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新自由主義思維下的房地產市場現況

第一節、 新自由主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第二章、新自由主義思維下的房地產市場現況

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是一種透過以「市場至上」的意識形態建立以世 界為舞台的政治經濟制度之計畫(夏傳位, 2014)。其強調市場的功能及個人的自 由,希望透過促進經濟全球化,讓資本能夠肆無忌憚的在世界各地流動。

本章將針對新自由主義的興起背景,其意識形態的內容,以及造成的影響說 明。其中解釋新自由主義的理論框架以 Harvey 為核心,包含資本迴路理論對於 資本累積的詮釋以及新自由主義帶來的地理發展不均衡的結果,說明在全球化的 過程中,資本社會所面臨的困境。此困境對城市的發展計畫,乃至於對房地產市 場帶來的影響是全面的,包含房價居高不下,甚至面臨未來可能崩盤的危機,2008 年發生的金融海嘯即為一例。並藉由 Harvey 對資本社會危機的關切,將焦點轉 移到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發展思維下,將不動產作為商品販賣的反思。此種反思,

正好得以作為城市權理論發展的背景。

第一節、新自由主義

第一款、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背景

1930 年代所採行的凱因斯 6政策,成功應對美國於彼時所面臨的經濟大蕭 條。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透過一連串的新政(New Deal),利 用國家對於經濟的管制,以發放失業救濟金、創造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降低國 內的失業率。相關的措施如透過興建大量的公共工程。其背後的邏輯在於透過雇 用工人,受雇者便有多餘的金錢可以負擔消費,此舉能夠增加有效需求,進而帶

6 凱因斯經濟學(Keynesian economics),係以英國經濟學家 John Maynard Keynes 的學說作為經濟 政策的指導方針,其理論強調國家採用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通過增加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

體制崩潰,這樣的經濟制度,亦被稱為「鑲嵌式自由主義(embedded liberalism)」

(Hickel, 2012)。

自此之後,由於凱因斯式的政策有效降低國內的失業率,並帶動經濟發展,

有效地消弭潛在的政治衝突,決策者認為這套經濟體制可以推廣至世界,確保經 濟穩定與社會福祉,進而避免下一次的世界大戰,於是世界各國建構「布列敦森 林體系(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隨後成為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

世界貿易組織(WTO)),執行歐陸戰後的重建與發展計畫(Hickel, 2012)。

1970 年代初期,凱因斯式的政策方針施行了三十年,雖帶領美國、歐洲渡過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為冷戰時期抗衡拉丁美洲左翼計畫的一部份,透過重組智利的經濟結構,將公共 財產、社會保險私有化,開放自然資源給私人開採(並在期間刻意忽略剝削的事 實),促進國外直接投資以及貿易自由化,智利在當時的經濟成長率、資本積累 的確快速復甦。因此隨後 1980 年代美國的雷根政府以及英國的柴契爾內閣遂決 定採用古典經濟學派作為政策思考的良方(Harvey, 2007; Hickel, 2012)。

在學術界方面,朝聖山學社(Mont Pelerin Society)10係由信奉古典自由主義的 經濟學家、企業領袖所組成,其提倡自由市場經濟政策,主張市場應該去管制化、

進行私有化。另外,尚有由企業支持贊助或成立的美國遺產基金會、胡佛研究所,

美國商業研究中心和美國企業研究所等智囊團,透過論文寫作進行經驗研究與政 治哲學的論辯,為新自由主義政策進行理據的背書。例如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 (NBER)近半數的資金來源是來自許多握有龐大資本的企業。再加上美國芝加哥 經濟學派的影響力,使得學術界與政治界在經濟政策的主要指導方針上有了共識 (Harvey, 2007)。

於是 1979 年 Paul Volcher 被卡特總統(Jimmy Carter)任命為美國聯邦儲備系 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主席,並於雷根總統(Ronald Reagan)任內繼續擔任此 職位。在芝加哥學派經濟學者的建議下,藉由提升利率以壓制通貨膨脹。具體的 作法是箝制貨幣供給、增加儲蓄,進而增加幣值。雖然當時利率從個位數一路提 升至 20%,但這卻引起超過 10%的失業率,以及工會能量的瓦解。Volcher 的作 法對勞工產生災難性的影響,但不可否認地,其解決了通貨膨脹(Hickel, 2012)。

1980 年代開始,雷根總統任內的經濟政策有三個元素,一個是前述的「貨幣 緊縮政策」,第二個則是「供給端的經濟(supply-side economics)」。當時執政者認 為應該給富人更多錢以促進經濟的成長。其背後的假設是:「富人擁有許多金錢

10 朝聖山學社主要圍繞著奧地利的政治哲學家海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等奧地利經濟學派,

其中知名人物包含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以及著名的哲學家波普(Karl Popper)

(Harvey, 2005a)。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會投資以及提升生產能量,進而創造更多財富,接著透過『涓滴』(trickle down) 效應,將經濟成長的果實由社會全體共享。」因此在稅制的改革上,雷根總統任 內將社會最頂層的邊際稅率(marginal tax rate)從 70%削減到 28%,並且減少最大 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s tax)至 20%,是大恐慌以來的最低。在此同時,雷根總統 也提高了勞動者的薪酬稅(payroll tax)11,完成了共和黨單一稅(flat tax)12的目標。

