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新)空間誕生與營造

第一節 新空間誕生

本文之個案學校條件皆不同,學校建築空間營造歷程也不盡相同。但其最原 始目標都是為了施行某種教育理念而成,因此生產新空間,或改變舊空間,同時 發展本位課程與學校系統。

一、陽光國小

陽光國小為位於新竹市東區,以青草湖附近居民為主之原規劃48 班,目前 為36 班之學校。基地面積 1.9 公頃,建築面積 7150m2,總樓地板面積 20183m2。

校園配置主要配合校區內原有之三合院、土地公廟、喬木等而作規劃。依與出入 口距離設置自開放至較不開放之空間。但每棟建築皆封閉獨立,方正抗震,便於 安全管理及對外開放。且配合地形,善用高低差而設置戶外大草坡暨直線跑道,

並組合成高低有致的實質空間63,包含地上五層之低年級教室、一層警衛室、一 層三合院(第一期);地下二層地上三層活動中心與地上三層含圖書室之行政中 心(第二期);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之中年級教室;地下一層地上三、四層之高年 級教室及人文藝術館,各建築以半圓廊道相接。

63 例如位於地形高處的高年級教室之一層經由半圓形連接廊道即至位於地形低處之行政大樓二 層。學生因此覺得有趣,下課時常穿梭在室內不同樓層、半戶外廊道、戶外空間之間。

圖3-1 陽光國小全區配置圖。上,正式版(資料來源,林志成建築師事務所);

下,漫畫版校園,由藝文老師手繪於陽光領巾上,畢業時由老師撥領巾 代表愛的期許。

N

(三合院)

(陽光pub)

圖3-2 陽光國小班級教室平面圖。左上,低年級,左下,中年級;右高年級(資 料來源,陽光國小)。

(一)教室棟

陽光國小教室棟於規劃設計期依據老師對於「教室有家的感覺」的要求而設 計。分成低、中、高年級三棟,各棟設計符合年齡層發展需要。如低、中年級教 室以兩班成為班群,中間設有三角地帶以為協同教學之用。教室之附屬空間多,

空間感覺寬敞有變化,可增加與同班同學各式互動的機會。低年級教室並設有秘 密半樓與閣樓,更具遊戲性;高年級則考慮較大年齡者之獨立研究特性以及需適 應銜接國中之空間,因此除地下一樓設計為提供高年級學生使用之獨立研究空間 外,教室也設計為各班獨立之開放教室(但兩班共用廁所)。另外,高年級在此 發展階段,其同儕關係愈顯重要,因此藉著開放教室概念設計班級共用廊道,在 能提供協同教學空間之餘,也希望促成班際間交流。

共用三角地帶

共用陽光小屋 二班為班群

班級教室

共用秘密半樓

共用三角地帶 二班為班群

班級教室 上有閣樓

共 用 廊 道

獨立班級教室

(二)特殊空間

陽光國小學校建築有些特殊空間,除了前述三合院與土地公廟等地方建築,

建築師並在廊道或中庭設置有助於流動、交流的空間。如低、中年級的鞋櫃區、

中庭遊戲區,以及行政大樓走廊邊座椅與位於中庭之陽光pub。

(三)空間之增修改建

該校歷經參與式規劃設計的學校建築,大致上符於使用者的想像,因此完工 後並未有較大規模整修的需要,主要為逐年小計畫的整修。同時也藉著使用行為 的調整或課程安排,期將原有設計構想發揮極致。

1.原計畫未竟之處

由於學校工程共分有四期,經費額度與工程的銜接皆影響工程施作的完整 性,而未竟之處日後則需再彌補。前者如全校景觀經費遭刪除而需再申請經費處 理、高年級棟臨水利地而需刪除原設計之外走廊。後者如,銜接各期消防集水管 線的維修工程。另為改善原計畫之設計,如改善三合院附近之窄陡階梯、中年級 棟為避免隔音棉落塵而加裝輕鋼架天花、改變高年級棟地下室使用內容而鋪設地 磚、改善該處戶外排水問題而增加設計成洛書廣場等。以上專案都在補充原計畫 未竟之處。

2.舒適空間及教室王國

第二類的修建是藉由空間微調改善微氣候,主要為通風與日曬。如在問題嚴 重的低年級棟與行政大樓陽光pub 中庭加裝排風扇與窗簾。另一方面則是班級教 師之教室空間營造,除了自己班級外,也包括班群共用空間及各教室棟公共空 間。這一部份的空間改善也搭配課程進行。

3.課程及行政計畫之配合

該校延伸一些空間改善歷程成為學生學習的場域,如校門及圍牆公共藝術創 作歷程、活動中心吸音板彩繪之「陽光大秘密」活動、高年級走廊噪音改善討論 及鞋櫃製作管理、學校空間規範的討論與實施、三合院改裝、陽光pub 空間改善 暨經營等。

二、土牛國小

土牛國小位於豐原與東勢間重要聯絡道路之豐勢路(台3 線)旁。地震前有 19 班普通班,1 班幼稚園。地震後僅留禮堂、廚房、高年級棟,其餘建築全拆除,

計畫於 1.675 公頃的校地上整體規劃 24 班學生之學校建築。該校重建工程簡報 資料(土牛國小,2001b)中描述學校配置之原則,1.考量保留校園內原有植栽;

