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文獻探討

在設定「汲古萃今」作為研究路線之後,思索個人創作與理論的關係性時,

「文人品味的審美意識」的念頭逐漸明朗化;此外並留意到明代沈周、文徵明到 董其昌以來的文人品味追求,業已涵蓋生活美學的關照,因此文人畫的表現和逸 筆草草、寫胸中逸氣的說法,似乎也不見得是等號關係。另外個人以為,「品味」

的問題,在水墨創作者的畫面之中,其實可以感受得出,而此感受能力的涵養,

也成了本文必須要解決的關鍵之一。「汲古」如何以「萃今」呢?則必須考察水 墨的符號性、選用的原作、水墨文化本質為何?並以當代的水墨環境和個人的知 覺與涵養,將如何來詮釋呢?綜合以上所提問,吾人在文獻的選讀上,將包括五 個面向以為分析探討:

一、明中期以後的社會變遷與意識 (一)從儒家思想到到棄儒就賈的趨向 (二)文人與隱逸風格

(三)文徵明與蘇州文化圈 (四)藝術收藏與贊助者 (五)園林興建與文人雅趣 二、晚明消費文化的影響性 (一)品味與流行時尚 (二)晚明的蘇州繪畫傾向 (三)閑雅之趣的風行 三、水墨畫中的符號進程

(一)繪畫作為一種符號、

(二)水墨畫的主體性論述 (三)模擬與仿本的界說 (四)後設論說的超越 四、水墨畫的本質界說 (一)風格與時代性的探究 (二)儒道二家思想的介入 (三)文人畫中的氣韻生動觀 (四)水墨畫中題畫詩的重要性 五、游移中的符碼

(一)多元文化衝擊下的水墨流變 (二)兩岸的現代水墨和當代水墨發展

一、明中期以後的社會變遷與意識

社會變遷套進馬克思主義歷史公式之中,因此產生所謂「資本主義萌芽」的說法。

也說明了士商之間如何互相交流。29 研究頗深。”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一書專以文徵明為研究 對象,主要是就其藝術文化成就和物質文化方面來論述。除了於探討畫作以外,

32 Craig 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Politypress, 1991). 關於明清物質文化研究,自 Craig Clonas 1991 年出版後,十多年來,逐漸受

到西方漢學界越來越多的注意。同時,從中央研究院 1999-2000 年的「物質文化、日常生活 與中國」讀書會開始,臺灣的本領域研究,也呈現多面向的進展。

33 Craig Clunas , 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c2004).或可參中譯本,柯律格(Craig Clunas),《雅債─文徵明的社交性藝術》,邱士華、

胡宇珍、胡隽譯 (臺北市:石頭出版社,2009)。

34 Clap,Anne de Coursey, Wen Cheng-ming: The Ming Artist and Antiquity, Artibus Asiae Supplementum , 34 (Ascona,1975), 17-25.

文嘉所寫的〈先君行略〉最為關鍵,這份行狀是以家族的譜系開場。35 「行狀」

35 Craig Clunas , 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c2004), 160-163.其中文嘉為文徵明的次子,關於〈先君行略〉詳參文徵明,《甫田集(二)》

,36 (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8),893-903。

36 Craig Clunas , 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c2004), 166. Craig Clunas , Elegant debts: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c2004), 166.

,進而探討晚明徽商對藝術品的贊助、收藏和經營方式。42而張海鵬/王廷元主编

性,肯定人的自然之性的合理性與正當性;文藝界有袁宏道的「獨 抒性靈」說、湯顯祖的以「情」反「理」說、徐渭的推崇「俚俗」

之風等等,主旨都在追求人格獨立、思想自由和人倫世俗的生活情 趣。繪畫領域則表現為主體意識的覺醒或自我意識的標榜、情感內 蘊的變化或人世情緒的滋長,從而使以畫寄情的文人畫得到迅速發 展,直抒性情的浪漫主義思潮異軍突貣,代表性的美術理論家有徐 渭和董其昌。49

