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文獻成長模式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上述期刊評鑑的研究並未使用傳統書目計量學的三大定律。

本研究是以書目計量學研究 ERIC 資料庫的領導主題文獻,由上述討論可發 現,目前在 ERIC 資料庫中尚未有其他文獻討論此一主題;而國內也未見將書目 計量學應用於此主題的研究,故本研究具有獨特性與原創性,值得進行。

第三節 文獻成長模式與相關研究

科學文獻是知識的客觀紀錄, 科學文獻數量的變化直接反映了 知識量的變 化。文獻成長即是某特定主題文獻之出版量,隨著時間推移而增長的現象,瞭解 科學文獻的成長模式,可以為館藏建設與資訊服務等提供量化的依據,也有助於 探究該主題的發展規律。常見的文獻成長模式有:線性、指數、邏輯斯第等三種 成長模式,以下為相關理論之定義及研究介紹。

一、線性成長(linear growth)

所謂文獻線性成長是指每年文獻增加之數量相同,其圖形在座標圖上呈一直 線。以數學公式表示為 p(t)=bt+a,其中 p(t)為 t 年時的文獻累積數量,t 為時間 變數(以年為單位),b 為文獻的年成長率,a 為當 t=0 時的文獻數量(蔡明月,

2003)。

二、指數成長(exponential growth)

Price 提出以學術文獻量為縱軸,以歷史年代為橫軸,把不同年代的科學文 獻量在座標圖中逐點描繪出來可得到一曲線,即呈現學術文獻「按指 數成長的規 律」。其公式為 p(t) = ke rt,其中 p(t)代表 t 時間的文獻總量,t 為時間變數,k 為 當 t=0 時的起始值, r 為成長率(即每年增加量的百分比),e 為自然對數的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邏輯斯第成長(logistic growth)

在真實世界裡,事物的成長是有極限的,因此指數成長不可能超出科學發展 的極限。Price 有鑑於此,乃提出 邏輯斯第曲線作為改良指數曲線的圖形,如圖 2-1 所示,其圖形呈現一個 S 型曲線,用以解釋和估計文獻成長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蔡明月,2003)。

由圖 2-1 可以看到,文獻在成長初期是符合指數成長曲線的,當文獻增至中 間點的飽和狀態時,其增長率開始變小、趨於緩慢,但最後不會衝破頂點。而 Price 繪出的邏輯斯第曲線走勢,在出發後三十年左右,指數成長即告消失。可 是並非所有文獻成長皆會於出發後三十年左右消失,而是會隨著領域不同而有所 變化(蔡明月,2003)。

圖 2-1指數成長曲線與邏輯斯第曲線

資料來源:資訊計量學與文獻特性(頁142),蔡明月(2003),臺北市:國立 編譯館。

邏輯斯第曲線成長公式為 p(t) = K/ (1 + ae−bt ),其中 p

(

t

)

代表 t 時之文獻累 積數量,K 為成長之頂點,即為最終文獻總數,a 與 b 均為從文獻數據迴歸而 得之常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相關研究

茲將國內論文中,分析各主題文獻之文獻成長模式的研究結果簡介如下:

黃建欽(2009)以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近十五年來(1994 年至 2008 年)所收錄中共軍隊政治工作之文獻,以及同時段臺灣地區國家圖書館之中文期 刊篇目索引系統(CPI)所收錄的 73 筆有關中共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之文獻進行文 獻特性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兩岸有關於中共軍隊政治工作研究之文獻成長模式 均呈現邏輯斯第曲線分布。

林怡甄(2007)分析 SCIE 資料庫 1900 年至 2007 年間,計 104,854 篇輸送 現象相關文獻之特性。研究發現,輸送現象文獻成長狀況目前呈穩定成長狀態,

