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分析

第二節 文獻爭點分析

經由上一段古典/現代海權理論的五個差異性導引下,回顧中外關於中國海權 及中共海軍戰略發展的專書,筆者期望再收斂一些觀點,以利支持後續本論文的 研究,從專書摘要論述可歸納發現以下幾個「爭點」:

壹、 中共海軍戰略發展依循的思想路徑

139 同上註,頁 112。

140 即是指清朝北洋艦隊在 1895 年的甲午海戰。同註 137,頁 125。

141 Jonathan T. Good. 2002.

T

he

PLA NAVY L

ooks toThe

I

ndian Ocean. Master dissertation,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CA.

33

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海軍戰略的目標必須要和手段配合,引導中共海軍 戰略目標究竟是依循馬漢的無限戰爭、142柯白的有限戰爭或是高西可夫結合了兩 者的折衷,更或者中共海軍戰略將跳脫現在吾輩所引用的理論?研究中共海軍戰 略學者,或多或少都會用馬漢理論作為分析論點,因為馬漢海權論的觀點一直主 導著這個領域的研究。但理論分析的結果並不代表著必須依循這個理論發展,因 此,才會衍生出柯白、高希可夫等海權論者的路線。

偏向馬漢思想:在筆者蒐集的文獻中,除了大陸學者胡思遠認為馬漢思想帶 動中共海軍外,幾乎沒有人認為,中共海軍戰略將循馬漢帶有絕對攻勢意涵的方 向發展。比較接近的是 Holmes 和 Yoshihara,他們認為:馬漢思想的確影響大陸學 者,也間接影響官方決策143,北京掌權派偏好馬漢思想,將會運用馬漢在特定的 海域,例如南海。144

偏向柯白思想(存在艦隊守勢意涵):有中共前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上將的戰略構 想中,爭奪有限制海就是柯白理論核心。145此外,Kanen,他指出:中共海軍戰略 含有柯白海權思想,但會用獨特的手段運用。146

採用馬漢和柯白折衷立場(也包含高希可夫的理論):大部分學者都站在這個立 場;鞠海龍提到:中國應綜合馬漢、潘尼迦、高希可夫的海權思想論述中共海權。

Holmes 和 Yoshihara 雖偏向馬漢,但也同意中共海軍建軍過程受前蘇聯影響很深,

連動其海軍戰略發展147。張國城係採假定高希可夫對中國海軍發展形成影響的前 提(顯然他支持這樣的想法),148但他同時認為解放軍海軍在處理東亞戰略衝突時,

142 在此指的無限戰爭前提必須排除核武力的使用,而是指專注一場決定性的海戰以爭奪絕對制 海。

143 James R. Holmes, Toshi Yoshihara. 2008. Chinese Naval Strategy in the 21st Century—to turn to Mahan. NY: Routledge. 39-40.

144 James R. Holmes, Toshi Yoshihara. 2008. Chinese Naval Strategy in the 21st Century—to turn to Mahan. NY: Routledge. 47.

145 筆者推論:雖然劉華清上將係留俄將領,接受高希可夫艦隊攻勢思想教育,但 1985 年時期中共 軍事戰略強調積極防禦,2004 年該回憶錄出版時正逢中國大陸崛起,亞洲國家對中國懷有戒心,

因此他並沒有強調任何「攻勢」作為。

146 Thomas M. Kane. 2002. Chinese Grand Strategy and Maritime Power. London: Frank Cass. 77.

147 James R. Holmes, Toshi Yoshihara. 2008. Chinese Naval Strategy in the 21st Century—to turn to Mahan. NY: Routledge. 35-36, 47, 71-72.

