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新移民女性子女相關研究

新移民女性來台已有二十多年之歷史,依據內政部 2009 年之統計資料顯示在台外 籍配偶人數(含大陸港澳地區)累計至 98 年 9 月止已有 426,297 位,且隨著新移民女 性子女成長進入求學階段,至 94 學年度,一年級入學新生中新移民女性子女數量已超 越原住民學童。因此政府在實施教育政策上應正視因新移民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性所 衍生出之教育議題,如親師溝通、同儕相處、學習適應等相關議題進行深入探究有其 必要性。以下將分別就新移民女性子女之分佈情形與教育問題進行探討,最後綜合整 理新移民女性子女語文學習成就的相關研究。

壹、新移民女性子女之就學現況

所謂新移民女性子女,係指母親是外籍人士之國民,但實際上居住在本國的國民。

本研究限定為自大陸、越南、印尼進入臺閩地區之新移民女性婚生子女。教育部為因 應新移民女性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急速成長,自 92 學年起蒐集各校相關資料,所得 結果如下:

一、新移民女性子女成長3.1倍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之統計數據顯示,97 學年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數已 達 12 萬 9899 人,較 96 學年成長 25.4%;其中國小學生 11 萬 3,173 人,較上學年增 加 2 萬 2,215 人,增幅為 24.42%,國中學生 1 萬 6,726 人,增加 4,098 人,增幅為 32.45%。如與 93 學年比較,近 5 年來全國國中、小學生總數呈現逐年遞減,自 284 萬 0460 人降為 262 萬 9279 人,唯新移民女性子女學生數卻自 4 萬 6,411 人增為 12 萬 9899 人,,所占比率自 1.63%上升至 4.94%。

表 2-4-1 新移民女性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按學年別分

引自教育部統計處(2009)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9 二、多分布於西部地區,如北縣、桃縣、中縣、北市等行政區

97 學年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在各縣市分佈情形如表 1-2。排序結果顯示,新移民 女性子女多集中於西部地區。又全國 368 個鄉、鎮、市、區之行政區域中,教育部調 查結果顯示,97 學年僅剩高雄縣三民鄉,屏東縣霧臺、瑪家、春日鄉,臺東縣達仁鄉 等 5 個山地鄉及金門縣的烏坵鄉尚未有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移入。

表 2-4-2 新移民女性子女就讀國小學生數—按縣市別排序累計

引自教育部統計處(2009)

引自教育部統計處(2009)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9 三、呈現男女比例相當,及人數與年級成反比之情形

按性別分,國小階段之外籍配偶子女中男性和女性比例如表 1-3 所示,分別為 52.07%、48.05%;且隨著年級越高,新移民女性子女所佔之人數越少,總數由 2 萬 7136 人降為 1 萬 1238 人。

表2-4-3新移民女性子女就讀國中小各年級學生人數—按性別分

引自教育部統計處(2009)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9 四、其父或母之原生國籍以大陸、越南及印尼三地居多

以國籍別觀察,國小新移民女性子女其父或母之原生國籍以來自中國大陸最多,計 4萬1117人,占 36.33%,其次為越南籍3萬5383人,占31.26%,印尼籍則有2萬642人,

占18.24%,總計三者合占85.83%。

表2-4-4新移民女性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按父或母國籍別分

引自教育部統計處(2009)

http://www.edu.tw/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169 隨著新移民女性來台人數與日遽增,教育部(2009)表示若以近年新移民女性子 女出生數推估,由於入學年齡之遞延,至 98 學年國中小新移民女性子女在學學生人數 將上升到 15 萬 5 千人,103 學年更將達到 20 萬人。由前述統計資料可知年級越低,

新移民女性子女所佔比例越高。顯示新移民女性子女多已屆就學階段。黃正治(2004)

指出新移民女性婚後有三難,分別為本身適應困難、教養子女困難及其所生下之子女 有認同方面之困難。故如何協助處於國民教育階段的新移民女性子女,避免因語言或 文化間之隔閡產生學習或適應障礙,是當前台灣社會仍須持續關注之議題。

貳、 新移民女性子女面臨之學習困境

教育部自92學年度已將新移民女性子女教育問題列入教育部「教育優先區」的劃定 範圍,顯示新移民女性子女處於學習弱勢的地位,存在著學業成就低落與生活適應等問 題。整體而言,新移民女性子女待解決之學習困境約可分作幾項:

一、語言學習方面

林璣萍(2003)指出若家庭中母親是主要的照顧者,新移民女性是否使用華語會直 接影響到子女的學習。黃琬玲(2004)曾提出跨國婚姻家庭中多以父親收入為家庭經濟 的主要來源,母親則負擔家務與照顧子女的工作。然而本研究之個案裡,半數母親亦需 負擔家庭經濟,身兼職業婦女與母親雙重角色。在指導個案學業時,中文識字障礙卻令 部分新移民女性僅能以有限之國、台語能力參與子女學習或進行溝通。車達(2003)認 為語言互動不足,影響新移民子女在文化和語言上的刺激,致使其中文能力發展較同儕 遲緩,對於國語文的表達和使用情形皆不理想。因此提供支援系統,幫助新移民女性子 女的母親解決語言溝通問題及學會親職技巧,以盡快融入來台生活,亟待加強落實。