1965 年後之文獻累積成長曲線符合指數成長。

王亦勤(2006),透過臺灣地區十二所大學 1975 至 2006 年間,各校被 WOS 資料庫收錄的文獻數量,探討學術生產力之概況。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地區十二 所大學整體學術生產力成長情形,融合了線性成長、指數成長以及邏輯斯第成長 等模式,且目前仍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

林螢瑄(2004)檢索專利資料庫,蒐集 1976 年至 2003 年二十八年間歷年薄 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相關技術專利,以及專利計量方法,以文獻成 長模式驗證專利成長。研究發現 TFT-LCD 相關技術專利件數持續成長,於 1998 年開始進入發展週期中之成熟期,專利件數呈現穩定成長。

楊彥緒(2003)蒐集 MEDLINE 資料庫中,取 1965 年至 2001 年共計 160,213 筆資料類型屬「隨機對照試驗」的書目資料進行分析,而資料類型、語言、出版 國及主題分布等文獻特性研究,則因醫學文獻強調新穎性,因此僅以 1990 年至 2001 年之 103,792 筆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若以十年為分期,自 196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年至 1974 年為文獻成長萌芽期,1975 年至 1984 年為成長擴展期,1985 年至 1994 年間為急速成長期,1995 年至 2001 年這七年則進入穩定高原期。整體文獻仍持 續成長,成長圖形較接近指數曲線。

洪世芳(2003)之研究樣本為 LISA Plus 與 Library Literature & Information Science 資料庫,於 1975 年至 2002 年間,總計檢索所得共計 6,309 篇 OPAC 相 關文獻。研究結果發現,OPAC 文獻仍持續成長,呈現邏輯斯第曲線的成長模式。

許文華(2002)分析 MEDLINE 線上資料庫近廿年(1982 年至 2001 年 10 月) 來,計 101,888 篇醫學基因工程相關文獻之特性。研究結果發現,自 1984 年至 1996 年,醫學基因工程文獻平均每年較前一年增加 639 篇,並於 1996 達到最高 峰。研究與文獻出版數量的成長,顯示醫學基因工程漸受重視,並使其研究性增 加。

尤慧敏(2002)分析 Biosis Preview、MEDLINE、EMBASE 等國際知名之 生命科學資料庫,自 1975 年起共計 74,820 篇生命科學相關文獻之特性。研究發 現,從 1975 年起,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成長共計產生了三個文獻成長的高峰 期(1975 年至 1980 年、1984 年至 1991 年、1994 年至 2001 年),以及二個低潮 期(1981 年至 1983 年、1992 年至 1993 年)。目前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成長為 穩定持續的發展,其成長現象融合線性、指數及邏輯斯第三種成長模式。

黃惠美(2001)蒐集 1955 年至 1999 年 CLISA 資料庫,以及 1998 年及 1999 年在中華民國期刊論文影像系統擷取符合研究範圍之書目記錄,共計 5,255 筆記 錄;同時建立 1955 年至 1999 年九種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期刊之引用文資料庫,計 有 3,909 篇來源記錄,28,629 筆引用文獻,以探討臺灣地區圖書館與資訊科學之 特性。研究結果發現,臺灣地區圖書館與資訊科學領域的期刊文獻,在 1970 年 之後即穩定成長,在 1982 年後呈現較緩慢的指數曲線分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由上述所舉研究可知,國內研究中,各領域文獻呈線性成長模式的有零篇、

指數成長模式的有三篇、邏輯斯第成長模式的有兩篇、融合三種成長模式的有兩 篇,亦即國內各主題文獻之文獻成長模式,隨著領域不同和時間範圍而有各種樣 貌。然而目前國內未有分析 ERIC 資料庫中,領導主題文獻之文獻成長模式之研 究,因此本研究將以 ERIC 資料庫成立至 2009 年間,ERIC 資料庫之領導主題文 獻進行文獻成長模式分析,以瞭解領導主題文獻在 ERIC 資料庫的增長情形,並 據以掌握領導主題研究的成長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