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匈牙利揚琴之形制、製作與維護

第二節 製作步驟與過程

在現今工業機器高度發展的時代之下,H.C. 的生產方式,主要以手動工具與電動 工具進行製作,不再只是依賴人力資料所能提供的有限範圍,機械力的加入大幅提升了 製琴產業的整體作業流程。而未來樂器工藝的趨勢,尚有很大發展的空間能夠與科技產 品相互結合,創造出更精緻、更快速、更理想的高端樂器。

本研究中的製琴工坊─「歌劇鋼琴公司」與「奈吉‧阿可胥」仍以傳統零售的生產 模式進行製造,無季節之分,工作天數每週五天,從早上九點開始到下午五點結束,工 作人數前者為一人,後者為二人。在當地有些工作坊因業務較為繁忙,且訂單數量多,

則會聘請技工或製琴學院的實習生幫忙處理一些簡易的事項,如木工裁切或是零件製作 等,以減輕繁瑣的工作負擔。以上兩者的差異之處,在於公司規模與經營模式不同,兩 位製琴師博拉斯和奈吉在過去都曾與承襲拉約什製琴系統的伊斯特萬學習,經歷多年紮 實的培訓。

本節內容將此次於田調中所觀察與紀錄的過程,作一系列樂器製作的步驟流程詳述,

以文字和圖片的方式呈現其工作實況,而圖片來源一部分是筆者 2011/7-8 期間於布達佩 斯所拍攝,另一部分則是兩位製琴師所提供,148 又因其所得到的資訊雙方各異,故本 文所列出的製程、材料與尺寸僅供參考之用。H.C. 是經過如琢如磨而成的手工藝品,

每件成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製琴師有一定的步驟和程式開始製作,但各流程並無絕對固 定的順序,可彈性調動其先後工序,並同時進行各部位零件的準備,如外琴框、腳架、

踏板、琴絃等部分皆可提前完工,待主琴體部分已黏合牢固之後,再將配件依序組合上

148 本節因所使用的製作圖片繁多,於文中不再各別標示出來源,部分取自於博拉斯‧高凡奇提供

《匈牙利的鋼琴》(A magyar zongora) 紀錄影片,及「匈牙利鋼琴公司」 (Opera Zongoraterem) 官方網站 照片,http://www.zongora.info/bemutatkozunk.php。奈吉‧阿可胥提供索利摩西‧佛朗西斯 (SOLYMOSI Ferenc) 於李斯特音樂學院製琴學校 (Liszt Ferenc Zeneművészeti Főiskola Hangszerészképző Iskola) 於 1995 年所出版的製作教材《匈牙利揚琴》(Cimbalom) 及官方網站照片。

70

chinese/magyarorszag/index.htm(摘錄於 February 20, 2012)。

150 顏翩翩製表。使用器具的專有名詞參照於黃定國等 編著,《木工實習》(臺北:弘揚圖書有限公 司,2009),27-72。

71

72

選用乾燥多年的木材較為優良,避免使用凹陷瑕疵的木材,紋理平直或垂直較佳。152 製 作材料大多從歐盟各國進口,當筆者前去訪問時,工作坊所使用的木材是來自於德國,

琴身各處分別使用針、闊葉兩種軟、硬樹材,前者較常以松木、杉木作為選材,153 後 者則是楓木、櫸木和櫻桃木為主,這兩類的樹種還有很多可供使用,有時也能挑選其他 木質作為材料。在訂購時通常以大量採購的方式進貨,以備不時之需,引進時可指定尺 寸大小、長度、寬度和厚度,這些都是尚未經過加工的初胚【圖 2-30、31】。

【圖 2-30】備用材料一 【圖 2-31】備用材料二

(二)木材處理─在木板上繪製出尺寸大小加以進行裁切【圖 2-32】,長度單位使 用毫米 (mm),接而處理木材的厚薄度,多出 0.5-1 公分的厚度較佳,預留磨面處理的 修補空間。H.C. 結構是以層層相疊的方式所組成,某些部分是以多塊木材黏合拼貼成 一體,154 如琴框和左、右琴板的部分,當進行琴體製作前,通常先將初胚木材以線鋸、

萬能剪等器具進行切割,以接著劑黏著於木塊之間,之後以木頭夾具固定,其接合的好

152 闊葉樹材 Wood of broad-leaved tree, hard, porous wood, Laubholz (德)─植物分類上屬被子植物中 之雙之木材。此類木材較重而硬度大,又稱為硬材,但亦包含非常輕而軟之木材,故與木材之實硬度無 關。木材之橫切面上有很多孔,故亦稱有孔材。

