 2-11】,在當地或鄰近國家演出也可以家用車自行運送。

【圖 2-8】中型琴音位表

【圖 2-9】索普朗音樂節 131【圖 2-10】土耳其音樂會 132【圖 2-11】日本松江音樂會 133

131《2011 年 VOLT 音樂節》於匈牙利邊境小鎮─索普朗 (Sopron) 所舉辦。〈巴羅格‧卡爾曼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kalmanbalogh#!/kalmanbalogh?sk=photos(摘錄於 March 15, 2012)。

132 同上,https://www.facebook.com/kalmanbalogh#!/photo.php?fbid=229461990400051&se t=a.156205 5781059006.31717.156200511059533&type=3&theater(摘錄於 March 15, 2012)。

133 匈牙利蓋左樂團 (Geza & 5 Devils) 於 2010 年日本演出。〈齊藤浩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

/profile.php?id=6116&ref=tn_tnmn#!/media/set/?set=a.2165620030023.127644.1532337632&type=3(摘錄於 March 15, 2012)。

57

(三)小型琴

此琴款主攻客製化服務,音域範圍可自訂,約三個半八度 (A─e3)【圖 2-12】,屬於 隨身外出型,體積小附有琴袋,十分利於攜帶,在內部構造少了以金屬鑄鐵的支持架,

因此整體重量較輕,總重約二十至二十五公斤。

【圖 2-12】小型琴音位表

此形制的設計理念來自於過去吉普賽人於民間以肩背演奏的擊絃德西瑪,奈吉以現 代製琴工藝技術重新改良,在某次偶然的情況之下,將原本無踏板的小琴裝上止音裝置,

反而受到當地音樂家的喜愛。此次也吸引了筆者購買此款琴回臺,與製琴者共同商量與 設計符合個人演奏需求的 H.C.,像是選擇顏色、琴板裝飾、音孔圖樣、琴架高度與拾 音裝置等部分,皆可賦予數種變化,打造獨一無二的創作。

小型琴因音域範圍有所限制,較適合演奏傳統的民間音樂,演出場合以室內的餐廳、

酒吧、俱樂部為主【圖 2-13、14】;另外,也有許多演奏家時常拿來作為拍攝海報宣傳 或專輯照片的道具【圖 2-15】。筆者也曾使用此款琴與臺灣揚琴樂團合作演出,因中、

西揚琴的琴體共鳴位置不同,即使是在一對多的配器之下演出【圖 2-16】,在齊奏時,

整體音量不亞於多部中國揚琴之下。

當地著名吉普賽揚琴演奏家─巴羅格‧卡爾曼 (BALOGH Kàlmàn, 1952-, 以下簡稱

58

巴羅格) 本身就擁有七部不同形制的琴,據他所述,每部琴都有不一樣的個性,各有它 適合演奏的風格音樂,又因平日國內外演出繁多,依每場音樂會的表演地點、場合及類

巴羅格) 本身就擁有七部不同形制的琴,據他所述,每部琴都有不一樣的個性,各有它 適合演奏的風格音樂,又因平日國內外演出繁多,依每場音樂會的表演地點、場合及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