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步驟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實驗設計採單一受試設計模式中的撤回設計,分做基線期、處理期和維持期 三個階段,觀察同一種教學處理,於不同受試者身上所產生的效果。茲說明如下:

壹、實驗安排

一、基線期

此階段中不實施教學,主要做前測,蒐集研究對象在教學介入前的表現資料,如以

「識字測驗」、「中文年級認字量表」了解其先備能力。本處所指「識字測驗」乃研究 者由自編之識字成效測驗中任擇四課施測,共計二十六個教學目標字,測驗項目分作「看 字讀音」、「造詞」、「聽寫」及「句脈中選字」。

二、處理期

此階段為字族文識字策略與圖解識字法之介入階段,教學者為研究者本人,主要在 觀察、蒐集研究對象接受實驗教學後之立即表現。教學處理的時間安排為每週四次上 課,每次上課時間為四十分鐘;於每節教學結束後隨即施以自編評量工具評量。此外,

每教完三課課文,進行一次綜合複習及評量,共計實驗時間為八週。

三、維持期

此階段撤除教學介入,實施方式為教學結束後,於間隔第三週與第四週,各進行一 次維持成效評量瞭解研究對象之實驗教學保留效果。

貳、實驗變項

一、自變項

本研究的自變項為識字補救教學方案,係指研究者採用字族文識字策略教學法結合 圖解識字對國小二年級新移民女性子女進行識字教學之實驗處理。字族文識字策略教學 法共使用八組字族指導識字,每一組有六至七個字,包括一個母體字和其衍生字,總共 五十個字。生字之選取乃研究者先依其部首、偏旁分別歸類,整理受試學校所採用的國 語課本南一版第五冊之生字,選出構字能力強者,並依據南一版課本、教育部國語字典 和國語辭典中所收集之詞彙,編寫字族文。而所謂圖解識字教學並無額外增加教學時 間,而是在進行母體字、子體字教學時,以圖像介紹造字由來、讀音、筆劃、構詞等。

二、依變項

本研究欲探討之依變項包括:實施識字教學法之前後,受試於聽寫、看字讀音、造 詞和句脈中選字等各分測驗得分之變化,及錯誤類型分析。其中依據柯華葳、尹玫君

(1987)、黃秀霜(1998)與邱慶鈴(2003)等人提出之識字錯誤類型,研究者將錯誤 類型分作:

(一)未作答

因受試沒有口頭回答或書寫出來而造成的錯誤。

(二)字形混淆

1.部首相同:教學目標字和其他同部首之國字產生混淆,如將「仁」寫成「依」, 或將「閒」字誤為「間」,而唸出「ㄐㄧㄢ」之音。

2.偏旁相同:教學目標字和其他偏旁相同之國字產生混淆,如將「運」誤為「軍」,

或將「吧」字誤為「肥」,而唸出「ㄈㄟˊ」之音。

(三)字音混淆

教學目標字和其他音完全相同或聲韻相似之國字產生混淆,如將「依」誤為「衣」,

而出現「衣服」之詞,或出現調值錯誤、省略音及增加音等錯誤。

(四)字義相關

因教學目標字常伴隨其他字出現,為上下連詞或字義相近產生替代,如將「垃」讀 作或寫成「圾」。

(五)其他

指無法歸於上述幾類之錯誤,如替換部件,將「慧」誤為「 」,或字形產生顛 倒或移位,如將「夠」誤為「够」等。

三、控制變項

(一)教學者

為避免因教學者不同之特質或教法產生影響實驗結果,故由研究者擔任處理階段之 教學者。

(二)教材設計

為避免因不同的教學態度或個人特質所造成差異,處理期的教學者均由研究者擔 任。教學流程如下:教學流程:

1.第一節開始

(1)念讀字族文:指導學童念讀字族文,並以問答方式協助學童了解內容,最後請學 童練習口頭發表課文大意。共計十分鐘。

(2)母體字教學:先呈現教學句,揭示字族文中之主要語詞,說明語詞的意義。再由 語詞中提出生字,引導學童辨形,歸納找出母體字。接著說明母體字的概念,介 紹該課母體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共計十分鐘。