單國強認為文人與畫家的自我意識覺醒是明代的特色。此外,明清時期的文 人經常在院中栽種花卉,隨著四季變化,文人彼此邀約於庭園賞花,花卉賞玩亦 是江浙文人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另外,清代蘇州、上海等地,還出現具有比賽 性質的花會,花事雅集與郊外訪花的賞玩活動,已成為當地重要的娛興活動之 一。到了明代中葉以後,士大夫對於花卉的賞玩,除庭園中栽植花卉外,盆景、

瓶 花 亦 是 居 家 不 可 或 缺 之 物 。50屠 隆 (1542-1605) 、 袁 宏 道 (1568-1610) 、 高 濂 (1573-1620) 、文震亨(1585-1645)…等人,對於盆景、瓶花亦有不少理論性的探討。

二、晚明消費文化的影響性

(一)品味與流行時尚

二十世紀的 80 年代,對於明代時期的社會風尚列,已為研究考察的重點,

其中以徐泓,〈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以江、浙地區為例〉51;林麗月,〈晚明

「崇奢」思想隅論〉52。在進入 21 世紀之後,對於晚明消費文化的關注,被視為 重要的研究之一。2003 年 8 月至 2005 年 7 月間國科會補助的「近世中國的物質、

消費與文化」整合型計劃其中;另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內容包含明清 消費觀念的文化史考察。53此外,邱澎生在〈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的辯證〉文中 以為,物質文化研究在學術創新上的各種可能性,「並不在於研究方法上,而更 在於對文化基本性質(the nature of culture)的認知上」;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

1818~1883)在分析「布爾喬亞社會」的「商品拜物教」時,早已特別留意近代資

本主義社會明顯表現出來的「龐大商品堆積」現象。另外提出賦予物質文化與日 常生活的「辯證」關係時指出:一方面討論各項物件及其相關社會現象的物質文

49 單國強,《明代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243。

50 邱仲麟,〈明清江浙文人的看花局與訪花活動〉,《淡江史學》,18 (2007.9):75-105。

51 徐泓,〈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以江、浙地區為例〉,《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明清 近代史組》(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9),144-159。

52 林麗月,〈晚明「崇奢」思想隅論〉,《臺灣師大歷史學報》,19 (1991):215-234。

53 李孝悌編,《中國的城市生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5)。

化演變內容,藉以增進對日常生活結構演變與意義建構的理解,進而凸顯物質世

57 Craig 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16~165。

58 林素玟,〈畫論詩化的社會條件〉,《晚明化論詩化之研究》(臺北縣:花木蘭文化,2007),51-81。

的集體風格,另外詩畫關係為元明文人畫的一大要素,然而到了吳派後期的詩畫

61 Craig 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Polity press, 1991).柯律格通過對文震亨《長物志》的考察,論述晚明文學、奢侈物品的消費、

商品交換,並探索其社會階層制度的賞玩文化。

其深受文人繪畫美學的影響。64晚明時期文人透過生活器具的使用、書畫收藏、

繪畫…等,多能得出較為契合的文雅品味和審美意識的實踐。

三.水墨畫中的符號進程

(一)繪畫作為一種符號

何懷碩〈形上符號與繪畫符號〉以為繪畫符號是訴諸情感的,而形上符號以 文字為代表,建立在約定俗成的基礎上;而中國傳統繪畫因道德觀念的加註趨向 於形上符號,成了一種表義情形時,則減弱了其功能,因此繪畫符號的公式化則 造成中國傳統繪畫僵滯重要原因65。筆者在〈符號的衍生與置換〉一文中認為,

當語言發展到一定階段,說話者必須在創新的記號下才能滿足所要的思想;然而 在後現代的環境之下,藉由影像所陳述的真實就經常處於遮蔽的狀態之下,而隱 喻則代表著世界的重組。66因此符號若只是公式化的運行加註於畫面時,確實會 將藝術走向萎縮一途,然而善加利用其指稱的性質,不以直線式的思考模式鋪陳 畫面,那麼情感的顯露與審美的訴求依然操控於作者的思維之中。

(二)

