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檢閱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清下列幾個問題:

(一)從歐巴馬的無核武世界構想,以及其屢次呼籲與北韓進行和平談話觀 之,其所展現的是理想主義的思維,但美國所進行的核武政策在某些方面卻與 理想主義背道而馳,10是以本文希望能夠藉由檢視決策產出的過程,來判斷何 者為影響美國核武安全政策的決定性因素。

(二)在蘇聯於 1991 年解體之後,美國可說成為了世界上的單一霸權,具有 主宰性的地位。既然如此,美國何須進行核武談判以限縮己身實力?此舉是否 符合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

身為美國最高元首,歐巴馬自身的認知與思維對美國的核武政策有著主要 的影響力,但國內層次、以及體系因素亦勢必會對美國的核武政策產生影響,

故本研究希冀能透過新古典現實主義各項層次來進行研究,藉此得出影響歐巴 馬決策產出的幾項重要變數,以期為美國此一時期的核武政策獲得更深入的理 解。

第二節 文獻檢閱

一、無核武世界的構想與設計

無核武世界的構想並非歐巴馬首創,其源流可追溯至 1946 年,美國駐原子 能委員會代表所提出的「巴魯赫計畫」(Baruch Plan),11於此計畫中,美國建 議全面禁止世界各國生產、發展核子能力,但為蘇聯所反對。其後亦陸續有核 武削減以及禁試的主張產生。1993 年,羅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編著《無核武 世界:是否可取?是否可行?》(Nuclear-Weapon-Free World: Desirable? Feasible?) 一書,針對無核武世界的可行性提供了詳細的闡釋。12

10 如《核子態勢評估報告》在美國未來的核子削減進程中,明確指出「俄國的核武能力將是影

響美國未來在削減核武的速度、以及數量方面的重要因素。」顯示美國依然重視與他國的相對實 力差距,屬現實主義(realism)的思維。請參閱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Nuclear Posture Review Report, op. cit., p. xi.

11 此項計畫由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S. Truman)指定白宮顧問伯納德‧巴魯赫(Bernard Baruch)向 聯合國提出,故命名為巴魯赫計畫。

12 此書從科學以及科技的角度為出發點,針對核子驗證措施進行研究,藉此分析無核武世界的

可行性。請參閱 Joseph Rotblat, Nuclear-Weapon-Free World: Desirable? Feasible? (Colorado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1995 年,位於美國華府的史汀生中心 (The Stimson Center) 13發布一份名為

《演進中的美國核子態勢》(An Evolving U.S. Nuclear Posture)的報告,其中闡述 了達成無核武世界的四個階段:階段一,美俄雙方必須減少「相互保證摧毀」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簡稱 MAD)對彼此關係的比重,此外,雙方應協商 將彼此的核彈頭限制在約 2000 枚以下;階段二,在核武擁有國間建立穩定且友 好的關係,降低核子嚇阻的需求度,並且將每一國家的核彈頭削減至幾百枚;

階段三,將核武擁有國的核彈頭數量削減至數十枚。要達成此一目標,必須在 國家間建立國際安全的新原則以及機制。第四階段,亦即無核武世界階段,欲 成就此一階段不需要建立一個世界政府,但國家們必須想出一個替代方案以因 應大規模暴力的威脅、維護己之安全、以及拓展國家利益。14

而在 1996 年,澳洲的「坎培拉委員會」(Canberra Commission)亦提出《坎 培拉委員會核武削減報告》(Report of the Canberra Commiss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Nuclear Weapons),將無核武的進程分為「立即步驟」以及「強化步驟」,循 序漸進達成無核武的目標。立即步驟的階段為解除核武警戒、將核彈頭從載具 中移除、結束非戰略核子武器的部署、結束核子試驗、美俄針對日後的核武削 減計畫進行談判、以及在擁有核武的國家間建立互惠協定,使締約國對無核武 國家「不先使用」或「不使用」核武進行攻擊。至於更進一步的強化步驟則有採 取行動避免之後的水平核子擴散(horizontal proliferation)、針對無核武世界發展 驗證協定、停止生產用於引爆核武目的之易裂變原料(fissile material)。15

從上述發展可理解,無核武世界的構想並非僅為初步草案,而早已經歷了 許多討論,2007 至 2008 年間,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以及前 述之舒茲、裴利與納恩四人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上針對無核武

13 史汀生中心於 1989 年成立,是一個非營利、非黨派的組織,透過結合嚴謹與廣泛的分析,致

力於提升國際和平與安全。此中心的主要工作在於強化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制度、建立區域安全、

削減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以及跨國性威脅。

14 詳細內容請參閱“An Evolving U.S. Nuclear Posture,”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http://www.stimson.org/images/uploads/research-pdfs/Report19.pdf> (December 11, 1995).

15 請參閱“Report of the Canberra Commiss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Canberra Commission,

<http://www.dfat.gov.au/publications/security/canberra-commission-report/CCREPORT.PDF>

(August, 199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世界的概念發表文章,亦象徵此一議題獲得國際間重大關注。16

二、無核武世界構想之辯論

在歐巴馬開始實踐其無核武世界構想,並與俄國簽訂新的核武削減條約之 後,學界對此項議題的討論更趨鼎盛,無核武世界的爭論核心主要圍繞在兩項 議題,亦即無核武世界的「可行性」以及其「對國際安全的影響」,無核武世界 的支持者認為此構想十分可行,並且對國際安全有正面影響,反對者則認為無 核武世界只是空想,並且可能對國際安全帶來負面效應,惟須特別留意的是,無 核武世界的支持者多半認為無核武世界可帶來國際安全,但相對的,反對無核武 世界的學者雖然認為無核武世界無法成功,但亦不否定核武削減的必要與可能性 (此點將於第二章加以說明),以下針對兩派之論點分別闡釋如下。