(3)組成字族:說明母體字組合其他的偏旁/部首能夠形成其他字,稱為子體字。接 著簡單介紹子體字,例如母體字「人」加上「寸」就變成「付」,代表「給予」

的意思。共計五分鐘。

(4)造詞活動五分鐘:請學童發表事先利用工具書查出之語詞,並鼓勵說出句子。共 計五分鐘。

(5)完成母體字作業單(包括圖示、字形演變、筆順、筆畫數、造詞及習寫練習)。

共計十分鐘。

2.第二節開始

(6)複習:再讀前一節課所教導的字族文、母體字、字族和語詞,然後隨機呈現句型 條與詞卡,讓學童上台練習配對。共計五分鐘。

(7)介紹字族字:仔細介紹由母體字組合其他的偏旁/部首形成另一個字。先範讀字 音,接著以不同顏色呈現部件,突出母體字與子體字之字形,並提出字形演變。

最後,說明字義,進行書空練習,請學童配合在生字習寫單上習寫該字。共計二 十分鐘。

(8)利用口訣幫助學童記憶生字,練習組字。共計五分鐘。

(9)實施立即性評量:包括「聽寫國字」、「認讀」、「造詞」、「選字」,共十分 鐘。請學童回家完成字族作業單。

(三)教學時間與地點

因研究者本身為四年級導師,考量到每週一、五原班教室有學童上課,故教學地點 以及評量地點,均借用二年級某教室。

(四)評量方式

每位受試的評量次數、時間、題目和方式均相同,且基線期、處理期和追蹤期之都題型 一致。

(五)增強物

第二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以就讀國小低年級之新移民女性子女為對象,進行實驗教學,研究步驟分做 準備階段、實驗階段及資料處理分析三個階段,茲分述如下:

壹、準備階段

一、擬定研究主題與蒐集個案資料

在教學現場發現新移民女性子女就學人數呈現增加之趨勢,近年來甚至超越原住民 學童人數,激起研究者想進一步瞭解此一教育部所稱「教育弱勢」族群,在相關學業成 就或學校適應等方面之表現。閱讀新移民女性相關文獻後,發現早期內容以探究新移民 女性在臺生活現況居多,後亦不乏有關其子女在學生活與學習困境之調查,然針對其子 女之弱勢科目實地進行補救教學者少;如何幫助他們遂成為本研究之主題。確定研究主 題與研究對象後,為掌握其識字問題,擬定教學計畫前,研究者因此先進行個案資料蒐 集,例如背景、先備能力。

二、蒐集文獻

確定以識字能力為研究領域後,即蒐集並閱讀識字教學相關文獻,尋找適合研究對 象之教學方式。比較後,決定兼採圖解識字與字族文識字策略,當做本研究教學設計之 原則。

三、研擬教材

參考南一版三上國語課本,自編教材與識字教學活動。相關教學目標字之篩選因考 慮字頻,僅限於《教育部國小學童常用字詞調查報告書》中字頻序1200以下,且基本架 構衍生字族較多者作為教學材料,並參考漢字圖說等相關書籍,作為擬定圖解識字結合 字族文識字策略之輔助。

貳、實驗階段

一、進行補救教學

自九十八學年度第二學期開學後,實施教學計畫,時間為八週。為求提升研究對象 之識字能力,瞭解教學成效,除實施補救教學,亦蒐集資料。

二、成效評量施測

每天教學完後,立即以自編之評量工具檢視研究對象的學習成果。每教完三課課 文,則進行一節綜合複習,並施以評量。待實驗教學結束後,以所有教學目標字為評 量內容,進行兩次測驗,瞭解長期保留效果為何。

参、資料處理分析階段

綜合所有研究對象之資料,依據分析結果撰寫研究報告,提出相關建議。

研究步驟如下圖:

發現問題,

閱讀相關文獻

編製教材、

課程設計 擬定研究主題

、研究方法

實施前測,

選定研究對象

進行補救教學

蒐集教學資料

成效評量施測

撰寫研究報告,

提出建議

(一)

準備階段

(二)

實驗階段

(三)

資料分析與整理

圖 3-1-2研究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