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興的育成中心營運模式

企業育成的新興趨勢是追求獲利(Johnsrud, Theis, and Bezerra, 2003)。近年來各種不同 形式的企業育成模式紛紛出現,但是其設立的主要原因不外乎(1)透過工作機會與企 業的產生,達到當地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目標,以及社會的投資報酬;(2)為育成中心的 營運者與投資者產生利潤。更有趣的的新趨勢是這兩種驅動力的組合。

企業育成是一種經濟發展的策略(Johnsrud, Theis, and Bezerra, 2003)。傳統的公眾 育成中心主要的設立目標是促進經濟發展。這些育成中心通常是「有牆的(with walls)」

育成中心,提供辦公空間與一套專業協助給各種產業的新創公司。這類的育成中心通常

位於經濟蕭條地區或農業區,有時後也會出現在廢棄的倉庫或其他建築物。

企業育成是一種投資策略。營利型育成中心興起於1990 年代初期,是 1980 年代創 業投資經驗自然發展下的產物,同時也是企業從併購中實現獲利自然發展下的產物

(Johnsrud, Theis, and Bezerra, 2003)。1990 年代初期少數網路公司成功上市,為投資人 帶來許多報酬之後,某些科技型育成中心開始只培育網路新創公司,給予它們資金不虞

加速器 EcoNet Metacompany 培育產業 多元化的產業 垂直性產業 一般而言多元化

資料來源:Johnsrud, C.S., Theis, R.P., and Bezerra, M. (2003), UBusiness Incubation: Emerging Trends for Profi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US, Central Asia and Middle EaseU, Washtoning, D.C.: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表6: 營利型育成公司的比較

IncuVest) 業工廠網

CMGI Econet 定位:營

Divine, Inc.

(前身是

Capital Group

Econet Mcpherson &

Hand

法律公司 B2B 與 B2C 電子商務;軟體;

創業投資

不提供資金 服務費

資料來源:Johnsrud, C.S., Theis, R.P., and Bezerra, M. (2003), UBusiness Incubation: Emerging Trends for Profi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US, Central Asia and Middle EaseU, Washtoning, D.C.: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Technology Administration.

儘管企業育成產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有 45 年的歷史,但是世界各國的企業育成產業

營利型育成中心 593,459 511,380 260,877 非營利型育成中心 332,582 334,861 -29,948 整體育成產業 362,530 354,657 362,530

資料來源:Linder, S. (2003), 2002 State of the Business Incubation Industry, Athens, OH: NBIA Publications.;本研究整理。

40.7%的歐洲育成中心超過 5 年仍未達到損益平衡的目標。假如政府對育成中心的 補助取消了,僅有7.7%的育成中心能夠維持現在的水準。39.7%的育成中心的活動將顯 著減少。21.8%的育成中心的活動將同時停止。僅有 11.5%的育成中心認為他們不需要 補助金(Centre for Strategy & Evaluation Services , 2002)。

台灣的育成中心自籌款僅為政府營運經費補助的 32%(中華創業育成協會,民 92

),換言之,台灣的育成中心約有76%的經費依賴政府的補助。研究報告建議歐洲的育 成中心接受的政府補助金額約佔25%比較恰當,而目前歐洲的育成中心約有 37%的營收 來自於政府的補助(Centre for Strategy & Evaluation Services , 2002)。與歐洲的情況相 比,台灣的育成中心目前接受政府補助的比例太高,中期目標也許可以仿效工研院的作 法,將政府補助與育成中心的自籌款比例調成一比一。

1998 年以前,美國的創業投資產業有非常好的投資報酬,顯示創業投資產業是一個 非常賺錢的行業。根據Venture Economics 的統計顯示,美國創投基金每年淨累積報酬 率(Annualized Net Cumulative IRR by Vintage Year),以收成年度來計算,僅在 1999 年 之後出現負數,如圖9 所示。1996 年的報酬率最佳,高達 56%。1999-2002 年報酬率則 維持在-20%至-31%之間。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969-75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Vintage Year

Annualized Cumulative IRR

圖9、 美國風險基金每年淨累積報酬率(以收成年計算)

資料來源:Thomson Venture Economics (2003), "Private Equity 2004- The Coming Shakeout", from the web site of Thomson Venture Economics, Available from: http://www.ventureeconomics.com/vec/download/canada20031117.ppt[Accessed 18th May 2004].

若從私人權益資本市場的角度來看,創業投資產業(表中的 All Venture)過去 20 年的平均報酬率是16.1%,如表 8 所示。這個數字超過整體私人權益資本市場過去 20 年的投資報酬率(13.8%)。

表8: 美國創投基金歷年績效

Fund Type 1 Yr 3 Yr 5 Yr 10 Yr 20 Yr

Seed Stage VC -22.3 -9.1 0.3 19.5 10.9

Early Stage VC -26.4 -22.0 50.8 37.1 20.7

Balanced VC -13.7 -16.9 17.7 21.0 13.8

Later Stage VC -44.0 -21.7 6.9 19.4 14.2

All Venture -27.0 -19.9 24.0 26.1 16.1

Small Buyouts 3.3 -3.5 1.2 12.9 26.9

Med Buyouts 4.6 -8.2 1.9 11.5 16.3

Large Buyouts 3.1 -7.7 1.8 10.8 13.3

Mega Buyouts 4.0 -5.3 0.2 6.9 8.0

All Buyouts 3.9 -6.0 0.7 8.9 12.2

Mezzanine 2.8 1.8 6.1 8.4 9.9

All Priv Equity -6.0 -9.9 6.1 14.2 13.8

資料來源:Thomson Venture Economics (2003), "Private Equity 2004- The Coming Shakeout", from the web site of Thomson Venture Economics, Available from: http://www.ventureeconomics.com/vec/download/canada20031117.ppt[Accessed 18th May 2004].

企業育成產業也看到創業投資產業獲利情況良好的事實,因此新興的企業育成產業 亦開始學習創業投資產業的獲利方式-權益投資。調查顯示,使用權益投資的育成中心,

平均可以創造29,333 美元的投資收入,而不使用權益投資的育成中心,僅能創造 1,045 美元的投資收入(Linder, 2003)。2002 年美國的育成中心約有 24%使用權益投資,高達 72%的科技型育成中心使用權益投資,排名第二的是混合使用型育成中心(19%使用權 益投資)。從稅制基礎上來看,61%的營利型育成中心使用權益投資,非營利型育成中 心僅有17%使用權益投資。

美國的育成中心,約有36%的客戶公司認為它們需要內部投資基金,但育成中心卻 沒有提供這項服務,佔客戶公司需求的首位(Linder, 2003)。美國僅有 33%的育成中心 提供內部投資基金。若從育成中心型態來看,42%的科技型育成中心較願意提供內部投 資基金,其次是服務型育成中心(32%)、混合使用型育成中心(28%)。製造型育成中 心最不願意,僅有21%。若從育成中心的稅制基礎上來看,54%的營利型育成中心提供 內部投資基金,非營利型育成中心僅有29%提供。

由以上文獻可知,育成中心本來是一種經濟發展的策略,後來也擁有投資策略的 內涵。新興的育成中心營運模式,融入創業投資產業的權益投資,使其成為影響獲利的 重要關鍵,從新創公司的需求來看,亦十分需要育成中心的權益投資。