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節文獻主要分四個部分來探討:一、林世仁與其創作觀;二、兒童與童詩;

三、童詩的形式與內涵;四、童詩寫作研究。透過相關文獻的討論,作為論文研究 的基底,闡述論文的內容。

一、林世仁與其創作觀

(一)簡淑玲(1993)《台灣現代童話中一塊異彩的嵌片──論林世仁的童 話作品》

林世仁早期的著作,大多以童話為主。此篇論文雖是探討林世仁的童話,但對 林世仁本人,及其創作與兒童觀,有許多詳細的介紹。透過此篇論文,對林世仁的 創作理念能有較多的認識。

(二)褚乃瑛(2006)《林世仁童話研究》

褚乃瑛將林世仁的生平與創作歷程,依照時間順序一一條列並圖表化,讓人對 林世仁的重要記事一目瞭然。

(三)楊閔凱(2018)《林世仁童話研究──以 2005 年以後作品為範圍》

此篇論文對於林世仁的介紹與生平,包括:生長背景、求學過程、工作經歷,

及其創作觀與得獎記錄,皆有詳盡的說明。藉由作家的成長歷程與創作觀,對詩人 及其童詩作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二、兒童文學與童詩

(一)《台灣兒童詩理論批評史》,徐錦成。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3 年。

台灣的童詩創作與童詩教學書籍不少,卻少有對童詩的評論與發展史的研究。

此書關於童詩的發展歷程與童詩相關評論完整,可明確看出台灣兒童詩的發展及 其理論。

(二)《被發現的兒童-中國近代兒童文學拓荒史》,方麗娟,台北:秀威 資訊,2015 年。

中國現代的兒童文學發源於新文化運動的五四時期,在中國文學發展演進過 程中,具有劃時代意義。研究兒童文學,除了須了解文學的內涵,還要懂得兒童的 心理與發展。魯迅提出「以幼者為本位」的口號,逐步從成人本位轉移至兒童本位。

幼兒後期的詩歌「不只是形式重要,內容也很重要,要好聽,還要有意思,有趣味」。

(頁110)

(三)《童詩二十五講 和小朋友談寫詩》,林煥彰,宜蘭:宜蘭縣文化 局,2001 年。

兒童是成人為兒童寫詩的對象,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是在持續成長中有 感情有思想有欲求的人,因此,成人為兒童寫詩,必須考慮重視他們各個成 長階段的心智和需求,不可一味的以成人的情緒、觀念、喜樂來作為個人的 情緒發洩,這一點是和一般文學的寫作,有極大的不同。(頁197)

林煥彰詩人在此書中透過詩來談詩,每一篇引用一至三首詩來欣賞、說明詩的 創作與呈現。

(四)《淺語的藝術》,林良,台北:國語日報,2000 年。

「淺語的藝術」是林良對兒童文學所下的定義。林良認為以淺顯的語言來從事 文學創作,就是一種「淺語的藝術」。書中對於兒童文學的定義、內涵有詳盡的解 說。包括了兒童文學的「文學性」,以及從「詩」到「兒童詩」的說明。

(五)陳正治(2005 年)〈兒童詩在語文教學上的功能與應用〉《國教新 知》(第 1 期)

兒童詩在語文教學上的功能很多。吳鼎教授認為「兒童詩」能增進兒童美 感、發展兒童想像力(頁 337)。除了美感與想像力之外,兒童詩在語文教學上 的功能與應用方面,我們可以在陳正治的這篇論文中,看見更多詳細的論述。

三、童詩的形式與內涵

(一)《一個詩人的秘密》,林煥彰,台北:民生報,2005 年。

林煥彰在此書中,以 30 篇文字創作詩的心路歷程。每篇文後附有相關詩作,

詳細說明如何書寫童詩。與童詩寫作和詩人相關的問題,皆可在《一個詩人的秘密》

裡找到答案。

(二)《有趣的中國文字》,陳正治,台北:國語日報,2000 年。

本書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我國文字「字義、字形、字音」三要素,並分述

「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的由來和構造,揭開中國文字的面 貌。藉由了解中國文字的特性,進而領略文字詩的內涵。

(三)林俞君(2014 年)《圖象詩導入二年級敘事寫作教學之研究》

圖象詩具有視覺感官藝術,也是童詩的分流。圖象詩透過漢字本身的特性,予 以象徵、暗示,讓圖形寫貌的功能淋漓發揮。(頁6)此篇研究對於圖象詩的分類、

創作、特點與教學相關的探究,有清楚詳細的描述。

(四)《拜訪童詩花園》,杜榮琛,台北:五洲,1996 年。

本書將童詩的界說、形式、類別、內涵和要素,以及寫作技巧……等,作一整 理、介紹,並以許多知名的童詩為例,加以說明。對於本論文第三章所探討的「童 話詩」、「文字詩」範疇,提供不少具體的參考資料。

四、童詩寫作研究

(一)《兒童詩寫作研究》,陳正治,台北:五南,2008 年。

此書針對兒童詩的語言、結構、創作與表現手法……等,有系統完整的說明,

對於想了解兒童詩、欣賞兒童詩,進而創作兒童詩的讀者與教學者,可解除對詩的 困惑,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增進詩歌賞析與創作能力。

(二)《童詩開門》,陳木城、凌俊嫻,台北:國語日報,1992 年。

從詩的分行、分段、形式、節奏,到詩的意象、語言、句法,《童詩開門》讓 我們認識詩的內外在,並對圖象詩、詩和散文……等不同形式與文體有概略的了解。

對於本論文的第三章與第四章,即林世仁童詩主要類型、特色,可提供相關參考資 料。

(三)謝佳吟(2004 年)《台灣童詩的形式研究》。

此篇論文對於台灣童詩的形式有深入的探究。除了說明童詩的形式類型、排列 的意義與內涵之外,對於童詩的圖象形式與音樂形式等,亦有諸多介紹與論述。

(四)張芝嫻(2014 年)《台灣兒童詩賞析研究》

本論文第三章、第四章探討有關林世仁的童話詩、圖象詩,以及作品中的圖像、

音樂等元素。而此篇研究析論台灣許多知名童詩作家作品,以「童話、故事、寓言」

為主的題材論述,並從不同表現手法討論兒童詩的賞析,如:「具繪畫性的語言」、

「具音樂性的語言」……等。

過去,雖然未曾有研究林世仁童詩的相關論文,然而,和童詩相關的論文卻為 數不少,有關童詩理論出版的專書更是可觀。其中,有許多專家、學者的研究論述 十分重要,這些相關的文獻資料,不但對童詩有鞭辟入裡的析論,更可作為本研究 的立論基礎,具有參考價值。

第貳章 林世仁與童詩

本章主要探究林世仁本人及其與童詩的關係,包括第一節「林世仁其人」、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