148 張國城,2013,《東亞海權論》,臺北:廣場出版社,頁 60。

34

擊敗對手的前提是偷襲—這也帶有柯白思想的意味。149林穎佑則稱:解放軍海軍 的未來將朝高西可夫的路線。150,胡波的看法是:中共在東海擁有一定的海上懾 止能力,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151這種說法較偏向柯白。科爾則以國防經濟學的 觀點指出:柯白的戰略思想較馬漢更適用於當今的作戰與預算領域。152意思是,

中共意欲發展可和美國分庭抗禮的海軍規模,其背後成本不是中共現在所負擔得 起,爭取局部的有限制海方為上策,如果這樣推論,則柯爾同意中共海軍將循柯 白路線發展,因為他也提出高希可夫對中共海軍過去的深遠影響,故應歸類在此。

比較獨特的論點是 Hartnett 及 Vellucci,這兩位學者發現中共海軍的「多元」

特性,融合了西方學說以及東方戰略思想,很難用單一理論來說明,因此他們認 為:中共海權觀是一種「具中國特色的海權」

小結:觀察中共海軍發展歷史,從沿岸防禦、近岸防禦到近海防禦的階段,

的確受前蘇聯海軍影響甚深,但前蘇聯海軍極力擴充的結果,國家財政根本無力 負擔的殷鑑不遠,中共當局當然明瞭這點。所以必須「因地制宜」活用各種海權 學理。因此,吾人現在看到的中共海軍活動,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制海」手段:

在西太平洋,對手是美國、日本的優勢海軍,下駟對上駟最好的方法是中國古代 兵法的「虛張聲勢、等候時機」,也是柯白存在艦隊保持制海爭奪的理論;在南海,

中共享有地利之便,南海聲索國海空軍力量相對中共薄弱許多,優勢的解放軍海 軍就可以發揮馬漢的積極攻勢作為;在印度洋,結交友盟製造「權力平衡」態勢,

派遣艦隊在區域「展示國旗」,也是 21 世紀獲得制海的方法之一。因此,學者的 看法多元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相反地,正說明中共海軍戰略發展絕不是某種理論 一以貫之,而是各種理論的綜合體。

149 張國城,2013,《東亞海權論》,臺北:廣場出版社,頁 119。

150 林穎佑,2008,《海疆萬裡:解放軍海軍戰略》,臺北:時英出版社,頁 22。

151 胡波,2015,《2049 年的中國海上權力:海洋強國崛起之路》,臺北:凱信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頁 87。

152 貝納•柯爾(Bernard D. Cole)著,李永悌譯,2015,《亞洲怒海戰略》,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譯印,頁 34。

35

有趣的是,如果經常瀏覽中國大陸的軍武論壇,筆者經由非正式的統計,發 現大陸網民對馬漢——尤其是絕對制海理論,呈現一面倒的支持!這個現象或許 是網民們對海權論述中,對馬漢最為熟悉,因為他的理論指引了美國海軍的成功,

一個獲得大國實踐成功的理論當然最為吸引普羅大眾;又或許是中國歷史受列強 迫害,經過共產黨宣傳後留下的遺緒,人民期望海軍能在遠洋所向披靡,也可間 接說明中共海軍建設的驅力有一部分來自民族主義。

貳、 南海在中共海權扮演的角色

南海議題是近年來的焦點,也是中共的核心利益,除了經濟、主權(意識形態) 的因素外,在軍事戰略學者眼中中共海軍應扮演何種角色?

學界以不同的切入點看這個問題,大致可區分為國家層級和軍事層級兩類。

國家層級方面:劉華清上將認為:南海議題是領土主權的問題(也就是中共官 方所稱核心利益),胡思遠稱:南海是戰略、政策和資源動員的國家層面大問題。153 鞠海龍則指出:南海地區應當成為中國啟動海權戰略的首選之區,154並以非傳統 安全合作實現「戰略切入」。155

軍事層級方面:林穎佑指出:南海是解放軍抗衡美軍的反介入戰略要域。156吳 東林認為:南海存在海上生命線與主權維護,157南海爭端是海洋門戶的軍事威脅

158

此外,柯爾稱:中共在南海是運用外交與軍事的兩手策略。159胡波也認為:

維持相對友好的政治氛圍,不需要過多武力就能實現戰略目標。160筆者個人非常

153 胡思遠,2014,〈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五大對策〉,《中國大海洋戰略論》,北京:時代出版傳媒 股份有限公司,頁 30。

154 鞠海龍,2009,《中國海權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頁 278。

155 鞠海龍,2009,《中國海權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頁 273。

156 林穎佑,2008,《海疆萬裡:解放軍海軍戰略》,臺北:時英出版社,頁 146。

157 吳東林,2010,《中國海權與航空母艦》,臺北:時英出版社,頁 452。

158 吳東林,2010,《中國海權與航空母艦》,臺北:時英出版社,頁 442。

159 貝納•柯爾(Bernard D. Cole)著,李永悌譯,2015,《亞洲怒海戰略》,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譯印,頁 264-270。

160 胡波,2015.9.,《2049 年的中國海上權力:海洋強國崛起之路》,臺北:凱信企業管理顧問公司,

頁 81。

36

贊同 Holmes 和 Yoshihara 所提出:南海是中國國家安全的後院,中共不可能不重 視。161

小結:1974 年西沙海戰對中共而言,可能只有維護領土主權和表達美國越戰 的支持,1988 年赤瓜礁海戰應該就已經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守護中國的後院。

中國在黃海和東海受美韓、美日同盟的牽制,如果在南海不能獲得立足之地,中 國的海上威脅將下犯兵家大忌——面臨東、南兩線作戰的困境,而中央位置正是 臺灣。

馬漢海權論的研究迄今超過一百年,大部分學者太著重於遠洋海軍的開拓,

卻忽略馬漢是如何重視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那是美國國家安全的後院。顯然中 共領導階層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當「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提出時,學者 多從領土主權、漁業經濟、海底礦產、海上交通線等理由申論,筆者堅信那都只 是問題的表面,中共對南海的掌控力度只會隨著國力增強而增強,國際法爭論只 是為中共獲取寶貴時間的過程,南海對中共而言,就是意圖成為大國的第一道門 檻,跨過去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海權大國。

參、 中共海軍與美日的西太平洋競爭

中共海軍朝向全球兵力投射的遠洋海軍發展,或僅僅專注於區域型海軍?雖 然這種二分法在定義上有其模糊地帶,但其背後的意涵是中國和美國爭霸的決心,

印證區域崛起國家挑戰既有強權的歷史,也是當今戰略學者最關心的議題——「修 昔底斯陷阱」162

161 James R. Holmes, Toshi Yoshihara. 2008. Chinese Naval Strategy in the 21st Century—to turn to Mahan. NY: Routledge. 49-54.

162 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來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 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的觀點,雅典和斯巴達的戰爭之所以爆發,是 因為雅典實力的增長,以及這種增長在斯巴達所引起的恐懼。參見:聯合報社論,2016.9.23.,〈臺 灣不可不知的修昔底德陷阱〉,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338/1978683,2017.4.4.

37

更保守的評論有:Ronald O’Rourke 稱:若僅關注中共軍力較迅速現代化的部 分,恐將導致誇大中共的軍事效能。172筆者引申為:他發覺了中共軍力的不均衡

169 Nan Li. 2011. “Evolution of Strategy: From near coast to Far Seas.” In The Chinese Navy Expanding Capabilities, Evolving Roles, ed. Phillip C. Saunders, Christopher D. Yang, Michael Swaine, Andrew Nien-Dzu Yang.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130.

170 貝納•柯爾(Bernard D. Cole)著,李永悌譯,2015,《亞洲怒海戰略》,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譯印,頁 151。

171 貝納•柯爾(Bernard D. Cole)著,李永悌譯,2015,《亞洲怒海戰略》,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

171 貝納•柯爾(Bernard D. Cole)著,李永悌譯,2015,《亞洲怒海戰略》,臺北:國防部政務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