針葉樹材 Wood of coniferous tree or needle-leaved tree, softwood, nonporous wood; Nadelholz (德)─植 物分類上屬裸子植物之木材。一般較輕而加工容易,又稱為軟材。木材之橫切面上雖亦有孔,然其甚小,

肉眼不易察出,且大小近乎相等,故又稱無孔材。黃定國等 編著,《木工實習》(臺北:弘揚圖書有限公 司,2009),19。

153 選材因各部位而異,如面板與音柱─松木、邊框─櫸木、絃軸板─櫸木和楓木混合使用。

154 結合不同木材的使用其目的在於,透過不同木紋與質地的交錯排放,穩固琴身,以防琴體變形。

73

壞會影響整個結構的承載力與使用年限,因此施作時需特別增力將夾具鎖緊以防木料滑 動,之後擺放數天直到完全結合【圖 2-33】。

【圖 2-32】繪製尺寸 【圖 2-33】木料接合

(三)樣式定型─依照設計圖使用不同的樣式模具【圖 2-36】,於裁切過後的木板 上繪製草圖,接而將木材進行樣式雕塑,依不同角度與弧度線條完成其樣貌【圖 2-37】。

本文根據 H.C. 製作書中所提供的尺寸規格(長度單位使用毫米 (mm),以下換算成公 分 (cm) 表示)為參照準則,琴體各部的詳述將於以下製作流程中分項解說。

以下為底板左、右長 75 公分,上下斜角 87 度、下,上寬 100 公分、下寬 150 公分、

高 4 公分【圖 2-34】。左、右琴板分為由三層木塊所組成(底:硬木、中:軟木、高:

硬木),各層長 76.5 公分、寬 14.4 公分,高 5 公分,合成之後對切成半即可完成【圖 2-35】。

【圖 2-34】底板尺寸示意圖 155 【圖 2-35】左、右琴板示意圖 156

155 SOLYMOSI Ferenc, Cimbalom (BUDAPEST: Liszt Ferenc Zeneművészeti Főiskola Hangszerészképző Iskola, 1995), 187.

156 同上,(1995),191。

74

【圖 2-36】樣式模具 【圖 2-37】樣式雕塑

(四)磨面雕塑─處理完所有的部位之後,將表面粗糙不平的木料以砂紙、鉋面機、

磨木器等器具順著木頭的纖維方向將進行研磨處理【圖 2-38、39】,操作時推力前重後 輕來回磨面,前後左右需達均勻並保持木面無凹處,最後檢查所有材料有無毀損之處。

【圖 2-38】砂紙磨面 【圖 2-39】鉋具磨面

二、琴體組裝

(一)琴框拼裝─將所前置作業所準備的底板(包括背板、外框、琴樑)、上下邊 框、左絃釘板及右絃軸板這五部分進行拼裝【圖 2-40】,並對細部加以修改與表面磨合

【圖 2-42】,直到確認各接縫處皆能密合且無空隙之後,才得以進入下一個黏合的程式。

【圖 2-40】底板和左、右琴板組裝示意圖 157

157 SOLYMOSI Ferenc, (1995), 191.

75

【圖 2-41】底板 【圖 2-42】底板磨面

(二)琴身黏合─此階段將四邊琴框與底板的接觸面以手工的方式刷上植物性黏著 劑,使用前先將黏膠添入少許水並以加熱至約攝氏 70 度左右,溶解成稠密液體之後,

使得各處能緊密接著於一體【圖 2-43】,並以十二至十五不等的夾具上下固定【圖 2-44】,

待接縫處的膠完全滲入與木材密合即可完成。

【圖 2-43】琴框拼裝 【圖 2-44】黏合固定

(三)金屬支撐架─初型的琴體組成過後,於琴框內橫放裝入兩條金屬支架,以螺 絲鎖入兩端琴板內,以防止琴體變型,之後將擺放數天,再次確定結構是否穩固。從上 列的工序至此,所呈現為琴體初型的樣貌。

其構造由兩鐵製支撐片與鐵條所焊接而成,左、右鐵片長 39 公分、寬 8.9 公分、高 3.5 公分,中間兩個洞孔上端直徑 2.8 公分、下端直徑 2.9 公分,其間隔距離為 14.9 公分;

