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與調整原則

一、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內涵

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與舊啟智、啟明、啟聰、啟能四類特殊教育課程綱要 最大的不同點在於「與普通教育課程接軌」(梁明華,2010)。為了重視特殊 教育學生與普通學生的交流與互動,新修訂之特殊教育課程綱要配合九年一貫 課程,以學生的個別能力差異,設計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及課程,以下將就新課 程綱要的主要內涵說明如下:

(一)與普通教育課程的連結

特教發展的歷史可知,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分化已久,課程、教學方式、

師資培育等皆有極大的差異;即使近年融合教育思潮興起,我國特殊教育卻 仍舊獨立於普通教育之外,缺少銜接和聯繫(黃姿綾、李子貝,2012),使特 特殊教育學生在接受「融合教育」的課程安排中,並不如預期般順利。課程

27

重複、脫節的情形,不但造成資源的浪費,對學生來說也是學習權益的損失,

值得重視(盧台華,2004)。

為修正此缺失,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採取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本,特 殊需求課程為輔的方式,使特殊教育課程能與普通課程能有所銜接、統整,

期能使每位特殊需求學生都能接受適性且完整的課程(梁明華,2010)。

(二)帶得走的能力

特殊教育課程除一般認知、概念方面的課程內容,也非常強調特殊需求 學生是否能融入、適應社會等「實用」的知能與技能,如六大領域的安排,

都可顯示其課程綱要之精神亟其重視學生是否能在生活中應用。新特殊教育 課程綱要則將此精神延續,並使其與九年一貫所擬定之十大基本能力做結 合,以做為課程設計、教科書編寫,及學校評鑑和評量的基礎架構(盧台華,

2004)。

此舉也顯示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在部分的精神其實是一致,也顯示這兩 類不論是在師資、課程設計、課程評量等各方面都分歧已久的系統,是有可 能被整合在一起的。普通教育之「帶得走的能力」、「帶好每一位孩子」與特 殊教育之「最少限制環境」,甚至所謂的「個別化教育計畫」的精神若能結合,

使之應用於每一位學生;而教學單位能重視每位學生的特別、各自的需求並 針對每位學生做個別調整以幫助每個學生適應,相信此舉也將能降低「缺 陷」、「障礙」等標籤化的敏感。不論是普通班學生或特殊需求學生都能獲得 更加適性的教育,這也是第一線教師與教育單位所希望的。

二、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的內調整原則

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雖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本,然因身心障礙學生之 能力、學習需求與一般正常學生有不等之差異,應以身心障礙學生學習需求 與九年一貫課程間之差異並據此進行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及評量 方式四個方向調整,以下就調整方式做說明(盧台華,2004):

(一)認知學習內容的調整原則

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雖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為本,然因特殊教育學生之

28

能力、需求等與一般正常學生皆有差異;為因應其差異性,透過觀察、晤談、

測驗以及資料蒐集等方式了解學生需求與現行課程之差異 (Hoover & Patton, 1997) ,來調整各項能力指標,使教師能據此指標進行學習內容、歷程、環 境及評量方式等方向進行能力調整,為特殊需求學生設計適性課程(李惠藺、

蔡昆瀛,2009;鈕文英,2006;盧台華,2004;蔣明珊,2001)。

新修訂之特殊教育課程綱要也依身心障礙學生之認知功能與課程調整如 下:

1. 認知或學習功能無缺損之學生

此類學生之課程內容應與普通班級學生相同為原則,並依其個別需求提 供充實課程或學習困難領域之課程調整與補救教學及學習輔具、環境調整與 支援服務等之協助(邱上真,2002;盧台華,2004;Bigge, Stump, Spagna, &

Silberman, 1999; Weiderhort, Hammill, & Brown, 1993),並可依據學生之個別 化教育計畫彈性開設特殊需求領域課程,如語言溝通、輔具使用、心理、職 能與物理方面之治療等。

2. 認知或學習功能輕微缺損之學生

此類學生課程內容應因應特殊需求學生的能力,部份調整如「加深」、「加 廣」、「簡化」、「減量」、「分解」及「替代」等方式以因應學生個別需求(李 惠藺、蔡昆瀛,2009;鈕文英,2006;盧台華,2004;蔣明珊,2001)。此外 也提供學習輔具、環境與評量調整、行政支援等相關服務之協助(邱上真,

2002;Bigge, Stump, Spagna, & Silberman, 1999; Weiderhort, Hammill, & Brown, 1993),並可依據學生之個別化教育計畫將彈性學習節數做為特殊需求領域課 程之節數,除前點所述之特殊課程,亦可提供注意力訓練、記憶策略反覆處 理策略 ( Reed, 1988 ) 、關鍵字法 ( Atkinson & Raugh, 1975 ) 、使新舊訊息 連結的精進策略 ( Gagne, 1985 ) 、SQ3R ( Robinson, 1946 ) 、或後設認知策 略 ( Brown, 1980 ) 等等。

3. 認知或學習功能嚴重缺損之學生

此類學生學習情形通常與一般學生差異甚大,課程規劃應以功能性為主

29

要調整依據 ( Bigge, Stump, Spagna, & Silberman, 1999; Weiderhort, Hammill,

& Brown, 1993 ) ,例如同學們在學習利用攝氏測量溫度,而認知功能嚴重缺 損知學生只要學習分辨或使用冷及熱的東西 ( Stainback & Stainback,