(一)無核武世界的可行性

1. 無核武世界無法達成

此派主張偏向於現實主義思維,強調對他國的不信任、以及國家間彼此欺 詐(cheat)的可能性,在這種情況之下,無核武世界不可能成功。17此外,此派學 者亦強調國家最主要的目標在於國家生存,而核子武器的取得將能成為國家確 保生存的最佳利器,故國家不會放棄核武,特別是若敵對國家已取得核子武 器,則該國勢必也會積極尋求取得核武,如伊朗之於以色列、巴基斯坦之於印 度、俄國之於美國,皆為此說法之明證。如馬林伯斯(Miguel Marin-Bosch)認為 此一政策不太可能實現。首先,其主因在於其他核武國家未必會跟隨美國的腳 步,而放棄己身的核武政策,並可能為了維持本國的生存而秘密生產核武。其 次,此政策在美國國內亦可能招致反對團體掣肘,特別是對極力維繫核武現狀

16 四人之對談請參閱 George P. Shultz, William J. Perry, Henry A. Kissinger and Sam Nunn,

“Toward a Nuclear – Free World,” Wall Street Journal, January 15, 2008.

17 雖然現實主義有許多分支,但其基本假設亦可歸納為以下數點:一、國家是國際政治最重要

的行為者;二、無政府狀態下,由於缺乏一個國際權威進行管理,故國家只能透過自助維護己身 利益;三、國家會試圖最大化自身權力與安全;四、為了獲得權力與安全,國家會傾向於理性決 策;五、在國際政治中,國家會傾向以威脅或武力來達成目的;六、多數的現實主義者相信國際 體系,特別是國家間的權力分配,是影響國際政治與外交最重要的因素。請參閱 Michael E. Brown, Sean M. Lynn-Jones and Steven E. Miller eds., The perils of anarchy: contemporary 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5), p. ix.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status-quo)的團體而言,保持核武能力絕對是必要的。18佛格森(Charles D.

Ferguson)亦持有相同態度,認為日本、南韓、以及其他無核武的北約國家之所 以不試圖發展核武,是因為美國的核武能力為其提供了可信度高的核子保護 傘,若其無法繼續維持或取得核子保護傘,這些國家就可能傾向取得或是研發 核武能力。19

縱上所述,無核武世界無法達成有以下三點主要因素。首先,小國會試圖 取得核武以鞏固自身安全。其次,核武本身具備了體積小、易於移動藏匿的優 點,即使是加入核武削減條約的國家,亦有可能會「作弊」而持續製造核武,其 他國家易基於他國可能作弊的原因,亦不願信守削減承諾。第三,原先獲得大 國核子保護傘的國家,若缺乏可信度高的核武保護傘,則可能傾向於發展或取 得核武,是以要達成無核武世界的機會微乎其微。

2. 無核武世界能夠達成

此說則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前國防部長裴 利、以及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羅特布拉特(Joseph Rotblat)等人皆支持此一論點。

學者維克斯(Jennifer Weeks)主張一旦超級強權進行主要的核武裁減,則可能使 其他國家一起加入裁減進程。若軍火庫向零限縮,則所有國家將會接受更深入 的審查與監控,以證明他們遵守自身承諾。20世界安全研究所(World Security Institute)所長布萊爾(Bruce Blair)認為,居住在一個無核武世界是所有國家的國 家利益,且此種想法已獲得全世界的廣大支持。布萊爾提到目前已有 188 個國 家簽署了《核不擴散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且多數國家自 1970 年代開始即放棄了秘密核武計畫,包括南韓、巴西、

阿根廷、台灣、南非、甚至是近年的利比亞。21換言之,其認為無核武世界已 經成為世界的主要趨勢,但仍需要實踐一連串的步驟,方能達成此一目標。

學者牛涅克(Gotz Neuneck)表示,如果兩個主要核武強權能夠達到其削減至

18 Miguel Marin-Bosch, “A Nuclear-Weapons-Free World─Is It Achievable?,” UN Chronicle, Vol. 46, No. 1/2(2009), p. 40.

19 Charles D. Ferguson, “The Long Road to Zero,” Foreign Affairs, Vol. 89, No. 1(2010), p. 89.

20 Jennifer Weeks, “Nuclear Disarmament,” in CQ Press eds., Issues for debate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 selections from Washington, D.C. : CQ Press (Washington, D.C.: CQ Press, 2010), pp. 52-53.

21 Joseph Cirincione, Bomb Scare :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Nuclear Weapo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7), pp. 126-1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

500-1000 個核彈頭的目標,其他核武國家就會接著進行其後的削減,並分攤核 武裁減的比例。接著將能進一步實行多邊談判議題,像是處理核彈頭的措施、

防衛措施的改善、條約履行的檢驗等。最後一步則將制定所有核武國家皆參與 的無核武世界條約,亦即全面捨棄核武的生產、取得、以及佈署。美國目前正 在領導此項進程,但即使美國是全世界最強悍的軍事強權,無核武世界的成功 依然需要其他友好國家、組織、以及專家們的合作。22此派學者對無核武世界 的前景抱持著樂觀的態度,相信國家之間最終將能透過合作來達成此一目標。

防衛措施的改善、條約履行的檢驗等。最後一步則將制定所有核武國家皆參與 的無核武世界條約,亦即全面捨棄核武的生產、取得、以及佈署。美國目前正 在領導此項進程,但即使美國是全世界最強悍的軍事強權,無核武世界的成功 依然需要其他友好國家、組織、以及專家們的合作。22此派學者對無核武世界 的前景抱持著樂觀的態度,相信國家之間最終將能透過合作來達成此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