二、課業學習方面

部分新移民女性雖學歷不低,卻囿於中文識字困難,僅能做生活上的關心。依教育 部統計處(2005)調查顯示,新移民女性子女課後逾三成上安親班,甚至無人輔導者亦達 兩成。而新移民女性無法輔導子女課業的原因,主要和「語文能力」相關,此結果與蔡 奇璋(2004)、謝慶皇(2004)等人類似。柯淑慧(2004) 比較外籍母親與本籍母親之子女 之學業成就,發現本籍母親之子女學業成就高於外籍母親之子女,尤其數學領域成就達 顯著差異。林璣萍(2003)、盧秀芳(2003)亦認為新移民女性子女在學業成績表現方面 存在弱勢的情形。然陳湘淇(2004)、謝慶皇(2004)分別就新移民女性子女在智力、語文 能力及學業成就表現進行探究研究,指出新移民子女在校並未受到家庭環境不利的影 響。上述差異情形或肇因於個案地域、研究方法不同,仍有待進一步瞭解。

三、家庭社經地位方面

學童學習成就除受學校環境影響,父母親之社經地位等其他家庭因素亦與之呈現正 相關。李坤崇(1990)、張淑猜(2004)等人認為家庭社經地位影響學童之學校生活適 應,因為高社經水準的家庭,其父母可供給子女較多的文化刺激,諸如書籍、參觀旅行 等,使子女在幼小時得到高度文化發展。然而部分與新移民女性聯姻之台灣男子,其社 經條件較差,面臨不易婚配及經濟困難,故多忙於張羅生計,較無法提供給子女額外的 學習活動,甚至疏忽子女教育。如此一來,勢必將影響子女之學習。劉秀燕(2003)曾提 出相似看法,指新移民子女由於父母忙於家務生計等不利因素影響,致使在行為表現上 有負面表現。如何避免社經地位弱勢造成教育弱勢,教育相關人員除注意資源分配,對 於表現落後之學童亦要多主動積極關懷,如給予課後輔導。

四、文化衝擊方面

跨國婚姻家庭中面對不同文化之衝擊,如價值觀、風俗民情等差異,能否妥善協 調因應牽動著家庭和諧與否,又家庭和諧和子女之學習相關。夏曉娟(2000)認為目 前台灣男子對新移民女性仍存有偏見,認為娶新移民女性是買賣,新移民女性被視作 廉價勞工,不對等之婚姻關係似乎使新移民女性子女更易處於家庭衝突中,長期下來 難免對其產生負面影響。此外,文化背景不同,自然在兒童的教養觀念上也會不同。

當新移民女性用原生家庭的標準來教導子女,和先生或公婆對教養態度的不一致,不 但容易引起衝突,也可能造成子女的矛盾,甚至不利之影響。如鍾文悌(2004)探究 家庭環境因素對子女行為表現之影響時提及致使新移民女性子女學業表現較差,關鍵 之一即為家庭衝突頻繁。

針對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教育問題,蔡榮貴、黃月純(2004)、謝慶皇(2004)、

陳雪玉(2005)、曾雪娥(2005)等人建議如下:

(一)社會教育方面

由於新移民女性之中文能力不足,會影響子女未來的語言發展,故若欲新移民女性 子女之教育問題,則不得不正視新移民女性在台生活所遭遇之困難。對此可由下列幾點 著手改進:

1.辦理新移民女性終身學習體系,藉由提供學習華語之多元管道,如不定時舉辦學習本 國語言的研習,與合宜之教材,如考慮文化差異的因素,將其所居住的環境與溝通對象 納入,以使在識字過程中達成與外界互動交流,培養其溝通與識字能力,以改善因國語 文能力不足,無法參與及指導子女學習之困難。

2.規劃適合新移民女性之親職教育課程,提供其教養子女之技巧。

(二)學校行政方面

1.為新移民女性子女建檔

基本資料可包含學童家庭狀況與學習成長紀錄以利追蹤輔導新移民女性子女之各 項學習及身心狀況。

2.協助教師加強進修

面對處於學習弱勢之新移民女性子女,教師應具備多元文化教育的素養,並加強特 殊教育之專業知識,方可及早發現學習問題即時診斷與安置。另外,為求發揮學習輔導 之最佳成效,在學科方面,亦應強化訓練教師教學技巧與有效實施補救教學之能力。

3.定期進行家庭訪問

家庭訪問除能促進教師與家長的良好關係,瞭解家長之管教態度,亦可藉以加強認 識學童校外生活,例如家庭感情狀況、經濟狀況及交友情形,以收輔導之效。故每學期 儘可能安排固定時間實施家訪或電訪,與新移民女性子女之雙親進行溝通。只要專業輔 導人員或班級導師發現需協助之學生,即可協請校方積極安置。

(三)教師教學方面 1.和家長維持對話

部分家長對孩子學校的生活顯得比較不關心,也不會主動去找老師瞭解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