上鐵條長 76 公分、寬 3 公分、前端接洞處直徑 2.85 公分、寬 1.2 公分,下鐵條長 88.3 公分、寬 3 公分、前端接洞處直徑 2.85 公分、寬 1.4 公分【圖 2-45、46】。

76

【圖 2-45】金屬支撐架示意圖 158 【圖 2-46】金屬支撐架

(四)左右琴板上色─完成前半段繁複的工序之後,首先將組裝完成的琴身以磨木 器進行拋木,再利用砂紙將細部磨平,修整過後仔細檢查有無裂痕之處。接著以手工塗 裝的方式使用深色漆料將左、右琴板面上色,使用金色漆料將左右琴框內進行數次反覆 著色,漆膜需飽滿度高。依製琴者的判斷從中增減塗料的使用量和次數,直到呈現出理 想的色澤即可,完成過後擺放於通風處待木料自然乾燥【圖 2-47、48】,而所費時間不 定,受氣候與濕度等天然因素影響,快則數天慢則數週。

【圖 2-47】琴體自然乾燥一 【圖 2-48】琴體自然乾燥二

(五)裝左右絃釘與絃軸─首先於左、右方琴板上以電鑽鑿出各五個洞孔,從頂端 由上至下的距離分別為 7、15.3、14.5、16.9、16.9 公分【圖 2-50】,接著以起子機於上 端鎖入不鏽鋼圓頭直徑 3 公分、長 15.5 六角螺栓(或稱圓頭馬車螺栓)【圖 2-49】,並 於琴底下端以墊圈及六角螺帽固定。

158 SOLYMOSI Ferenc, (1995), 193.

77

【圖 2-49】圓頭六角螺栓示意圖 159 【圖 2-50】圓頭六角螺栓位置示意圖 160

接而使用樣板於左、右兩邊琴板上點出參考位置之後,左琴板橫面間距為 0.8 公分、

縱面底端於第一個位置間距為 6.7 公分,其於從 1.6-1.8 公分交錯穿插【圖 2-51】;右琴 板橫面間距為 0.8 公分、縱面底端於第一個位置間距為 5 公分,其於從 1.6-1.8 公分交錯 穿插,詳述請參照下圖【圖 2-52】。

【圖 2-51】左絃釘位置示意圖 161 【圖 2-52】右絃釘位置示意圖 162

159 SOLYMOSI Ferenc, (1995), 203.

160 同上,(1995),204。

161 同上,(1995),205。

162 同上,(1995),206。

78

首先以鐵槌與特製尖頭螺絲起子於左、右琴板面釘上位置記號【圖 2-53】,左右各 133 個標記。然後使用不同口徑的鑽頭,於左、右方共鑽出 266 個洞孔,完成之後再以 鐵槌於左方以角度偏斜的方向敲入直徑 0.4 公分、長 3.8 公分的絃釘,從內至外依序裝 入,琴釘高度也從高(內)至低(外)。最後以螺釘機於右方垂直鎖入直徑 0.5 公分、長 5.2 公分的琴釘軸,再次以鐵槌敲擊數次增加深度【圖 2-54】。

【圖 2-53】絃釘範本 【圖 2-54】絃軸擺放

(六)描繪音柱位置圖─於底板上使用軟性鉛筆畫稿,直接於木材上面描繪出音柱 的圖案,共使用二十一個圓形音柱,在一個橫軸面上分為六處擺置於左方、中間和右方 區塊,低音區擺放位置距離較遠,從左、右內琴框兩端 8.5 公分處開始,越近高音區間 距越近,最上方與左、右內琴框分別僅有 2.5 及 3 公分之距【圖 2-55】,進行黏合之前,

可先將各音柱放入底板上測試。

【圖 2-55】音柱位置示意圖 163

163 SOLYMOSI Ferenc, (1995), 215.

79

(七)放置音柱─擬定完位置圖之後,在旁準備接著劑加熱【圖 2-56】,接而於底 端上膠放置音柱,音柱的要點為擺放於正確理想的位置與垂直度、裁切適當合宜的長度 及寬度【圖 2-57】,每位製琴師都有自己對於音色美感的掌握,並非使用完全相同的擺

(七)放置音柱─擬定完位置圖之後,在旁準備接著劑加熱【圖 2-56】,接而於底 端上膠放置音柱,音柱的要點為擺放於正確理想的位置與垂直度、裁切適當合宜的長度 及寬度【圖 2-57】,每位製琴師都有自己對於音色美感的掌握,並非使用完全相同的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