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李克強分別接任中共國家主席及國務院總理,由所謂的「胡溫體制」進入「習李 體制」,中共除了需消彌外在對於執政合法性的質疑外,內部亦面臨持續改革開 放或加強管制的路線之爭;在維護石油能源海洋運輸安全上,中共亦體認到若要 成為東亞地區的領導地位,在維護海權的問題上,海軍將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 遼寧號首艘航母的成軍,再加上中共極力建置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象徵即將 由近海防衛轉型成為遠洋海軍,更加保障中共在全球石油能源運輸的安全。本研 究目的就在探討從海權發展看中共海上石油運輸安全與面臨之挑戰問題。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文獻研析主要在廣泛蒐集與閱讀研究主題直接或間接的資訊,而根據已知的 部分來理解與研究主題有關的未知部分。3基此,本文認為中共在經濟發展與建 構世界強權的需求與企圖下,需藉由石油資源以鞏固戰略,而在具體作為上,除 積極探勘中國大陸內陸及沿海的石油礦源外,更在「新安全觀」的基礎上,建構 中共能源軍事合作政策,以軍事合作結合金錢的手段,與俄羅斯、越南、印度、

非洲等地區國家,簽訂相關石油輸出協定,為中共全球化經營的戰略目標佈局。

因此,有關中共在與區域國家互動發展間的經貿、外交、軍事、邊界、反恐 等相關議題,一直是近年研究中共問題所關注的焦點。本文從國家安全中擷取石 油安全議題,從辨識海權概念入手,闡明中共海權的現狀、特點、功能,然後探 討海權對石油運輸安全的影響。以下謹就與研究主題直接相關,且具代表性的文 獻加以探討,歸納如後:

若能以海洋作為商業運輸與貿易媒介而獲益,海權國家的經濟將得以繁榮起 來;若能善用於海洋上部署決定性軍事力量,並將其投射於岸上,以對抗陸上強

3 Lawrence F. Locke(洛克)、Waneen Wyrick Spirduso(史彼迪歐)、Stephen J. Silverman(西羅弗 曼 ) 等 合 著 。 項 靖 、 陳 儒 晰 、 陳 玉 箴 、 陳 美 馨 譯 。 Proposale That Work: A Guide for PlanningDissertations and Grant Proposals《論文計畫與研究方法》。新北市:韋伯文化事業出 版社,2002 年,頁 70-7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略儲備及應對高油價風險方面沒有很好地探討。

在中共石油運輸安全方面應建立多元化的石油運輸線路,減輕對麻六甲海峽 的過分依賴,大致有三條,西線-中哈輸油管線,北線-中俄石油運輸線,南線

-經過麻六甲運輸線。同時他認為,在加強東亞地區各國間能源合作方面,亞太 地區的東協 N+3 (日中韓) 在能源領域合作勢在必行,合作可以在三個層面進行:

「一是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合作,二是中共與對南中共海主權存有爭議的國家 間加強在南中共海油氣資源開發方面的合作,三是在條件成熟時可以考慮會同俄 羅斯建立一個亞太能源共同體。」18這在中共石油運輸線路和東亞地區能源合作 方面提出很好的建議,但是在能源區域合作方面具體措施如何實施沒有很好地闡 述。中國大陸相關行業的學者和專家們對於中共石油安全戰略理論方面的研究都 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從石油資源開發到石油運輸安全等各方面都提出了建設性意 見。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途徑

本文之研究途徑主要以國家發展為出發,分析中共國家發展的開展與過程中 石油及海洋戰略,以國家發展研究途徑從國家安全與發展的角度,探討中共海權 發展和海上石油運輸安全問題。藉由蒐集大陸地區及海外地區之學術期刊、研討 會論文、碩博士論文等相關學術研究資料與專書等為主,並利用美國能源資訊局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EIA)、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中共統計局、彭博通訊社、路透社等相關統計資料,加以輔助 佐證分析。以期能相互呼應,藉以完整進行分析本研究。

18 張昌兵、王卉,〈淺析中共獲取海外石油的困境與對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 4 卷,

2005 年,頁 13-1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預計使用的研究方法為「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research)與「文獻分 析法」(document analysis)。

(一)歷史研究法(historical research)

歷史研究即從歷史學的角度,來分析所蒐集的資料,並描述事件的來龍去脈,

及其間的因果關係。本論文從蒐集、考證及整理史料來重建過去事件,理解因果 關係之呈獻。透過歸納、比較、分析等方式探討。

(二)文獻分析法(document analysis)

文獻分析法是根據相關的文獻進行分析,是研究方法中最普遍、最常用也是 最重要的收集資料方式,意指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透過以各種既存的史料,如 官方出版品、書籍、期刊、論文、報紙等相關資料,來檢證學者對某一事件的看 法,剖析其含義,以推敲其淵源及影響或找出真相。本文將蒐集有關中共針對石 油資源之國際關係、地緣政治理論、重要決策、專書、各類學術專(期)刊、官方 或民間網站以及報章雜誌相關報導等資料,以進行分析、比較、整理、與綜合,

