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詩的創作觀,詩人們有各自的見解與看法。吳鼎曾說:

「兒童詩歌,是一種有思想、有情感,用和諧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與兒童 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兒童喜歡它,吟誦它,因而增進兒童美感,發展兒童想 像力,這便是兒童詩歌。」17

而林世仁對於童詩的看法及「創作觀」,在他的《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書 中的序裡有一段話,或許較為接近:

要問我詩是什麼?寫童詩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我會這麼說:

詩是文字的光 光中有七彩的芯 那是

眉毛在學鳥的飛翔 耳朵追蹤風的足跡 雙手撫摸出世界的臉 眼睛化身成魔鏡的故鄉

17 引自陳正治《兒童詩寫作研究》,台北:五南,1995 年,頁 5。

嘴角在笑的翹翹板上學倒立 腦海中,打撈到逃家的閃電 心窩中,睡著童年的我

我就是這樣想著 寫著 享受著……

希望你也能這樣享受到童詩的美好!

從林世仁這段充滿詩意的「詩觀」,可以體會到他對詩的感受與喜愛。詩在林 世仁的眼裡,像一道七彩的光;詩在林世仁的心裡,自由翱翔、千變萬化,如鳥的 飛翔,如風的足跡。詩能貼近世界,幻化成另一個奇異國度。靈光一閃時,像是打 撈到逃家的閃電般;心底深處,有個睡著童年的我。林世仁的「詩想」寬廣遼闊、

新奇有趣。此外,林世仁在此書中,對於童詩與童話創作,亦有詳細的說明:

童詩和童話,都是「童心看世界」。但是兩者看出去的風景,似乎有些不一 樣。寫童話,我偶爾會寫出略帶感傷的故事;寫童詩,我卻很少觸碰到感傷 的事。童詩,似乎比童話更貼近兒童遊戲、歡快、好奇的心。18

在林世仁筆下的兒童文學作品,不論是童話或是童詩,都需要透過「兒童的心」

去看待世界。而不是以成人的角度,去審視或評論周遭的人事物,如此一來,便會 扼殺兒童的好奇心與想像力。日本詩人渡邊增治曾表示:兒童詩要捕捉兒童的心,

如果只是歌詠風景物象的美,或只是鼓吹德目的教訓,那就難以滲入兒童的心。19 此一說法,與林世仁的童詩觀相當接近。

林世仁早期的兒童文學作品,大多以童話創作為主。他自軍中退伍後,

18 林世仁,《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台北:親子天下,2013 年,頁 108。

19 杜榮琛,《拜訪童詩花園》,台北:五洲,1996 年,頁 13。

便開始投入童話創作。首篇童話〈太陽公公請病假〉,於1992 年發表於中國時報童 心版。第一篇獲獎童話〈吶喊森林〉於1993 年,獲得教育廳第六屆兒童文學獎優 等獎。之後,便陸陸續續編寫出許多童話故事與少年小說。

林世仁的第一首童詩寫於1993 年,比童話創作晚一年。那一年,他一口氣寫 了二十首童詩。後來自覺童詩寫得沒有比小朋友好,整整兩年不再動筆。過了好幾 年後,也許是去掉成人的思考與框架,靈感便會源源不絕的自動湧進。林世仁發覺 自己猶如穿過「童詩隧道」,張開了想像力的翅膀,開始優游於童詩的奇妙異境。

他表示:

這幾年,寫童詩成了我最輕鬆愉悅的「腦力活動」。我不再刻意去搜尋靈感,

只是伸著「靈感釣竿」,無所為而為的,等待靈感們自己「願者上鉤」。而當 一個靈感在我的腦海裡劈啪亂跳,我只要順著它的節奏,就能很快用文字把 它速描下來。有時,靈感與成品之間的「時間距離」非常短,就像生魚片一 樣,嗯,超新鮮!於是,每當我寫童話寫到悶時,童詩便成為一個轉換開關,

一下子就能「啪!啪!啪!」的,為我的心靈開窗通風。20

1996 年林世仁出版《我家住在大海邊》童詩繪本,收錄了 12 首童詩。這本書 於2011 年又重新出版。他在 2004 年創作了圖象詩《文字森林海》,2013 年重出新 版。至此之後,幾乎每一年都有新的童詩著作問世,如:《地球花園》、《宇宙呼拉 圈》、《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古靈精怪動物園》、《地球筆記本》……等童詩書 籍。尤其是「字的小詩」系列童詩,2017 年一年當中,連續出版《字字小宇宙》、

《字字看心情》、《字字有意思》三本文字詩集,並獲得第42 屆金鼎獎。

20 林世仁,《誰在床下養了一朵雲》,台北:親子天下,2013 年,頁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