2.將該處水文河溝引入校園內作為教學及親水設施;3.將傳統跑道改為草坪球 場,並拓展學生活動範圍至石岡綠色步道、土牛村產業道路、大甲溪堤岸生態等 周邊地區;4.以土堤及植栽做為圍牆之用;5.留設土牛界碑。依此,參與式規劃 過程中討論幾個替選方案,最終方案為以圍繞中庭之教室和行政空間作為學校建 築核心,臨豐勢路處設置對社區開放的庭園,並配置專科教室及圖書館迴廊。土 牛林蔭大道則銜接舊校舍與運動場(株式會社象設計集團,2000)。

圖3-3 土牛國小全區配置圖(資料來源,陳永興,2001)

(一)行政及教室棟

行政區位於校舍中央易於管理校園之處,設計為容納所有處室及教師座位之 大廣間。其二座小天窗連接二樓之一年級平台。教室則因併入部分專科教室面 積,因此大於一般教室,增為80m2。環繞中庭設置,二、三層並設有連接廊道。

六年級活動力強因此設於一層;一、三、五年級為二層,一年級教室旁有專屬遊 戲平台;二、四年級則安排在三層,下課時易於抵達屋頂平台之遊戲區。二層設

N

有多座戶外梯連接至地面層。學生進入土牛後即進行六年的學習之旅,因升級而 轉換至不同區位的教室。專科教室位於校門口及原高年級棟之處。景觀設施則規 劃於校門口設置象徵土牛意象的土丘以隔絕馬路噪音;土牛大道為林蔭道,其旁 的灌溉水路連至生態池,做為景觀與教學用。

圖3-4 土牛國小低、中、高年級教室單元示意圖(資料來源,陳永興,2001)

(二)空間之增修改建

該校重建歷程類似於陽光國小,歷經參與式規劃設計的學校建築大致上符於 使用者的想像,因此完工後也並未較有大規模整修的需要,主要為逐年小計畫的 整修。

1.原計畫未竟之處

前已述及,重建後期由於學校建築發包之主管機關回至台中縣政府,與其他 學校併包並改為統包,因此當時應進行的景觀設施改由得標廠商重新設計,將原 設計構想之林蔭道改為柏油鋪面。除此之外,學校也基於安全及維修便利,加高 走廊及露台欄杆以避免學生掉落、加設樓梯之鐵門以為保全、加深深度不足的廊 簷改善漏雨狀況、置換損壞率過高且昂貴之下壓式水龍頭為一般省水龍頭、置換 省電燈泡為一般燈泡以利於有限經費下的後續維修。同時,歷經數年的使用,學 校藉由油漆彩繪改變學校色調。

學校一些與社區使用的介面也引發一些討論與改變,例如社區人士認為門口 處的土丘造景破壞地方風水,因此要求學校剷平改善;社區人士不認同沒有環形 跑道的運動場,認為以前的校園有跑道,可服務社區運動人口,因此要求設置回 環形跑道。這些議題雖然在規劃設計階段經過深度的討論,但為了與鄰為善,學 校選擇接受社區意見,改變原計畫構想。

2.教室王國

土牛國小兩間教室之間雖有拉門可促進互動或進行協同教學,但拉門關上後 仍為獨立的空間,由各班老師各自營造空間。由於教室空間大,面積也足夠,因 此老師可善用各不同角落。而新建築完工後曾於前一、二年嘗試打開拉門進行協 同教學。但效果不佳,反而使用其他空教室更方便,因此之後仍回個別班級上課,

教室空間仍全權由各教師決定使用方式。這個拉門就作為未來再度嘗試的機會。

三、森林小學

森林小學位於汐止白雲里山區之汐碇路坡地,學校除了與派出所用地交界處 設有圍網之外,與週邊坡地皆沒有明顯的邊界分區。該校租用白雲國小碧雲分校 後即在有限的經費下,將原有校舍區隔出最基本的教室與寢室空間,數年來除了 曾改變教室隔間外,無大規模改裝。戶外空間維持原有自然地貌,零星分佈一些 遊戲器材及石桌椅。如前所述,學校建築空間的改變都是全校事務。不論正式或 非正式歷程,這些改變是學校生活的重要環節。

圖3-5 森林小學配置圖

N

圖書室

教室 寢室

教師辦公室

四、慈心華德福國中小

1.舒適空間與教室王國

初期,學校藉由建築物的微調以調整空間的舒適度,如改變牆面顏色、加深 廊簷雨披、以及改善廁所。之後進行室內環境改善,例如為改善三樓美術教室(韻 律教室)之照明,因此保留天窗之自然採光但適度增加接近自然光之燈具,以彌

初期,學校藉由建築物的微調以調整空間的舒適度,如改變牆面顏色、加深 廊簷雨披、以及改善廁所。之後進行室內環境改善,例如為改善三樓美術教室(韻 律教室)之照明,因此保留天窗之自然採光但適度增加接近自然光之燈具,以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