1992 ) ,可彈性調整八大學習領域之課程內容,或增減學習領域及學習節數,

並提供相關服務之協助。惟各年級之學習總節數不得減少,以保障其等之受 教權利(邱上真,2002)。

(二)特殊需求課程之安排

除一般認知學習的調整,身心障礙學生不管認知能力的差異,皆有可能有 不同程度的「特殊需求」,以下將由認知學習、心理及物理三個學習環境來說 明將可如何調整以適應學生需求:

1. 認知學習環境的調整原則與做法

依特殊需求學生的需要,善用各種能引發其學習潛能之學習策略,並適度 提供各種線索及提示,採工作分析、細部化教學、小老師策略、多層次教學等 教學方法(李惠藺、蔡昆瀛,2009;邱上真,2002),並配合教導應試技巧、

讀書技巧等學習策略及使用多元感官、多媒體甚至是將教學活動分段進行,並 穿插一些遊戲(盧台華,2004),以激發並維持特殊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 機。此外,也提供親職教育諮詢與服務,可使家長與教師溝通一起針對學生需 求找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更可針對學生行為問題共同來施以有效的行為 改變策略,對於特殊需求學生之學習來說將有莫大的助益。

2. 學習物理環境的調整原則與作法

不論是身心障礙學生或一般生,皆應以提供特殊需求學生安全、安心且無 障礙的學習環境為首要考量。再依據個別學生之身心狀況與需求,進行教室位 置與動線規劃、學習區的安排、座位安排等環境的調整,並提供所需的人力、

輔具與行政資源與自然支持(盧台華,2004)。

3. 學習心理環境的調整原則與作法

學習心理環境則包含了班級、校園及社會上對身心障礙學生的接納,也許

30

我們不能立即改變社會觀感,但在校園中,老師們可以利用特教宣導、小天使 制度等來鼓勵學生主動協助身心障礙學生,於家長方面也可藉由聯絡簿、舉辦 家長座談會及特教研習活動(邱上真,2002),使校園內的相關人士都有足夠 的特教關懷,以給予身心障礙學生一個安全、友善、支持的校園氣氛。

(三)依學生需求調整學習節數

除原先九年一貫所規劃的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數學、

自然與生活科技及綜合活動等七大學習領域,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因應特殊 需求學生需求增加了「特殊需求領域課程」,並依「學習策略」、「生活管理」、

「社會技巧」、「定向行動」、「點字」、「溝通訓練」、「動作機能訓練」、「輔助 科技應用」、「領導才能」、「創造力」、「情意課程」等各科目設計能力指標,

使特殊需求學生能得到適性服務。各年級週總學習節數及各學習領域節數百 分比分配如下頁表 2-3-1、表 2-3-2。

在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說明會中,盧台華特別強調學生最好是以「全部抽 離」或「外加」的方式實行部份(梁明華,2010),使學生不會因部份抽離使 學生在課程的吸收上不連貫。特殊教育教師在實務教學中,其實也清楚覺知部 份抽離的方式,會使學生在普通班及抽離課程皆無法學習完整領域課程的內 容,對其學習成效造成影響。然而特殊教育教師能提供的服務時間有限,再加 上行政上的排課、學生能力、或年級分組等種種因素,使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 在這些面項的轉變上面臨困難。

綜合上述可瞭解,新修訂之特殊教育課程綱沿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七大 領域,再加入「特殊需求領域」來滿足特殊需求學生在輔具、學習策略或學習 環境等的需求(梁明華,2010;盧台華,2004);並依認知缺損程度來微調能 力指標(邱上真,2002;Bigge, Stump, Spagna, & Silberman, 1999; Weiderhort, Hammill, & Brown, 1993; Wood, 1998)。由於是強調「帶得走的能力」,能力指 標即是以此階段學生所應達成能力的最低標準為設計,教師除可依據學生該年 級之階段能力指標及學校、社區之特性發展適合的課程,也可據此來評斷學生 在此領域階段中是否無法達成所需之能力?是否需要引進資源來協助該學

31

生?當確定學生有特殊需求時,更可配合學生之個別差異,調整能力指標(李 惠藺、蔡昆瀛,2009;邱上真,2002;盧台華,2004),以達課程與教材鬆綁 及適性教育的目的。

表 2-3-1

各年級週學習節數

年級 學習總節數 彈性學習節數

(含選修、特殊需求領域課程)

一 22-24 2-4

二 22-24 2-4

三 28-31 3-6

四 28-31 3-6

五 30-33 3-6

六 30-33 3-6

表 2-3-2

各學習領域學習節數百分比分配

學習領域 百分比

語文 20%-30%

健康與體育 10%-15%

數學 10%-15%

社會 10%-15%

藝術與人文 10%-15%

自然與生活科技 10%-15%

綜合活動 10%-15%

特殊需求 0%-20%

每一類的特殊需求學生可能有顯著個別差異存在,調整時可更為靈活、彈

每一類的特殊需求學生可能有顯著個別差異存在,調整時可更為靈活、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