從理論與實務並行,以獲得研究之目的。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在時間範圍上,從美國能源資訊機構(EIA)的報告中(詳圖 1.1)可以 發現,中共的石油消費和生產,在 1993 年左右,出現了交叉點,也就是意味著 中共在 1993 年時首度成為石油淨進口國,故將以 1993 年以後中共石油政策以及 其所面臨的海上運輸安全問題做為時間的切割點。

(二)在空間範圍上,以中共逐步發展海權,及運用合作策略在亞洲、非洲、俄 羅斯等石油輸出區域為主要研究對象、範圍,不涉入其他國家的能源安全 戰略研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圖 1.1 中共從 1986~2006 年間石油生產與消費變化

資料來源:EIA China Energy August 2006

二、研究限制

本文基於下列各項因素,對於研究結果將產生部分的限制。

(一)文件蒐集限制:由於中共對於原始資料的公開有其限制性,對研究學者而 言,資料取得的困難度甚高,僅能就他國翻譯過後之二手資料或所蒐獲之各項文 獻及網路等資訊作分析,故資料蒐集將不盡完備;其次,對於較易取得的資料如:

官方文件、中共領導人言論、書刊、雜誌等,該部分資料往往會有個人主觀意識 加入,也就容易影響到讀者的思維,其可信度往往大打折扣,也令人無法掌握實 情,是以個人乃盡力透過國內相關圖書館、網際網路等竭力蒐集,以彌補不足。

(二)時空因素限制:本研究因採歷史研究法及內容分析法,有時空範圍之限制,

因此無法涵蓋實際局勢、戰略之全況;另由於國內對中共海權發展等研究仍以美 國為主要對象,對中共的戰略轉變,多以中共學者及大學院校碩博士生為主,對 本研究課題探討較缺乏客觀與中立的角度,而且相關的歸納資料較為缺乏,加上 個人才疏學淺,對於本論文的研究深度與正確性皆有所限制。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本論文共分為六章,各章節安排與探討的內容概要如下:

第一章主要包含本論文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方法 與研究途徑、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等。

第二章先針對海權發展與國家安全之關係進行概述,並分析美、日海權發展 戰略之形成,最後探討中共的海權發展與海上運輸安全演進思維與概況。

第三章將以經濟角度探討全球石油供需情況,及中共石油供需演變的歷程與 所面臨的瓶頸與挑戰。

第四章先指出中共面臨的海權威脅,中共因應當前各種威脅所致力於海權發 展的概況,及對海上航道安全的影響。

第五章主要在探討中共海上石油運輸所面臨的安全現況,進而牽動中共的海 權發展,及爾後中共海權發展與海上運輸安全所面臨的挑戰。

第六章主要在總結中共致力於海權發展,未來對其海上石油運輸安全的影響,

及提出個人心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海權與海上運輸安全

第一節 海權發展與國家安全

一、 海權論之發展

公元前 218 年至 201 年,古羅馬擊敗北非海上強權迦太基(Carthage)名將漢 尼拔(Hannibal Barca)之第二次布匿戰爭(Punic Wars),其獲勝關鍵在於掌握了地 中海之制海權。1或許是基於此一歷史經驗,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即倡言:「誰能控制海洋,誰就能控制世界」。2於 15 世紀以降之大國興起,

諸如西班牙、葡萄牙、荷蘭、美國和英國等,無一不是與經略海洋息息相關。於 19 世紀末,美國知名海軍戰略家馬漢(Alfred Thayer Mahan)之古典名著『海上 權力史論』(The Influence of Sea Power Upon History, 1660-1783)問世後,「海權」

(Sea Power)一辭即被廣泛的使用。

馬漢是基於大國興衰與控制世界共用航道--海洋,具有密切關聯之認知下,

執筆撰寫『海上權力史論』。馬漢在緒論中指出:「海權的歷史,從其廣義來說,

涉及了促使一個民族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強大起來的。但是,海權的歷史主要是 一部軍事史」。3馬漢認為,日不落帝國英國之崛起,成就於擊敗西班牙,且應更 加歸功於控制與使用海洋,強調確保制海權正是英國繁榮富強之泉源。

事實上,馬漢的海權概念,並非僅限於控制海洋之軍事力量,還包含了平時 透過海洋運輸之海外商務活動。具體而言,馬漢海權論包含兩大部分,亦即以海 軍艦隊為主軸的海上軍事力量,以及透過海洋運輸從事海外貿易所需要之商務船 舶等相關設施與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為國家創造財富,並擴大對外影響力。馬 漢在第一章開頭寫道:「生產,其目的在於交換;海運,保證不斷交換的實現;

殖民地,則是為了促進、擴大以及保護海運」,4強調海權主要是由生產、海運及

1 馬漢著,范利鴻譯。《海權論》。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12-13。

2 石家鑄。《海權與中共》。上海:三聯書店,2008 年,頁 2。

3 馬漢著,范利鴻譯。《海權論》。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22。

3 馬漢著,范利鴻譯。《海權論》。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年,頁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