水墨畫的主體性論述

何良俊(1506~1573)《四友齋叢說摘抄》簡述歷代畫論、畫評,並以個人豐

富的收藏閱歷點評,其中相當推崇文人畫,並以沈周為明代文人畫家之最。67董 其昌(1555~1636)《畫禪室隨筆》(卷二)檢視晚明以前畫論、畫要和畫家的風格,

亦將個人見解陳述其中,並依歷代畫家的風格趨向將之分為南北二宗;此外,董 其昌個人則以南宗山水為要,並旁及元四家畫風的特質與影響性。68郭繼生《王 原祁的山水畫藝術》則在考察王原祁的繪畫思想、畫風,並比對同時期畫家後,

於第六章結論時認為:「王原祁的「紙上山水」具體的實現了董其昌的正宗派繪 畫理論69。」由是可知,明代初期在浙派之後,繼之而起對於文人畫的追求與推 崇,已形成主要的理論論述和藝術創作主流了,到了董其昌南北分宗的觀點提出 則可視為成熟期,繼之而起的清四王則完備了此一系統的實踐。

64 林逸欣,《李日華繪畫鑑賞品味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65 何懷碩,《創造的狂狷》(臺北:立緒文化,1998),1-14。

66 陳坤德,〈符號的衍生與置換〉,《形構與置換中的觀看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 文,2001),49-52。

67 何良俊,《四友齋叢說摘抄》收入王雲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四友齋叢說摘抄及其他一種》

(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68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臺北市:廣文書局,1994),再版,43-74。

69 郭繼生,《王原祁的山水畫藝術》(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81),111。

(三)模擬與仿本的界說

疑,並以多元的概念出發。其中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1924~)認為大敘述

和藝術進化觀點已然終結。77 詹明信(Fredric Jameson,1934~)則以馬克思主義歷 史觀點,分析介紹西方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文化。並認為後現代是文化生產過 程與社會關係中的裂變所致。78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1929)剖析七十年代消費 社會過度膨脹的現實後,認為「後現代」的世界,不再存有「真實」事物。我們 (1435~1504)《匏翁家藏集》84、王世貞(1526~1590)《觚不觚錄》85、張丑(1577~1643)

《清河書畫坊》86等專書,對於書畫、古器物的收藏、研究、賞鑑…等,其中或 有多篇述及辨偽的內容,並旁及其名跡的流傳與書畫題跋等,可說是不可多得的 史料。而文徵明的《文待詔題跋》或董其昌的《畫禪室隨筆》、《容台別集》則分 別寫下了畫家對於作品意念和時代風格的見地。

77 Arthur C. Danto, 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1995).

78 詹明信,《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唐小兵,2001。

79 Jean Baudrillard, Simulations (New York, 1983).

80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7),二版。

(二)儒道二家思想的介入

93 Murck, Alfreda ,Poetry And Painting in Song China: the subtle art of dissent (Harvard University,

然而在 Murck, Alfreda 的研究之中其詩意的內涵確實已然彰顯。鄭文惠《詩情畫

98 Arthur C. Danto, After the end of art: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pale of histor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ew Jersey, 1995), xiii~xiv.

且是一整套意識形態。現代主義藝術家的原動力之一,就是創造自己的獨特風

中國水墨畫家,深化著其後中國現代水墨畫的多元探索。106對於中國實驗藝術來 說,巫鴻(1945~)發覺當代中國的實驗藝術敏銳地反映了環境的巨變,出現種種 的藝術形式(繪畫、攝影、行為、裝置)來表現自我的作品。本土與全球之間的對 話,是中國實驗藝術發展的重要趨力之一,他們在概念上得到解放,發展自身文

中國水墨畫家,深化著其後中國現代水墨畫的多元探索。106對於中國實驗藝術來 說,巫鴻(1945~)發覺當代中國的實驗藝術敏銳地反映了環境的巨變,出現種種 的藝術形式(繪畫、攝影、行為、裝置)來表現自我的作品。本土與全球之間的對 話,是中國實驗藝術發展的重要趨力之一,他們在概念上得到解放,發展自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