最後,第三個元素是金融部門的去管制化 13,而對金融的去管制化則導致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最終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人失去家園(Hickel, 2012)。

綜上所述,新自由主義的發展背景主要可以區分兩個方面來探討,第一個是 國內外政治經濟因為凱因斯主義的經濟政策所遇到的困境,另一個則是有關於美 國學術界的大力倡導。此二因素相輔相成地造成 1970 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思 想成為國家設計政治經濟政策的指導方針。從重視社會總需求的凱因斯經濟模式,

轉向至供給型的經濟模式,亦即藉由控制貨幣供給量,解決通貨膨脹成為政府管 制經濟的首要考量(Harvey, 2007)。

第二款、新自由主義的內容與特徵

新自由主義的國家,其所論述的自由是要反對自凱因斯經濟政策以來,政府 對市場的干預。因此為了禁止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新自由主義國家須具備尊重個 人的財產權,以及促使市場與貿易得以自由運作的法律框架。在這個法律框架之 下,必須具備清晰的財產權界線,否則會造成阻礙經濟發展和減損人民幸福的後

11 薪酬稅所指的是雇主按規定須自勞工工資中扣除並移轉州或聯邦政府的稅,其用來支付當勞 工殘障、失業或退休時因符合資格而領取的社會福利。

12 單一稅是指以在同一性質的稅基之下(例如收入、財產或其他課稅的客體),無論實際的金額 為多少,蓋均為同一、固定稅率而負稅的一種稅制,其具有減少逃漏稅與降低徵稅成本的考量。

相較而言,累進稅則係按照課稅對象區分不同等級的稅,其納稅義務人的負擔程度與負稅能力成 正比,具有公平負擔的考量。

13 Paul Volcher 本人並不支持這項政策,故雷根於 1987 年改任命 Alan Greenspan 為聯準會主席,

後者為貨幣主義者,其支持並推動減稅以及對社會保險進行私有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14。唯有保持市場的自由運作,人們才得以有效率地分配資源。

在新自由主義的思維中,競爭是一種德行,包含個體間的競爭、企業體間的 競爭,地區實體間的競爭(城市、區域、民族等)。因為競爭,個體在追求利潤 極大化的過程當中,將資源做最適當的配置。商業與企業法人,在此為自由貿易 所建立的法律框架中,其運作的自由被稱為根本的善。這種法律框架也承認市場 上的個體之間擁有自由協商的契約權利,並尊重契約的神聖性,保障個人的言論 自由與行動自由。因此,新自由主義理論者(特別是涓滴理論的支持者)認為,

貧窮的問題可以透過自由市場解決。甚至有認為日益漸增的社會不平等是必要的,

因為這樣能鼓勵冒險與創新,並增加經濟活動者的競爭能量,最後刺激經濟的發 展。如果底層的階級生處在惡劣的條件下,係由於其個人不努力或文化上的原因 使自己的技能資本未能提高。易言之,缺乏競爭力、在個人、文化、政治上的缺 陷,是底層階級無法翻身的主要原因。新自由主義的思維因此營造出適者生存的 世界(Harvey, 2007)。

國家的角色在此具有兩個面向:消極面為既然將自由作為國家應該退出干預 市場的理由,那麼先前由國家提供的服務,都必須轉換為個人的責任,每個人都 要為自己的行為與生活安適負責。因此,先前所提供的社會褔利,都應該取消。

醫療、教育,甚至是公營事業,都能夠透過私有化,讓國家的控制權限退出,由 市場進行資源的最適配置;而積極面則係為使資本積累更為便利,國家應該藉由 建立金融制度與製造貨幣,促進資本投資環境以及大型基礎建設,亦可藉稅捐制 度將勞動力再生產的資本引入社會支出(教育、健康及科技研究等)。

14 Harvey 對新自由主義的定義為:「在我看來,新自由主義是指自 19 世紀 70 年代的經濟危機以 來形成的一股經濟思潮,它標榜私有制,反對公有制;主張自由化,反對政府干預,提倡自由市 場和自由貿易;制定嚴苛的政策以重塑或鞏固資本所有者階層的權力。」(Harvey, 2011)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

第三款、對新自由主義的省思

新自由主義首先以「自由」作為資本累積的正當性來源,追根溯源到以 John Locke 與 Adam Smith 的古典自由主義觀點,累積財富是一種實現自我,擁有自 我的象徵,而這與勤奮、努力等美德是有關係的。國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提供 人們追尋成就的環境。因此國家應該抽離管制的手,讓個人可以在市場當中自由 追尋自己的人生。但是將市場與國家截然區分在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架構而言 是站不住腳的,當人們認為市場能夠帶來自由,但實質上國家的強制力卻是無所 不在。Harvey (2014)說道:

新自由主義首先以「自由」作為資本累積的正當性來源,追根溯源到以 John Locke 與 Adam Smith 的古典自由主義觀點,累積財富是一種實現自我,擁有自 我的象徵,而這與勤奮、努力等美德是有關係的。國家存在的意義,是為了提供 人們追尋成就的環境。因此國家應該抽離管制的手,讓個人可以在市場當中自由 追尋自己的人生。但是將市場與國家截然區分在新自由主義的政治經濟架構而言 是站不住腳的,當人們認為市場能夠帶來自由,但實質上國家的強制力卻是無所 不在。Harvey (2014)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